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学年高中语文章末综合检测四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蚜.doc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23068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学年高中语文章末综合检测四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蚜.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3学年高中语文章末综合检测四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蚜.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3学年高中语文章末综合检测四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蚜.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3学年高中语文章末综合检测四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蚜.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3学年高中语文章末综合检测四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蚜.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2023学年高中语文章末综合检测四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蚜.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章末综合检测(四) (时间:90分钟分值:90分)一、知识积累(共21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A诛杀(zh)帝喾(k)胹不熟(r) 泾渭分明(jn)B夷皋(o) 熊蹯(fn)嫡长子(d) 公孙杵臼(zh)C馁虎(ni) 矫杀(jio)车百乘(shn) 自矜攻伐(jn)D裨将(p) 传飧(sn)解其缚(f) 跖狗吠尧(sh)解析:选C。A.“泾”读jn。B.“杵”读ch。D.“跖”读zh。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不为置王,毋以填之 B侯生摄敝衣冠C夫翦发文身 D右倍山陵解析:选B。A.填,同“镇”,镇压,安定。C.翦,同“剪”。D.倍,同“背”,背靠,

2、背向。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B.C. D.解析:选D。A.表转折关系的连词,但是/表修饰关系的连词。B.放在词尾,可不译/助词,表疑问语气。C.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动词,去,往。D.均是指示代词,这。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王翦将上地皆坑之军上谷武愿苦筋骨以报子至死非以养欲而乐志也而序往古之勋北救赵而西却秦臣修身洁行数十年公子从车骑,虚左A/B/C/D/解析:选A。名词用作动词,统率。名词用作动词,活埋。名词用作动词,驻扎。名词的使动用法,使受苦。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愉悦。名词用作动词,接续。名词作状语,向北、向西。名词的

3、使动用法,使高洁。名词的使动用法,使跟从,带着。5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古今异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增始皇寝庙牺牲及山川百祀之礼B夫服者,所以便用也C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D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解析:选C。帮助别人摆脱危难。A.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牲畜;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B.古义: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D.古义:态度随和,随意;今义:不慌不忙,镇定,沉着。6下列选项的句式特点和例句完全相同的一项是()例: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 A销以为钟,金人十二B而如姬最幸C小人哉程婴D后有大者,何以加之解析:选D。例句与D项都属宾语前置句。A项属定语后置句。B项属被动句式。C项属主

4、谓倒装。7下列选项中的相关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均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B赵武灵王,是战国时期最杰出的人物之一。在位期间,他推行“胡服骑射”政策,对赵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领域进行了一次大改革,使赵国的实力大幅提升。C魏公子名无忌,后世皆称其为信陵君,与春申君黄歇、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并称战国四公子。当时魏公子威名远扬,各诸侯国十余年不敢出兵伐魏。 D司马迁通过“赵氏孤儿”的故事歌颂了正义,鞭笞了邪恶,并揭示了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真理。但这个故事从唐代以来有学者们纷纷指责它并非信史,有人还

5、作了很细致的考证。这显然违反了史记的“实录”精神。 解析:选D。史记不仅仅是一部史书,也是一部文学杰作。故事中的三个主要人物和重要情节可能为作者虚构,或者是出自民间的传闻。以虚构或传闻为史实固然不合史法,但从文学角度而言,恰是很好的创作。如从根本精神来说,这个故事也并不违背历史的真实。二、同步阅读(共16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于是肥义侍,王曰:“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而世必议寡人,奈何?”肥义曰:“臣闻疑事无功,疑行无名。王既定负遗俗之虑,殆无顾天下之议矣。夫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昔者舜舞有苗,禹袒裸国,非以养欲而乐志也,务以论德而约功也。愚

6、者暗成事,智者睹未形,则王何疑焉。”王曰:“吾不疑胡服也,吾恐天下笑我也。狂夫之乐,智者哀焉;愚者所笑,贤者察焉。世有顺我者,胡服之功未可知也。虽驱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于是遂胡服矣。公子成再拜稽首曰:“臣固闻王之胡服也。臣不佞,寝疾,未能趋走以滋进也。王命之,臣敢对,因竭其愚忠。曰:臣闻中国者,盖聪明徇智之所居也,万物财用之所聚也,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诗书礼乐之所用也,异敏技能之所试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义行也。今王舍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教,易古之道,逆人之心,而怫学者,离中国,故臣愿王图之也。”使者以报。王曰:“吾固闻叔之疾也,我将自往请之。”王遂往之公子成家,因自

7、请之,曰:“夫服者,所以便用也;礼者,所以便事也。圣人观乡而顺宜,因事而制礼,所以利其民而厚其国也。夫翦发文身,错臂左衽,瓯越之民也。黑齿雕题,却冠秫绌,大吴之国也。故礼服莫同,其便一也。乡异而用变,事异而礼易。是以圣人果可以利其国,不一其用;果可以便其事,不同其礼。儒者一师而俗异,中国同礼而教离,况于山谷之便乎?故去就之变,智者不能一;远近之服,贤圣不能同。穷乡多异,曲学多辩。不知而不疑,异于己而不非者,公焉而众求尽善也。今叔之所言者俗也,吾所言者所以制俗也。吾国东有河、薄洛之水,与齐、中山同之,无舟楫之用。自常山以至代、上党,东有燕、东胡之境,而西有楼烦、秦、韩之边,今无骑射之备。故寡人无

