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3卷 第1期2023年02月Journal of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Vol.43 No.1Feb.2023学界对于鲁迅小说的既往研究,或从历史与文学角度考察“狂人”身份下的现实困境与未来困境,分析中国历史“吃人”的深层精神表现;或从新历史主义角度解读阿 Q 与“故事的新编”;或分析故事新编在历史文学类型学上的拓展意义等。但鲁迅小说与小说史中的文史互动内容却未被高度重视和深入分析。就鲁迅小说史的研究状况而言,一些成果主要采用进化史观加以把握,其缺点在于并未明白指出作品中还包孕着作者其他的研究视角,以及这些视角
2、与鲁迅小说创作之间的复杂联系。也有学者从整体上对鲁迅的历史观进行分析的,多涉及鲁迅与新世纪文学的联系,但并未较多涉及小说与小说史的文史互动。本文拟在文史互见的场域中,重新厘定鲁迅小说创作与小说史研究的视角,并从鲁迅所处时代与地域等方面分析原因。一、文史互见历史即过去,分布在时间数轴上现在时原点的左侧。抛却平行时空,事情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有且只有一种,它们无疑走向过去状态。所谓文学,其逾越时空边界,串联古今中外,经常有多种可能性。追根溯源到人类物种的童年时代,远古初民认知和行动的局限性迫使他们无比敬畏天地神鬼,故战争、灾祸和收成等国计民生凡事过问。矗立天地之间,掌握巫术礼仪的巫祝人员借助歌舞等
3、形式沟通人神鬼三方。随着部落军事首领建立国家机器,巫师离析出敬神的浪漫想象行为,转为事君的专职史官,记述帝王将相家的“二十四史”,与民间野史杂陈对照。文学同样以事实的历史作为底色世界,源于历史事实又高于历史事实,或虚构或纪实地传达一种关于某意识形态下生命和存在的可能性。文学还具有相对独立性,生产力水平不高的时代也可以创造辉煌的文学遗产。本文的文学与历史概念是就语言书写符号系统而言的,文学叙述与历史记录都采取文字记载的手段,从而共同处在一种权力互动的场域中,呈现出“历史文学化”与“文学历史化”的双向运作态势。(一)“历史文学化”历史话语和文学话语正向互动使“历史文学化”的维度得以形成,文学得以从
4、历史中萌生。从艺文类聚卷一收录的盘古开天辟地神话中,我们不难觉察出文学叙述最初萌生于历史记录的现象。这则神话论鲁迅小说创作和小说史研究中的文史互见郭 敏(南昌大学 人文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1)摘 要:文学叙述与历史记录均为语言符号的编码,双方关系一直以来都处在一种互动的场域中,呈现出“历史文学化”与“文学历史化”的运作态势。鲁迅的小说创作承担“历史文学化”的职能,既从黑暗的“吃人”视角抽离出历史的整体内核,又从“油滑”的讽刺视角蒸馏出历史的现实功用。同时,鲁迅的小说史研究诠释“文学历史化”的精髓,即在于进化视角、批判视角和比较视角。之所以两个方向彼此冲突构成张力,是因为作者个人际遇与时
5、代环境的塑造。通过分析鲁迅小说创作和小说史研究中的文史互见,不难发现其作为一代大师的灵性、智性与心性。关键词:鲁迅;小说创作;小说史研究;文史互见中图分类号:I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63(2023)01005407DOI:10.16729/ki.jhnun.2023.01.009收稿日期:2022-09-05作者简介:郭敏(1997-),女,山西临县人,南昌大学人文学院2021级文艺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文艺理论与批评。第1期55不仅是祖先眼中“真实”的历史事件,而且隐匿着文学叙述的存在。不同于西方神话中上帝创世纪的故事,华夏民族书写了混沌如何开辟成天地的历史场景。在
6、这样一场空间、时间和形式的获形过程中,宇宙的开端“是开端本身的开端,它并不相对于结束而存在,倒是相对于无始 无端而生成”,之后继续发展成人类社会。16在历史记载宇宙生成过程的同时,文学叙述也得以产生。(二)“文学历史化”历史话语和文学话语逆向互动产生“文学历史化”的维度,文学珍珠经由历史穿针引线,具有了历时价值。沿着上述神话故事深究,可以看出中华民族在怎样一个给定的宇宙空间中农耕劳作、自给自足,一旦与自然冲突或者天降灾害,不论怎么沟通天地鬼神,也很难保障物质生产资料的供应,故道家的“虚静和无为”和儒家的“斧斤以时入山林”提倡和谐顺应的应对智慧。不仅空间永恒封闭,时间也在四季循环中永恒封闭,唯独
