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者简介:陈明生,经济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新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新经济、政治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人工智能发展、劳动替代与分配制度的变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学术界(月刊)总第 期,马克思自然力理论框架下全民基本收入方案的理论基础研究陈明生(中国政法大学 商学院,北京)摘 要根据马克思主义生产决定分配的原理,马克思的自然力理论可以成为研究全民基本收入方案理论基础的分析框架。根据该理论,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和全面应用推动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社会财富大量积累,生产主要通过自动化方式进行,源于科学技术和分工协作的自然力成为社会财
2、富创造的主要贡献者,全体民众成为自然力产生的主要贡献者,多数劳动人口不用再参加生产劳动,从而产生了全民基本收入方案实施的可行性、正当性和必要性。关键词全民基本收入;理论基础;自然力理论;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一、引 言近些年,“全民基本收入”引起了西方学术界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一些国家和地区甚至还进行了试验和实践。学者们认为全民基本收入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 世纪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尔及西班牙学者胡安维韦斯提出的最低收入思想。不同时期的学者,都考虑过用全民基本收入方案来解决贫困、不平等、技术性失业等问题,甚至应对新冠疫情的冲击。然而全民基本收入注定是一项充满争议的政策方案,很多学者对于实行
3、全民基本收入政策可能导致的对劳动供给的负向激励、沉重的财政负担、观念及伦理障碍顾虑重重。随着讨论和争论的发展,很多学者开始深入探讨实行全民基本收入方案的理论基础。但已有研究主要从抽象的正义原则角度研究全民基本收入方案的理论基础,而且几乎没有研究可行性问题,所以难以回答在何时、在什么条件下、为什么能够实行全民基本收入方案。当前,人工智能发展及应用非常迅速。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人工智能发展必将对生产力发展、生产(劳动)方式、资源配置方式、工作方式、就业方式、工作时间安排等产生重大影响,并对生产关系及分配制度产生重大影
4、响,原有的分配制度尤其是社会保障制度将不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今后也是我国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实现的过程,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学界需要探讨在新时期尤其是人工智能飞速发展及全面应用的条件下共同富裕的实现方式。全民基本收入方案能否变成现实,成为新时期共同富裕的实现方式,取决于人工智能飞速发展及全面应用条件下该方案是否具有实施的正当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分配制度是社会经济运行的基本制度,实行什么样的分配制度决定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发展。本文拟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探讨全民基本收入方案的理论基础。二、全民基本收入方案理论基础的研究及评析(一)已有全民基本
5、收入方案理论基础的研究 西方学者的研究西方学者对于全民基本收入方案的理论基础已有一定研究。一些学者从全民基本收入方案实施的正当性角度阐述其理论基础,包括:每个人都应获得一定的基于土地作为人类共有财产的现金补偿,基本收入是一种确保公平正义的自然权利,每个人有权获得属于共享资产的人工智能发展所需数据创造的财富等。更多国外学者主要从必要性的角度进行研究,认为全民基本收入是解决一些现实重大问题的绝佳方案,这些现实问题包括:人工智能发展导致的结构性失业,贫困问题,如何改进自由和人权状况。很多学者从更综合的角度阐释全民基本收入的必要性,认为全民基本收入能够解决贫困和就业问题、促进社会正义,促进自由与经济安
