收藏 分享(赏)

家庭祖孙三代的老化态度及影...于老龄化传播视角的初次尝试_周裕琼.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25996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440.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庭祖孙三代的老化态度及影...于老龄化传播视角的初次尝试_周裕琼.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家庭祖孙三代的老化态度及影...于老龄化传播视角的初次尝试_周裕琼.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家庭祖孙三代的老化态度及影...于老龄化传播视角的初次尝试_周裕琼.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作者简介:周裕琼,深圳大学教授,从事老龄化传播、健康传播研究;谢奋,深圳大学博士研究生,从事老龄化传播、健康传播研究;龚宝发,深圳大学硕士研究生,从事老龄化传播、健康传播研究。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2BXW073)家庭祖孙三代的老化态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老龄化传播视角的初次尝试周裕琼,谢奋,龚宝发(深圳大学 传播学院,广东 深圳518060)摘要:衰老是一个被灌输的概念。不同世代对衰老看法的异同,这不仅是代沟的体现,更是建构老龄化社会代际共识的基础。从老龄化传播的视角看来,个体的老化态度既和本身所处的生命阶段有关,也必然会受到家庭/代际传播和媒体/大众传播的不同影响。从全国

2、402 个家庭 1311 位祖孙三代样本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处于老年期的祖代老化态度不容乐观,存在心理状态、社会参与等方面的消极体验;处于中年期的亲代对衰老的理解相对自信;处于青年期的孙代对老化的想象最为乐观。祖代的老化态度主要受家庭传播的影响,“变老”成为全家人参与的家务事;而亲代和孙代不仅从家中老人管窥老年生活,也通过媒介所建构的拟态环境来形成自己的老化想象。关键词:老化态度;代沟;代际支持;家庭传播;媒体传播中图分类号:C916;G20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394X(2023)01-0160-12一、引言衰老是每个人都要体验的生命历程,但是在不同时空条件下,衰老的社会意义和

3、理解方式却迥然不同。新世纪以来,人口结构的持续老化和社会的急遽变迁引发了全民对“老”的两极体验:一方面,随着医疗技术进步、生理退化延缓,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老当益壮,“不知老之将至”;另一方面,由于生活压力陡增、代际更替加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未老先衰,“唯恐老之将至”。“老”具有与以往任何时代不同的内涵 不仅是个体性的问题,更是一个全民性的结构化问题,1 不仅是生物学变化,还是特定时空条件的积累。2 4在越来越“老”的社会里,不同世代对衰老的看法有何异同?这不仅是代沟的体现,更是建构老龄化社会代际共识的基础。既往研究多聚焦于个体(尤其是老年人)的老化态度,着力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这种研究取向很容

4、易将“老”局限于老年人自身的问题,无法正确理解衰老的社会意义,更无法全面认识老龄化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包括传播问题。有鉴于此,我们于 2021 年提出了“老龄化传播”这个全新的视角,旨在“把老龄化 视作一种宏观的基础结构和持续的动态过程,深入考察不同年龄群体(不仅有老年人,更061有中年、青年乃至少年儿童)是如何借助各种媒介形态和各种传播方式来形成关于老 的社会与文化共识”3。基于该视角,本文尝试采用全人口、全生命周期的框架来比较分析不同世代的老化态度,并考察不同的传播形式(家庭/代际传播 VS 媒体/大众传播)在其中发挥的影响。我们的研究基于家庭情境中展开,这既是对中国文化特色的尊重,同时也有

5、方法上的考量。一方面,家是国人生活的重要场域,我们“生于斯”,也“老于斯”,家庭主义(familism)是理解中国社会成员的态度观念及行为方式的重要视角。4 另一方面,我们在之前关于数字代沟与数字反哺的系列研究中,5 7 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抽样,通过调查祖孙三代开展研究,结果呈现出家庭内部存在围绕着数字媒体所展开的丰富多彩的代际互动。我们决定沿用这个方法,将家庭祖孙三代都纳入到同一个调查中,以此管窥老龄化传播中的代际问题。二、文献综述(一)老化态度的界定和测量学术界用老化态度(Attitudes toward Ag-ing)表示个体对衰老的看法,内容涉及心理、生理、社会关系等层面,是一个相对复杂