7、个体生命去而不返的反封闭性自觉或不自觉地引发了心灵的恐惧和无力。于是人类从结绳记事到立言立说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时空永恒对比伤怀个体生命短暂,嫁接文字语言成为文学与历史叙述。(三)文史互见的场域上述两个维度分别产生了不同的叙述效果。“文学历史化”主要体现在:历史借助语言文字外壳,除了记言记事,还可以记述文学发生发展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的史官从巫师中分化出来后,素有“实录”精神,春秋和左传在开端已经造好的基础上无限地积成宏阔意义。既然人有历史,相应地,人的文学活动亦可以编成文学史,好比“中国文学史”和“外国文学史”等;或者某一种文学类型的发展史,比如“诗史”“词史”和“戏曲史”等。“历史
8、文学化”主要体现在:文学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历史进行描画。巫师中分离出来的虚构想象元素并没有消失,而是进入地处云梦大泽的湘楚文化中,由屈原和宋玉等缔造成浪漫主义的“楚辞”,凝结心绪。相对于史家叙事的普遍策略,文学叙述有了不同发展:一则有尊重历史事实衍生出来的如三国故事、三国志 三国志通俗演义等系列;二则有超越此岸世界的生死界线来到彼岸世界的精卫填海 牡丹亭 红楼梦等;又如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等作品则提取历史事件的骨架;同理,田汉的关汉卿等作品以古言今,讲究斗争与奉献精神。当然历史往往进入不同的文学体裁,譬如改编自历史的历史小说、咏史怀古诗和历史原型剧等。在“文学历史化”的“文学史”中,文学活动现象
9、如何流变得到了较为真实的管控。“历史文学化”却可以添加艺术魅力,历史在文学世界中合情合理重生。司马迁为刘邦作传时,吸取了历史现实主义与文学浪漫主义的营养。有一位长者名叫郦食其,因仰慕刘邦前去拜见,时值沛公散漫坐在床上,旁边还有两名奴仆在给他洗脚,郦食其嫌弃沛公无礼,作了长揖便罢。这些过于细致的刻画很明显带有虚构想象的成分。一句话,文学与历史之间通过互动产生张力,故将文学与历史放在一个动态的整体区域中去考察二者相互作用的状况才有意义。二、鲁迅小说创作中的“历史文学化”中国传统的“家天下”时代经过数次置换过后,帝国主义借助坚船利炮轰炸开了清廷国门,由盘古开辟出的天地空间七分八裂,我国在纷至沓来的条
10、约中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殖民“他者”的侵略强迫中国转型发展。原本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士子在资本主义文明的召唤下纷纷转型为现代知识分子,向回思接千载,向前“开眼看世界”,反思步伐加快。早有学者指出,我国魏源、章太炎、梁启超、王国维、胡适等人用“新史学”思想来看待二十世纪中国的历史和文学,后有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传入,它们一直以来都指导我国的历史写作和文学史写作2547作为文学家的鲁迅的小说创作承担“历史文学化”的职能,从黑暗的“吃人”视角抽离出历史整体内核的同时,也从“油滑”的讽刺视角蒸馏出历史的现实功用。郭 敏:论鲁迅小说创作和小说史研究中的文史互见56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一)黑暗的
11、“吃人”视角狂人日记对历史进行高度萃取,得出“吃人”二字,以“狂人”的立场读历史,发出礼教吃人以及救救孩子的呼喊。首先,“狂人”精神敏感,在很好的月光下,害怕赵家的狗紧盯着瞅;阴天的夜晚,赵贵翁乃至七嘴八舌的小孩子也是其害怕对象。他的精神也是浮想拼贴的,睡不着时,想到打儿子的女人,还想到狼子村佃户村里把坏人剖肠开肚的事,进而联想到古代也常吃人。狂人病症加重,陈老五早上送来的蒸鱼也不敢吃,因为分不清是鱼是人;大哥请了一个老头子诊脉,反而觉得他跟大哥合伙吃人,又联想到古代易子而食抵抗饥饿的事,拉着一个生人谈论吃人,讨论“从来如此,便对么”3286的合法性。作者借助狂人之口说出历史表面写着仁礼德行,
