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农村青少年负性生活事件与抑郁:自我怜悯的中介作用_涂巍.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31259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8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青少年负性生活事件与抑郁:自我怜悯的中介作用_涂巍.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农村青少年负性生活事件与抑郁:自我怜悯的中介作用_涂巍.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农村青少年负性生活事件与抑郁:自我怜悯的中介作用_涂巍.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37 卷第 1 期2023 年 1 月长沙大学学报 Vol.37No.1Jan.2 0 2 357农村青少年负性生活事件与抑郁:自我怜悯的中介作用涂巍1,2,李媛2,张仁君31.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2.湖南科技学院学生工作部,湖南 永州 425199;3.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部,湖南 永州 425100摘要:采用方便取样法,选取自我怜悯量表(SCS-C)、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三量表,对 1 161 名农村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旨在考察农村青少年负性生活事件对抑郁的影响,以及自我怜悯在其中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负

2、性生活事件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与自我怜悯呈显著负相关,自我怜悯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青少年负性生活事件对农村初中生的抑郁有显著正向直接预测效应,通过自我怜悯的中介作用,青少年负性生活事件对农村初中生的抑郁也有间接预测效应,中介效应占比达 47.62%。该研究结果对预防农村初中生抑郁的发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关键词:抑郁;负性生活事件;自我怜悯;青少年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681(2023)01-0057-08一问题的提出青少年时期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其内在生理状况和心理素质,以及外在生活环境都在发生巨大转变。青少年的机体在发展过程中承受来自内在和外在的多重压

3、力,如果不能有效地应对,其极有可能在压力下出现各种极端心理问题。抑郁症正成为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主要心理问题。2021 年 10 月 15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就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 3839号(教育类 344 号)提案关于进一步落实青少年抑郁症防治措施的提案 进行答复,明确了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学界对青少年抑郁也做了大量实证研究。相关研究发现,抑郁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发生率逐年递增,全球青少年抑郁症状检出率为 22%60%,抑郁症逐渐成为青少年最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1,且严重影响了青少

4、年的心理健康和社会生活2。2016 年一项针对我国儿童青少年抑郁的调查发现,我国儿童青少年抑郁流行率为4.8%22.8%3。2020 年一项针对我国青少年抑郁症状检出率的 Meta 分析表明,我国青少年抑郁症状检出率范围为 24.4%32.4%,且农村青少年抑郁症状检出率(33.3%)高于城市青少年抑郁症状检出率(27.5%)4。农村青少年由于生活环境、教育环境较差和帮扶机制相对落后,心理问题日益凸显,抑郁发生率逐年上升5。抑郁症状常伴随着自伤、自杀等高风险行为,因此研究农村青少年抑郁的生成机制对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针对性干预农村青少年抑郁十分重要6。青少年主要包括年龄范围为 1218岁的个体,由

5、于农村地域学校以小学和初中为主,我们主要对农村初中生的情况进行调研,并探究农村青少年负性生活事件对抑郁的影响机制,进一步探明负性生活事件对抑郁产生影响的相关变量,以此提升农村青少年心理素质。收稿日期:2022-11-07基金项目:湖南省社科基金教育学专项,编号:XSJ17B05,JJ193994。作者简介:涂巍,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582023 年 1 月长 沙 大 学 学 报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一)负性生活事件与抑郁的理论分析负性生活事件是指青少年在人际关系、社会适应、学习应对等方面常见的心理社会应激源的总和7,如同伴排斥、考试失败、受批评指责等。生态系统理

6、论指出,环境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重要外在因素,尚未建立好自我同一性的青少年在成长中面临诸多压力与挑战,外在压力因素更容易通过其内在不稳定的心理素质对其心理产生消极影响。抑郁的素质压力理论亦认为,青少年由于自身拥有抑郁素质,对环境中的压力事件更加敏感。外在压力源和内在心理素质两者交互作用,导致农村初中生抑郁的发生和发展8。较高水平的负性生活事件可以对个体抑郁产生直接影响,并能有效预测青少年抑郁的发生9-10。因此,提出假设 1:农村青少年负性生活事件对青少年抑郁具有显著预测作用。(二)自我怜悯与抑郁的理论分析自我怜悯是美国心理学家 Neff于 2003 年提出的一种新的自我观,主要包含三个成分

