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录目录 绪论 俄罗斯语言学视域下的篇章 篇章的定义 篇章的单位 篇章的类型 篇章的基本性质 篇章的结构组织 本章小结 篇章范畴与科幻小说 哲学和语言学中的范畴 篇章范畴的概念 篇章范畴的分类及其理据 科幻小说概述 本章小结 俄语科幻小说篇章的时间和空间范畴 哲学和文艺理论中的时间和空间范畴 俄语科幻小说篇章的时间范畴 俄语科幻小说篇章的空间范畴 俄语科幻小说篇章范畴研究TheStudiesofCategoriesofText inRussianScienceFiction本章小结 俄语科幻小说篇章的事件、参与者和评价范畴 俄语科幻小说篇章的事件范畴 俄语科幻小说篇章的参与者范畴 俄语科幻小说
2、篇章的评价范畴 本章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书书书绪论0绪论出于对语言使用者、语境、语言交际和语言功能等因素的关注,人们将研究兴趣转向篇章。德国语言学家魏因里希()于 世纪 年代首次提出了“篇章语言学”这一术语,认为篇章应该是任何一种语言研究的描写框架,“语言学就是篇章语言学”。此后,篇章语言学逐渐发展为一门独立的语言学科。纵览其发展历程,篇章语言学可以梳理出三个主要研究方向,即篇章的语法研究、语义研究和语用研究。篇章的语法研究着重研究构成篇章的语言单位以及各单位之间的关系,语义研究关注篇章内部的语义接应,语用研究则以篇章为基础,研究篇章的意向以及交际语用功能等方面的内容。加尔佩林()指出,欧
3、美语言学界和俄罗斯语言学界在研究篇章范畴时采取的视角不同,欧美学者力图转引自:刘齐生德国篇章语言学:源起与发展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本书中的“俄罗斯”是一个广义概念,其时间范围包含苏联。俄语科幻小说篇章范畴研究TheStudiesofCategoriesofText inRussianScienceFiction建立篇章的形式化语法,研究其构成规则、方法和布局;而俄罗斯学者则从研究具体的言语创作行为()出发,探索其组织和使用规则,描写和界定每类篇章的范畴特征,旨在建立普遍的篇章理论。俄罗斯篇章语言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世纪 年代末到 年代初。这是篇章语言学的形成阶段。在这
4、一阶段,研究者们逐渐意识到只研究单独的语句会限制对言语交际的研究,他们开始寻求更高级的言语单位:布斯拉耶夫()提 出 了“句 子 的 组 合”()这一概念,认为“在语言中思维的组合必 须 通 过 句 子 的 组 合 来 表 达”;波 斯 佩 洛 夫()指出,连贯话语中的句法单位应该是“复杂句法整体”();布拉霍夫斯基()的观点与波斯佩洛夫相似,但是他在称谓该句法单位时用到了另一个术语,即“超句统一体”(),并对其内部各组成部分的关系特征做了一些探讨。总体看来,这一时期篇章语言学发展的重点是理论建设,明确研究对象,积累相关材料。第二阶段:世纪 年代到 年代初。在这一阶段,超句统一体作为篇章的构成
5、单位正式进入研究者的视野。这一时期篇章语言学的发展趋势是,对超句统一体的研究由片面转向深入,从对其外部特征的观察转向对其本质特征的探索;句际联系乃至超句统一体间的联系受到重视;源于捷克的实义切分理论得 :,:,绪论到了广泛运用。第三阶段:世纪 年代至今。在这一时期,篇章语言学的研究逐渐细化,出版了很多专门研究篇章语义、篇章语法的著作。例如诺维科夫()的 篇章语义及其形式化(爯 爲)和莫斯卡尔斯卡娅()的 篇章语法(爯 爲)。篇章语言学同修辞学、功能修辞学、语义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日趋增多。“从此时起,由于功能语言学、语义学、言语活动论(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功能修辞学、语用学受到的关注日益增
