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蜀道难一、基础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唐朝阎立本的步辇图是一幅中原画家创作的与西藏历史相关的画作,这种题材的作品出自中原画家之手,尤其是出自中原正统流派的具有宫廷风格的画家笔下,简直是_。要知道,直到元代设置宣政院,西藏这一地区才正式成为中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历史上,李唐帝国与吐蕃曾处于矛盾斗争的外交关系中。双方争夺的区域包括青海、陕西、河西走廊等,频繁的战争使得双方百姓生活在_之中。太宗朝至玄宗朝前期,唐对吐蕃保持了比较强大的军事压力,在战争中也多有胜算。但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盛唐_,吐蕃一度占据了对唐战争的优势。安史之乱后期,吐蕃曾攻入唐都长安。然而,吐蕃文明明
2、显发展水平落后于唐王朝,这注定了在唐代社会繁盛、国力昌盛的时代里大唐文明有极强的对吐蕃的吸引。步辇图所反映的历史,正是两政权之间的和平交往,其背后的历史典故是“文成公主入藏”。唐贞观年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遣大相禄东赞来到长安求亲。和亲当然是个好事儿,可总不能周边政权一来求亲,大唐就下嫁个公主过去,大唐公主_,实在有失大唐威严。然而,来求亲的周边政权又那么多,这可让“天可汗”犯了难。为了以示公平,唐太宗和臣僚们决定,来求亲的列国使臣必须参加统一考试,优胜方才能与大唐和亲。这一次考试中,吐蕃大相禄东赞胜出。()。后来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大唐先进的文明和技术,对吐蕃更好地融入东亚文明圈有巨大的帮助
3、。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出类拔萃民不聊生一败涂地唾手可得B凤毛麟角民不聊生一蹶不振手到擒来C凤毛麟角水深火热一蹶不振唾手可得D出类拔萃水深火热一败涂地手到擒来解析:选C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出类拔萃:形容超出同类。语境强调像步辇图这种与西藏历史相关的画作出自中原正统流派画家之手的特别稀少,应用“凤毛麟角”。水深火热:形容人民生活处境异常艰难痛苦。民不聊生:人民没办法生活。由“生活在之中”可知应选“水深火热”。一蹶不振:比喻一遭到挫折就不能再振作起来。一败涂地:形容败得不可收拾。语境强调经过安史之乱,唐朝再也没有重回盛世,故应选用“一蹶不振”。手到擒来:
4、手一到就把敌人捉拿过来,形容做事很有把握或毫不费力就能成功。唾手可得:形容非常容易得到。由语境可知,应选“唾手可得”。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吐蕃文明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唐王朝,这注定了在唐代社会繁盛、国力昌盛的时代里大唐文明有极强的对吐蕃的吸引力。B吐蕃文明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唐王朝,这注定了在唐代社会繁盛、国力昌盛的时代里大唐文明对吐蕃有极强的吸引力。C吐蕃文明明显发展水平落后于唐王朝,这注定了在唐代社会繁盛、国力昌盛的时代里大唐文明对吐蕃有极强的吸引。D吐蕃文明明显发展水平落后于唐王朝,这注定了在唐代社会繁盛、国力昌盛的时代里大唐文明有极强的对吐蕃的吸引力。解析
5、:选B语段中画横线的语句存在两处错误,一是语序不当,即“吐蕃文明明显发展水平落后于唐王朝”应改为“吐蕃文明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唐王朝”,“对吐蕃”应放在“有极强的”前面;二是搭配不当,即应在“吸引”后加上“力”。据此即可得出答案。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唐太宗让文成公主与吐蕃和亲,开启了唐蕃文明交往史上的一段佳话B文成公主嫁到吐蕃后,唐蕃文明交往史上的一段佳话被开启C文成公主被唐太宗嫁到吐蕃,唐蕃文明交往史上的一段佳话被开启D为了促成与吐蕃的文明交往,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到了吐蕃解析:选A括号前的内容表述的是唐太宗决定通过考试确定和亲对象,在考试中吐蕃取胜,后文是文成公主
6、入藏,所以括号中的内容说的应是唐太宗决定让文成公主与吐蕃和亲。B项,“文成公主嫁到吐蕃后”与后文的“后来文成公主入藏”不衔接,排除;D项,“为了”的表述与前面的内容不符,排除;比较A、C两项可知,A项的表述更恰当。二、能力拓展(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45题。落日忆山中李白雨后烟景绿,晴天散余霞。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花落时欲暮,见此令人嗟。愿游名山去,学道飞丹砂。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写雨过天晴,山中一片翠绿,万里晴空飘满余霞,奠定了喜悦的情感基调。B首句一“绿”字写出了雨后万物生机勃勃的景象,富有色彩感,生动传神。C颔联写东风跟随春天而来,催开了枝上的鲜花。此时的
