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强基计划的招生公平与质量研究:多种招生方式比较的视角_马莉萍.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32470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6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强基计划的招生公平与质量研究:多种招生方式比较的视角_马莉萍.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强基计划的招生公平与质量研究:多种招生方式比较的视角_马莉萍.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强基计划的招生公平与质量研究:多种招生方式比较的视角_马莉萍.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JOURNAL OF NATIONAL ACADEMY OF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31一、引言过去二十年间,中国大学招生录取制度从“一考定终身”逐渐转向“综合评价、多元录取”。自2003年部分高校试点自主招生以来,我国在本科阶段逐步建立了高考统招、自主招生(含学科特长类、综合评价类、专项计划类)、特殊类型招生(保送、高水平运动员、艺术团等)的多元招生录取格局。2020年,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 出台,强基计划正式取代学科特长类和综合评价类的自主招生,形成了以高考统招为主,以强基计划、专项计划、特殊类型招生为辅

2、的招生录取新格局。大学招生录取制度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在历次改革中,招生录取的公平和质量都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话题。从世界范围来看,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加上高等教育体系内部分化的加剧,那些具有高度学术声望、选拔竞争性激烈的大学如何保证招生录取公平,备受关注。1在我国,高考统招因其招生过程公开透明、分数面前人人平等而被社会各界视为公平的招生录取方式,2并在人才选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自主招生是将高校的自主选拔与全国的统一高考相结合的招生方式,在一定程度马莉萍1崔海丽2朱红1(1.北京大学,北京100091;2.上海交通大学,上海200030)强基计划的招生公平与质量研究:多种招生方式比较的视

3、角摘要:基于某所强基计划试点高校两级本科新生的调查数据,运用多种计量模型,比较同院系内被不同方式录取的学生在基本特征、学业准备和专业兴趣上的差异,从公平和质量两个维度评价强基计划的人才选拔效果。研究发现:从公平的角度来看,在控制高考成绩后,强基生与同年级统招生在高中类型和家庭特征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强基生与上一级自招生在高中类型与多类家庭特征上也无明显差异;从质量的角度来看,强基生的高考成绩显著低于同届统招生,但显著高于上一级自招生,而在专业兴趣方面三类学生没有显著差异。据此提出优化强基计划人才选拔质量和保障招考公平的建议。关键词:强基计划;高考统招;自主招生;人才选拔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

4、识码:A文章编号:16724038(2023)01002110收稿日期:2022-11-22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青年课题“强基计划 政策执行过程监测与效果评估研究”(CGA210243)作者简介:马莉萍,女,副教授,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主要从事大学招生制度及其影响评估、大学生发展与院校影响力研究;崔海丽(通讯作者),女,助理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学院,主要从事大学招生与学生发展研究;朱红,女,副教授,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主要从事学生发展、生涯教育研究。专题研究强基计划21JOURNAL OF NATIONAL ACADEMY OF EDUCATION ADMINISTRAT

5、ION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31上克服了“一考定终身”和“唯分数论”的弊端,有利于高校选拔适合本校发展特色的生源。自主招生在人才选拔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3多项研究表明,通过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业表现4、合作学习能力与学术兴趣5、就业薪酬及其增长6等方面优于高考统招生,体现了“择优录取”的优势。但同时,自主招生也遭遇了对公平性的质疑:从招生过程来看,有人提出自主招生考核标准不透明、不规范7;从录取结果来看,有研究发现,弱势阶层、弱势地区、弱势中学的学生被录取的机会更小8。为解决自主招生中的公平问题、逐步建立基础学科领域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培养机制,强基计划作为取代择优类自主招生的一

