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课程思政背景下创新创业实践育人路径探究_屈跃宽.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27577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5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思政背景下创新创业实践育人路径探究_屈跃宽.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课程思政背景下创新创业实践育人路径探究_屈跃宽.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课程思政背景下创新创业实践育人路径探究_屈跃宽.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年10月总第157期课程思政背景下创新创业实践育人路径探究屈跃宽孔丽丹栾小丽陶洪峰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摘要:加快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育人体系中的“课程思政”建设是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在分析了大学生双创教育现状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可行性,提出教师要深入挖掘实践教学中“4Yu”(寓、鱼、渔、欲)思政元素,实施基于课程思政的大学生“自我发酵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和方法,以期解决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重理论知识教授、赛事奖项竞争、商业技能培养等智育培养,缺乏价值引领、素质教育等德育培养问题,从而更好地实施大学生双创教

2、育改革。关键词:课程思政;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育人“课程思政”这一教育理念的提出,要求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充分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做到“课程门门有德育,教师人人讲育人”,努力将青年大学生培养成为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双创人才。本文依托江南大学物联网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对大学生双创实践育人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实践,对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生双创教育的改革具有借鉴意义。一、大学生双创教育现状研究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在互联网信息日益发达的当今社会,各类思想观念激烈交锋,多元思想文化交融碰撞,新兴产业不断兴起,这对价值观尚未成熟的大学生来说,影响深远。近年来,各大高校进一步提升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

3、育改革力度,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育教学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创业实践训练、推动创业成果转化和构建创业扶持制度等方面做出了很多创新性尝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为建设创新驱动型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支撑。据教育部统计,目前我国有超过 80的高校开设了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已有 500 余万大学生通过GYB、KAB 培训及双创大赛、大创项目等方式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可以发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经从尝试探索阶段发展到细化分层、多元发展的新阶段,教育对象从“小众”向“大众”转变,但如何在注重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同时,做好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培养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

4、值观双创人才,目前已成为各高校必须重视和研究的课题。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可行性分析(一)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目标与思政教育一致创新创业教育是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商业思维和创业能力,并从社会道德、价值观、精神品质、法律法规、自我管理和风险意识等方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将其培养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双创人才。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包括思政教育、道德教育、挫折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等,还包括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真正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可见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目标相同。(二)双创实践教育内容与思政教育相互补充在国家

5、实行创新驱动发展的社会大背景下,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创作者简介:屈跃宽,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孔丽丹,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栾小丽,博士研究生,教授,研究方向为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索;陶洪峰,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控制理论与应用。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课题:产教赛融合背景下“新工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21JSJG385)038新型人才既是顺应大学毕业生培养的需要,也是顺应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然而,一些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自由精神以及创新

6、能力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高校应注重将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将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目标,积极将大学生创新精神、人格品质、商业思维、价值观念和创业能力等教育内容,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中。(三)创新创业教育有着隐性思政教育的作用隐性作用是指学生在学校环境中学到的非计划性的、无意识、非预期性的价值观念和知识能力。一方面,一些教师在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只重视传授理论知识,教学方式多以刻板说教、“灌输”、照本宣科为主,致使学生感到枯燥、严肃、乏味,从而降低了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一些高校虽然意识到了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

7、性,也尝试通过组织实践活动的方式让思政教育入脑、入心,但是由于缺乏实践载体和实践经费,实践活动很难展开或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创新创业教育中有着隐性思政教育的作用,可以很好地解决以上两个方面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充分挖掘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思政元素,通过双创实践,寻找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学生兴趣爱好的契合点,用学生喜欢接受的方式创新思政教育课堂,形成具有双创特色的“浸润式”思政教育新模式,从而更好地发挥创新创业教育中的隐性思政教育作用。(四)思政教育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指明方向目前,一些高校在双创教学中不但没有深入挖掘更深层次的思政元素,反而停留在单纯的引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发表论文或申请专利等方面,忽

8、视了学生的德育教育,偏离了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如何培养人的教育本质。另外,还有一些教师仅具备基础的课程理论知识,缺少创业实战经验,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容易出现因一味采用“灌输式”教学,导致课程枯燥乏味而逐渐流于形式无法深入开展的情况。而课程思政的引入可以更好地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双创教育的人才培养指明方向。三、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一)借助顶层设计构建出完善的课程思政体系顶层设计是提高教育决策科学化水平、增强人才培养成效的客观要求。想要实现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目标,高校就需要构建完善的工作机制体制,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研究建设目标和任务,统筹制订建设计划,