8、舟楫之用,夹水居之民,将何以守河、薄洛之水;变服骑射,以备燕、三胡、秦、韩之边。且昔者简主不塞晋阳以及上党,而襄主并戎取代以攘诸胡,此愚智所明也。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侵暴吾地,系累吾民,引水围鄗,微社稷之神灵,则鄗几于不守也。先王丑之,而怨未能报也。今骑射之备,近可以便上党之形,而远可以报中山之怨。而叔顺中国之俗以逆简、襄之意,恶变服之名以忘鄗事之丑,非寡人之所望也。”公子成再拜稽首曰:“臣愚,不达于王之义,敢道世俗之闻,臣之罪也。今王将继简、襄之意以顺先王之志,臣敢不听命乎!”再拜稽首。乃赐胡服。明日,服而朝。于是始出胡服令也。8.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臣闻中国者中国:中原

9、地区B今王舍此而袭远方之服 袭:仿效C所以利其民而厚其国也 利:利益,好处D故礼服莫同,其便一也 一:一致解析:选C。“利”作动词用,有利于。9. 下面句子编为四组,全属于赵王坚持胡服骑射理由的一组是()虽驱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乡异而用变,事异而礼易变服骑射,以备燕、三胡、秦、韩之边简主不塞晋阳以及上党,而襄主并戎取代以攘诸胡王将继简、襄之意以顺先王之志A BC D解析:选B。是公子成的话。10下列对原文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赵武灵王想推行胡服骑射,但是担心使人议论,所以找楼缓商量,楼缓表示赞成。B公子成开始反对胡服骑射,他希望赵王要坚持中原人的习俗,不要学习蛮夷人。C赵王认为服饰礼

10、仪都要适应需要而改变,这正是赵的先王们的主张。D公子成被说服了,赵王赐给他胡人的服装,他穿着胡服上朝,赵王发布了胡服令。解析:选A。同意赵王的人是肥义。1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夫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2分)译文:(2)虽驱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2分)译文:(3)今王将继简、襄之意以顺先王之志,臣敢不听命乎!(3分)译文:答案:(1)追求至高美德的人,不会附和于世俗,成就大功德的人不和普通人谋划。(2)即使驱使全天下人嘲笑我,胡地和中山我也一定要占领。(3)现在大王将要继承简子和襄子的意思来顺应先王的志向,我怎敢不听命令呢!三、拓展阅读(共

11、3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十一年,高后诛淮阴侯,布因心恐。阴令人部聚兵,候伺旁郡警急。布所幸姬疾,请就医,医家与中大夫贲赫对门,姬数如医家,贲赫自以为侍中,乃厚馈遗,从姬饮医家。姬侍王,从容语次,誉赫长者也。王怒曰:“汝安从知之?”具说状。王疑其与乱。赫恐,称病。王愈怒,欲捕赫。赫言变事,乘传诣长安。布使人追,不及。赫至,上变,言布谋反有端,可先未发诛也。上读其书,语萧相国。相国曰:“布不宜有此,恐仇怨妄诬之。请系赫,使人微验淮南王。”淮南王布见赫以罪亡,上变,固已疑其言国阴事;汉使又来,颇有所验,遂族赫家,发兵反。反书闻,上乃赦贲赫,以为将军。上召

12、诸将问曰:“布反,为之奈何?”皆曰:“发兵击之,坑竖子耳,何能为乎!”汝阴侯滕公召故楚令尹问之。令尹曰:“是故当反。”滕公曰:“上裂地而王之,疏爵而贵之,南面而立万乘之主,其反何也?”令尹曰:“往年杀彭越,前年杀韩信,此三人者,同功一体之人也。自疑祸及身,故反耳。”滕公言之上曰:“臣客故楚令尹薛公者,其人有筹策之计,可问。”上乃召见问薛公。薛公对曰:“布反不足怪也。使布出于上计,山东非汉之有也;出于中计,胜败之数未可知也;出于下计,陛下安枕而卧矣。”上曰:“何谓上计?”令尹对曰:“东取吴,西取楚,并齐取鲁,传檄燕、赵,固守其所,山东非汉之有也。”“何谓中计?”“东取吴,西取楚,并韩取魏,据敖庾

13、之粟,塞成皋之口,胜败之数未可知也。”“何谓下计?”“东取吴,西取下蔡,归重于越,身归长沙,陛下安枕而卧,汉无事矣。”上曰:“是计将安出?”令尹对曰:“出下计。”上曰:“何谓废上中计而出下计?”令尹曰:“布故骊山之徒也,自致万乘之主,此皆为身,不顾后为百姓万世虑者也,故曰出下计。”上曰:“善。”封薛公千户。乃立皇子长为淮南王。上遂发兵自将东击布。(选自史记黥布列传,有删改)【注】敖庾:粮仓。重:辎重,此指贵重财物。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候伺旁郡警急候:侦察B誉赫长者也 誉:推荐C言布谋反有端 端:征兆D何谓废上中计而出下计 废:废弃解析:选B。誉:称赞,夸赞。13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薛公擅“筹策”的一组是()布使人追,不及自疑祸及身,故反耳 上读其书,语萧相国归重于越,身归长沙,陛下安枕而卧,汉无事矣是计将安出此皆为身,不顾后为百姓万世虑者也A BC D解析:选B。是说黥布派人追赶贲赫,没有追赶上;是说皇上看到举报后询问萧相国;是皇上询问薛公黥布将采取哪种对策。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黥布惊恐于淮阴侯的被杀,暗中令人部署军队,后来,又怀疑宠姬和侍中贲赫与朝廷勾结,便要逮捕贲赫。B朝廷派人暗中查验黥布的谋反传闻,黥布认为自己的举动已经败露,便杀了贲赫家人,公开起兵造反。C针对黥布造反,汝阴侯滕公曾问计于门客薛公,并对薛公对局势的见解大为欣赏,滕公因此向高祖举荐薛公。D面对高祖刘邦的征询,薛公分析黥布可能采取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考试真题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