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南京强度分区规划中的技术逻辑研究_叶如海.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31335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2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强度分区规划中的技术逻辑研究_叶如海.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南京强度分区规划中的技术逻辑研究_叶如海.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南京强度分区规划中的技术逻辑研究_叶如海.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39 卷 第 1 期2023 年 2 月北 京 建 筑 大 学 学 报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Vol 39No 1Feb 2023文章编号:2096 9872(2023)01 0010 09南京强度分区规划中的技术逻辑研究叶如海,严铮,蒋伶,方遥(南京工业大学 建筑学院,南京211816)摘要:强度分区规划是研究城市用地使用强度空间分布的规划,现有研究较多关注技术理性应用而非整体技术逻辑。以南京强度分区规划实践为基础,分析梳理隐藏于技术应用背后的技术逻辑。南京强度分区规划以“宜居高

2、效、疏密有致”为目标,通过对现状与规划容积率的分析,总结客观规律,并从强度分区分级、基准容积率、地块修正、多维度校核验证等过程来实现开发强度在空间上的合理分布。在这个过程中,强度分区规划的技术逻辑包括 3 个层面:底层逻辑为价值取向和目标设定,是强度分区规划的根本;中层逻辑是对客观规律的总结归纳,是强度分区规划合理的保证;表层逻辑为实现目标与应用规律的方法手段,是底层与中层逻辑的具体化。关键词:强度分区规划;技术逻辑;价值判断;规律总结;南京中图分类号:TU984.199文献标志码:ADOI:10 19740/j 2096-9872 2023 01 02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3、收稿日期:2022 12 15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20SJA0229)。第一作者简介:叶如海(1976),男,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强度分区、城市设计。Study on the Technical Logic of Nanjing Density ZoningYE uhai,YAN Zheng,JIANG Ling,FANG Yao(College of Architecture,Nanjing Tech University,Nanjing 211816)Abstract:Density zoning is a planning to study the spati

4、al distribution of urban land use intensity Theexisting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rational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y rather than the overall technical logic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Nanjing density zoning,the technical logic behind the technology application isanalysed and sorted out Nanjing density zo

5、ning aims at“livable,efficient,proper density”Through the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planned floor area ratio,the objective laws are summarized,andthe rational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urban land development intensity from the process of density zoningclassification,benchmark floor area

6、 ratio,plot correction,multi-dimensional verification and verificationare realized In this process,the technical logic of density zoning includes three levels:the underlyinglogic is value orientation and goal setting,which is the basis of density zoning;the middle logic is thesummary and induction o

7、f objective laws and the reasonable guarantee of density zoning;surface logic isthe method to realize the goal and the application law,and it is the concretization of underlying logic andmiddle logicKeywords:density zoning;technical logic;value judgment;rule summary;Nanjing国土空间规划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的重要手段,

8、主要目标是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第 1 期叶如海,等:南京强度分区规划中的技术逻辑研究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格局,相关文件对城镇开发边界内开发强度分区及容积率等方面均提出了要求。从 20 世纪早中期的西雅图综合规划、旧金山区划条例、纽约区划条例等,到日本土地使用分区和新加坡开发指导规划等,很多国家和城市通过设定城市用地及开发强度分区来引导城市开发强度在空间上的合理布局。以纽约为例,其最初并未编制强度分区规划,只是通过设定规则来限定不同用地的开发强度,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完善,现纽约区划条例通过极为详细的条文规定,辅以开发权转移、容积率奖励等弹性控制手段,较好引导了整个城市形态的良性发

9、展。我国绝大多数城市由于缺乏合理、完整的城市整体开发强度分布依据,开发总量过大和强度分布不合理是其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1。而控规局限于容积率确定机制,忽视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的显性影响,及城市整体空间结构的隐性影响2。因此,相关学者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度分区的概念,以 2002 年深圳经济特区密度分区研究 开始,成都、上海、武汉、杭州、宁波等城市开展了一轮或者多轮的强度分区规划工作3 7。强度分区规划能够在全局层面对城市空间形态进行合理管控,依据强度分区规划制定的技术准则,能将总体规划意图传导到控制性详细规划,对各控制单元、街坊及地块的容积率提出管控与引导要求,规范了城市强度管控机

10、制,引导了城市空间的高质量发展。面对强度管控实际操作中的问题和实现“美丽古都”的目标愿景,从 2016 年开始,南京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分别开展了多个强度分区规划(以下简称“南京强度分区规划”),系统研究了南京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的强度分布,取得了一定的强度分区规划经验。以此为案例,对强度分区规划的技术逻辑进行进一步梳理归纳,对于补充完善强度分区规划的理论和推广应用,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1研究基础1.1研究综述强度分区规划受城市经济学理论影响,需要综合考虑区位、地租和交通费用等主要因素,其中级差地租理论为城市土地和强度的空间分布提供了宏观描述模型8。依据该模型可知:土地价格、人口密度和资本密度(容积

