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书书书大 学 读 写 导 引主编邰科祥副主编程建虎吴林陕 西 出 版 集 团陕 西 人 民 出 版 社书书书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大学读写导引/邰科祥主编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ISBN 978 7 224 09118 2.大.邰.汉语 阅读教学 高等学校 教材汉语 写作 高等学校 教材 H1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 数据核字(2009)第 179082 号大学读写导引主编邰科祥出版发行陕西出版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西安北大街 147 号邮编:710003)印刷陕西中实艺术印务有限公司开本787mm 1092mm16 开20.25 印张字数396 千字版次2009 年 10 月第 1
2、版2009 年 10 月第 1 次印刷印数1 1000书号ISBN 978 7 224 09118 2定价29.00 元书书书前言大学读写导引一书主要是为大学本、专科非中文专业学生和广大文学爱好者所编写的一本知晓汉语文章阅读和写作方法的入门性教材。在内容上,虽与社会上流行的大学语文教材相似,但又与其有很大的不同。大学读写导引既可以作为开设 大学语文课程的教材,也可以作为 文学经典鉴赏的读本,还可以当做 写作常识的工具书,所以,从功能上而言它比我们常见的 大学语文教材丰富且实用。我们萌发编写本教材的动机正是出于这种综合性的考虑。目下在书店可见到的 大学语文教材不下百种,据了解还有不少大学或出版社
3、仍在继续编写,由此可见这类教材读者需求性的广泛。当然,很多教材的版本其实都是针对各自学校学生的实际编写的,因此倾向性的差异是比较明显的,因而也造成这类教材适用范围的局限性。我们的出发点是想融合同类教材的优长编写一本在各种领域、专业、层次都能通用的泛本,这样既可以避免单位性的狭隘又能拥有执一册在手无复他求的便利。我们之所以把这部教材的名称定为 大学读写导引也颇费了一番周折。首先是有意与 大学语文加以区别;其次,我们没有把选文限定在纯文学的领域而是扩大到应用文体;第三,对“经典”的坚守依然是我们择文的基本原则。尽管对“经典”的界定很难,各人依据的标准也不一样,甚至我们以为的经典文章在别人看来根本就
4、不够格,别人推崇的某些经典,我们可能也不大认同。不过,大部分选文还是世代公认的,那些有争议的作品就留给时间去检验吧。在我们看来,经典的数量是不断增加的,古代的经典经过大浪淘沙基本已经稳固,新的经典则在不断地发现和验证之中。本书所选的部分文章也许在目下还不能得到大家的普遍赞同,但若干年后是什么情况则难以确定,正是抱着这样的希望,我们大胆地推出我们的选择。当然,也不完全是一己之见,很多新鲜的选文实际上也是广为传诵的杰作。最后,在选文的领域上我们增加了国外文章的数量,这是出于对某些 大学语文教材中对外国文章在比例上的轻视或压缩的纠偏。现在的很多新版 大学语文教材中虽增加了外国文学部分,但显而易见外国
5、文学部分的数量是特别有限的。我们站在全球化的角度,加大了外国文章的比重,一方面为了扩大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可以形成中西对照的语境。这本教材在编写体例上与其他同类教材有明显的相异特征。一是我们设专章概述各1前言种文体的阅读方法。这是我们所见到的同类教材中所没有的现象。这样做的目的很明确,就是通过古今中外部分经典范文的阅读领悟优秀文章的阅读鉴赏方法,从而达到授之以渔的目标。这也正是我们称本书为“导引”的意味,我们主要是进行方法的引导而不是信息的传授。二是分两类五种文体分别叙述。即情感类和应用类,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应用文五种文体。这样一来可以说把天下文体尽收眼底。这其中,像戏剧和应用文是很多现
