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年 月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卷第 期 ():引用格式:陈前斌,张 鹏,黄 琼目标导向的高校教学数字化转型策略设计与实践推进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持人语:近年来,在线教育处于教育领域的风口浪尖,各界对其关注度颇高。新冠疫情暴发后,在线教育迎来了爆发式增长,被推向教育系统的“绝对 位”,为此,本刊“数字社会发展问题研究”栏目特筹划“智慧教育专题”。此专题分别就目标导向的高校教学数字化转型策略设计与实践推进高校在线教育常态化发展:基本含义、逻辑和研究框架在线开放课程服务教学的智慧化与数字化人工智能赋能新闻传播教育:实践转向、未来愿景与赋能路径等话题展开研究和讨论。希望
2、有更多的研究者关注智慧教育的最新动态研究、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赋能教育教学创新研究、教育数字化转型研究、教育大数据应用研究等,助推智慧教育探索的典型成果发表。目标导向的高校教学数字化转型策略设计与实践推进陈前斌,张 鹏,黄 琼(重庆邮电大学,重庆)摘 要:高校教学数字化转型是推进教育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其作为一个系统性工程,既需要宏观性的理论指导,也需要具象化的目标导向。在高校教学领域推进教学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以目标管理理论的目标导向开展顶层设计,借鉴成果导向教育反向设计机制细化内容的要求,可构建围绕教学培养体系的可量化、可评价的数字化目标体系。基于这一目标体系,以目标导向开展组织、管
3、理、评价的数字化转型,构建双闭环评价质量管理机制,是防止转型过程背离教育规律、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关键词:数字化转型;教学变革;目标导向;反向设计;双闭环评价;数据治理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随着新兴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传统教育遭遇了由新技术定义的新思路和新模式的挑战,这些新技术和新思路也为传统教育中的问题和困惑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法和途径。物联网、通讯等收稿日期:基金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大项目:数字化转型战略行动下高等教育教学变革基础体系架构研究与探索实践()作者简介:陈前斌,教授,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重庆邮电大学副校长,主要从事通信理论与技术、高等教育管
4、理等研究,:;张 鹏,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重庆邮电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任,主要从事教育管理、智慧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研究,:;黄琼,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信号信息处理、现代教育理论等研究,:。技术应用为教与学的全过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信息感知能力,能够获取全过程的教师教学状态和学生学习状态;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为教育主体提供了个性化的数据处理分析能力,能够实现教学规律发现、教学策略制定、教学过程性评价及预警和教学结论性评价及反馈;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扩大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形成了融泛在化与个性化、开放性与协同性为一体的教育新模式。这一系列变化极大地激发了
5、人类社会在教育领域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前进动力。年,麦肯锡公司首次提出了数字化转型这一概念;年,国际电信联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发布了有关教育数字化的相关报告,随后欧盟、美国等都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和规划。年,教育部提出了教育新基建的建设要求,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也先后印发文件提出了数字化建设的系列要求。年,教育部明确了要实施教育数字化这一战略行动,高校数字化建设进一步加快。国内一些教育发达地区如上海、浙江省等均已积极开展前期试点探索,出台了相关方案,如上海市教委的上海 市 教 育 数 字 化 转 型 实 施 方 案()、浙江省教育厅的浙江省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工作方案等;重庆
6、市也颁布了重庆教育现代化 重庆市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年)等系列文件。通过从内到外、从上到下的政策牵引,国内大量教育工作者开始专注于教学数字化转型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一、高校教学数字化转型的意义深刻理解数字化转型战略是高校成功实施教学数字化转型的基础。祝智庭指出:“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将数字技术整合到教育领域的各个层面,推动教育组织转变教学范式、组织架构、教学过程、评价方式等全方位的创新与变革,从供给驱动变为需求驱动,实现教育优质公平与支持终身学习,从而形成具有开放性、适应性、柔韧性、永续性的良好教育生态。”高校实施数字化转型,其推进过程涉及设施、环境、人员、管理、教学、保障等领域。本文集
7、中对高校教学领域进行探讨,其转型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促进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落地通过数字化转型,高校教学过程可建立基于数据驱动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创新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场景下的教学场景,使得传统教育中需要大规模人力、物力、财力保障的教学组织成本大幅度降低,从而进一步推广以学习者需求为导向的个性化、自主探求的学习范式,教育的整体实施将由供给驱动转向需求驱动。数字化转型累积的大量数据元素,尤其是重点收集的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环境、动机水平、认知风格、学习行为等成为了常态化的观测内容,教育者可通过这些数据推测受教育者在不同学习情境中的学习风格和资源供给需求。通过数字化转型,教学效率将
8、得到极大提升,教师可从低层次、低价值的重复性工作中解脱出来,聚焦学习者本身,以学习者为中心,更多地按照学习者的成长规律发掘其自身潜能,激发其学习兴趣,帮助其在最具兴趣和竞争力的领域成长。(二)以数字赋能为核心提升教育质量高校教学的数字化转型将使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教育资源无缝整合、教与学高度契合,使教师的作用内涵更为丰富,能在转型过程中构建新型的教学组织方式和管理模式,培养教师的数字意识和数字素养,推动数字应用研究,使教师融合数字工具和数字场景,持续改进教学质量。以课程、用户等数据进行教学数字画像和数据分析,可帮助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状态和诊断教学问题,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优化教学策略,并结合教学目