6、的社会心理结构。8 9 人口学、心理学、老年学学者是研究老化态度的主力,他们对老化态度进行了概念化与操作化。老化态度的研究主要从内容和评价两个层面展开。评价层面包括对自我老化的感悟(自我老化态度)和对他人老化的看法(一般老化态度)。10 内容层面考察人们对衰老这一生命历程的总体看法,有积极老化态度、消极老化态度之分。积极老化态度是指个体对衰老的正面感受和积极评价;消极老化态度则指个体对衰老过程中身心状态、权力资源、社会身份、家庭角色变化的消极感知。11 本文拟采用内容视角测量老化态度,主要参考 Laidlaw、Power、Schmidt 等提出的老化态度量表(AAQ)。它包含三个维度(一个负向

7、,两个正向)11:一是心理社会损失,指个体在变老过程中感知到的心理和社会功能方面的消极体验;二是身体变化,指个体对身体状况、运动健康和老化本身的积极体验;三是心理获得,指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权威、智慧等方面的积极感受。(二)不同世代的老化态度中国老年人的老化态度究竟如何,现有研究莫衷一是。全国性的样本调查一般认为我国老年人的老化态度不容乐观,偏向消极。12 13 便利抽样研究所得结论却与之相反,即我国老年人的积极老化心态明显高于消极老化心态。14 15 与结论不一的老年人老化态度研究不同,非老年人的老化态度呈现较大的相似性:他们对生理老化的负面态度最为明显,并有可能会因此产生心理层面的焦虑;1

8、6 但他们对老年人的社会心理却不乏积极评价,比如他们相信老了也可以老当益壮、积极乐观和平易近人,否认老年人一定墨守成规,是社会负担,以怨报德和为老不尊,并坦言老年人的性格好坏因人而异。17 18 不管是老年人还是非老年人,研究者们普遍发现婚姻状态、性别、受教育程度、收入、城乡、年龄10 以及健康状态19 等个人特征能够影响老化态度。但是现有研究多聚焦于某一特定年龄群体的老化态度,将“老”视为个体自身的生命变化,无法体现人口结构和社会生活持续老化的现实特征,更无法回应老龄化社会中的代际问题。虽然早有研究者认为不同世代对衰老的体会、需求和期望有所不同,12 但是国内尚无实证研究支持这一观点,相关文

9、献仅为泛泛而谈,未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比我国更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西方国家对此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美国的研究发现老中青三代的老化态度存在显著差异,中年人的态度最为复杂和消极、青年人次之、老年人最为积极。20 10中老年人对生理性老化和心理性老化存在普遍的严重偏见。在社会性老化方面,40 59 岁的中年161周裕琼 等:家庭祖孙三代的老化态度及影响因素研究人表现出最为消极的态度。21 随着老龄化成为人类社会的常态,我们需要将个体老化和社会老化看做一个“全人口、全生命周期的议题”。1 世纪之交由世卫组织提出的积极老龄化目标,也需要代际之间的通力合作才能予以实现。22 有鉴于此,我们认为仅局限于某一世

10、代的视角研究老化态度与当下社会中如火如荼的老龄化讨论不相匹配;仅局限于某一学科(老年学)的视角考察老龄化问题也只能治标而无法治本。23 当老龄化成为全民深度卷入的社会议题时,我们需要从跨学科的立场出发,站在更为广阔和深远的社会背景下,采取更新颖的视角来考察老化态度。(三)老龄化传播视角下的老化态度尽管传播学对老龄化问题的关注较晚,却带来了焕然一新的研究视角。与心理学、人口学、老年学学者不同,传播学将“老”视作传播的过程和结果。最早将“aging”和“communica-tion”结合在一起的西方学者认为,人的社会性让老化从孤立的个体问题变为普遍联系的全民问题,从生理问题变为社会问题。虽然生理老

11、化是一个随时间增长、不可改变的个体现象,但社会老化 即在社会行为、社会角色、社会互动、社会认同等方面因老而变 则必须在一定的关系中通过传播实践完成。2 4从传播学角度出发,我们在 2021 年提出了老龄化传播这个概念3,将老龄化视作一种宏观的基础结构和持续的动态过程,深入考察不同年龄群体(不仅有老年人,更有中年、青年乃至少年儿童)是如何借助各种媒介形态和各种传播方式来形成关于“老”的社会与文化共识。聚焦于传播对老化态度的影响,研究者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发现了家庭内的代际传播和媒体上的大众传播,往往能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不同世代的老化态度。首先,家庭内的代际传播影响着双方对衰老的理解。代际支持