6、长,它们对社会实践的意义也逐渐显现,篇章研究的功能语用角度开始得到发展。”与此同时,篇章语言学范畴内形成了较为清晰的两大研究对象:超句统一体和整体的言语作品()。也正是从这个时候起,学者们开始重视大于句子的语言单位间的关系。“目前广为接受的是,语言最独立的单位不是句子,而是篇章。因此必须从事篇章句法即超越句子层面的语言单位的句法研究。”超句统一体、从属于特定主题的超句统一体链、个别段落章节乃至全篇都成为篇章语言学分析的对象。在此背景下,篇章范畴理论应运而生。参见:姜望琪语篇语言学研究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本书译文除注明译者外,均为本书作者自译。转引自:,(),俄语科幻小说篇章范畴研
7、究TheStudiesofCategoriesofText inRussianScienceFiction 国内外篇章范畴研究历史和现状 俄罗斯语言学界篇章范畴研究历史和现状篇章范畴研究的阵地主要在俄罗斯,学者们对篇章范畴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形成时期和发展时期。世纪 年代为形成时期,这一时期的成果多为关于篇章范畴的零散论述,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从 世纪 年代开始,对篇章范畴的研究进入发展时期,其标志是 年 作为语言学研究对象的篇章(爯 爲)一书的出版。在这一时期,研究者从不同角度提出较为完备的篇章范畴系统,篇章范畴理论愈来愈显示出跨学科的特性。()俄罗斯篇章范畴理论的形成时期篇章范
8、畴理论发端于对个别篇章范畴的研究,尼古拉耶娃()无疑是该领域的先驱。早在 年她就在 语言学问题(爯 爲)上撰文,提出应该从“突显范畴”()的角度来研究实义切分。“突显”,即“一个篇章要素与其他要素的对立”,这种对立可能发生在组合层面,也可能发生在聚合层面;换说()、倒装()、代词重复、逻辑重音、实义切分等都是该范畴的实现手段。时隔六年,尼古拉耶娃在她主编的 国外语言学(爯 爲)第八卷中提出了篇章语言学的目的和任务:“篇章语言学旨在寻找共性规则,而非分析单独的用法;篇章语言学的任务是找到并建立具有内容和形式单位的篇章语法 ,(),绪论范畴系统。”明确了这一点之后,尼古拉耶娃结合魏因里希与哈尔维克
9、()的观点,率先探索了篇章的内容范畴,列举 出 了 先 行 信 息()和 后 行 信 息()、对世界的叙述或转述()、首倡性或非首倡性()等 个篇章内容范畴。然而,需要指出的是,上述篇章范畴提炼自德语和法语语料,有较大局限性,在实际应用时会受到较大限制。例如先行信息和后行信息的“信号”是冠词,定冠词是先行信息的标志,不定冠词则是后行信息的标志。可是俄语并没有冠词,该范畴也就丧失了相应的“物质基础”。尼古拉耶娃本人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在此后的研究中她再度回到了对单个篇章范畴的提炼和分析上:将事件视为篇章范畴,并对其语法性能进行非常详尽的描写。在尼古拉耶娃之后,莫斯卡尔斯卡娅对篇章的整体性范畴展
10、开了 专 门 研 究。在 她 看 来,篇 章 的 整 体 性 与 内 聚 性()是同等概念,无论是超句统一体还是整体的言语作品都具有这一特性,只是它在超句统一体中的体现更为明显。此外,莫斯卡尔斯卡娅特别指出:整体性并不只是“意义现象”,还涉及语言的形式和功能,所以它具备三种体现形式,即结构、意义和交际整体性。在结构层面,整体性通过词汇重复、回指()、平行句法结构等手段来体现;在意义层面,整 :,爯 爲 :,俄语科幻小说篇章范畴研究TheStudiesofCategoriesofText inRussianScienceFiction体性体现在统一的主题中;在交际层面,整体性主要通过“交际继承性
11、”来显现,其实质就是“超句统一体中的每一个句子在交际上都以前句为依托,推动语句从已知走向新知,从而形成主位述位链条”。与莫斯卡尔斯卡娅不同,布兰德斯()将整体性分解成内容整体性和形式整体性,前者负责将“现实模式化”,通过创作手段反映和加工客观现实;后者则承担交际功能,作品的“风格”是其实现的保障。除整体性外,他还对“作者形象”范畴进行了专门研究,提出“作者形象不仅是叙述、说明、执行内容的范畴,还与内容本身的构建相关”。需要注意的是,布兰德斯的研究并没有局限在纯语言学的范围内,还运用了心理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有一定的跨学科特性。与莫斯卡尔斯卡娅、布兰德斯等人相比,阿诺尔德()的观点更进了一步,他
