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地方高等教育的使命_王李金著.pdf

上传人:sc****y 文档编号:232536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PDF 页数:274 大小:2.3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方高等教育的使命_王李金著.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74页
地方高等教育的使命_王李金著.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74页
地方高等教育的使命_王李金著.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74页
地方高等教育的使命_王李金著.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74页
地方高等教育的使命_王李金著.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74页
地方高等教育的使命_王李金著.pdf_第6页
第6页 / 共274页
亲,该文档总共27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地方高等教育的使命序很喜欢王李金的这部书。王李金在工作之余著述颇丰,这是最新的一部。工作中充满活力,实践中勤于思考,王李金的个性让所有接触他的人着迷而又赞叹。以“地方高等教育的使命”为主题进行研究和探索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也是件很难得的事情。作者能在这方面大有斩获,写出一部如此有分量的作品,丝毫不觉得奇怪。高等教育的使命是什么?在认真阅读书稿时,我反复思考和琢磨着这个历久弥新的话题。时代的发展总在赋予大学这个人类的精神家园以新的功能。现在人们普遍认为,现代大学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四项基本功能。但这些功能在大学工作中并不处于同一个平面,其形成过程以及地位和作用也是不相

2、同的。从大学发展历史看,人才培养是大学的立身之本,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地方高等教育的使命步衍生和丰富起来的,衡量大学办学水平的首要指标还是要看人才培养水平,其他功能都应围绕人才培养这个根本任务展开,并服从和服务于人才培养。就大学的地位和作用来看,在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和思想文化多元化的激烈变革中,大学的使命和价值既体现在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方面,更强烈地体现在其精神品格和社会功能上,表现为其更为独有的、影响更为深远的引领文化的作用上。我们正处于思想大活跃的时代,各种观念激烈碰撞,不同文化相互激荡,一方面新思想、新观念和不同文明交融的新成果

3、进入了大学,另一方面大学里也产生了心浮气躁、急功近利之风。培育境界高尚、底蕴深厚的大学文化刻不容缓。大学的文化引领的核心作用就是要以其新思想、新知识、新观念引导社会的全面、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地方高等教育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群体,它的众多成员是由地方举办的高等学校。地方高等学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适应地方需求为目标,致力于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世纪之交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持续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地方高等教育异军突起,快速发展,在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彰显。山西抓住难得机遇,发奋努力,积极作为,实现了连续十多年持续快速发

4、展。截至 圆园员员 年,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达到 远园 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猿园豫。在事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山西先后实施“高等教育强校工程”和“高等教育质量水平提升工程”,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建设成果,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能力明显提高。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宏伟实践为王李金的工作探索和理论思考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丰富的素材。王李金是一个执著的教育工作实践者,参加工作以后,最初十年在平定师范学校和山西大学担任教师,从事一线教学工作;随地方高等教育的使命后十年在省高校工委宣传部和组织部,从高校党建工作;圆园园园 年,伴随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脚步,被任命到省

5、教育厅高等教育处担任处长,开始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圆园园源 年,被任命为省教育厅副厅长,一直分管高等教育工作。作为一个高等教育管理工作者,他亲身参与和积极推动我省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大业,并在许多大事上亲力亲为,自然就有着更多的体会、感悟和思考。王李金又是一个充满现实情怀的历史文化研究者,他以执著的精神、笃实的态度、严谨的思维,紧紧围绕地方高等教育的使命这个重大命题,叩问高等教育的历史与现实,思考高等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探索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在高等教育管理和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史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就。他把最近十年来的思考和研究成果结为一个文集出版,体现了对快速发展的高等教育保持的一种冷静

6、审视的态度,饱含了对高等教育理想的追求和对高等教育现实的关怀,这是作者长期以来坚持的学术理念和追求,非常难能可贵。通读本书,我觉得有几个鲜明的特点值得肯定:第一是注重导向性。基于对高等教育使命的思考,作者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了地方高校在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认为地方高校的发展必须明确办学定位,走特色发展之路;加强制度建设,走内涵发展之路;改进育人模式,走质量发展之路;推进协同创新,走共赢发展之路。第二是体现探索性。作者敏锐地觉察到地方高校发展的相关理论问题和现实工作中的制约因素,较早地对一些重大的理论和历史问题进行关注和探讨,如地方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问题,新建本科院校打造后发优势

7、的问题,发挥科研育人作用的问题,注重大学文化引领作用的问题,以及中国大学教育近代化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第三是富有建设性。今日中国的大学制度主要是“旁采泰西”的结果,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努力,我国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方面仍然任重而道远,作地方高等教育的使命者以地方高校建设和发展研究为切入点,对地方高校明确办学定位、转变发展方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妥善处理教学与科研关系、搞好社会服务、重视文化引领等问题,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为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有力地指导了地方高校的建设和发展。从李约瑟难题到钱学森之问,高等教育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如何增强科技创新水平和服务经济社会能力,一直是

8、备受各方关注和需要深入思考的重大问题。在山西省转型跨越发展的历史征程中,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宏伟实践中,本书可以说是对地方高等教育使命的一个探索性的诠释,一个建设性的解读。感谢王李金,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读到这部书。是为序。圆园员圆 年 缘 月(作者是山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地方高等教育的使命(代前言)地方高等教育的使命(代前言)地方高等教育在高等教育大家庭中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群体,它的众多成员是由地方举办的高等学校。地方高等学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适应地方需求为目标,致力于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和技能型高素质人才。山西是我国最早创建现代高等教育的省份之一。圆