9、协调解决重难点问题,加强考核检查督查。另外,高校要明确将“适应社会和行业发展的综合能力,富有创新创业精神”列入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发挥专业教育第一课堂的作用。专业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源头活水,创新创业教育是专业教育的正延长线,只有保障两者相辅相成,在创新创业中巩固专业知识,在专业教育中提高双创能力,才能真正发挥出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思政的共同育人作用。(二)深入挖掘创新创业教育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深挖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是开展课程思政的关键环节。本文主要总结了创新创业教育中“4Yu”(寓、鱼、渔、欲)思政元素。第一个Yu“寓”,是指培养学生的大格局和小情怀;第二个 Yu“鱼”,

10、是指传授学生创新创业知识;第三个 Yu“渔”,是指教授学生创新创业方法。第四个 Yu“欲”,是指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内生动力。具体而言,是指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感悟人生哲理,实现自我价值以外,还要引导学生致力于通过创新创业实践厚植家国情怀,形成责任担当。教师可以“科教、双创”融合为渠道,构建多融合的创新实践体系。通过科创沙龙、本科生导师制、研究生带领本科生做课题等形式引导学生在本科阶段进入专业科研团队,参与高校重要科研课题,参加大创项目课题、学科竞赛等课外实践活动,从而提高自身创新创业能力。(三)将思政元素融入创新高校创业教育全过程“生物发酵”是一个过程,菌种要想在发酵罐中顺利发

11、酵,需要外因素(氧气、温度、原料、酸度等)和内因素(营养素)的共同作用才能实现。而创新创业教育如同“生物发酵”的过程,高校应通过建立完善的实践创新“发酵”平台,不断整合各方渠道和资源,制备营养丰富的“培养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人才培养战略,创设思想政治教育039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年10月总第157期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为学生持续“发酵”成为敢闯会创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奠定好坚实的基础。大创基地如同一个完好的“发酵罐”,而大学生作为“菌种”要想在适宜的外部环境(体制机制保障、课程理论教学、双创实践平台以及良好的教学方法)下顺利“发酵”,必须要有良好的营养素(包括意识形态、家国情怀、道

12、德品质、社会服务意识、企业家精神等)溶解于整个“发酵”过程。对此,江南大学物联网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简称“大创基地”),探索“自我发酵式”双创实践教育新模式,将思政元素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全过程,把知识传授、价值引领与实践能力培养有机融合,通过举办双创竞赛、集中培训、素质拓展、企业调研等活动,不断激发学生内生动力,使学生能够在舒适温馨的“发酵罐”中保持可持续的生命活力。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和积累,已有近千名学生从基地走出去,成长为行业骨干、科研精英和创业新秀。(四)加大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融合首先,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强化学生主人翁意识。教师在第一课堂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融入企业、社会等存在

13、的实际问题,深入挖掘优秀创业者和企业家的典型事迹和创业故事,通过重点讲授、穿插融入等多种方式,将社会产业需求、家国情怀等思政元素融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中;定期带领学生走进企业,开展“行走的双创课”,通过实践调研,收集产业中的实际问题和需求,了解企业中的最新创新成果,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为企业赋能增效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其次,深化产教融合的双创赛事,激活学生双创内生动力。高校可以将产教双创赛事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有力抓手,鼓励学生参加“互联网+”、服务外包大赛及集成电路双创大赛中的产业命题赛道,通过企业“出题”,学生“揭榜”的形式,学生能更快、更精确地了解国家战略、企业需求,通过自身所学参与到攻克我

14、国产业发展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中,加快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树立科技报国情怀,增强专业认同感。教师可以根据新兴产业对人才的需求,设计各培养模块的综合实践项目,研究创新实践环节的优化和整合,让学生自主选择双创赛题和科研课题,参与培训练习,打磨项目,通过产教竞赛锻炼能力,激发潜能,真正实现科教融合、课赛融合、产创融合。最后,探索“科创+”实践模式,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时代感。创新创业的成就感来自于学以致用和用以促学的习得感,也来自于深度接触行业和社会的视野提升感,更来自于以专业服务社会的自豪感和责任感。高校可以通过打造“科创+”创新创业模式,将双创知识、实践过程、科创成果融入社会实践教育、志愿公益活动中

15、,培养学生感知生活、发现生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四、结束语在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创新的过程中,高校要找到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素养教育等内在融合点,将社会责任感、家国情怀、价值观等培养结合起来,将自我教育与引导教育相结合,让创新创业教育的隐性思政教育显性化,只有两者形成“共同体”,才能真正成为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高产田。参考文献:1 肖潇;李航;韩冰.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式初探 J.中外企业家,2019(21):176-177.2 曹君珂.行业特色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D.山东: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9.3 王娟.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 J.江苏高教,2019(9):111-115.4 钱江飞.高校思政教育隐性课程研究 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5):99-1000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