9、标,有针对性地开展资源的开发和设计。通过数字赋能,让教师具备自我诊断、自我评价、自我改进的能力,达成教学改革创新的目的,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三)促进现代教育呈现多元化的发展形态高校教学的培养体系通过数字化转型将使教育形态变得多元化。人工智能与教育场景深度融合可使教学和实践场景突破时空限制,国家智慧教学平台、慕课、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等的共建共享使所有学习者可享受同等教学资源,基于数据驱动的因材施教和智能化辅助的终身学习使得每个人都能选择最适合自身的教育服务,不再受学籍、地域、年龄、职业等传统藩篱的约束。数字化转型使得教学的组织过程从终结性教育转向终身化学习、从线性科层制结构转向扁平网络结构、从面授
10、课程形态转向混合课程形态、从统一化教学转向个性化教学,从他律性学习转向自律自主性学习,可促进更多受众的泛在学习和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使现代教育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发展形态。(四)重塑教育管理和服务模式高校教学管理服务基于数字化转型实现数据要素的沉淀,可对教育现象进行观测分析,提升其管理服务水平。通过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等实现数据的集成和分析,识别出以往单凭经验难以发现的教育教学问题和短板;通过全样本、全方位、多层次数据的分析研判,实现预警预判;综合各环节业务的进程数据流,监控政策的实施过程与成效。通过持续的动态监测,可帮助管理人员、教师等利用实时数据对行为策略形成及时反馈,有效克服传
11、统管理手段下策略反馈传导周期过长、过程难以监测把控、结果难以客观评价等困难,为检验目标的达成度和改进相关策略提供助力。通过数字化转型,将促使宏观的价值目标体系、中观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微观的教学支持平台等发生极大的调整和变化,重塑教育管理和服务模式。二、高校教学数字化转型面临的问题从建设智能化教育环境、创新教育教学应用、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可知,当前高校在推进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存在教学环境不适应、模式与应用不匹配、资源建设需求不满足、管理模式准备不充分等问题。(一)现有教学环境设计与建设对数字化教学学习要求适应不足数字化时代的高校校园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物理空间。随着数字技术
12、的广泛应用,学生可以在教室、图书馆等区域开展学习活动,还可以随时利用互联网的接入能力,在各类数字资源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学习者能够跨越地域甚至国界,畅通无阻地进行交流。随着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大量开展,教学场景已从传统的教室、图书馆等转变为以数字资源平台为支持的线上线下的融合和虚实场景的结合,教育场景生态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构建基于教室的智能化教学环境、基于校园建设无场地限制的交互环境、基于网络建设无时空限制的学习环境是区别传统的以教室图书馆等为主要载体、实现高校教学数字化转型下教学变革、支撑智慧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但传统教室、多媒体教室、智慧教室、智慧空间等的建设往往都是分步实施、分期部署的,
13、缺乏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在这种情况下,就容易出现各系统间数据孤岛、场景应用被隔离、教学过程被割裂、交互数据难以汇聚、学习状态难以追踪等问题。部分高校在智慧教室建设规划设计的过程中,没能准确把握教学需求和教学变革中所存在的问题,这容易导致数字化互动环境建设出现困难,如功能设计与实际需求分割、教学过程与实际目标割裂、教学效果与实际建设无关等。对于数额巨大的学校数字化建设投入而言,其建设效益得不到充分体现是难以让人接受的。(二)现有教学模式与应用设计对数字化教学整体目标支撑不足在教学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教师已从单一的“讲授者”转变为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和学生从平行的双主体向教学活动的
14、复合主体转变。教师应熟练掌握数字化教学手段,将线上与线下融合,将虚拟与现实结合,形成各种结构和层次的教学场景,逐步构建起以学生为中心、实现个性化教学与学习服务的新教学业态。管理者、教师乃至更多的教学参与者应积极开展数字化创新应用与新教学模式探索,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解决创新。但是,教学本身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教学组织过程的微观性,容易使教师仅从承担课程任务的个体角度出发去发现和解决问题,教师很难站在整个学科的专业角度准确把握课程的定位和有效分析课程的针对性目标,数字化教学平台可能会出现大量低层次、重复性的建设内容,进而影响教学模式的创新度和可推广度,使数字化教学模式创新和数字化应用
15、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有效的分工配合。从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实践反馈来看,教学方法尚停留在线上线下融合的初级模式中,出现了教师与学生距离拉大、教学过程反馈效应减弱、教学结果质量跟踪难度加大等一系列问题,其原因在于部分教师对教学数字化转型的整体性、综合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缺乏目标设计、统筹协调、有的放矢等策略性措施。(三)现有资源建设和供给对数字化教学资源需求保障不足开放的教学资源是支持高校教学数字化转型、实现泛在学习的基础,但现有的学习者面临海量资源的选择烦恼,且资源供给方式单一,与学习者的需求不匹配。数字化转型累计的大量数据元素,尤其是学习行为及结果数据应成为常态化观测内容,用于推测学生在不同学习
16、情境中的学习风格和资源供给需求。教师应依据在线学习数据,了解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及反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优化教学策略,并结合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资源设计和开发,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然而,现有课程资源存在几个突出问题:一是课程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关联度不高,各课程资源的学习目标与总体目标缺乏关联性措施和细化指标体系,难以通过数字化进行目标的达成度分析;二是资源设计不能适应数字化转型的需要,传统以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源为主的数字资源,在翻转课堂、游戏化教学、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或混合现实等新的数字化教学中支撑能力不足;三是资源的保障体系不健全,资源制作专业性强、要求高,普通教师缺乏专门的业务培训和必要的制作资源场地设施,难以生产出高质量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四)现有教学评价与管理对数据驱动的数字化管理新模式准备不足高校教学数字化转型给教师、学生、管理者等带来了数字化时代的新观念和新思维,传统模式不能解决的诸多问题,在技术的帮助下都有了突破口和解决途径。传统教育中的统一性在大数据面前已经演变为个体性和多样性,教师与学生宾主、从属的教育关系也因数据赋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传统的学院、系部、教师的组织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