12、其实背地里扼杀人性;野蛮的人若要好,则成为真人,再也不吃人;若不要好,依然像野兽一样吃人,比如易牙蒸儿子给纣吃、徐锡林被挖心肝和城里犯人的血被别人拿去浸了馒头治痨病等。狂人劝大哥要改正,大哥只是赶走门外的人,最后想起妹妹死掉的缘故可能也在大哥,可怕的是母亲也知道这件事情,他自己又何尝不会在大哥做的饭食中误食了妹妹的几片肉。在历史流水线生产出的吃人日历中,每人既吃人又被人吃,没有吃过人的孩子需要拯救。有学者说,鲁迅是一位独立于所有外在思潮的作家,其思想之深刻深沉,并不能用时人的思想范畴去套现,不过他虽然挺身而出为五四代言人,仍有所缺憾地只从反对落后传统以提倡新道德价值的维度来批判社会。4其实,放
13、在文史互见的环境中,作品实际是鲁迅对于历史的文学性、整体性、抽象性把握。所以还有学者为历史添加现代化的因子谈了自己的想法:“第一,是孤立的觉醒者不为大众理解;第二,大众在精神层面存在阻碍现代化的推行”。5阿 Q 正传在历史“吃人”的幕布里,着重表演主体的精神残缺:阿 Q 头上的“癞疮疤”是忌讳,有人说了与“癞疮疤”音同音近的字,他就发怒,碰到木讷的开口骂,力气小的动手打,打不过的只好怒目而视。被别人打了心里想着这是儿子打老子,受到侮辱反觉得自己是“第一个能自轻自贱的人”。3366押排宝获胜后钱被偷人被打,自己再打自己,这相当于打了别人;比赛捉虱子惨败,挑衅王胡挨揍,却转去欺负小尼姑;手上残留的
14、小尼姑的脂粉,使他想要找女人。调戏吴妈后,被赵家搜刮钱财,堵住谋生门路,打骂抢他生意的小 D,去尼姑庵偷萝卜,外出谋生回来时做起了最胆小的小偷,因为人们怕革命所以他闹革命,谋划着杀人放火,却依旧在封建剥削的桎梏里打转。西方的文化诗学认为:文学包含在历史里,共同形成互相作用的政治权力的居所,譬如格林布拉特主张极具主体性的自我造型,作家利用手中的话语权力,把内在自我隐藏在社会统治权力的话语规范体系和人们行为模式的缝隙中,完成彻底叛逆和反抗。这种反叛生成的惯常手段就是:开始时表面顺从柔和地进行抑制,结尾借毁灭自我命运来推翻抑制。6400“鲁迅笔下的阿 Q 为争得自尊创造了无往不胜的精神胜利法,却不过
15、是掩盖内心麻木的外衣对颠覆力量的抑制是使文学人物对自身关于真理和现实的感觉的一种服从表现为阿 Q 的奴性和对死亡的麻木,以及其死亡的必然”。7如此麻木不仁的灵魂贯穿其日常生活、恋爱悲剧、革命经历和枪毙结局,看他游街的众人除了为他临死前没唱戏而感到可笑外,丝毫没有革命意识。革命的作用好像只在剪掉辫子,侧面折射出辛亥革命在农村的失败。文学与历史的张力场中融入政治元素,难以连根拔起的黑暗吃人历史得到集中隐喻。(二)“油滑”的讽刺视角鲁迅本人就已经把作品定位到了“油滑”的方向,阿 Q 正传开头的序言部分也较“油滑”,在无比戏谑地颠覆了古代正史传统中各种传的体式后,才分析道因为这是一篇小说,故取讲小说者
16、“闲话休提,言归正传”的话术入题。作品的幽默情绪多于讽刺意味,大概因为其发表在报纸的“开心话”栏目。最明显的非故事新编莫属,它早已跳出了一般小说文体的藩篱,“在作品中不拘一格地借鉴传统和现代的一切艺术手法,并将它们熔于一炉,造成了一种异于传统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的新类型”8第1期57首先来看故事新编中两则搭旧台唱新戏的神话传说。在补天中,对女娲而言,人不过是上神睡醒无聊时造出来的“小东西”,他们惹出的麻烦捅破了天。由于补天劳累过度,女娲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对人而言,她的价值仅仅在于,死后的尸体变成禁军安营扎寨的膏腴之地,双方的付出是不对等的,该文更重要的是通过“小丈夫”讽刺道学家极尽伪善之事。奔月将射日英雄后羿推移向另外的时空,天空剩一个太阳后他的生存境况不很景气,除了他的妻子嫦娥扔下“乌鸦炸酱面”去偷食“不老药”飞升成仙以外,还遭到徒弟的背叛;他的功劳也不足以让老婆婆都知晓他。其旨在于借助历史故事和神话故事来批判现实生活中的阻碍革命者,表达当时知识分子对于统治阶级黑暗腐朽作风的愤懑和讽刺。鲁迅的采薇并不是赞颂伯夷和叔齐的气节,故事一开场就安排在了周武王的养老堂,比起商朝事变,好像每天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