9、园 世纪初,晚清政府推行新政,提倡参仿西方大学模式,改造传统书院,创建新式学堂。时任山西巡抚岑春煊闻风而动,在整合和改造旧制晋阳书院和令德堂书院的基础上,创建山西大学堂,成为我国最早由地方政府创办的现代大学。后来又与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在处理山西教案中提议创建的中西大学堂合并办理,在山西大学堂中分设中学专斋和西学专斋,形成中西合璧的办学模式。直到清朝覆亡,山西大学堂为全国仅有的三所官办大学之一,为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接收、整顿、改造和发展,山西大学成为一所拥有文、理、工、医、财经 缘 个学院、员猿 个系、学科门类齐全、社会声誉良好的综合型大学。从 员怨缘

10、圆 年开始,全国高等教育学习苏联办学模式,进行院系调整,将山西大学财经学院划归中国人民大学,山西大学工学院的冶金工程系并入北京钢铁学院、纺织工程系和采矿系并入西北工业大学,在剩余学科专业基础上独立组建太原工学院、山西医学院、山西师范学院,加上在接收私立铭贤学院基础上组建的山西农学院,形成新中国成立之初山西的四所专门学院,成为山西省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为了适应我国高等教育的持续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高校布局结构调整得到大力推进,地方高等教育的使命地方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起来。山西抓住难得的机遇,深化改革,加强建设,规范管理,实现连续十多年持续

11、快速发展。截至 圆园员员 年,全省普通高等学校达到 远远 所,其中本科学校 员怨 所,高职高专院校 源苑 所。普通高等教育招生员愿源 远园圆 人,在校生 缘怨源 源远怨 人;招收研究生 愿 苑源缘 人,在学研究生 圆源 苑怨园 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猿园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事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山西于 圆园园猿 年起启动“高等教育强校工程”,努力在扩大规模的同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办学实力,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重点大学建设顺利推进,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人文社科基地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博士、硕士授权单位和学科大幅度增加,特色和重点专业建设成效明显,承担重大研究项目的能力

12、显著提升,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高等学校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初步形成与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等教育体系。与山西的情况类似,全国各地地方高等学校也呈现百舸争流和快速发展的势头,地方高等教育已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成为推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文化振兴的重要力量,且在多方面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一是对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地方高等院校在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化教育阶段转型的过程中,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多样化人才的客观需要,响应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迫切愿望,义不容辞地担负起了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任。事实

13、证明,如果没有地方高等教育的迅速崛起,很难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二是对优化高等教育布局作出了突出贡献。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勃兴,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新兴中心城市发展迅猛,这对我国现存的高等教育格局,尤其是部属重点大学在发达城市、省会城市以及区域大城市高度集聚的布局,提出了严峻挑战。为促进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耦合互动,拓展高等教育服务功能,我国新批准设置的高等院校战略性地向高等教育资源紧缺的地方城市倾斜,大大优化了高等教育区域布局结构,增强了高等教育资源分布的均衡性,有利于高等教育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三是对推动区域经济

14、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我国分布广泛的地方高等院校,尤其是省城以外的高等院校,往往是区域内的最高学府,肩负着区域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责任,承载着区域知识创新、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的使命,寄托着区域特色文化保存、传播与创新的厚望。在地方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高等院校扎根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求,灵活设置学科专业,形成多样化人才培养地方高等教育的使命(代前言)模式,人才培养突出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科学研究体现针对性、实用性,力求通过最直接、最有效、最实用的人才和科技支撑,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使当地城市的文化品位得以提升,竞争力和吸引力得以增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跃上新的起点,既面临良好发展机遇

15、,也面临严峻挑战,就高等教育自身来讲,也呈现出一些需要重视的阶段性特征,突出地表现在:一是高等教育规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进一步提高质量成为发展主题;二是人民群众“有学上”的问题得到了缓解,“上好学”的愿望难以得到满足;三是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得到大力推进,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急需提升。高等教育,特别是地方高等教育一定要准确把握形势,积极应对挑战,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把握工作重点,努力在提高质量、形成特色、改革创新和搞好服务四个方面下工夫,求实效。一要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努力在增强服务能力上下工夫,求实效。社会服务是现代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更是地方高等学校安身立命之所在。综观世界

16、一流地方高校,都是在为振兴和发展地方经济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实现了自身的发展和提高,无论是英国“新大学运动”的兴起,还是美国“增地学院”的发展,特别是“威斯康星”模式的形成,都给我们许多启示。事实证明,关门办学不会有大作为,远离需求只会走进死胡同。当前,我省正在按照第十次党代会部署,全力推进转型跨越发展,致力于办好“两件大事”,进一步实现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省委强调,要完成如此宏伟的目标任务,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尤其要真正把发展的重心转移到依靠创新驱动、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结合点,在促进我省转型跨越发展的事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高校必须担负使命,有所作为。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牢固树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办学思想,发现需求、聚焦需求、服务需求,要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创新水平,加强产、学、研、用的有机结合,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促发展,力争取得有显示度的贡献。二要切实落实好党委政府支持教育的政策,努力在提高质量上下工夫,求实效。圆园员员 年山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