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困境与出路:大学生“教资热”现象探赜_犹霞.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27766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6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困境与出路:大学生“教资热”现象探赜_犹霞.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困境与出路:大学生“教资热”现象探赜_犹霞.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困境与出路:大学生“教资热”现象探赜_犹霞.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2年第21卷第24期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24Industrial&Science Tribune困境与出路:大学生“教资热”现象探赜犹霞【内容摘要】随着 2021 年“双减”政策落地实施,2022 年教资考试人数不降反增,使“教资热”再度登上热搜榜。大学生作为教资考试的主要群体,其背后出现的“冷思考”则凸显社会管理的负面效应、凸露高校教育弊端、揭露教师面临的矛盾危机与异化大学生主体地位等困境。对此,要发挥社会导向功能、教师效能感、高校教育主阵地和个体主观能动性,使大学生“教资热”从脱离转向交融、感性上升为理性、偏离转向回归、回归到超越的辩证认识过程。【关键词】大学生;教资热;“

2、双减”政策【作者简介】犹霞(1994),女,贵州遵义人,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1993 年职业资格考试制度颁布至今近 30 年,各项考试制度因时而变、顺势而为,逐渐臻于完善。2021 年,国家实施“双减”政策并落地实行,该政策取得了巨大成效。然而,在此背景之下,教资考试人数不降反增。2022 年考试人数突破千万大军,近十年翻 66 倍。大学生“教资热”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值得社会商榷。总结大学生“教资热”当前困境,探寻出路,有利于整合社会资源、促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发展。一、当代大学生“教资热”现象的背景分析马克思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1

3、 大学生“教资热”现象是社会、高校和个人等多因素影响的结果。(一)社会背景。增强就业竞争力是大学生“教资热”现象的根本原因。随着高校毕业生规模不断攀升,2022 年应届毕业生突破千万大军,就业竞争空前加大,为了增强就业竞争力,许多学生加入“教资热”。此外,国家政策是大学生“教资热”现象的动力。2015 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改革,考试形式采取“国考”,考试内容和范围有所增加,师范生与非师范生都可以参加,导致教资考试门槛低。2017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确保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教师社会地位提高,并且薪酬有保障。(二

4、)学校背景。高校扩招,加之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导致畸形人才错位和知识性失业现象。此外,学校教育针对性不强,就业引导不足,导致部分学生没有正确的就业观念,盲目鼓吹“考证教育”,使学生对教资考试没有正确的认识。(三)个人背景。一方面,兴趣对个人学习、成长、就业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教师职业作为一种“铁饭碗”深得毕业生青睐。另一方面,受传统家文化影响,“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大部分家长认为教师是受人尊重且伟大的职业,鼓励子女从事教师行业。二、当代大学生“教资热”现象的困境马克思曾深刻指出,对一个时代来说,“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总结当代大学生“教资热”现状面临的困境实属必要。(一)大学

5、生“教资热”凸显社会管理的负面效应。1 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教师资格证考试,在本质上属于教育学范畴,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转向经济学的倾向,成为培训机构谋取利益的主渠道之一。培训机构赚取更多利润,开始营销式宣传考证,片面夸大证书的含金量。同时,考证培训机构之间形成恶性竞争,造成大学生“本领恐慌”,形成“考证教育”的“内卷现象”。2 用人单位将证书作为简历筛选的门槛。在就业竞争激烈,报考人数众多的情况下,不能短时间内选择最佳员工,证书就成为门槛,同时也节约用人单位培训的经济成本。2018 年教育部规定,教育培训机构、公办学校、民办学校、三支一扶、课外辅导、特岗等单位都需要教师资格

6、证。此外,我国职业技能证书制度起步晚,制度有待改善,造成“考证教育”混乱。(二)大学生“教资热”凸露高校教育的弊端。缺乏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就业率一直是学校工作的重点,因此,学校领导和毕业班辅导员三令五申,“赶鸭子上架”催促毕业生就业成为一种常态。没有专门的就业指导,而是通过片面开展讲座、利用网络转发相关内容至班群等形式。专业设置不合理,导致畸形人才错位,出现知识性失业现象。学校削足适履地注重理论教学,专业实践课程少之又少,出现教学知识与社会实践脱节的现实状况。用人单位更注重实践需求,使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心理落差,期望通过考证弥补就业失衡。(三)大学生“教资热”暴露教师的矛盾与危机。教师岗位供

7、过于求,发展前景或面临失业危机。大学生追求“铁饭碗”是为了稳定的收入,但是从就业的多样性和创新性来看,实则存在弊端,2021 年我国全年出生人口 1,062 万人,2022年教资报考人数 1144.2 万人,出生率呈现断崖式下降,孩子越来越少,这也意味部分学校出现生源不足的现象,学校合并。而教师供过于求,教师队伍缩编,这对教师未来发展前景未免有些担忧。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仍然存在。大学生“教资热”并不能解决教师资源匮乏的问题,局部地区教师难招的现象仍然存在,偏远贫困地区,遭遇零报考,北上广发达地区一个岗位报考的有成千上万人;也不能完全解决教师结构性队伍缺失的问题,报考中出现偏科的情况,数

8、学、物理、化学生物没有升温反而遇冷,尤其在广大乡村学校报考人数极711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年第21卷第24期Industrial&Science Tribune2022(21)24少,报考人员性别失衡等矛盾仍然存在。(四)大学生“教资热”异化导致主体地位的缺失。异化一词本义表示脱离、转让、出卖、受异己力量统治等。马克思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劳动对人的作用,从而揭示了人的异化本质,提出异化劳动。教育部明确规定:在我国考取教师资格证,要通过笔试、面试、认定三个环节。不管从时间、金钱还是劳动等视角出发,可以明显看到,教师资格证考试费时费力。然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大学学业繁忙,带着怎么去准备考试这一