6、全感,应对 大流行下经济衰退、大规模失业和广泛企业倒闭、提高公民经济地位,可以增加收入、促进经济增长、降低社会经济风险、促进创新、增加就业、减少犯罪。中国学者的研究借鉴西方学者的研究,我国一些学者主要从正当性或必要性角度探讨全民基本收入方案的理论基础。王行坤认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中生产符码、图像、信息等相当于为社会提供“免费劳动”,所以有权利获得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收入。刘方喜提出全民全面共享是应对人工智能等极致技术的应用产生新的结构性失业的中国的和社会主义的方案。夏永红认为实行全民基本收入是因为未来全体社会人口因成为人工智能运作背后的数据劳动者而共同创造了价值。赵柯、李刚阐述了全民基本收入成为政策
7、选择的不平等加剧、民粹势力兴起以及科技革命即将带来大量失业的背景。谢新水认为在人工智能时代,全民基本收入政策的功能在于解决基本生活难题、消除共同体的政治脆弱性、实现共生共在。(二)已有全民基本收入方案理论基础研究的评析国内外学者主要从抽象的正义原则或必要性角度阐述全民基本收入的理论基础,虽然有很多学者接受了这种研究逻辑和研究结论,但对于全民基本收入方案的否定者关于方案实施存在财政的不可持续性、劳动供给的负向激励等障碍的驳斥显得苍白无力。这表明已有全民基本收入方案理论基础的研究存在严重的缺陷。已有研究对必要性和正当性阐述不够已有研究主要从抽象的正义原则角度研究全民基本收入方案的理论基础,或者认为
8、实行全民基本收入方案是正义的,或者从必要性角度认为全民基本收入方案的实施有助于促进正义、自由等;但社会分配关系和分配制度从来就不是由抽象的正义原则决定的。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分配的结构完全决定于生产的结构”:生产决定了分配的内容,生产出来的产品是分配的对马克思自然力理论框架下全民基本收入方案的理论基础研究象,生产力发展最终决定了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分配关系;生产的社会形式决定了分配的社会形式,“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决定了在分配中的地位,决定了不同人群获得收入分配的数量。从来就没有抽象的亘古不变和普适的正义,正义等价值判断具有阶级性,不同
9、阶级、阶层在生产、分配中的地位和利益不同,其所理解的正义的内涵也不同。另一方面,正义原则对于分配关系和分配制度的确定并非毫无意义。与社会发展规律相一致的分配关系具有历史正当性,一定历史阶段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阶级的正义观(价值判断)具有相对合理性,体现了先进阶级的利益诉求,其践行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先进阶级也更能认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我国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一方面公平、正义等资产阶级的法权观念仍然不可避免地存在,另一方面,我们当然要从劳动人民的正义观出发评判分配的正义性。我国现阶段确定了按劳分配及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反映了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制度对于分配制度的决
10、定作用,也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正义分配观。值得指出的是,这里的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指按创造财富(使用价值)的贡献参与分配。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及全面应用,劳动力在财富创造过程中作用下降,社会主义的正义分配观要求主要根据创造财富的贡献进行分配。已有研究并未阐述其可行性问题必要性和可行性是任何一项政策实行的基石,缺少任何一方面都会让政策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从政策实行的角度看,可行性的研究更加重要,是政策得以推行的基本条件。正如前述,更多的研究者认为当前并不具备实施全民基本收入方案的经济条件,全民基本收入方案的倡导者也未对该方案实行的条件进行过充分的论证,对于反对者质疑的驳斥也
11、显得苍白无力。为了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任何一项政策的设计和落实还需要反映先进阶级的利益诉求。全民基本收入属于分配制度的组成部分,从根本上说,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状况。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深刻地揭示了生产和分配以及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关系,深刻揭示了社会发展规律及社会发展过程中各阶级阶层的利益关系,因此,深刻阐释全民基本收入方案的理论基础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博大精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全民基本收入方案的理论基础,需要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里找到能阐述技术发展推动生产力发展、导致社会财富大量增加和影响分配的相关理论。通过梳理马克思主义的庞大理论体系,不难发现马克思的自
