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加强产业融合__打造“宜荆...省松滋市、宜都市的调研分析_许传华.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26010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80.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产业融合__打造“宜荆...省松滋市、宜都市的调研分析_许传华.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加强产业融合__打造“宜荆...省松滋市、宜都市的调研分析_许传华.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加强产业融合__打造“宜荆...省松滋市、宜都市的调研分析_许传华.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党政干部论坛24加强产业融合打造“宜荆荆”都市圈协同发展先行区 许传华基于对湖北省松滋市、宜都市的调研分析产业融合是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道,有利于解决国土空间利用不合理、县域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经济发展比较优势遭到冲击等问题,能有效推动实现资源要素利用的合理化以及经济发展的专业化、规模化和绿色化。通过对湖北省松滋市、宜都市的深入调研分析,笔者认为,要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必须用好湖北支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加快构建宏观上跨市域对口合作与微观上县域协同联动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找准区域产业融合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着力破解发展中面临的政策、资源、空间、人才等诸多障碍,迅速

2、从“一指用力”过渡到“聚指成拳”,从“单兵作战”过渡到“协同作战”,联手打造“宜荆荆”都市圈协同发展的示范极、先行区。一、松滋市与宜都市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松滋与宜都地理相邻、山水相连、产业相似、人文相亲、交通互联,彼此之间是友好城市、兄弟城市,产业融合发展有着广泛的历史基础、工作基础、群众基础和情感基础,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高度相近性和互补性。2021年以来,两地深入贯彻落实湖北省区域协调发展布局,先行先试、大胆探索,联手打造“宜荆荆”都市圈协同发展先行区。(一)全面建立合作机制,机制联建见成效松滋与宜都建立了联席会议机制,以两地党政主要领导联席会议为决策层,联席会议办公室为协调层,专项协调小组为

3、执行层,形成会商决策、协调推动、执行落实三级联动机制。2022年3月11日,“当枝松宜”百强县市聚集区协同发展联盟成立暨第一次联席会议在宜都举行,四地共同签订了 “当枝松宜”百强县市聚集区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并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二)全面制定合作纲要,园区联动势头良好宜都与松滋以宜都化工园和松滋临港工业园为合作平台,以“1161”为合作纲要,立足园区统一规划、统一布局,围绕“飞地经济、用地指标、交通合作、招商共享、能源互补、征地协同”6个方面,先期启动1000亩“飞地实验区”,明确了合作路径,签订了“共建松宜协同发展示范园协议书”。松滋充分授权宜都对入园企业实行统一管理,对涉企业的行政审批

4、事项由宜都办理,松滋予以支持。(三)全面推进项目合作,产业联合有序开展2021年7月31日,松滋与宜都联合举办了“宜荆荆恩”城市群宜都松滋协同发展先行区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集中开工项目47个,总投资达340亿元。其中,投资18.4亿元的宜都枝城港、松滋车阳河港共用疏港铁路,投资10.5亿元的宜昌港宜都港区洋溪临港物流园综合码头项目,投资6亿元的254省道宜都市枝城段绕镇公路工程已开工建设。二、松滋市与宜都市产业融合发展的堵点、痛点和难点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和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战略规划推动下,松滋与宜都产业融合发展迎来了重要机遇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5、但是通过调研发现,经济众说2022 年第 12 期25作为全国百强县的宜都市与冲刺全国百强县的松滋市在产业融合发展方面没有现成模式,要推进两地在总体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人才培养、要素配置等方方面面的相互协同,还面临诸多堵点、痛点和难点。(一)松滋与宜都产业融合发展的堵点:制度供给不足一是权威平台缺乏,不易突破行政壁垒。受条块分割和不同行政区地方政府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的影响,松滋与宜都产业融合发展中容易出现人为的体制障碍,导致负协同效应。在现行体制下,各个县域的产业发展往往自成体系,缺乏合理有效的分工协作与整合体系,形成封闭下的“小而全”;地方利益壁垒还会阻碍诸多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人

