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第4期当代广西红色文化资源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质资源,也是高校育人工作的宝贵精神财富。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高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在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中应将红色文化资源有效融入思政课,唤起青年学生传承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的深厚情感和文化自觉。在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中有效融入。红色文化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学习和探究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教学中,更应该带领学生“走出去”,充分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历史发展进程,感悟红色文化精神实质。例如,在“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将参观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重走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高山老山界等作为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在重走红色路线中感悟、体会革命先辈的革命气节和精神气魄。思政课教师应立足于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优化实践教学手段,扎实推进课程改革。一方面,将红色文化资源与虚拟现实技术相融合,依托虚拟仿真体验式教学、信息化教学等手段,打造现代化高科技思政课堂。另一方面,抓住大学生时下感兴趣的媒介和平台,如微信、微博、抖音、B站等,将红色文化资源模块化,同时结合大学生的实际需求或是在特殊时间节点上传相匹配的内容模块,让思政课教学起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3、。在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中有效融入。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关键在教师。思政课教师只有具备深厚的红色文化素养,才能更好地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等教育元素进行巧妙转化并灵活运用到思政课教学中,才能更好地将红色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高校要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着力选拔一批德才兼备的高校教师,组成一支政治标准和思想道德标准都突出的思政教师队伍,并加强队伍的政治理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修养教育,加强队伍对红色文化资源的理解和把握,以更好地将红色正能量传递给广大学生。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以
4、教研室、教学团队或者科研团队为单位,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感悟经典的精神要义,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在建设课程思政联动机制中有效融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高校在教学中应切实立足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实际特点,提前做好学情分析,组织开展与不同课程特色相符的红色主题教育,根据红色文化资源的特点和类别,扎实推进红色文化资源的全学科融入。例如,在讲授艺术类课程中,教师让学生深入了解地方红色文化和风土人情,为艺术创作提供灵感和素材,创作让人难忘的经典艺术作品;在讲述与历史相关的课程中,打破传统的授课方式,巧妙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利用声光电等
5、现代化手段让学生“身临其境”进行体验,生动呈现历史故事,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各课程教师承担着相同的育人使命,高校可以通过组织开展座谈会、协调会、促进会等加强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的沟通交流,共同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中蕴含的育人元素。还可以邀请思政课教师走进专业课课堂,协助专业课教师讲授与红色文化资源有关的教学内容,实现双向奔赴、共同进步。在丰富红色文化第二课堂中有效融入。第二课堂是在第一课堂教学之外,开展的一系列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的育人活动。高校应将红色文化资源有效融入思政课教学的第二课堂,将平面化转化为立体化,把红色文化资源与学生实践活动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领悟理论知识,提升思政
6、课的育人实效。以校园文化生活为载体,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校园文化,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红色文化的丰富精神内涵,形成促进学生学习生活的强大精神动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通过开展大学生讲红色故事等文化活动,让学生切身感受革命先辈艰苦卓绝的革命精神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领悟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进而在自觉自信中传承伟大中国精神,在行动实践中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 2021 年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A类项目“习近平红色文化论述融入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两化三课 改革模式研究”成果)将红色文化资源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文/蒋晓俊杨公银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