12、然力理论可以成为研究全民基本收入方案理论基础的分析框架。三、马克思自然力理论的内容马克思自然力理论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自然力来源、自然力特征、基于自然力利用产生的相关利益分配等方面内容。(一)自然力的来源 源于自然界的自然力,包括风、阳光、潮汐、瀑布等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反复提到瀑布、土地等自然力形式:“一种自然力,瀑布的推动力”,“一种自然力如瀑布的利用”,“能够这样被人垄断的这种自然力,总是和土地分不开的”。源于劳动协作与分工的自然力当较多的工人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进行劳动,就会产生协作和分工,极大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产生新的生产力。马克思指出:“我们已经知道,由协作和分工产生的生产力,不费资本
13、分文。这是社会劳动的自然力。”马克思还解释了把协作看作自然力的原因:“我们把协作看作是一种社会劳动的自然力,因为单个工人的劳动通过协作能达到他作为孤立的个人所不能达到的生产率。”学者专论 源于科学和技术的自然力很多时候,技术是一种需要企业付出成本的生产要素,但更多时候,科学和技术作为随着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而不断累积的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成为社会和文明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使经济社会正常有序运行和维持人们正常的生活,为人们进行创新奠定基础。马克思指出:“科学作为社会发展的一般精神产品表现为自然力本身,表现为社会劳动本身的自然力”。马克思还将其他一些现象或要素类比为自然力,包括:
14、生产过程中未被转移价值的不变资本无偿为生产服务,活劳动既创造新价值又保存旧价值,加速资本周转。这些现象或要素之所以只是被类比为自然力而不是真正的自然力,是因为其不具备自然力的所有特征。(二)自然力的特征 产生自然力的要素是现实的参与生产过程的要素自然界的瀑布、土地等,分工和协作,科学和技术,都是现实中客观存在的、参与生产过程的要素,而不仅仅是一种现象。马克思在谈到瀑布时说,瀑布是一种“自然的生产要素”。马克思在资本论第 卷中详细阐述了工场手工业出现的协作和分工及其对劳动生产力的提高。马克思认为,各种不费分文的自然力可以作为要素以或大或小的效能并入生产过程。源于自然界或社会劳动的自然力的利用是免
15、费的马克思指出:“我们已经知道,由协作和分工产生的生产力,不费资本分文。这是社会劳动的自然力。用于生产过程的自然力,如蒸汽、水等等,也不费分文。”当然,由于瀑布、土地等自然力被垄断,资本家使用它们也要付出代价,对此,马克思指出:“瀑布的价格,也就是土地所有者把瀑布卖给第三者或卖给工厂主本人时所得的价格完全是一个不合理的表现,在它背后隐藏着一种现实的经济关系。”马克思认为,“瀑布和土地一样,和一切自然力一样,没有价值,因为它本身中没有任何物化劳动,因而也没有价格,价格通常不外是用货币来表现的价值。”源于自然界或社会劳动的自然力的利用可以提高生产力自然力作为要素加入生产过程,可能替代某些生产要素,
16、或改变生产的方式,从而提高生产的效率。正如马克思所说,“大工业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学并入生产过程,必然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一点是一目了然的”。马克思进一步指出,“撇开自然物质不说,各种不费分文的自然力,也可以作为要素,以或大或小的效能并入生产过程。它们发挥效能的程度,取决于各种方法和科学进步,这些也是不花费资本家分文的。”源于自然界或社会劳动的自然力的利用能带来收益自然力的利用可以提高生产力,就必然给利用自然力的人带来收益,这种收益以利润或超额利润的形式存在,正如马克思指出的:“自然力不是超额利润的源泉,而只是超额利润的一种自然基础,因为它是特别高的劳动生产力的自然基础。”自然力的利用使得商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从而为使用者带来超额利润,马克思举例说:“瀑布可以为工厂主代替蒸气机,并使工厂主能够节省煤炭。工厂主拥有这个瀑布,比方说,就可以经常把纱卖得比它的个别平均价格贵,并得到超额利润。”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和技术不断进步和积累,协作和分工水平不断提高,资产阶级整体就能获得相对剩余价值,马克思认为:“利用蒸汽机进行生产的工厂主,也利用那些不费他分文就会增加劳动生产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