12、指出:任何篇章(不仅是文学篇章)最重要的特性都是其信息性、完整性和连贯性。整体性具有两种体现形式:一种是外在的,即标题、目录、扉页等;另一种是内在的,通过逻辑、主题、结构和语用连贯来构建,用于保障信息的存储和传递。显而易见,阿诺尔德所提出的篇章特征已经不再是相互割裂的独立现象,它们相互关联、密不可分。虽然“信息性”、“完整性”和“连贯性”不能涵盖篇章的全部特性,但是它们构成了篇章范畴体系的“原始模型”,该模型的提出对于构建系统性篇章范畴理论具有相当大的启发意义。:,:,:,绪论()俄罗斯篇章范畴理论的发展时期俄罗斯篇章范畴理论进入发展时期的标志性事件是 年 作 为 语 言 学 研 究 对 象
13、的 篇 章 (爯 爲)一书的出版。该书作者是著名俄罗斯篇章学家加尔佩林,在书中他特别强调整体性和关联性的地位,认 为 它 们 是 超 越 其 他 篇 章 范 畴 的“大 篇 章 范 畴”()。整体性属内容层面,受篇章理解规律的制约;关联性则受篇章成素线性分布的制约,既体现在形式层面,又体现在内容层面。整体性和关联性相互作用,催生了其他篇章范畴,即信息性、切分性、衔接(篇内联系)、连续统、语义独立片段、回溯与前瞻、篇章情态性、整合与完结性等。加尔佩林所划分的篇章范畴构成了较为严密的范畴系统,该系统内各要素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连续统、衔接和切分性三个范畴相互制约、互相补充,保证篇章信息完整、有
14、序传递;整合同语义独立片段形成对立,这种对立正是观念信息和潜台词信息产生的源泉,回溯与前瞻则是整合过程的保障;情态性主要表达作者对篇章所述内容的看法,它有别于篇章信息却又无法独立存在。这些范畴共同起作用,最终实现作者的写作意图,篇章也因此获得完结。加尔佩林的篇章范畴理论因其系统性和完整性获得了强大的生命力,对后继的篇章范畴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在篇章范畴理论基本成型的大背景下,图拉耶娃()提出了篇章范畴研究所面临的两大任务:一是明确篇章范畴所传递的概念,二是明确表达篇章范畴的形式手段。这两大任务衍生出亟待解决的七个问题:详见:,俄语科幻小说篇章范畴研究TheStudiesofCategories
15、ofText inRussianScienceFiction列举篇章范畴;确定范畴间的层次关系;明确篇章范畴分类的标准;研究篇章范畴的表达层面和内容层面及其构成;系统研究表达篇章范畴的语言和非语言手段;研究表达篇章范畴的纯语言(或非纯语言)手段的功能;界定中心和边缘、隐性和显性的篇章范畴表达手段。加尔佩林曾经坦言:“我所强调的只是在我的观察中我认为重要的范畴和参数。”他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材料分析和积累上,对篇章范畴理论未来的发展没有做过多展望,而图拉耶娃所提的“任务”和“问题”弥补了这一缺憾,为篇章范畴研究指出了比较清晰的发展方向。加尔佩林之后,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多个篇章范畴体系:图拉耶
16、娃延续了加尔佩林的研究范式,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作为篇章范畴划分的基础。她将篇章范畴划分为结构范畴和内容范畴两类:“前者蕴于篇章结构本身,后者则实现篇章同篇章中所反映、折射的客观现实之间的联系。”结构范畴包括衔接、整合、推进 凝滞,内容范畴包括作者形象、文学时间与空间、信息性、因果关系、潜台词、情态等,是开放的序列。图拉耶娃承认她对篇章范畴的划分有局限性,因为这两类范畴都有内容和形式层面的体现,二者联系紧密,不能截然分开。,:,(:):,绪论奥金佐夫()主要从修辞学的角度研究篇章范畴。与图拉耶娃不同,他并未将某类范畴划归到内容层面或形式层面,而是直接将内容和形式视为篇章最基本的两大范畴。内容范畴包括主题和纯内容,后者指用于展开主题的材料,在非文学篇章中论点通常会以主题的形式出现,同一个主题可能在不同的材料中展开。形式范畴则包括布局和语言。主题和纯内容、结构和语言相互交织,互相影响,从而产生了思想、情节和表现手法三个新的范畴要素。情节是纯内容和结构交汇的产物,因此既属于内容范畴,又属于形式范畴(见图 )。!#$%&()*+,-./012345678图 奥金佐夫的篇章范畴体系图如上图所示,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