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应用心理学2023 年第 29 卷第 1 期应用心理学2023 年第 29 卷第 1 期,040-050Chinese Journal ofApplied Psychology2023.Vol.29.No.1,040-050认知负载转移中成本与收益的权衡*张珊爽1,2刘岩1*(1.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大连 116029;2.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素质教育部,锦州 121000)摘要认知负载转移是指为了降低自身的认知负荷,个体使用外部媒介来改变任务的信息加工过程的一种策略(如设置手机提醒)。研究发现,个体对认知负载转移成本与收益的权衡是不理性的,表现为人们更愿意选择进行认知负载转移。这可能是因为
2、人们错误地估计了自己的记忆能力,提高个体的元认知监测能力可以优化个体的认知负载转移过程。未来研究应深入揭示人们偏好于进行认知负载转移的原因,并形成能促使人们最佳进行认知负载转移的系统化方案。研究要点1.人们会过度进行认知负载转移。2.人们过度进行认知负载转移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错误地估计了自己的记忆能力。3.提高个体的元认知监测准确性能减轻个体对认知负载转移的过度依赖。关键词认知负载转移;元认知;成本;收益中图分类号:B849DOI:10.20058/ki.CJAP.022010*基金项目:辽宁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L21BSH007),辽宁省教育厅项目(WJ2020009)。*通信作者:刘岩,女,
3、辽宁师范大学教授,e-mail:。1引言人类认知的一个特点是,我们不仅会在大脑中加工信息,还会把一些加工信息的任务转移到外部设备上。如果你曾在手机日历中设置过提醒;如果你去超市前会写购物清单;如果你经常在课堂上将重点内容记在笔记本上,那么你就是进行了认知负载转移(cognitive offloading)。认知负载转移是指为了降低自身的认知负荷,个体使用外部媒介来改变任务的信息加工过程的一种策略(Risko&Gilbert,2016)。认知负载转移是一种常见的认知策认知负载转移中成本与收益的权衡略。在没有纸笔的时代,古人会在绳子上打结来提醒他们记忆某件事。而在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今天,我们可以随
4、时打开智能设备(手机或电脑等)存储信息,确保我们不会遗忘某些重要的事情,我们不再需要费力地在头脑中检索知识去回答问题,动动手指就可以直接从百度中获得想要的答案(Firth et al.,2019)。媒体技术的便捷性在不断提升,为我们创造了更多可以去进行认知负载转移的机会,所以人们每天都在不停地做决定,是努力地把信息记在脑海里,还是把信息存储到外部设备中。然而,进行认知负载转移对个体来说既有成本又有收益(如将信息存储到外部设备中我们可以用较少的认知资源去记住更多信息,但是如果我们无法使用外部设备我们就会丧失对这些信息内容的记忆)(Morrison&Richmond,2020;Runge et a
5、l.,2020;Lurie&Westerman,2021;Sparrow et al.,2011)。研究发现,人们并不善于在这两种策略之间做选择,在权衡进行认知负载转移的成本与收益时没有遵循利益最大化原则,最佳地使用认知负载转移,而是即使进行认知负载转移会让个体付出较大的代价(例如,浪费时间或损失一些分数),人们也更愿意选择进行认知负载转移。那么为什么人们更愿意进行认知负载转移呢?通过对近 510 年来有关认知负载转移的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我们旨在对上述问题进行解答,并提出一些能够让个体理性权衡使用认知负载转移的成本与收益的措施。2认知负载转移的概念认知负载转移虽然是一个新兴的词汇,但是认知心
6、理学家对于心理与外部世界关系的探讨却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人类的许多认知活动都需要依靠身体和环境的参与来完成(Epelboim,1997)。以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为例,他们要通过查看随身携带的笔记本才能回忆出自己近期做过的事情和未来需要做的事情,笔记本是他们记忆中不能缺少的一部分,是具有认知意义的。基于此,Clark 和 Chalmers(1998)提出了外援认知(the extended mind)这一概念,认为环境在驱动认知加工的过程中扮演着积极的作用。事实上,在“外援认知”概念提出之前,心理学家就已经开始关注人与人之间通过共享信息来减轻记忆负担的现象。Wegner(1987)将该现象称为交互记
