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节奏训练方法探究兼论民族打击乐学科发展的思考_朱启宁.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28361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2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节奏训练方法探究兼论民族打击乐学科发展的思考_朱启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节奏训练方法探究兼论民族打击乐学科发展的思考_朱启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节奏训练方法探究兼论民族打击乐学科发展的思考_朱启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56音乐表演节奏训练方法探究兼论民族打击乐学科发展的思考朱启宁摘 要:一部完整音乐作品的构成包括诸多要素,如:节奏、曲式、和声、旋律等,其中节奏是一部作品得以呈现和演绎的基本要素之一,同时,节奏训练亦是视唱练耳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基于节奏对于音乐的重要性,笔者尝试在本文就节奏训练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展开论述,分析节奏训练的重要意义,就节奏训练的有效方法展开讨论。关键词:音乐教学;节奏训练;方法中图分类号:J613.7 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朱启宁(1990-),男,北京语言大学讲师。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语言大学院级科研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2YJ070003)。引 言节奏,是指音乐中交替

2、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作为构成音乐作品的基本要素之一,对于音乐作品的演绎、音乐学习,意义非凡。就音乐本身而言,“音乐便是起源于有律动性的节奏,比如人们从事生产活动所进行的有节奏的呐喊、敲击便是音乐的最初的原形。此后随着音乐文化艺术的不断发展,虽然音乐呈现出多种变化,但其仍是以节奏为基础”。在音乐教育过程中,强调节奏训练是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手段,同时亦是将音乐学习纳入具体实践的有效方法。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通常会遇见诸多节奏时值不准或节奏不稳定的现象,甚至会出现抢拍、拖拍的现象,这些都是节奏训练不足所导致的,因此,如何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的节奏训练,显得至关重要,同时,这也

3、应该成为音乐教学中的首要任务。一、节奏之于音乐教学的重要性(一)音乐与节奏的关系我们知道,在音乐的构成要素中,节奏可以说是构成音乐的核心要素,可以说是音乐的“骨架”、灵魂,如果没有节奏,音乐就会缺少律动,音乐也就只能是一堆音符的堆砌,构不成完美的音乐。“人们常常在听到音乐时,身体内部和心理上会随着节奏而律动,感受音乐的动感,节奏是很感染人的,是直戳人的肉体和灵魂的,因此,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尤其是在早期的音乐形态中,可以说,它的呈现,均是产生于人民劳动过程中有律动的呐喊、敲击等行为之中,这是音乐的最初形态,也是音乐的最原始形态,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节奏与音乐的相互关系。此外,随着音乐研究的日益专业

4、化,我们在区分音乐类型、音乐风格时,判断的依据往往亦受到节奏因素的影响,如:蓝调、爵士、古典等音乐风格的区别,甚至我们能够根据某些颇具民族特色的节奏型来判断音乐的从属关系,如:新疆维吾尔族音乐中的特有切分音形式,“咚哒哒咚哒”,它区别于其他民族音乐中的切分音形式,因此,通过这种特有的切分音形式,我们能够断定某一音乐片段是维吾尔族音乐。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说,节奏是音乐的骨架,也是音乐得以呈现的重要基础,同时,音乐是节奏的具体表现形式,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和谐统一的关系,没有节奏,音乐就缺少了骨架,也就不称其为音乐,当然,节奏也需要在具体音乐演绎中得以表现。(二)节奏训练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意义目前

5、,随着音乐教育的日益专业化,视唱练耳教学可以说成了音乐教学中的必修科目。伴随着专业化教学的趋势,节奏训练亦逐渐彰显出了其重要性,亦成为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因此,对于综合类高等院校的音乐教学而言,虽未达到专业院校的专业程度,但节奏训练亦逐渐彰显出了他的重要性,如:强化节奏训练可以帮助非专业类综合院校的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不同类型音乐作品所蕴含的思想,同时,不同节奏型的设定可以增加音乐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等等。此外,以实践形式呈现的节奏训练,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增加课堂活力,同时也能够加深学生对于节奏型的认知。“与此同时,在节奏训练中,教师也可以突破仅用乐器进行节奏示范的局限性,借助训练