7、。第一,自我友善。个体在应对压力时更多地从关怀和理解自己的角度看待问题,对自己不做过多的消极评价和自我责备。第二,普遍人性感。个体将自己所遭遇的不幸和压力看成是大家都普遍经历过的,从而缓解悲观感。第三,正念。正念是自我怜悯三个成分中的核心成分。正念指个体能辩证地觉察和感知自己的经历和遭遇,不让自己过度陷入消极、悲伤情绪中,避免对所遭遇的经历过度认同。自我怜悯能力低的个体,可能会因缺乏自我友善而不能自我包容,缺乏普遍人性感而不能准确认知负性生活事件,缺乏正念而过度陷入负性情绪和思想中以至于对自身负性经历过分认同。自我怜悯理论认为,在认知层面,个体以第三人称视角非评判性地看待自身失败和不足,不苛求

8、自己11;在情绪感受层面,个体对自己的失败和不足更多的是理解、友善和关切12,而不会自我批评和自我否定。自我怜悯诱导研究发现,通过指导语引导被试者体验普遍人性感成分、自我友善成分、正念成分能有效诱导其进入自我怜悯状态,且自我怜悯诱发组相比于控制组报告了更少的具有消极情绪体验的被试者,进入自我怜悯状态的人能更好地接纳和承受负性事件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防止和减少抑郁的发生。有研究发现,并不是所有个体在负性生活事件发生时都会出现抑郁症 状8。负性生活事件会激活个体的易感性素质,从而导致抑郁,而自我怜悯可能在负性生活事件和抑郁之间起一定的缓冲作用。近来,大量实证和临床研究均发现,激发和提升患者自我怜

9、悯感知水平可以有效地促进其心理健康,并缓解压力和慢性疾病。积极心理学理论将抑郁解释为认知偏差、情绪情感以及意志行动等积极资源缺乏,并认为个体自我怜悯水平影响个体抑郁症状的发生发展13。以农村儿童为对象的相关研究发现,自我怜悯能够负向预测抑郁,即自我怜悯有效地降低了个体的抑郁水平14。进一步的研究更是表明,自我怜悯对高水平焦虑者的情绪调节作用更显著15。高自我怜悯水平的个体面对压力时有更多的适应性认识情绪调节方式16。综上所述,自我怜悯这一认知情绪调节机制与抑郁认知理论具有内在关联。自我怜悯概念的提出,为消极心理的缓解和积极心理状态的提升提供了新视角。近年来,研究者更多地聚焦于自我怜悯的积极意义

10、。自我怜悯的相关研究表明自我怜悯从自我宽容、自我接纳、自我同情、自我关爱的视角缓解和转移了压力事件带来的消极影响,其通过及时阻断消极认知和情绪情感对自身的消极影响,最大限度降低和缓解了不良心理状态的发生发展。抑郁症患者的注意与回忆偏向于负性信息,不能有效抑制负性情绪的反应,具有负向情绪加工特征17。情绪失调是青少年抑郁的核心特征,与成年人相比,青少年对负性刺激表现出更强的情绪敏感性18。自我怜悯的心理理论认为,自我怜悯本身具有情绪调节作用,可以减少个体采用适应不良的情绪调节策略(反刍思维、回避倾向、抑制)的可能,而增加采用适应性情绪调节策略(接纳、认知重评)的可能19-20。自我怜悯不仅可以显

11、著地改善个体的焦虑、抑郁等心理病理性症状,还可以显著预测个体之后的抑郁情绪水平21。2015 年我国有研究证实,自我怜悯具有降低敏感性,缓解抑郁,保护个体积极发展的功能19。59总第 171 期涂巍,李媛,张仁君:农村青少年负性生活事件与抑郁:自我怜悯的中介作用多项研究发现,个体幼年遭遇的负性生活事件,将影响个体自我怜悯的发展水平,进一步的研究亦表明通过训练可以有效提升自我怜悯水平18-21。研究还发现,当遭遇负性生活事件时,低自我怜悯水平的个体倾向于采用否认、逃避等消极应对策略,使自身沉浸在负性情绪中,继而出现抑郁症状21。综上可得,负性生活事件影响农村初中生自我怜悯水平和抑郁水平的高低,而