9、疑问,就会发现逃课、代课、占课、学业不达标等问题,大学生成为考证异化的主体。同时,非师范专业学生与师范专业学生同等参与考试,使师范类专业学生就业更加激烈。非师范生与师范生都朝着教师发展方向迈进,不利于就业多样性的发展,也不能最大限度激发就业创新主体活力。三、当代大学生“教资热”现象困境的出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中国式现代化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大学生“教资热”现象对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要探寻大学生“教资热”现象困境的出路。(一)从脱离转向交融:发挥社会导向功能,厘清大学生“教资热”的

10、认知偏差。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缺陷:理论脱离实际。大学生“教资热”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使理论脱离实际,要袪魅“脱离”,赋魅“交融”,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实现脱离到交融的转变。一是国家要改革教师资格证考试制度,有针对性地提高报考条件,提倡考取科目与所学专业对口或者相关。政府要加强对培训机构的监管,整顿机构乱象,遵循考证教育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对违反规定的机构采取惩罚措施,营造良好的考证社会教育环境。二是改革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从抓就业率向抓就业质量转变,因地制宜制定就业指导。继续加强“一人一档”“一人一策”动态管理,精准服务,从形式到内容的转变。三是用人单位要制定合理的招聘条件和

11、选拔制度,在选人用人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能将某一条件作为僵死的教条。(二)从偏离转向回归:发挥高校教育主阵地作用,阐扬大学生“教资热”的育人价值。“偏离是一种考验,回归是一种收获”。对于大学生“教资热”现象,不能全盘吸收,也不能全盘否定,要肯定大学生在“教资热”中体现的积极向上、顽强拼搏的学习状态,符合当代青年发展的精神面貌。同时,要着眼于现实,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分析其中的矛盾和问题。大学生处于人生转折时期,不加斟酌盲目卷入“教资热”,为了考证逃课、挂科,盲目效仿,形成典型的“羊群效应”,使学习主体客体化,偏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种重要原则。因此,要从思想上进行引导,使主体偏离转向

12、主体回归。一是应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2019 年 3 月 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3。高校是落实立德树人的主阵地,高校思政课老师是上好思政课的关键,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让其认识逃课、代课等违反了校纪校规,不利于学校管理,也影响其在学校的学习和其它方面的发展;依托互联网、讲座、校园活动等载体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价值功能,引导大学生领悟学好专业课程的重要性,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二是要增强就业指导,培养大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培养其职业认知,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对于真正想要从事教师行业的大学生,如果是非师范类专业,学校可以开设

13、师范类专业选修课程,或者辅修第二师范学位等途径。(三)从感性转向理性:发挥教师效能感,规避大学生“教资热”的发展构镜。“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理论来源于 1977年美国学者班杜拉提出的自我效能概念(self efficacy),他认为自我效能是指个人对自己在特定情境中是否有能力去完成某个行为的期望,它包括效能预期(efficacy expectation)和结果预期(outcome expectation)两个成分4。要发挥教师教学效能,引导大学生“教资热”从理性上升为感性,吸引那些真正有志于教书育人的学子报考。一是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教师教学是学生“知、情、意、行”不断深化的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

14、生的学有序互动的过程,学生的学习一半来自于感性认知,要在感性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思考,将感性升华为理性经验,从经验到实证。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也是教师的必经轨迹。二是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目标。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情感,发自内心对教师职业的喜爱与坚守5。一味追求“铁饭碗”而忽视教育的初衷就谈不上真正的教育。是否考取,需要反思诊断,同时,考取教资的大学生要关注和适应双减政策实施后学校教育功能的变化,通过多途径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四)从回归到超越: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捭阖大学生“教资热”的辩证逻辑。当前,大学生“教资热”映射“内卷”现象,内卷一词属于社会学范畴,意为“内卷化”。内卷表现为某种制度、体系或者

15、文化在一定时期或者同一层面的内缠、自我维系和自我复制状态6。此处用内卷形容大学生考试竞争大,人数多,致力于通过考试努力成为“小镇做题家”,也容易产生“佛系”“躺平”一族。但“内卷”也有其积极正能量的一面,更体现社会公平,使贫困家庭的孩子可以通过努力公平竞争,成为“小镇做题家”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7。对于大学生“教资热”现象,要用马克思主义辩证逻辑的方法论进行探赜,同时发挥大学生个人主观能动性。一是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理想信念。要加强学习,端正态度,对自我有一个准确认知,继续保持学习上的强劲势头,勤于思考。借助寒暑假参加社会

16、实践活动“三下乡”、“返家乡”、支教等,提升社会实践能力,增加就业竞争力。二是要增强大学生的辩证逻辑思维。不管是“教资热”中的内卷,还是社会发展存在的“平躺”与“佛系”,对于大学生来说,都不可追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行动之前多思考。三是要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思想。学界一致认为质疑、反思、分析、综合、评价是批判性思维的核心要素8,大学生作为国家发展的接续奋斗者,“教资热”背后不能对应“冷思考”,而要有批判性思维,从自身需求出发,综合分析是否确实需要这个技能,做出理性决定。综上所述,大学生“教资热”现象有其弊端,与此同时,我们不能否定其积极的一面,“教资热”为社会选拔了大批优秀教师进入工作岗位,体现大学生顽强拼搏、自立自强的精神状态。对当代大学生来说,要继续保持踔厉奋发、笃行不殆的学习干劲,不断增强其志气、骨气和底气。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分析大学生“教资热”现象的优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以“证”促学,举全党全社会8112022年第21卷第24期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24Industrial&Science Tribune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