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学年高中语文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练习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doc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23226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学年高中语文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练习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3学年高中语文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练习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3学年高中语文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练习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3学年高中语文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练习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3学年高中语文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练习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23学年高中语文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练习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一、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青芜妩媚落霞孤鹜好高骛远B李煜 熨衣 钟灵毓秀 郁郁葱葱C罗襦 蠕动 孺子可教 儒雅端庄D罗衾 矜持 青青子衿 寿终正寝解析:选C。A项,“芜”读w,“妩”读w,“鹜”“骛”读w;B项,“煜”“毓”“郁”读y,“熨”读yn;C项,全部读r;D项,“衾”读qn,“寝”读qn,“矜”“衿”读j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河畔 菩萨 浩月当空 落寞筹怅B浣沙 化妆 无可奈何 鸠占鹊巢C垆边 韶光 意向绵密 憔悴不堪D鹧鸪 胭脂 大浪滔沙 婉约柔媚解析:选B。A项,浩皓,筹惆;C项,向象;D项,滔淘。3下列加点的

2、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雪白的香腮)B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敢于拒绝)C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秋风)D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本来)解析:选B。敢辞:岂敢辞。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小山重叠金明灭B谁道闲情抛掷久C平林新月人归后 D梦里不知身是客解析:选C。A.“小山”古义是绘有山形图画的屏风,今义是指小型的山;B.“闲情”古义是闲愁,今义是闲适安逸的情致;D.“客”古义是俘虏,今义是客人。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小山重叠金明灭,_。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2)_,画船听雨眠。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

3、江南好)(3)未老莫还乡,_。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4)_,平林新月人归后。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5)菡萏香销翠叶残,_。李璟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6)别时容易见时难。_,_。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7)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_。李煜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答案:(1)鬓云欲度香腮雪(2)春水碧于天(3)还乡须断肠(4)独立小桥风满袖(5)西风愁起绿波间(6)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7)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二、拓展提升6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菩 萨 蛮韦庄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还家,绿窗人似花。【注】

4、这首词创作于韦庄浪迹江南、思乡怀人之时。红楼:代指富豪家的楼阁。流苏帐:装饰着彩须花缕的帐子。金翠羽:本指美人的金钗,这里代指歌女。(1)下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描写红楼结彩下垂的罗帐和香料加工的红烛,极力铺张“红楼”之富之美,暗喻故国之富之美。B“残月”两句,写美人带着欲留不可、欲别不忍的无可奈何之情,依依不舍地与词人告别,以美人喻君王,表达君臣之眷恋。C上阕回忆别时情景,红楼香灯,流苏半卷的富丽环境,与残月出门,美人倾泪的愁苦离情形成强烈对比,愈发增添了离人的惆怅。D“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这两句运用象征手法,写作者在他乡听歌女弹琵琶,弦上弹出黄莺般的音乐声。解析:选

5、D。D项是借代和比喻手法。“金翠羽”本指美人的金钗,这里用以代指歌女;“黄莺语”指琵琶弹的乐声就像黄莺清脆婉转的歌声,极写琵琶声调的婉转。(2)请从虚与实的角度对词的下阕进行赏析。答:答案:“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两句,实写作者在他乡听歌女弹琵琶,弦上弹出黄莺般的音乐声。“劝我早还家,绿窗人似花”两句虚写,写词人由“黄莺语”联想到临别时美人叮咛自己早日归家,又想到花容月貌的美人此时正依窗远望,盼我归去。虚实结合,表达了作者思乡怀人的惆怅之情。7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临 江 仙李煜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

6、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注】这首词是李煜于开宝八年初夏所作。开宝七年(974)十月,宋兵攻金陵,次年十一月城破。樱桃:初夏时结果实,古代有帝王以樱桃献宗庙的传统。(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蝶翻金粉双飞”一句描绘了一幅粉蝶无知、回翔取乐的画面,这里运用反衬手法,借眼前之景来衬托作者的心境。B“子规啼月小楼西”一句使用了“子规啼月”的典故,表明作者预感到即将面临国破家亡的境地。C下阕中的“寂寥”承上阕而来,一腔心事已跃然纸上,而“望残烟草低迷”则赋予了“寂寥”更具体的内容。D上阕自昼到暮写外景,视线由外转内;下阕自暮入夜写内景,视线由内向外:视线变化拓宽了诗歌