6、种多元招生录取方式应运而生,且一经推出就广受关注。学界将其与自主招生进行了诸多比较。一些学者从政策定位和选拔效率的角度指出,强基计划既与自主招生、“珠峰计划”等政策一脉相承9,也是对自主招生执行偏差的纠正10。与自主招生相比,强基计划具有诸多创新和突破:自主招生旨在下放办学自主权,选拔综合素质优秀、学科基础扎实的拔尖创新人才,但是被录取的自招生更多流向了金融、计算机等热门专业,对提升国家基础研究水平和战略竞争力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11;而强基计划将招生范围限定在基础学科,致力选拔培养有兴趣、有天赋、有志向、能够对接国家战略需求的拔尖创新人才12。自主招生仅关注人才选拔,强基计划则强调贯通拔尖创新

7、人才的选拔与培养。13此外,强基计划通过控制招生名额、设置报考条件等方式提高了招生标准。14另一些学者从公平性的角度指出,强基计划将自主招生的“降分录取”改为“基于统一高考的多维度考核评价”,把考生的高考成绩作为入围试点高校的重要参照标准,并规定高考成绩在综合成绩中的占比不低于85%,同时加强了对招生录取过程及其管理的规范力度,从制度上提升了招生的公平性和科学性。15强基计划明确提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促进教育公平两大主要任务,前者聚焦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与培养,后者着力保障考试招生的机会公平、程序公开和结果公正。16可见,强基计划兼顾公平与质量的政策目标十分清晰。目前强基计划已完成了三届招生

8、,作为取代自主招生的新政,其招生是否更加公平、选拔出来的学生是否更加优秀等问题均值得关注。尽管学界相关讨论很多,但基于数据对强基计划人才选拔效果进行实证检验的研究相对缺乏。因此,本研究从公平和质量两个维度入手,基于问卷数据对强基计划的人才选拔效果进行评价。二、数据与方法(一)数据特征本研究选取某所强基计划试点的高校开展调查。一方面,该校是国内第一批实施自主招生和强基计划的顶尖高校,在招生政策制定和实施方面对其他高校具有引领性和借鉴性;另一方面,作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且基础学科优势明显的高校,该校40%的院系实行了强基计划,涵盖了理学学科、人文学科和医学学科等相关专业,且全校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

9、占全校本科生的30%,因此分析学科间的差异以及比较同一院系中的强基生和非强基生具有可行性。研究数据源于课题组对2019级和2020级本科新生入学前开展的问卷调查。选择这两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是2019级新生中包含最后一批通过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2020级新生中包含第一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对这两级学生比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回答这两项政策在人才选拔方面的异同。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有学生基本特征(如性别、父母受教育程度、高中类型),高考志愿填报与录取信息(如录取方式、高考成绩),高中经历(如科研活动、教学方式),发展规划与能力自评(如毕业规划、专业兴趣)。为保证样本足够大,调查主要通过学校和院

10、系管理部门向全体新生发布通知的方式展开,同时辅以在各院系选拔调研宣传员一对一联系动员。在删除无效问卷后,剩余有效学生样本数为1193和1475,分别占当年全校本科新生的40%和44%。通过比对被调查学生与总体学生的结构后发现,各院系的回收率比较接专题研究强基计划22JOURNAL OF NATIONAL ACADEMY OF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31近,且各个院系的回收样本特征与院系新生总体的特征结构(如家庭背景、高中来源)相对一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为增加两级学生间的可比性并排除其他招生录取方式的影响,本研究剔除了不招收强基生的院系,以及

11、专项生、保送生、特长生等这几类学生,最后进入分析的学生数为1188。其中,2019级学生中通过高考统招录取的学生(简称“统招生”)为219人,通过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简称“自招生”)为324人,占样本总数的27.3%;2020级统招生为248人,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本科生(简称“强基生”)为397人,占样本总数的33.3%。强基生中,男生、来自全国或省(直辖市)重点高中、父亲职业为专业技 术 人 员 或 管 理 人 员 的 学 生 分 别 占76.1%、81.8%和77.3%,均高于当年统招生的相应比例(分别为67.6%、72.5%和65.7%),但低于2019年自招生的相应比例(分别为85.8