11、率、建筑高度)随离城市中心距离的增加而下降9。同时基于轨道交通的 TOD 发展模式对强度空间分布的影响也日益明显10。一个理想城市的用地强度分布,应呈现类似于伯吉斯同心圆模式的中心高、四周低形态,各类用地及建设总量与总体规划所确定的指标对应,与人口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分布对应。因此,总量控制是开发强度管控的一个重要目标和出发点,也是很多城市最初研究强度分区管控的“入门级”思路11。早期的深圳、成都、武汉等城市强度分区规划或研究,均采取了总量分配法,将总体规划确定的指标,基于一定的规则层层分配到街区或者地块。但实际上城市建设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用地强度空间分布复杂且多样,总量分配法对人口、经济指

12、标和用地采用均质分解的方式,结果与实际地块特征存在很大出入。在各城市之后的多轮强度分区调整中,均弱化了总量分配,而更加突出具体用地特征和相关规则制定。例如深圳、广州逐渐演变为考虑总量分配与地块开发可行性的双限控制法,上海突出了交通导向的开发控制法,武汉由终极状态的总量分配调整为近期建设增量需求的分配。香港则采用了兼顾土地经济效益和自然环境保护的可接受强度限制法12。目前我国的开发强度分区规划体系多采用“划定强度分区、基准容积率、地块修正系数”的管控方法11。在强度分区的技术路线上,以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导,分析研究用地开发强度的形成规律,并按照一定规则形成强度分区规划成果。同时各城市根据城市经济社

13、会发展现状与自然人文环境条件等,基于城市发展特点提出相应的规划目标与技术路线。但相关的研究,更关注技术的理性应用,关注采用什么样的方法与手段来得到更为科学的结果,而对强度分区规划的整体技术逻辑研究尚有不足,较少关注技术应用背后的深层次原因。1.2技术逻辑技术逻辑是技术运用过程中的基本逻辑关系,该词较早出现在计算机学科领域,主要建立在逻辑演算的基础上,越是底层的逻辑,对整体的影响越大。借用计算机的术语,底层或者协议层相当于计算机操作系统,扩展层相当于驱动程序,应用层相当于最常见的应用程序13。城乡规划学科与建筑学科也有部分学者研究规划的技术逻辑,但更多关注技术手段的理性应用,类似于应用程序编写的

14、逻辑,11北 京 建 筑 大 学 学 报第 39 卷而非技术手段应用背后的基本逻辑。强度分区规划的整个过程,就是认知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空间分布规律,并实现相关目标的过程。认知问题的结构可以分为“道、术、法、技”4 个维度,其中“道”为事物的底层逻辑,“术”是对问题的认识与思维,“法”为应对并解决问题的手段,“技”则是实际操作过程中的技术与工具14。对应计算机学科的技术逻辑分层,底层逻辑即“道”,是事物存在的根本,核心是价值判断和目标设定,即要规划建设怎么样的城市,判断事物的标准是什么;中层逻辑即“术”,是强度空间分布的问题是什么,分布规律是什么,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是规划者对城市相关问题的认识;

15、表层逻辑即“法”与“技”,是采取什么样的手段与工具去将价值目标以及归纳总结的客观规律加以落实,形成可以实施操作的成果。底层逻辑是强度分区规划的基础,是中层分析与表层手段工具选择的评判标准,也是决定和判断规划过程与成果合理与否的准绳。中层逻辑是底层逻辑的延续,但它又不等同于底层逻辑,一些客观规律在强度空间分布的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同时又受到底层逻辑的巨大影响。例如依据市场经济规律与区位理论,城市中心区应该高楼林立,但实际上却存在着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绿地等低强度使用空间,这就是底层逻辑的体现。表层逻辑则同时受到底层逻辑与中层逻辑的影响,是相关价值判断与客观规律归纳总结的物化。2研究过程南京

16、强度分区规划,总体遵循着“划定强度分区、基准容积率、地块修正系数”的成熟技术路线,采取定性评判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现状,形成规划成果。在整个过程中,技术路线的理性是浮于表层的逻辑,隐藏于表层逻辑之下的是包含价值取向与目标设定的底层逻辑、客观规律总结评判的中层逻辑等。2.1底层逻辑 价值判断2.1.1价值取向现代城市规划的产生过程中,解决城市问题和建设美好城市是根本出发点15,它以公共利益为核心的价值观,尊重自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世界观,尊重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历史观,多元包容和社会公平的社会观16。对于一个城市的强度分区规划来说,首要的问题就是“建设一个什么样城市”,其土地开发强度可以是类似于美国洛杉矶这样整体低强度的建设模式,也可以是香港的高强度建设模式,还可以是纽约的中心高强度、外围低强度的建设模式。具体建设怎样的城市,与城市所处的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也和城市建设理念及价值判断密切相关。作为城市建设用地开发管控的重要手段,强度分区规划须从城市更为宏观的公共政策角度,去甄选和明晰城市发展的主要价值导向,因地制宜地做出一个符合城市发展诉求的倾向性选择17,以高品质生活和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