6、为制造两地融合发展的资源合理配置的障碍。二是利益联结不够,相关机制有待完善。松滋与宜都产业融合发展牵涉的利益主体众多,只有结成紧密产业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产业融合发展才能落到实处。自2021年确定建设“宜荆荆恩”城市群宜都松滋协同发展先行区以来,两地产业融合发展只是处于初始阶段,各主体的利益联结并不紧密。三是审批手续复杂,用地指标争取较难。松滋与宜都边界地块犬牙交错,状况复杂,两地只能在不改变行政区划的基础上,开展交叉地、插花地使用权置换。在土地规划中,90%为限制建设区,暂未落实报批指标和规划调整,导致宜都化工园以及在松滋临港工业园“飞地实验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项目落地困难。(二)松

7、滋与宜都产业融合发展的痛点:产业发展短板一是产业链条不够,亟需强链延链补链。松滋与宜都产业链条不完整,除白酒酿造形成了完整产业链,其它基本上是有企业无产业,企业规模小、产业层次低、产品质量差;纺织服装产业的面辅料、印染、烫化、纽扣、拉链、洗水等上下游产业配套缺失;真正的大项目、好项目若不是某种特殊关联,选择松滋与宜都投资发展可能性不大。二是同质竞争激烈,削弱产业融合动力。松滋与宜都在产业同质竞争方面可能造成的危害主要有:加剧两地企业间的竞争。在市场容量有限的情况下,大量同质化的产品涌向市场会让各区域产生恶性竞争,不利于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影响企业的利润收入。同质企业之间往往会降低生产成本来获取

8、竞争优势,引发恶性的价格战;影响行业的良性化发展。企业利润降低,产品开发和技术研发的资金投入也会相应减少,导致同类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很难有较大提升,从而阻碍行业发展与技术进步。三是增幅总体趋缓,进规潜质企业偏少。松滋与宜都有进规潜质的市场主体数量偏少,进规存量不足。接待考察洽谈的客商多,实际签约的项目少,真正投资过亿元的项目不多;在建项目周期过长,投产达效缓慢。通过招商引进的部分项目短期难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项目、僵尸企业,存在较多闲置土地、低效用地。有些项目投产达效速度缓慢,导致新增长乏力。四是双碳目标约束,抬升融合发展成本。在实现“双碳”目标背景下,两地在推进产

9、业融合的过程中需同时保障生态环境容量,原有以低要素成本价格和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方式已不可持续。随着碳交易将“绿色成本”显性化,以及纳入碳交易的行业扩大、碳价格的市场化,两地相关企业成本会有较大幅度的抬升,这也给两地产业融合带来较大挑战。五是市场瓶颈制约,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在高科技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过程中,由于技术刚性的存在,传统产业旧的生产技术对外来的新技术具有一定的排斥性,影响了新技术扩散,降低了技术的扩散效应和溢出效应。同时很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没有强大的技术基础作支撑,使得融合后的新产品、新业务不能满足新需求,缺乏市场活力。(三)松滋与宜都产业融合发展的难点:要素支撑薄弱一是缺乏

10、创新动能,科技创新层级不高。松滋与宜都的产业格局缺乏战略新兴产业支撑,现有产业总体上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以传统资源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高端环节创新基本空白,产品附加值不高。财政对科技创新投入力度不够,园区高新技术企业不到20%,多数企业经营理念没有与时俱进,没有把创新摆在突出位置,惧怕承担风险,向往短期获益,从而影响科技创新层级提升,制约了企业做大做强。二是金融支持乏力,阻碍产业融合步伐。县域产业融合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有效支持,由于两地在资产累积上较为薄弱,导致信贷抵押障经济众说党政干部论坛26碍较多。金融信贷难度较大且主要以小额短期贷款为主,在两地供应链产业链不断延伸及对金融需求日益增

