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2 经验交流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其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居我国粮食作物的第1位,是保障粮食安全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近年来,由于人口增长、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导致水稻生产方式发生大幅度转变,并产生了严重的环境、空间利用、粮食和食品安全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为解决或尽可能缓解常规水稻种植模式下因过度使用农药、化肥而污染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品质及稻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水稻栽培专家提出了发展“水稻+”的综合生态种养结合模式1-2。其中,稻鸭共作技术利用生态学和生物学原理,建立稻鸭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生态循环系统,以不施或减量施用化肥、农药的稻田管理手段达到农产品安全、优质的目的
2、,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目前在全国各稻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推广应用3-4。研究表明,与常规稻作相比,稻鸭共作模式下田间杂草少、病虫害轻,鸭子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中耕混水培肥的作用,从而刺激水稻生长,促进其生根分蘖、形成大穗,提高产量和品质,同时还可以减少甲烷气体的排放5-8。但也有报告显示,部分地区气候特点、生产方式不适宜,或盲目追求经济效应,养鸭密度过大,稻田施肥不够或不使用农药等,导致水稻大幅度减产,总体经济效益不佳3。由此可见,稻鸭共作虽然应用前景好,但要通过稻鸭种养模式达到“一田双收、粮鸭共赢”的效果,需要根据生态环境、生产条件等进行综合考量,因地制宜地发展该稻作模式,以促进综合效益
3、的最大化,实现稻作新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自2010年开始进行稻鸭共作技术的引进,并开展试验和示范推广。本文作者结合绵阳地区稻田综合种养生产实际,以涪城区为例,总结形成了适宜本地区推广稻鸭共作技术新模式,研究分析了其综合经济效益,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指导性建议,以期为该技术在绵阳地区的有力推广提供参考。1技术模式1.1生产基地的选择稻鸭共作生产基地应符合无公害产地标准,基地内应地势平坦、水源条件好、排灌方便、土壤质地肥沃、稻田前作收获后应时清洁田园、及时回收有害残留物。1.2水稻品种的选择因地制宜选择优质、高产、植株高度适中、分蘖力强、茎秆粗壮、熟期适中、抗逆性好的优质大穗型品种
4、,如华优1号株型紧凑、分蘖中等、穗大粒多、抽穗集中、穗层整齐、成熟时转色好,米质达到国家食用稻米品质3级标准。绵阳地区稻鸭共作关键技术及综合经济效益分析作者简介:刘明玉(1967-),男,助理农艺师,从事植物保护和植物检疫工作。E-mail:刘明玉1余华清2刘定友2(1.绵阳市涪城区农业农村局四川绵阳621000;2.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四川绵阳621023)摘要:稻鸭共作是稻田生态种养的典型模式,该模式既能培肥土壤、改善稻米品质,又能够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具有较高的生态和经济效益。本文作者介绍了绵阳地区稻鸭共作关键技术,并对其产生的综合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剖析了当前该种养技术存在的问题,提
