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聚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众创空间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_冯慧英.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28932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85.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聚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众创空间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_冯慧英.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聚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众创空间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_冯慧英.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聚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众创空间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_冯慧英.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2022 年/第 36 期/12 月FRONTIER PERSPECTIVE聚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众创空间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冯慧英,贺华(西北工业大学陕西西安072100)摘要众创空间作为一种新型的综合服务平台,因其集约化、便利化、低成本的特点在提升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方面备受推崇。文章调研了国内 38 家一流高校众创空间建设情况,以高校育人的视角,从空间管理主体、运行模式、服务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提炼出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众创空间高质量发展路径,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借鉴。关键词应用型人才;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教育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

2、kjdk.2022.36.001Research on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Path of University Mass Innovation SpaceFocusing on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FENG Huiying,HE Hua(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Xian,Shaanxi 072100)AbstractAs a new type of comprehensive service platform,maker spac

3、e is highly praised for its intensive,convenientand low-cost characteristics in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applied talents.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construction of massentrepreneurship space in 38 first-class universities in China,analyzes and summariz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ducationin universi

4、ties from the aspects of space management subject,operation mode,service content,etc.,and extracts a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path of mass entrepreneurship space in universities that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applied talenttraining,providing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Key

5、words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mass innovation space;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随着新时代社会发展的转型升级,国家对高等教育提出了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的新要求,以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与基础型人才、学术型人才相比,应用型人才的核心特征是“用”1,要将所学知识运用于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以及具备服务和推动社会发展的能力。这与创新创业教育所倡导的强化实践、学以致用是完全契合的。高校众创空间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对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有着极为重要的

6、价值。2015 年以来,国家出台系列文件鼓励高校开展众创空间建设,为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供实践平台。根据科技部火炬中心关于公布 2020 年度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复核结果的通知,2251 家符合国家备案资质的众创空间中,由高校主导或主要参与的有 231 家2。我国高校众创空间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文章通过分析国内双一流高校众创空间建设情况,凝练成功经验,进一步厘清空间发展中的现实问题,为我国高校众创空间高质量发展提供优化路径,助力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培育。1 高校众创空间的内涵、特征及研究进展1.1 高校众创空间的内涵及特征国内学者普遍认为众创空间一词

7、是创客文化进入中国后,结合国内实际的本土化产物,可理解为“创客空间+创业孵化”3。与创客空间相比,它增加了面向创业人群的创新创业服务;与孵化器相比,它加载了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使链条更长、受众更广。本文所指的高校众创空间是由高校主导管理运营,面向本校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它既是一个物理实体,是满足学生进行工程实践、开展交流活动的场所,也是提供创新创业教育、营造创新创业文化的虚拟空间。一般包括孵化场地、共享设备等硬件设施和导师、资金、社会资源等“软实力”要素。其核心特征是22022 年/第 36 期/12 月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普适性的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启发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提供创新

8、创业资源服务三大功能,具备创意到创新创业的全生态要素,实现意识启发、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育人目标。1.2 高校众创空间研究进展国内高校众创空间的建设多是摸着石头过河,存在实践先于理论的现象。国内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部分学者探讨了众创空间在高等教育中的价值和应用。李毅等4通过对创客团队的调查发现,众创空间的支持对大学生创造能力的影响程度最大。陈卓武5从体验式人才培养角度提出,高校众创空间系统化的思维理念和模式有助于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多学科交叉、多能力融合的问题。谢凯6通过调研认为,众创空间在提供创新创业教育全新的实践平台和完整社会资源的基础上,提高了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质量。仝

9、月荣7探讨了上海交通大学在空间建设中突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示范引领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项目实践能力。二是从比较分析的视角探讨国内外典型众创空间的成功经验及其借鉴意义,或从实践层面总结提炼本地化众创空间的发展路径。如夏继阳8等以浙江大学为案例分析高校众创空间建设的几种典型模式。赵笑雨9等对比国内外知名高校,围绕师资、课程、创业社团等 8 个关键因素提出优化我国高校众创空间创业生态的具体建议;李双寿10等以清华大学i.Center为具体研究对象,总结实践经验,提炼出多学科交叉融合课程、多形式教学活动、多元化实践平台的空间建设特色路径。总体而言,国内学者对众创空间的概念、功能、关键要素等进行了探讨

10、,为国内高校众创空间的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需要指出的是,当前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创业教育,对创意创新创业全链条教育的描述较少。2 高校众创空间发展现状本文对国内 38 家一流高校众创空间的建设情况进行调研,调研内容主要集中在运营部门、功能定位、场地面积、服务内容和线上平台建设情况。调研主要通过三种方式:一是通过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得到的被选为研究案例的高校众创空间及其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成果;二是通过政府和高校官方网站,以及国内主流媒体宣传报道的众创空间建设情况及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情况;三是通过实地走访或线上与从事高校众创空间管理的一线教师交流得到的资讯。2.1 高校众创空间建设情况从调研结果来看