6、有的 大学语文教材根本不加涉猎和收录的。我们把它们补充进来既保持了文章形式的完整,也使读者能全面地把握文学和文章的宏观形态。尤其是应用文的进入好像有点不伦不类,但在文章的名义下也未尝不可,而且从社会发展的情势来看,应用文对大学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的实用意义在一定程度上远远超过情感类的文学作品的价值。三在注重阅读方法提示的同时,我们强化了写作练习的引导。阅读经典的目的不单纯是为了满足审美的需要,也是为了提高自己动手写作的能力。本教材在每篇(部)文章的后面都开辟出一小块园地作为“写作引导”的专栏,意图通过每篇范文的艺术优长引导学生和读者领悟规范、优秀文章的写作思路和要素,从而有助于自己作文的借鉴。总
7、之,全面、实用、便捷是本教材的特点。但这不等于我们一味追求实用主义,不注重人文性的熏陶。恰恰相反,我们精心遴选了 100 余篇古今中外的经典文章就是想从各个方面对学生和读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尽管我们没有如现在通用的 大学语文教材那样从内容上明示出哲学、文化、道德、历史、艺术等单元性的标题,但内在的我们当然有这些考虑。同时也不意味着其是个大杂烩。应该说我们的体例全而不杂、杂而不乱,线索清晰,主次分明。国学的内容还是我们的核心。当然,由于编写者学养的因素,教材在选文、注释、提示和引导等方面难免还有很多缺憾,我们忠诚地希望广大读者在使用本教材的过程中帮助我们发现问题,督促我们使其更加完善。主编20
8、09 年 8 月 1 日2大学读写导引书书书目录第一章文学赏析方法简说(1)第一节诗歌的赏析(1)第二节小说的赏析(9)第三节散文的赏析(17)第四节戏剧的赏析(25)第二章中外诗歌经典撷英(38)第一节中国古典诗歌(38)第二节中国新诗(58)第三节外国诗歌(70)第三章中外小说经典拾粹(104)第一节中国古典小说(104)第二节中国现当代小说(120)第三节外国小说(137)第四章中外散文经典管窥(158)第一节中国古典散文(158)第二节中国现当代散文(175)第三节外国散文(194)第五章中外剧本经典举隅(206)第一节中国古典剧本(206)第二节中国现当代剧本(213)第三节外国剧本
9、(223)第六章中外常用应用文经典例示(237)第一节中国现代应用文(237)第二节外国常用应用文(302)后记(314)1目录书书书第一章文学赏析方法简说第一节诗歌的赏析诗是歌唱生活的最高语言艺术,诗歌欣赏首先从语言开始,诗的语言排除了通常语言的习惯性,使日常语言陌生化,以延长并强化读者对语言的感知过程。诗歌赏析的过程也就是寻找诗美的过程,诗美不是一个容易界定清楚的概念,司空图论诗味,说它在“咸酸之外”,严羽论诗趣,把它喻为“无迹可求”的“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大致说来诗美包括音乐美、抒情美和精炼美。因而,诗歌赏析的核心也就是对诗美三个方面的把握:音乐美主要体现在诗歌的外
10、在节奏和内在节奏上;抒情美主要指感情,感情是诗的直接内容;精炼美包括诗歌语言、意象等方面的特点。下表是诗美层次的具体划分:诗表层结构深层结构外在节奏(段式,韵式)内在节奏(诗情呈现的音乐状态)意象(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的融合)主观体验(内视世界)在各种文学样式中,诗与哲学血缘最近。诗的最深内蕴是哲学。深层结构的表层是意象,而意象则由诗人主观体验而来,诗的真趣在于摆脱真相(视象的真实,事件的现实形态等)而达到意象。抒情诗的意象以内视语言、音乐语言为媒介。诗的表层结构的基础是节奏,由内在节奏而外在节奏,外在节奏是诗的定位手段。诗是由诗人和读者共同创造的,艾略特说过:“一首诗对于不同的读者可能显示出多
11、种不同的意义。这些意义可能都并不是作者的原意。而一个读者的解释,虽不同于作者的原意,有时却是同样的得当,甚至比作者原意更好。因为一首诗原可能存在有不为作者所自知的更多的意义。”诗歌欣赏的过程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创造,诗歌欣赏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诗人写诗通常要把感情隐藏起来,读者欣赏就是要把深层的感情寻觅出来;诗的语言具有跳跃性、弹性,要求读者不断地补充阐释;诗中形象的简约性、具体性,给读者欣赏带来了多义性和不确定性。另外从读者的角度来说,1第一章文学赏析方法简说不同读者可以在同一首诗中发现不同的审美世界;同一读者随着年龄、阅历、知识等方面的变化,也会对同一首诗产生不同的理解。对于诗