5、出了对策和建议,以期为该技术在绵阳地区的有力推广提供参考。关键词:稻鸭共作;关键技术;经济效益148-经验交流 2023.21.3水稻栽培技术1.3.1育秧及秧田管理秧田选择排灌良好、背风向阳、土质松软且肥力较高的田块。育秧方式采用地膜湿润育秧,须施足底肥,整地平整,提前半天做好秧厢,秧厢耙平,不渍水,厢面积一层薄泥,以利于播种。播种前用生石灰溶液或三环唑药液等浸种进行种子消毒,播种时按秧厢均匀播种,做到稀薄均匀,培育多蘖壮秧。绵阳地区适宜在3月底至4月初播种,两季田应在4月8日前后播种。播种后出后注意通风透光,膜内温度维持在25左右,3叶期揭膜,昼夜炼苗,遇寒潮时要盖膜保温。水分管理上,播种
6、至1叶1心前厢面保持湿润,厢沟保证有水,揭膜炼苗期要浅水勤灌,促进分蘖。肥料管理上,播种前3 d秧田施用水稻专用复合肥200 kg/hm2作底肥,秧苗45叶期及时施尿素5060 kg/hm2作“送嫁肥”。1.3.2移栽移栽前57 d深耕耙田,平整田块,做到泥水不露田、表层有泥浆。移栽采用宽行、窄株栽培,秧苗适宜移栽秧龄为4045 d,株行距为40 cm16.66 cm,每亩栽插1.0万1.1万穴,保证基本苗每穴67苗。1.3.3肥料管理水稻全生育期施用专用复合肥40 kg(NPK为25178),全部作底肥。要求做到“前期轰得起(促进分蘖早生快长,及早够苗)、中期控得住(减少无效分蘖数量,促进有
7、效分蘖生长)、后期稳得住(养根保叶促灌浆)”。1.3.4水分管理移栽期浅水插秧、寸水活棵,等水稻返青后水层深度以鸭脚刚好能触碰到泥土为宜(35 cm),随着鸭子的成长,水层深度应逐渐增加,放鸭中后期水层保持在59 cm深,而排水沟内始终保持1015 cm深的水层,或在补饲棚田边控4 m2面积的水坑,深度以0.5 m为宜,供鸭洗澡。水稻分蘖末期视分蘖程度和土壤质地情况科学排水(晒田)控蘖,但要保证排水沟内深度水层利于田鸭戏水、洗澡和暂栖需要。待水稻抽穗灌浆、鸭子收回后,水分管理采用干干湿湿的灌溉方式,在水稻收割前57 d断水,以备水稻收割。1.3.5病虫草害防治稻鸭共作期间的田间害虫主要靠鸭捕食
8、为主,一般不用药剂防治或减少药剂用量。对不能控制在防治标准以下的病虫,应该使用生物农药防治,可采用性诱剂控制螟虫,或选用春雷霉素、纹曲宁防治水稻纹枯病、稻曲病;使用苏云金杆菌防治稻丛卷叶螟。另外,可以结合理化措施防治病虫。水稻移栽至成熟期内均不使用除草剂。1.4稻田养鸭关键技术1.4.1鸭子品种的选择和孵化选用适于稻间放养的黄金鸭、本地花斑鸭品种,掌握在水稻浸种时入孵,即所谓的“谷浸种,蛋入孵”,与孵坊预先联系并落实需要的苗鸭品种和数量。按每亩15只(黄金鸭7只、本地花斑鸭8只)向孵化单位预定,雏鸭7日龄后领鸭。1.4.2调教雏鸭下水,锻炼放鸭雏鸭812日龄开始15 d,可与雏鸭饮水结合起来,
9、或在室外铺一张四边垫高的塑料布,中间倒上清水,水深2 cm左右,水倒好后让太阳晒一会儿,待水稍温后,再把鸭放进去。饲养到第1112日龄,选择晴好天气可放雏鸭到稻田饲养。1.4.3鸭病免疫程序主要目的是为了预防鸭子疾病的发生,提高其稻田生活能力和存活率。首先,雏鸭03日龄时,在每只雏鸭颈部或腿部肌肉注射1次鸭肝疫苗1.21.5 mL,以预防鸭肝炎;其次,雏鸭7日龄后,在每只雏鸭肌肉注射1次浆莫炎疫苗1 mL,以预防鸭浆莫炎;最后,雏鸭15日龄时,每只雏鸭注射禽流感疫苗,用禽流感油乳剂每只0.3 mL肌肉注射,以预防鸭禽流感。1.4.4放养时期和密度雏鸭1012日龄时,按每亩15只(黄金鸭7只、本
10、地花斑鸭8只)放入移栽后710 d的稻田。待雏鸭饲养至1012日龄时,以23亩范围建立小区,用尼龙网作围栏,阻隔雏鸭大量群居而不利于田间管理和对稻株踩踏等。一般进入稻田时间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1.4.5饲喂管理(1)育雏期:孵化后812日龄,每日分3次投喂育雏饲料,每次投喂量在1720 g,日饮水量为5080 g。(2)稻田期:鸭放养后,根据田间饵料情况酌情补饲料。在雏鸭进入稻田放养的最初715 d,补喂小麦、稻谷,此后,补喂稻谷。随着鸭龄的增大,每天每只鸭补料5075 g。为了培养雏鸭招之即来的习性,每次喂料时伴以呼唤、吹哨或敲击声,建立条件反射,以利于鸭群管理。(3)鸭子收获或肥育期:水
11、稻开始灌浆时,要将鸭群从稻田赶出,出售或养蛋鸭。捕捉群鸭的方法,一是将群鸭引入三面有围屏物的添饲棚内,在围棚内进行捕捉;二是把群鸭赶入田边有一定深度(约1 m)的排水渠道或田埂上有围网的田角,然后逐只149-2023.2 经验交流捕捉。1.4.6预 防 天 敌 危 害在 放 鸭 前 在 稻 田 四 周 用4 cm4 cm规格尼纶丝网沿围隔,围网高度以0.60.8 m为宜,每2 m左右插1根小竹竿支撑。或利用放养田四周的自然河、塘、墙等阻隔。加强看护,防老鼠、黄鼠狼、蛇、鹰等危害鸭群。2综合经济效益稻鸭共作是利用水稻和鸭子间的共生关系构建的一种立体种养结合、节本增效、物质循环的绿色安全农产品生产