6、融合性强的特点,将DOI:10.19340/ki.hhzs.2022.24.046157SONG OF YELLOW RIVER2022/24其通过编排成一个音乐舞台剧、小品等形式,有效丰富节奏训练方式与内容,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能够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准确把握节奏,加深对音乐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推动后续高校音乐教学的开展”。二、节奏训练中的优势及常见问题分析(一)节奏训练的优势分析首先,节奏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如笔者上文关于音乐的原始形态所述,具有大众化的特点,与其他训练方式相比,较强的实践性,更加容易纳入音乐教学之中。如:音乐鉴赏课程中,面对一些相对复杂、难度较大的音乐作品时,往往会在教学

7、过程中出现就教与学的偏差,这也导致了学生很难把握教师所讲内容,也导致学生很难把握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情绪。其次,由于节奏训练较强的实践性,相较于传统音乐教育理论性强于实践性而言,其优势不言而喻。因此,可尝试将节奏训练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应用于高等院校的音乐教育事业之中。教师可通过或材质不同或发声原理不同的打击乐器入手,增加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进而提升音乐教学的趣味性与实践性。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得课堂生动有趣,另一方面,通过打击乐器的节奏训练,可以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教与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第三,节奏训练作为音乐呈现的骨架,可以说形式多种多样,可以以打击乐器的训练形式

8、开展,也可以以其他乐器的演奏呈现,亦可以通过人声的形式展开,从这个意义上,对于音乐教学基础设施较弱的单位或集体,更容易基于自身条件开展节奏训练。除此之外,形式多样的节奏训练实践更能够吸引学生参与其中,“在节奏训练中,教师也可以突破仅用乐器进行节奏示范的局限性,借助训练融合性强的特点,将其通过编排成一个音乐舞台剧、小品等形式,有效丰富节奏训练方式与内容,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能够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准确把握节奏,加深对音乐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推动后续高校音乐教学的开展”。(二)节奏训练中的常见问题分析首先,就笔者所参与的教学活动而言,有一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节奏不稳定”的情况,具体表现为

9、对时值和强弱等细节的把握等方面。通常情况下,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并不是音乐作品的难度,多数情况下是学生对于时值、强弱这两个因素的把握不准确,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节奏训练的不足之处。通常来说,学生的速度感不明确即会导致演奏或演唱时的拖拍或抢拍的现象,如:连续的“十六分音符”的演唱或演奏,如果不加强速度感的节奏训练,便会导致越来越快,或者连续的“切分音”的出现,亦会导致时值把握不准的情况。其次,会出现节奏不稳定的情况,如对于音符时值把握的问题,据笔者统计,出现类似情况的学生,多数情况是因为乐句中相继出现了不同时值的音符或休止符。如:在一个以四分音符为一拍的语句中,以稳定的八分音符行进,而中间突然出现了四

10、分休止符,学生往往会受四分休止符前面的连续的八分音符的影响,将本应是四分休止符的时值演唱或演奏成八分音符。再如:一个由几个较长时值的音符构成的语句中,由于时值把握的问题,学生往往会将某一个音过渡延长,继而导致乐句演奏出现偏差,这种情况亦是由于节奏不稳所导致的。第三,在教学成果展示的过程中,笔者注意到,许多学生会依赖肢体打拍子,如通过脚、身体、头部等方式打基本拍,这种情况必然会影响教学成果的展示,不管是演唱还是演奏,这种肢体语言的活动,必然会产生不好的效果,尤其是用脚打拍子,如果力度偏大,甚至会影响观众的正常欣赏,试想一下,如果舞台中的演员均如此,那该是一番什么样的画面。另外,笔者还发现,有部分

11、学生会因脱离节拍器的辅助而变得不知所措,甚至有部分学生出现节奏、速度不稳定的现象,尤其是对于节奏的把握上,当然这一方面是由于练习时间不足所致,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学生对于节拍器的依赖。三、节奏训练方法简析(一)注重以经典作品的欣赏为切入点,着重关注作品中的节奏赏析笔者认为,对于节奏训练而言,音乐作品的鉴赏或赏析是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尤其是教师进行示范时,只有选择合理的音乐作品,才能够有效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性。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配合节奏训练,教师所选择的音乐作品应该是学生耳熟能详,且作品难度不大的作品进行鉴赏。作品中所涉及的节奏型亦应该由简及难,循序渐进,在引导