12、、代际互动都是家庭内人际传播的具体体现。关于代际支持,既有研究有两种看法,一种观点认为代际支持能够正向影响老人的老化态度。通过提供经济支持、生活照料、情感支持,为老年人提供物质保障,表达感恩,让老年人感受到尊敬,从而提升生活满意度。24 另一种观点认为,过多的代际支持有可能会降低老年人对自我价值的感知、加剧对晚辈的依赖、激化有可能存在的代际问题,不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发展。25 26 与此同时,非老年人向老年人提供代际支持、进行代际互动的过程,也是他们认知老化的途径 从出生到死亡,生命的整个光谱一览无余。27 其次,大众传播所营造的拟态环境对于老化态度的社会建构至关重要。老化形象及意义的媒体呈

13、现,影响着不同世代对“老”的理解,不同世代也会遵循社会确定的规则展开相关的实践。2 94相关研究大多将媒体(包括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视作不同世代日常生活中的基础设施,进而探讨媒体如何影响与“老”相关的日常生活。电视是受到关注最多的传统媒体,电视作为一种家庭媒介,为代际沟通提供良好的时空环境,能够加强代际之间的交流和了解。28 随着新媒体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及 首先是作为数字原住民的年轻世代,其次是作为数字弱势群体的老年群体 新媒体使用能够让人们拥有良好的生活心态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29 30 老年人在新媒体中的主动表现,向年轻世代呈现出与传统刻板印象不一样的积极形象,31 改

14、变了年轻人对“老人”和“人老”的看法,也激发了年轻人对老化的想象。32 在为数不多的探讨媒体内容如何影响人们老化看法的文献中,研究者主要从传递观/信息论和仪式观/意义论两条路径展开分析。作为最常见的信息形式,新闻报道对老化形象的建构受到最多的关注。老年媒介形象,会影响受众对“老”的认识。在新闻建构的舆论环境中,受众顺从或者接受这种规范,逐渐产生“老了就是这个样子”15 的想法。一些媒体信息习惯性地渲染年轻文化,引导人们排斥老化,从而影响大众的老化态度。33 但是媒体内容并非都为负面,也有可能正面引导人们的老化态度。我们之前对春晚的研究发现,仪式性表演能够分享关于老化的261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

15、学版)2023 年第 1 期经验和看法,帮助个体形成关于“老”的社会认同与自我认同,特别是在代际冲突时释放对立情绪,倡导尊老敬老爱老的价值回归。34 三、研究问题综上所述,心理学、人口学、老年学已经完成老化态度的概念化和操作化。与之不同的是,传播学学者将老化视为一个持续不断的互动过程,即人与人的互动、人与媒介的互动。老龄化传播的观点更是将老龄化视作影响社会传播各维度的基础结构,由此可以基于全人口、全生命周期的视角,将人与人的关系(人际传播、家庭传播)、人与媒介的关系(大众传播)纳入老化态度的研究视野。从老龄化传播视角研究老化态度,既是对老龄化社会问题的现实回应,也是学术研究的必然趋势。本文将从

16、老龄化传播视角出发,以家庭为单位展开调研,回答以下问题。一是不同世代的老化态度如何?是否存在差异?二是不同世代的老化态度在多大程度上受到家庭传播和媒体传播的影响?三是不同世代老化态度的影响因素有何不同?根据研究目的,本文将个人特征作为控制变量处理,以家庭传播和媒体传播作为自变量,老化态度为因变量,所提研究框架如图1 所示。图 1三维度适应性比较图四、研究设计(一)样本选择本次调查以广东某大学师生为主体,通过滚雪球的方式获取样本。最终得到来自全国402 个家庭共 1311 位祖孙三代的样本。其中祖代 405 人,亲代 417 人,孙代 489 人。402 个家庭均衡分布在东、中、西部,东部家庭占比49.63%,中部家庭占比 23.21%,西部家庭占比 27.16%,这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全国家庭地域分布数据相近。由于本文探讨的是家庭内的老化态度及其差异,所以我们沿用 2018 年数字代沟的操作方法,从以下三个层面对同一家庭内的样本进行两两配对:一是祖孙配对:作为家庭第一代的(外)祖父母(即,祖代)与作为家庭第三代的(外)孙子女(即,孙代)之间的对比;二是祖亲配对:作为家庭第一代的(外)祖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