12、的生态种养模式,与常规水稻种植模式相比,水稻产量增产或稳产;也有研究显示减产,但减产幅度小,且在该种植模式改善了稻米品质(特别是食味品质),稻米收购价相对高,按照绿色大米平均售价可达810元/kg,加上鸭子的产值,当季水稻+鸭纯收益在5001 500元,较单种水稻相比,经济效益高。绵阳涪城区利用该种植模式也有同样的效益,肥料、农药成本分别比常规种稻模式节本70元/亩和30元/亩。根据水稻测产和实收产量统计,稻鸭种植模式下稳定在561.53 kg/亩,比常规种植模式下增产27.53 kg/亩,按照国家最低保护价2.46元/kg计算,每亩增收67.72元,且米质优,以绿色无公害稻收购,每亩增收14
13、0.38元,比常规稻作增收208.10元/亩;而收获成品鸭15只/亩,每只鸭平均质量2.37 kg,按20元/kg计算,鸭子产值711元/亩,除去生产成本,纯收益每亩832.74元/亩。而常规种稻模式下,除去生产成本,纯收益183.64元/亩。总体来看,稻鸭模式下比常规种稻模式多收益649.10元/亩(表1)。3存在的问题3.1技术推广力度差稻鸭共作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整个过程稻田用水多于常规种植,处于长期灌水状态,对于水资源相对匮乏或遇到干旱年份,其灌溉用工成本增加,稻鸭综合效益大打折扣;而且,从事稻鸭种养的农户或大户对关键技术难以掌握,生产技术不规范,在政府资金支持下,
14、会出现“重养轻种”现象,违背了稻鸭共作“一田双收”的目的。另外,稻鸭共作需要进行田间工程的改造和配套建设,投资成本高;田间杂草和病害控制效果相对较差等,从而限制了该种养模式的推广和发展。3.2缺乏稻田综合种养下的绿色优质稻米评判指标稻鸭共作下,由于不使用或减少使用化肥、农药,生产出来的稻米几乎不受化学污染,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稻米的研磨和外观品质,提升了稻米的食味品质。但因生产过程差异或选用的水稻品种米质等级等问题,生产出来的稻米只能以普通大米价销售,达不到应有的效益。4对策及建议4.1因地制宜发展稻鸭共作,强化主体培育为促进稻鸭种养模式在当地落地生根,发挥效益,须结合当地生产实际,选择水源
15、充足、田块平整、土壤肥沃、无污染的优良生态环境田块作为生产基地;水稻品种选择大穗型、分蘖力强且米质达到国家食用稻米品质2级标准以上,或优质常规稻品种,在此基础上拓宽发展功能型稻米品种,如富硒米、黑米等产品,丰富大米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此外,通过打造稻鸭绿色种养基地示范,推动试点示范带动,重点培育带动能力强的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训种养大户掌握关键技术,从而形成连片集中和规模效应。4.2加强稻鸭共作技术的创新和集成目前,稻鸭共作技术中多采用人工育栽水稻和田间管理,劳动力投入大,建议将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与稻鸭共作相结合,减少用工成本的投入,实现稻鸭共作的轻简化、高效化和规模化生产。开展稻
16、鸭共作病虫害绿色防控及高质种养技术研究,破解技术难题,形成配套技术的集成与示范。表1稻鸭共作模式经济效益分析种植模式成本(元/亩)产值(元/亩)纯收益(元/亩)种子肥料农药机械(翻耕、收割)鸭苗饲料防疫人工租金配套设施合计水稻鸭子合计常规种植模式1101507010000020050001 130 1 313.6401 313.64183.64稻鸭共作模式110804010010080202605001501 440 1 521.747112 232.74832.74(下转187页)150-粮食作物 2023.2参考文献1张波,丘俊超,罗琤琤,等.生态农业稻鸭共生技术综合效益评价J.现代农业科技,2014(21):269-273,276.2彭小于,张小琴,刘松,等.稻鸭共生模式下有机水稻种植的成本分析J.浙江农业科学,2020,61(8):1622-1626,1630.3张有松,庄静,张庆.高邮市稻鸭共作方式下优质稻米产量及效益分析J.北方水稻,2020,50(1):32-35.4王强盛,韦琮,薄雨心,等稻田综合种养技术的绿色效应与发展途径J.中国稻米,2019,25(3):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