12、学生欣赏音乐的同时,达到节奏训练的目的。当然,这需要教师进行有意识的引导,采用教学示范与聆听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了解、欣赏、享受音乐的,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从音乐中找寻作品的律动,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感悟与感知能力,此外,这种方式还可以使学生在欣赏、阅读经典作品的同时,逐步形成158音乐表演独立的审美认知能力,可以说,将经典音乐作品纳入赏析,并着重关注作品中的节奏赏析,是节奏训练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式,同时也是一举多得的教学方式。(二)在节奏训练过程中加入游戏教学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在游戏中进行节奏训练亦能够彰显教学相长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教师可设计“

13、节奏接龙游戏”,这种游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单纯的节奏接龙,也可以是节奏与音符相结合的接龙,亦可以是加入文字的接龙方式,但无论是哪一种,均需配以节奏的律动,而所配的节奏可由学生自由发挥,此时,教师需要注意学生呈现节奏的准确性,如学生呈现的是连续的四分音符,那教师需对四分音符进行着重引导,同样的,如若学生呈现的是八分音符,那教师亦需进行适度引导。再如“节奏听写游戏”,这类游戏学生的被动性要稍大一些,相较于主动参与的节奏接龙游戏,节奏听写游戏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略显不足,但效果却不弱于节奏接龙游戏。教师可针对不同的节奏型,设计不同节奏短句,并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性,开展节奏听写游戏,适度安排相应奖励

14、,此外,为了增加学生的参与感与受教主体的感受,亦可由具备一定学习程度的同学设计所要听写的节奏型,并以此类推,进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感。(三)尝试运用肢体语言进行节奏训练奥尔夫曾经讲过:“音乐活动是人类最自然、最原始的行为”,打击乐可以说正是人类肢体语言的最原始表现。“最原始的音乐就是人们的呼喊加上肢体的动作,通常是为了表达情感,在原始,音乐是由人们简单的敲击构成的,通常是拿一个木棍在一个东西上敲,后来演变为现在的敲锣打鼓等,在原始,将节奏用肢体表现出来的较为形象的是踢踏舞,可见,音乐来自动作”。基于此,笔者认为,高校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可以尝试运用肢体语言展开训练,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感受到

15、音乐律动的乐趣,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以这种最原始的方式感受音乐体会音乐,且这种方式相对简单,如教师在教学中设定某一肢体动作代表一种音符,由简及难,让同学逐步掌握音乐的节奏,从而达到节奏训练的目的。(四)尝试运用语言进行节奏训练我们都知道,音乐在某种意义上属于人类语言的一种,且人类的语言本身就包含有律动。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需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朗读节奏,从简单的节奏语言入手,要强调朗读过程中的“抑扬顿挫”之感,同时要强调学生多进行语言节奏的练习,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以语言形式开展的节奏训练,往往容易受到个人语言习惯的影响,此时就需要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语言习惯,继而形成对于共同节奏认知习惯的认识。此

16、外,教师还可鼓励学生加入肢体语言,这样的训练效果会更好。(五)尝试进行趣味性训练我们都知道,节奏是音乐中音符长短、快慢基础上的运动而形成的以某一特定规律性为基础的音符组合,所谓趣味性训练,即由学生敲击固定节拍,由教师不断变换节拍内的节奏,以此可以训练学生的节拍稳定性,另一方面,由于学生的好胜心,亦可以促使学生自愿加入到训练之中。笔者有幸求教于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民族打击乐教授王以东,首堂课王以东教授即以此种方式,训练学生的节拍稳定性,且课堂氛围极好,笔者也因此记录了此种授课的方式,并尝试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之中。此外,亦可以以此为基础,将同学分组,由教师监督,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强授课效果,另一方面可是使所有学生都获得参与感,并从同学之间寻找差距或发现他人的长处,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结 语笔者作为中国音乐学院民族打击乐专业毕业的学生,民族打击乐的推广可以说是笔者引以为豪的事业,节奏训练是笔者任教于北京语言大学的任务,同时也是一种课堂尝试,亦是笔者教学过程中的不断探索。除此之外,笔者还想简要论述一下对于民族打击乐学科发展与构建的思考,笔者虽然从教于综合类高等院校,但笔者对于民族打击乐事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