7、的意境。解析:选D。D项,上阕、下阕的描写顺序都是由外向内。(2)这首词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本词简要分析。答:答案:悔恨之情。“樱桃落尽春归去”句,写初夏的典型景物以寄危亡之痛。此时,宗庙难保,樱桃难献,伤逝之感颇深。以粉蝶无知、回翔取乐反衬并加深悔恨心情。惆怅之情。“子规”句,加深亡国的预感。“西”字指出宋兵自西而来,国家朝不保夕,“暮烟垂”更形象地表现了这种沉重的惆怅之情。孤苦之情。入夜后小巷里一片岑寂,人们都纷纷散去,作者凄然欲绝,面对低迷烟草,一腔心事虽未直言而出,但孤苦之情已跃然纸上。凄凉哀怨之情。在作者眼中,曾经媚态十足的美人而今却只见“空持罗带”的愁容。江山如此危殆,

8、美人如此憔悴,怎能不“回首恨依依”?充满了凄凉哀怨之情。8阅读下面的词,回答问题。更 漏 子温庭筠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1)词的上片“红蜡泪”“衾枕寒”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女主人公什么情感?答:答案:运用衬托手法。词的上片以“红蜡泪”衬托人物的“秋思”。思念之深,深到“衾枕寒”的程度,夜深天寒,女主人公的内心更寒。词文不直接说思,而是通过“红蜡泪”“衾枕寒”加以衬托。表达了女主人公的离情之苦,相思之深。(2)“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在抒情上有什么特点?答:答案:用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抒情,

9、那一直滴到天明、没有休止的绵绵秋雨,渲染了一种凄清冷寂的氛围,表现了主人公夜深不寐、凄楚悲凉之心境。9阅读下面的词,回答问题。谒 金 门冯延巳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1)“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一句历来为人赞叹,大都认为“皱”字用得好,请问好在何处?答:答案:从写景的角度看,用“皱”字形容水的波纹十分贴切,新颖别致,不落俗套,韵味无穷。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用一个“皱”字也暗示了温柔敦厚的封建贵妇人细微的感情起伏。(2)该词刻画了主人公的哪些动作细节?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答案:逗鸳鸯、挼杏花、观斗鸭、闻鹊喜。这种

10、细致的由表及里的刻画表现出主人公“望君君不至”的懒散愁闷情绪。10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浣 溪 沙李璟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1)“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这两句都是围绕词中哪个词来写?这两句在写法上有何相同特点?答:答案:两句都是围绕“恨”字来写,写法上都是借景抒情。(2)“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两句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答:答案:以景结情,寓情于景。词作以景语作结,更添愁情。春水绿波流向天际,暮色中尤见凄迷。它既是词人“回首”所见之景,同时也寄寓着人物心中流淌不

11、尽的愁思,物化形象,愁入不尽之水,何其伤也。(3)本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试举一例作简要赏析。答:答案:如“依前春恨锁重楼”句,炼字,化无形于有形。春恨是抽象的感情活动,无形无迹,似乎不能“锁重楼”。但在怀有重重春恨的愁人眼里和感觉中,那风里落花、雨中丁香,以至包围着重楼的整个气氛似乎都透出一层郁闷的愁绪和无名的惆怅。“锁”字不但把无形的春恨形象化了,而且传出重楼中人那种为重重春恨所包围的抑郁窒闷的感受。如“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句,情景交融(或“触景伤情”或“移情于物”)。看到楼前帘外的落花在风中飘摇散落,狼藉残红,不禁联想起自己的命运也和它一样,面临飘零凋残的厄运而无法自主,无人护持。

12、如“青鸟不传云外信”句,用典、虚实结合。青鸟是神话传说中为西王母传递信息的使者,这里借指信使。看到天外飞来的青鸟,不禁联想起青鸟传书的传说,但飞鸟并未带来远方人的书信。如“丁香空结雨中愁”句,衬托。丁香花蕾含苞未吐,像人的愁怀郁结。用迷蒙的细雨正衬丁香的“愁”。三、语言运用11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答题。最近,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发起了一项关于“背诵古诗文”的调查,现选取其中两组数据。第一组:对于小时候背诵古诗文是否有用的调查,觉得“值得庆幸,受益终生”的占36.8%,觉得“当时难过,现在受用”的占35.4%,仅19.3%的受访者觉得“现在也没啥用”。第二组:受访者还能背出的古诗文,以35篇(34.6%)居多,20.0%的人能背出610篇,20.8%的人能背出10篇以上。这些篇目的背诵时期,主要以小学(60.2%)和中学(59.8%)为主。(1)请根据第一组数据,得出一个结论,不超过20字。答:(2)请根据第二组数据,提出一条建议,不超过20字。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考试真题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