12、自我怜悯负向预测个体的抑郁症状。因此,提出假设 2:自我怜悯在负性生活事件和青少年抑郁之间具有中介作用。假设模型如图 1 所示。图 1假设模型自我怜悯负性生活事件抑郁三数据来源与变量测度(一)数据来源我们选取 5 所农村初中学校的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方便取样的方式,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 1 300 份,回收 1 235 份,回收率为 95%,其中 74 份为无效问卷,最终获得 1 161 份 有效问卷,有效率为 94%。调查对象均为农村户口,且小学及初中都在农村学校就读,其中男生518 人(占 44.6%),女生 643 人(占 55.4%);初一学生 373 人(占 32.1

13、%),初二学生 376 人(占32.4%),初三学生 412 人(占 35.5%),平均年龄为 13.120.92 岁。(二)变量测度研究涉及的主要变量有青少年负性生活事件、自我怜悯、抑郁,具体测度量表如下。1.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刘贤臣等所编制的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7涉及的项目有 27 个(升学压力、恋爱问题、生活习 惯变化等),包括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处罚、亲友与财产丧失、健康与适应问题、其他 6 个维度。利用 Likert 5 点计分,1 表示无影响,2 表示轻度,3表示中度,4 表示重度,5 表示极重度。所有项目均为正向计分,总分越高表示农村初中生的应激量越多。研究中量表内

14、在一致性系数为 0.96。2.自我怜悯量表(SCS-C)Neff所编制的自我怜悯量表22涉及的项目有26 个(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我持不满和批判的态度;处境艰难时,我通常会对自己很苛刻;当我心情不好时,我会更关爱自己,等等),具体从自由友善、普遍人性、正念、孤立、过分识别以及自我批判 6 个维度展开。利用 Likert 5 点计分,1 表示从不,2 表示偶尔,3 表示有时,4 表示经常,5 表示总是。得分较高则表明其自我怜悯水平处于较高水平。研究中量表内在一致性系数是 0.81。3.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Radloff编制,陈祉妍等人翻译的中文版流调中心抑郁量表23涉及的项目有 20

15、个(我觉得别人不喜欢我、我感到悲伤难过、我提不起劲来做事等),包括抑郁情绪、积极情绪、躯体症状和人际4 个维度。利用 Likert 4 点计分,0 表示偶尔或无(少于 1 天),1 表示有时(12 天),2 表示时常或一半时间(34天),3表示多数时间(57天)。得分较高则表明其抑郁水平处于较高水平。研究中量表内在一致性系数是 0.90。四实证研究结果及其分析(一)共同方法偏差检验研究运用 SPSS 20.0 软件整理、分析数据,采用 Hayes 插件 Process 程序进行数据的中介分析,并通过 Harman 单因素检验法完成共同方法偏差检验操作。结果表明,特征根大于 1 的最大因子解释变

16、异量是 25.57%,比临界值 40%小,未出现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二)农村初中生负性生活事件、自我怜悯与抑郁的差异分析对负性生活事件、自我怜悯和抑郁进行性别差异分析,结果表明,负性生活事件得分女生高于男生,自我怜悯得分男生高于女生,抑郁得分女生高于男生。差异分析发现,负性生活事件和自我怜悯得分的性别差异不显著,但抑郁得分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具体得分见表 1。602023 年 1 月长 沙 大 学 学 报表 1负性生活事件、自我怜悯与抑郁的性别差异分析(n=1 161)变量性别MSDT负性生活事件男51.5821.81-0.06女51.6520.82自我怜悯男85.8211.670.28女85.0412.80抑郁男14.809.48-0.04*女16.0811.07注:*表示 P 0.05,*表示 P 0.01,*表示 P 0.001。表 2负性生活事件、自我怜悯与抑郁的年级差异分析(n=1 161)变量年级MSDT负性生活事件初一50.6521.461.46初二53.1422.23初三51.1120.11自我怜悯初一86.8611.404.08*初二84.9413.63初三84.4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