11、,双一流高校均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开展众创空间建设,其中通过科技部国家备案的有23家。在物理空间上,主要功能区为办公场地、学生活动场地、项目孵化场地。调查中的高校在场地面积和硬件设备方面存在较大区别。如吉林大学的众创空间建设面积 200平,而电子科技大学的电子科技大学荷福临港众创空间面积有 1.6 万平方米。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因有工程实践训练中心的参与,与其他高校相比,提供了更为完备的研发设备和资源。在运营模式上,分为“高校自营、科技园运营、校企共建”三种形式。根据运营单位的不同,空间的服务功能也产生较大区别。高校自营多由创新创业学院(中心)或某个院系(部门)进行管理,定位更趋近于创新创业

12、教育,以开展讲座、举办创业交流等活动为主,少部分开设有创新创业课程。此类以清华大学 X-Lab 为典型代表,依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运营,开展创意、创新、创业“三创”教育,开设有工程实践课程和创业通识课程,常年举行各类讲座、比赛、交流、实践活动。科技园运营的方式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主,主要帮助创业团队开展市场化运营。2.2 高校众创空间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综合能力偏弱,部分高校认识不到位,缺少顶层设计。本文调研的 38 家一流高校中,获批科技部国家备案众创空间的有 23 家,占比仅 60.5%。再看今年教育部批示的100 家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基地,双一流高校仅占 33家。反映出部分高校对高

13、校众创空间的人才培养价值缺少清晰的认识,对空间建设标准缺乏正确的把握。且空间管理团队多为高校工作人员,多缺乏专业知识和运营经验,为学生提供的服务深度不够。外聘的导师精力有限,多是针对某一具体问题提出意见,缺少持续性投入。发展模式雷同,特色化不突出、集约程度不高。空间提供的服务功能集中在提供创业场地和开展实践活动两方面,但很多项目与高校的学科特色、当地的产业布局链接不紧密,举办的活动缺乏具有针对性的梯度设计。导致高校众创空间更像是综合型办公场所,没有形成某个新兴产业或细分领域的孵化链条,示范引领效果不明显。开放程度不高,信息化建设不足。基于高校的行政属性,负责空间运营的工作人员多为高校行政教师,

14、更习惯于对学生进行管理,服务意识不强。高校众创空间服务对象为本校师生,与外部资源沟通交流有限。其次是线上平台建设不多,调研的 38 所高校,多数线上平台仅为官方网 前沿视角32022 年/第 36 期/12 月站、微信公众号等信息发布平台,多用于发布活动预告和新闻动态等,缺少与实体空间配套的虚拟空间。3 国内高校众创空间高质量发展建议3.1 集成资源要素,构建内外“双循环”在政策集成层面,政府部门在继续做好引导工作的同时,应注意强化监督功能,狠抓落实,确保国家有关精神和地方有关政策能够得到有效实施。高校要深刻认识到众创空间对于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系统梳理和审视空间

15、发展的相关政策,明确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配套政策,确保创新创业平台育人功能得到有效发挥。在资源集成层面,高校要秉承开放共享的理念,紧密对接实体经济,注重行业资源的积累和整合,构建产业垂直细分领域生态链;注重技术、人才、资源的共建共享,将空间触角向智能制造产业前端和后端延伸,为学生开展工程实践提供专业的学习平台,筑起“高校+政府+企业”“外循环”圈。对内各部门间要加快要素流动,构建“学院+学校+科技园”“内循环”圈,形成“创意启发创新能力培养创业实践训练创业实战指导”的全链条育人体系,满足不同年级、不同阶段学生的需求。3.2 丰富育人载体,打造虚实“双空间”在实体空间建设方面,注重吸纳各院系实

16、践基地、专业实验室作为学校众创空间的延长和补充,形成多个主题院系级创客基地,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微小实践平台。这样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学校设备利用率,实现资源最大价值;另一方面不同院系的交流有利于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提升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注重虚拟空间的规划建设。虚拟空间应在公开空间基本信息、通知公告、新闻动态外,搭载场地管理、项目管理、学习资源、线上交流等功能,实现空间信息可视化、流程标准化、管理智能化。虚拟空间可以随时查询校内所有可使用的空间和设备,有效解决校内多部门多院系联通联动过程中出现的对接不到位、项目关注不持续等实际问题,保障教育链条的通畅和完整性。麻省理工学院的信息化平台 Mobius Maker 提供了良好的范本10。3.3 完善育人体系,提升软硬“双实力”高校众创空间应由重视场地建设向提升综合服务能力转变,实现学生基础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双提升。以课程为基,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特别注重专创融合课程建设,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打造“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创业素养”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方式上企业资源要充分介入。以教师为梁,探索教师、讲师、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