11、大的背景下,小额短期贷款难以实现产业规模扩张的基本诉求,对其未来的发展形成了阻碍和制约。三是人力资源短缺,制约整体发展进程。松滋与宜都人口流失严重:2021年宜都市城镇化率为60.14%,低于宜昌市平均水平;2021年松滋市城镇化率为48.4%,低于荆州市平均水平,两地城市人口集聚度和吸引力不足,人口“半城镇化”现象比较突出。由于北、上、广、深、武汉等中心城市“人才虹吸”效应,人才流动加快,两地缺少高技能人才的状况越来越严重。三、加快松滋市与宜都市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宜荆荆”都市圈协同发展先行区的对策建议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要构建“宜荆荆”都市圈,宜都和松滋作为两地高质量发展的“先

12、行区”和“桥头堡”,有责任、有义务在协同发展方面当好“领头雁”,种好“责任田”。(一)做好整体谋划和顶层设计,明确产业融合发展思路一是加强产业互补,支撑区域协同发展。围绕绿色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定位,以重点行业转型升级、重点领域创新发展为导向,合作共建跨行政区的功能性合作平台,形成松滋与宜都利益共享的产业园、产业带等发展平台和廊道,从而实现双方在重点领域的合作与共赢。二是推动交通互通,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强化松滋与宜都城市及沿线城镇的快速连接,打造“1小时交通圈”,推动跨江、毗邻地区交通成网成环,打造“半小时通勤圈”。推进跨区域重大交通项目实施,改造、加密松滋与宜都干线路网联通,构建一体衔接的城

13、际交通网。三是重视人文互联,融入区域协同发展。依据首批跨区域协同发展项目“飞地经济”园合作协议,松滋与宜都在产业互补、政策互通、设施共联、人才互荐等方面加大合作力度,打通两地人才信息库,加大公共就业服务力度。对外整体推介松滋与宜都旅游资源,推进区域文旅产业提档升级。(二)推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增强产业融合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一是实施创新驱动,做大做强传统特色优势产业。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未来发展需求,突出“带动和引领”作用,实施制造业产业基础再造工程、产业链提升工程和供应链提升工程,推动规模达到新量级、整体层次再提升、集聚增长新动能,为松滋与宜都产业加快做大做强提供新的动力支撑,打造产值百亿元级产业

14、集群。二是加强品牌锻造,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潜在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力,突出“成长和支撑”,大力发展生态型生物医药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形成具有后发动力、体现“港产城”融合方向的接续产业,扶持松滋与宜都培育未来产值超百亿元的接续性产业。三是开展集群培育,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加速推进技术、人才、装备资源整合集聚,加大对磷化工产业重要衍生产品磷石膏的综合利用,加快食品饮料产业便捷化、社交化、功能化发展,为松滋和宜都制造业发展提供支撑。(三)加强数字化建设,以数字经济赋能产业融合发展一是统一规划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5G 网络基础设施与交通、能源、市政等的

15、规划衔接、建设连接、综合利用等,实现数据交流共享和互动融合发展,构建创新协同、错位互补、供需联动的区域数字化发展生态,为松滋与宜都产业融合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全面释放工业互联网赋能促融作用。通过工业互联网应用,助推相关企业跨越地域限制融入产业链,增强企业之间的产业链关联,为上下游搭建起供需对接与要素配置的高效平台。加快工业互联网的规模化应用,综合运用财政补贴、税收返还、产业基金、采购支持等手段,鼓励企业分阶段、分步骤、分范围对“智改数转”进行投资,加快构建持续健康投资的长效机制,促进松滋与宜都工业互联网的规模化应用。三是协同推进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建设。加强城乡统筹,形成智慧城市、数字乡村一体化运行格局。尽快打通政务云平台,共享发展数据,协调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供给,健全一网通办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全流程再造并构建高效统一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升松滋与宜都数字化服务能力。(作者系湖北经济学院党委常委兼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责任编辑 黎恋)经济众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