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8管理咨询 科学咨询 第 23 期(总第 797 期)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西南交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高校辅导员专项)“数字经济背景下大学生双创能力培养影响因素研究”(项目编号:CJSFZ21-39)阶段性研究成果;新疆职业大学2020年度校级科研项目课题“新疆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全程化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XJZD20YB100)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景毅(1980.04),女,汉族,四川绵阳人,副教授,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GCDF全球职业规划师,SIYB 创业培训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研究方向为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新创业、产
2、教融合。文科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 是四川省高等学校省级创新教育示范课程配套教材,该教材在深化创新教育改革的基础上,结合多位编写者参与数起大学生课外学术创新创业比赛及项目实践的经验,系统地将其整合编写成教材,给当代高校创新管理带来实用性、针对性较强的指导经验。本教材围绕增强当代文科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这一目的,提出创新思维训练方法、课题选择研究、利用社会调查技巧方法进行有效信息收集、调查报告撰写、学术论文撰写、创新创业项目申报及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经验分享,给予高校在科学技术创新管理机制融合的研究上以新的指导方向。一、科学技术与高校创新管理机制需融合在我国深化教育创新改革
3、的道路上,大学生科学技术创新是促进当代高校高等人才培养的重要措施及手段。在做到科学技术与高校创新管理机制的有效融合上,高校教师团队应在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和意识的培养上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融合创新意识等。高校可在学生学习全程中配备科学创新实践项目导师,使学生进入校园初期即可接触创新教育培养,尽快树立创新精神、创新意识,明确自身所学专业的定位、学习内容以及专业培养方向等,使大学生尽快进入专业研修状态,端正学习态度,确立好学习目标,培养学习兴趣;在校学习期间,创新项目导师要对专业理论知识进行指导并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初步培养,定期开展互动交流讲座、各类科技竞赛,将行业尖端信息进行传
4、递,使学生在当代理论学科培养中不脱离实践,引导学生深入进行课题研究,从中培养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在校后期阶段,导师在对毕业设计和论文进行指导的基础上,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产教融合及校企活动项目中去,增加自身实践技能,同时为提高培养自主创新创业能力打好坚实基础。二、文科大学生参与科学技术创新教育的瓶颈在科学技术与高校创新管理机制的融合上目前存在着学生积极性不高、实践过程开展不顺利等问题,文科大学生在参加科学技术创新活动过程中一开始可能由于兴趣驱使,参与积极度高,但随着项目的开展,执行过程中遇到障碍和困境,兴趣减退,就会有退缩趋势,因此在整个科研技术创新项目的进程中,学生难以坚持下去。虽然现有各大
5、高校在创新管理机制上采用多重项目提报方案,但均在开展过程中出现学生参与积极度不高、活动成品无法展现等问题。除学生自身缺乏毅力及钻研精神外,这也侧面反映出高校创新管理机制难以调动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兴趣,缺少活动组织引导方式方法等问题。文科大学生在参与科学技术创新创业项目活动中所展示的科技创新成果缺乏长期 科学技术与高校创新管理机制的融合体验景毅1,2(1.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绵阳 621010;2.新疆职业大学,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摘 要:文科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 是四川省高等学校省级创新教育示范课程配套教材,该教材在深化创新教育改革的基础上,结合多位编写者参与多次大学生课外学术创新创业比赛
6、及项目实践的经验,系统地将其整合编写成教材,给当代高校创新管理带来实用性、针对性较强的指导经验。本教材围绕增强当代文科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这一目的,提出创新思维训练方法、课题选择研究、利用社会调查技巧方法进行有效信息收集、调查报告撰写、学术论文撰写、创新创业项目申报及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经验分享,给予高校在科学技术创新管理机制融合的研究上以新的指导方向。关键词:高校创新;管理机制;融合体验第 23 期(总第 797 期)科学咨询 管理咨询 19考察研究的可行性和价值。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的科学创新成果,缺乏相关领域专业人士的指导和长时间的实践打磨,缺乏大量的实践佐证,使
7、得创新科研成果缺乏可操作性及可研究价值。学生在参与科学项目研究以及科学技术创新活动时没有坚持创新意志和严谨科学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方法,难免产生投机取巧的情况,缺少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从而影响整个科技创新成果的真实可塑性。随着近几年创新项目大赛的增多,学生的参与度也随之提高,虽证明高校及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不断加强,但科研成果的可研究性却在逐渐降低。高校应从中汲取教训,解决学生短时间突击解决问题的方式,给予学生和实验小组更多的时间和更广阔的思路来完成创新项目成果的交付,提高成果的价值感和科学研究性,有利于当代大学生科学技术创新精神的培养。三、高校应积极开展科学技术技能创新培养活动强化高校学生科技创新意
8、识,潜心钻研研究、培养工匠精神,将实践阶段尽快尽早融入教学过程中,开设技术创新实践教程。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并将其列入公共必修课程中,有针对性地开设并与现有学生专业进行高度融合,从而吸纳更多具有创业兴趣及技术创新兴趣的学生加入,是高校引进的一种新培养机制。同时,高校在专业师资团队的构建上要有针对性,改良师资团队配比问题,注重师资团队资深专业度问题,系统建设高校科技创新管理师资培养体系,提高科技创新、创业教师的薪资待遇,以吸纳更多教师资源,鼓励社会优秀创新创业模式及人才的引进,提出人才分类化培养、差异化发展的新型教育模式并使其发展为常态化。提高自身师资团队的科学技术创新意识,发挥教师团队对高校科学技