12、歌的欣赏,我们既可以从一些核心要素出发做条分缕析的理解,也可以发挥自我的创造性去体悟诗歌的情感、境界等,下面从几个具体的角度谈一谈诗歌的赏析。一、感知诗歌的语言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段话涉及诗歌语言美的命题,诗评家吕进先生指出语言可以分为日常语言、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诗歌语言,并以具体的例子对此做了说明:“小玲玲是位纯洁的姑娘”,这是“形于言”的“言”,是日常语言;“哎呀,小玲玲纯洁得像一颗朝露”,这是“言之不足故嗟叹之”的“言”,是文学作品语言;“开在幽谷里的花最香/无人
13、记忆的朝露最有光/我说你是幸福的,小玲玲,/没有照过影子的小溪最清亮”,这是“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的“言”,是诗歌语言。诗歌语言不一定遵守通常的语言习惯和规范,它往往通过独特的搭配和弹性完成诗意的传递。在欣赏诗歌的时候,要注意感知诗歌语言的搭配方式、弹性张力,以及由此而带来的诗美效果。(一)实与虚这是一种常见的诗歌语言搭配方式,可以使诗歌摆脱生活形象具体形状的局限,获得更好的艺术概括。例如徐志摩的 难得:难得,夜这般清静,难得,炉火这般的温更是难得,无言的相对一双寂寞的灵魂“相对”是实,“灵魂”是虚,虚实照应,扩大了诗歌的艺术想象空间。(二)对句子各成分的组合与割裂这一点较多体现在自由诗当中,
14、艾略特说:“自由诗是对僵化的形式的反叛,也是为了新形式的到来或者旧形式的更新所做的准备;它强调每一首诗本身的独特的内在统一,而反对类型式的外在统一”。从这一论断我们可以捕捉到两个信息:其一,自由诗是讲究形式的;其二,自由诗的内在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它的形式。如“手推车/以唯一的轮子/发出使阴暗的天穹痉挛的尖音”(手推车),主语独占一行,“手推2大学读写导引车”既响彻着和交织着北国人民的悲哀,更象征着北国人民对命运的抗争,三个字承载了如此之深之重的情绪。“枯涩的怀念也该滑进/幻想的荇藻间了吧?”(泡影)宾语部分得到强调,突出“荇藻”这个意象,也为下一节诗行做铺垫,诗人要表达的是恬静优美的情愫而
15、不是“枯涩的怀念”。如果这样建行:“枯涩的怀念/也该滑进幻想的荇藻间了吧?”情绪的中心就得以转移到“怀念”上了。“多瑙河从黑林山跳出/流过汝拉山和巴伐利亚高地之间的峡谷/流过维也纳/流过布达佩斯/流过贝尔格莱德”(蓝色多瑙河 )。“流过”并列四次出现在诗行的开头,通过对谓语的突显赋予了对多瑙河养育生命之多的赞美。“罗马沉睡在废墟上吗?/罗马昏迷在宗教里吗?/不,这不是真正的罗马。/真正的罗马在哪里?”(罗马的夜晚)每一行诗都具备完整的意义,没有跨行,为的是突出这一节诗的追问“真正的罗马在哪里”。(三)弹性主要指同一诗行或诗中同一词语并含几种能够复合的内涵。并含的意思是说,同一诗行或诗中同一词语
16、的几个内涵要亦此亦彼,不能非此即彼;复合是指并含的几个内涵要能复合,如果不能复合,就构不成诗歌语言的弹性,而只是双关语、象征语而已,如:一堵墙,像一把刀把一个城市切成两片一半在东方一半在西方艾青的这首 墙,既书写了墙的外形,又书写了德国人心里对墙的感受;“东方”、“西方”既实指地理位置,又暗含政治概念。弹性是一种模糊美,赋予诗歌语言以不确定性。二、把握诗歌的意象意象是意与象的辩证统一体。“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作为审美客体的生活中的景物、事象、场景。二者联结起来就是诗人的主观感情与客观物象的融会与具现。真正的意象,不是偏废一方的固执,而是做到象中有意,意在象外,将诗人的思想感情与社会内涵蕴含在生动、形象的物象里。我国自古就强调诗歌的象内之意和象外之旨,并将其视为诗艺的最高境界。一般来说,古诗词中的传统意象有“雨”、“水”、“月”、“落花”、“飞鸟”等,它们在长期的积淀和传承中被赋予相对固定的内涵。雨意象一般传达愁思、寂寥、苦涩等情绪。水意象传达的主要是被阻隔的无奈,有时又可以借以传达离愁、思念之类情感。3第一章文学赏析方法简说月意象一般跟思念、爱情、离愁、孤寂等有关系。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