12、%、82.7%和81.5%);强基生中,城市户口、父母至少一方上过大学、家庭年收入30万元以上的学生分别占93.1%、86.3%和21.9%,均高于当年统招生的相应比例(分别为73.3%、82.2%和16.2%)以及2019年 自 招 生 的 相 应 比 例(分 别 为92.3%、84.3%和18.5%)(见表1)。(二)分析方法1.人才选拔公平性评价对人才选拔公平性的评价包括机会获取公平、考核程序公平和选拔结果公平多个方面,本研究主要从选拔结果公平的角度分析不同特征学生被各类招生方式录取的机会差异。本研究重点关注的是强基生,可与其比较的学生有两类:第一类是同年级同院系的统招生,通过比较可以了

13、解哪类学生更可能通过强基计划而非高考统招被录取;第二类是上一年级同院系统招生自招生统招生强基生性别女24.029.214.232.423.9男76.070.885.867.676.1户口类型农村10.426.07.726.76.9城市89.674.092.373.393.1是否独生非独生22.118.319.812.619.0独生77.981.780.287.481.0高中类型非重点高中6.87.89.36.54.5县级或地级市重点高中11.86.98.021.111.7全国或省(直辖市)重点高中81.485.382.772.581.8父母受教育程度均未上过大学16.923.315.717.8

14、13.7至少一方上过大学83.176.784.382.286.3家庭年收入10万元以下37.949.838.341.328.91030万元43.333.343.242.549.230万元以上18.816.918.516.221.9父亲职业无业失业4.02.73.46.93.5技辅、个体户、工人农民等23.230.620.127.419.2管理人员或专业技术人员72.766.776.565.777.3表1样本学生的基本特征(%)变量类型占样本总体的比例2019年2020年专题研究强基计划23JOURNAL OF NATIONAL ACADEMY OF EDUCATION ADMINISTRATI

15、ON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31的自招生,通过比较可以了解通过强基计划和自主招生被录取的学生存在的异同。基于此,本研究建立如下的计量回归模型:Logit(Yi)=0+1Xi+2Fi+3Si+4CEEi+p+f+i(1)方程(1)中,Yi表示学生i的录取方式,分别代表2020年强基生和2020年高考统招生(基准组)、2020年强基生和2019年自招生(基准组)的两两比较,因此采用的是二元逻辑斯特回归模型。Xi表示学生个体层面的特征,包括性别、是否独生子女、户口类型;Fi表示学生的家庭背景,包括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和父亲职业;Si代表学生的高中类型;CEEi表示高考分数,用于指征学生入学

16、前的学业能力。鉴于各个省份和不同年度的高考分数不能直接比较,本研究对学生的高考原始分进行了标准化处理,并在方程中加入省份固定效应p,以保证比较的是同一生源省份的学生;同时加入院系固定效应f,以保证比较的是同一院系学生。2.人才选拔质量评价自主招生重点考察学生的学科特长、创新潜质和综合素质;17强基计划重点选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强调学生对基础学科的兴趣、潜力和志向。结合两项政策的人才选拔目标以及学生发展所需具备的基础能力,本研究从学业能力和专业兴趣两个方面比较通过不同方式录取的本科新生之间的异同。首先以高考分数作为衡量本科新生学业能力或学业准备的指标。已有研究表明,学生在入学前的高考分数越高,在大学阶段的学业表现往往越好,18这意味着大学入学考试成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学生入学后的学业表现;并且对于刚入大学的本科生来说,尽管高考分数不能反映学生的全部学业能力,但相比其他指标仍是衡量其学业能力的一项科学指标19,因此将其作为判定人才选拔质量的指标之一。鉴于高考分数为连续变量,首先构建一般线性回归模型(2),以比较被不同方式录取的学生在学业能力上的异同。其中,Yi代表学生i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