9、术和创新教育机制的指导和组织作用,因此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中,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至关重要。高校在建设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应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教育政策,积极促进教师团队、创业导师团队的创新素养及素质水平培养,从而实现创新人才的培育养成,激发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潜能,助力学生在科学技术创新及创业上的培养。教师团队应通过培训及互动交流讲座的方式提升自身教育创新思想,尝试改良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引进先进教学手段,利用并发挥现代化信息教育的优势,调动高校大学生的创新教育主观能动性,带动学生掌握行业和市场最前沿的高科技技术创新领域讯息,并及时更新实践教学内容,从而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进展。教师导师团队应具
10、备国际化发展眼光,学习国外先进行业技术及教学手段,提升自身科学技术创新能力,并积极组建各项比赛、活动项目,从正面引导高校大学生,并从专业技能上培养出创造创新、专业、职业相结合的高素质人才,同时将理论技术带入实践教学中,将理论教学逐渐实践化,逐步解决理论教材落后、学生知识面接触较窄1、难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高尖端科学技术受高校实验设备落后的影响等问题。因此,高校应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进行改良,在提升师资团队质量的基础上提升整体教学质量,从而保证高职教育科技创新人才的输出,通过改良优化教育教学思路、改变教学模式方法,实现高校大学生科学技术理论与实践的融合。高校必须在遵从实践教育的大背景下对当代大
11、学生进行科学技术创新及创业意识的培养,坚持理论技术和实践教育相结合的模式,分层开展实践创新教育活动,以此提升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在创新实践活动中的严谨态度和锲而不舍的工匠精神,保证科研创新产品的可操作性和可研究性,将创新思维的培养训练渗透进日常的实践教学中,并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过程中激发新的创新灵感。教师在创新实践教学中要保持确保方向引导的正确性,激发学生创新兴趣,启发学生自主动手实践能力,深层次脱离理论教学的灌输性思维,带动创新成果的迸发。该教材以“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创新项目活动为例,分别在教学方法、教学条件和教学效果上进行了分析,首先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专题式、案
12、例研讨式、情景式、课题项目研究式、综合实训实践等方法2,对高校文科本科大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和方法上的训练,培养本科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3。专题式教学是通过科研选题、文献利用,社会调查等方法,全套流程专题指导,在理论分析和材料文献指导的说明下全面提升学生创新专项兴趣。案例研讨是在专业导师指导下,选择典型创新实践案例带动学生有针对性进行案例研讨分析,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研究兴趣。情景式教学则是指在导师的组织引导下,仿真模拟演练实际的操作场景,通过学生自建科研环境及科研项目创设,增强科研意识,提高学生科学研究动手能力4。课题项目研究法则是指拟定课题研究小组,创立项目计划书,在导师的监管引导下学生们自
13、主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其次为综合实践实训方法,该培训方法主要侧重建设创新创业俱乐部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形式,鼓励学生自愿参与,同时开展科技竞赛和项目研究 20管理咨询 科学咨询 第 23 期(总第 797 期)探讨等活动,给予大学生全方位的科研训练法,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实训场景中深入了解当下环境。教材中提到的教学条件分为软件教学条件、课堂教学条件和硬件教学条件,利用软件信息平台的构建提供给创新实践学生网络高科技信息技术化平台的软件支持,方便学生进行数据的分析、社会调研结果的归纳总结、科研项目过程的模拟等;增加实训基地、科研创新实验室的硬件投入占比,加大基础设施的构建,给学员提供最基本的硬件措施支持
14、;通过导师团队的培养构建、聘用优秀科学技术创新导师团队等方式提升教育源头保障,为实践指导活动提供坚实充分的师资力量保障。教学和科研实践的密切结合充分保障了科学技术创新教育和高校创新机制的融合及教学效果的展现,在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同时,使研究的科研成果更具价值。高校在培养大批高技术才能和高创新能力人才的同时,也培养出一批骨干导师力量,为高校教育机制注入一股新能量。参考文献:1 陈明,李玉华,崔霄,等.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方式研究 J.教育教学论坛,2019(15):68-69.2 吴飞鹏.创新思维教学法在“工程流体力学”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 J.价值工程,2011,30(12)
15、:208-209.3 戈华清.导师制在法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探析 J.高教论坛,2018(4):62-66.4 于戈.建筑环境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方法研究 J.建材与装饰,2018(50):115-116.Fusion experien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 mechanis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Jing Yi1,2(1.Sichuan College of Culture and Arts,Sichuan Mianyang 621010,China;2.Xinji
16、ang Vocational University,Xinjiang Urumqi 830000,China)Abstract: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Education for Liberal Arts College Students is a set of teaching materials for provincial innovation education demonstration cos in Sichu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 many compilers participating in the extra-curricular academic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ip Competition and project practice,the author systematically integrates and compiles them into teaching materials,which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