7、景物充满生命力。D本诗是诗人观看落日时,因心有感触而作,语言清新飘逸。解析:选AA项,“奠定了喜悦的情感基调”错。本诗的情感基调是嗟叹怅惘的。5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想法?你是如何看待的?请简要陈述你的理由。答案:(1)尾联表达了诗人想去游历名山大川,找仙人学道炼丹的想法。(2)我不认同诗人的这种想法。虽然遗憾无处不在,但世间美好的、值得珍惜的东西有很多。置身世外,去追求得道成仙只不过是回避现实而已。只有处事不惊,乐观欣赏万物,才能以积极的心态享受人生。(也可认同诗人的想法,言之有理即可)(二)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67题。水槛遣心二首(其二)杜甫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叶润林塘密,衣干枕席清。不
8、堪祗老病,何得尚浮名。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写蜀地常在夜里下雨,天明后,天气转晴。夜里的降雨和天明后的放晴构成了对比。B颔联不仅表现出诗人生活环境的清幽,而且还显示出诗人住所的干净整洁。C前两联写景,后两联言志。诗人年迈老弱,身世沉浮,悲凉与痛苦之情溢出纸面。D本诗语言浅近平易,用词简洁清雅,与杜甫诗作沉郁顿挫的主格调颇有不同。解析:选BB项,颔联中“衣干枕席清”一句,显示出夜雨的绵长细密,以及诗人住所的简陋,并非干净整洁。7诗歌的后两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答案:(1)生活状态:年老多病,厌倦浮名,借酒浇愁
9、,消遣余生。(2)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尘世虚名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因年老体衰、无力改变现实而产生的苦闷、无奈和痛苦之情。(三)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89题。西施李白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勾践征绝艳,扬蛾入吴关。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歌前四句交代西施的出身,用古今女子和荷花来衬托她的秀色。B“弄”和“闲”两字展现出西施的娇柔情态和天真烂漫,场景生动。C西施以水为镜,叹息养在深闺无人识,故“皓齿”“难开”,唯有“沉吟”。D诗人将西施从一个“越溪女”成为“吴宫
10、妃”的过程一笔带过,而“绝艳”“扬蛾”再次表现了西施之美。解析:选CC项,“叹息养在深闺无人识,故皓齿难开,唯有沉吟”错误。“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两句是承接上两句而来的,意思是西施在碧水清波里意识到了自己的美,于是以水为镜,对着水中的“碧云”“沉吟”。9后六句歌咏了西施的什么精神?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答案:歌咏了西施为国献身的精神。诗人写西施,其实是自况,明写西施之美貌,实写诗人之才华。西施终于“一破夫差国”,而诗人在政治上却一事无成,“千秋竟不还”既有对西施历史功绩的赞赏,也有自叹自伤的愁绪。三、语言表达10下面是某中学文学社社长刘明给作家陈隽的一封信。信中有用语不得体及格
11、式问题,请指出五处错误并改正。尊敬的陈隽先生:八十高龄的您能够应允忝列本社顾问,我们不胜感激。同时,敬请您在百忙之中挤出点儿时间为本社的发展尽绵薄之力。本社兹定于本月23日上午9时在我校礼堂举行文学社成立大会,恭请届时光临。此致编安2019年10月10日中学文学社解析:“忝列”是谦辞,表示有愧于排列在其中。不能用来说他人,此处可改为敬辞“屈就”。“挤出点儿时间”过于口语化,可改为“拨冗”。“绵薄之力”是谦辞,表示微薄的力量。不能用于他人,此处可将“尽绵薄之力”改为“多提宝贵意见”。“编安”是写给编辑的信函中使用的问候语,此处可改为“敬礼”。落款应是署名在上,时间在下。答案:“忝列”改为“屈就”
12、;“挤出点儿时间”改为“拨冗”;“尽绵薄之力”改为“多提宝贵意见”;“编安”改为“敬礼”;落款中,时间与署名位置对调。11下面是文章写作中有关写作材料收集后的处理方法,请把这个处理方法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字。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所给图示是写作材料收集后的处理方法,要注意图表中箭头的指向,从何处开始,到何处结束。图中,基点是材料,然后依次是取舍标准和整理方法,两点各有两个分支。将这些内容按要求表述出来即可。答案:材料收集好后,需按照一定的取舍标准选择材料。选择的材料不仅要适切题目,还要注重特色。然后要对选好的材料进行整理,将同类型的进行整合,并将冗繁的部分删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