7、忆系统(trans-active memory system),即在群体中,个体不需要记住所有的信息,只需要记住群体内成员各自擅长的领域,当自己需要某些信息时可以求助于其他成员。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革命性发展让信息变得唾手可得,网络本质上就像交互记忆系统中的一个成员,但是它涵盖的范围更广、获取信息的速度更快、更可靠。人与人之间的交互逐渐发展为人与计算机的交互,因此,“交互记忆系统”概念的外延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Ward,2013)。无论是“外援认知”,还是“交互记忆系统”,这些术语都意在说明,记忆是自我内部和外部资源联动的产物。除了记忆以外,在其他类型的认知加工过程中(知觉和思维等),人们也
8、经常会与外部资源进行互动。Risko 和 Gilbert(2016)用认知负载转移(cognitive offloading)这一新的概念对上述概念进行了总结。认知负载转移是指为了降低自身的认知负荷,个体使用外部媒介来改变任务的信息加工过程的一种策略。认知负载转移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实现,一种是通过我们的身体来进行认知负载转移,例如,我们经常通过歪头去知觉那41应用心理学2023 年第 29 卷第 1 期些偏离正向的物体,用手指数数等。另外一种是靠与外部世界的互动来进行认知负载转移,例如,我们经常把钥匙放在固定的位置(如门口)来提醒我们记得带钥匙;我们会把需要记忆的信息储存到外部设备中(手机或电脑
9、等);我们在回答问题时,会把从大脑中检索和提取知识的过程转移到从互联网中检索和提取相关知识。3认知负载转移的成本与收益生活中,人们经常在记忆信息和解决问题时进行认知负载转移。对于记忆信息而言,进行认知负载转移使个体能够释放认知资源,提高记忆信息的数量和质量,获得更好的记忆表现,但是也会以削弱自身对于被转移到外部的信息的记忆为代价(Gilbert,2015;Grinschgl,Papenmeier,et al.,2020;Henkle,2014;Kelly&Risko,2019;Kang,2022;Luire&Westerman,2021;Mor-rison&Richmond,2020;Rung
10、e et al.,2020;Storm&Stone,2015)。例如,Runge 等人(2020)的研究要求被试先后学习两组关于手指连续运动的材料,并通过被试在键盘对应位置上的按键反应来考察他们对这两组学习材料的记忆。在一半的试验中被试可以将学习过的第一组材料保存到电脑中(认知负载转移),而另一半的试验则不允许被试保存。被试在学习完第一组材料后,紧接着开始第二组材料的学习和测试,最后完成对第一组材料的测试。结果发现,如果被试将第一组学习材料保存在电脑中,他们能够记住更多第二组材料的内容,并且通过重新学习第一组学习材料(在测试第一组材料前重新进行学习),被试对第一组材料的记忆也不会降低。进行认知
11、负载转移能够减少记忆第一组学习材料对记忆第二组学习材料产生前摄干扰,使个体在记忆第二组学习材料时犯错误更少、编码质量更高(Kelly&Risko,2019;Runge et al.,2020;Storm&Stone,2015)。然而,如果被试在接受测试前不能重新学习第一组学习材料,那么将学习材料保存到电脑中会让被试对该学习材料的记忆变差(Runge et al.,2020)。对于那些被保存在外面的信息,一旦人们相信自己在需要这些信息时可以随时从外部获取这些信息(例如,随时翻看记的笔记或打开电脑中存储的文件进行重新学习),就不会再对这些信息的具体内容进行详细的编码,而只是记忆提取信息的位置(如去
12、笔记本或电脑中寻找)(kang,2022;Sparrow et al.,2011)。人们分配给加工那些被保存在外部的信息的时间也就更短(Fisher et al.,2021;Storm et al.,2017)。所以,一旦大脑与外部媒介失去联系,信息的提取就会面临失败。对于解答一般性知识问题而言(例如,打火机是怎么工作的),从网络搜索引擎中检索信息和提取答案来解答问题,能够帮人们用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准确率去回答问题,但是也会使个体失去对自我内部知识的准确判断,让个体错误地把从网络中搜索而来的知识当作是本来就存在于大脑中的,误以为自己比一般人的记忆更好、更聪明、能够更快地为自己不会的问题找到答案
13、,对自身的认知能力产生盲目的自信(Fisher et al.,2015;Fisher&Oppenheimer,2021;Fisher et al.,2021;Hamilton&Yao,2018;Stone&Storm,2019;Ward,2021)。对自我知识的过度自信可能会带来连锁反应,例如,会影响个体的学习态度和动机,Karpicke(2009)的研究让被试学习一些外语材料,学习完每一项之后让被试自己选择再次练习学习过的项目(巩固学习效果)还是进行下一个项目的学习,结果发现,一旦被试相信自己已经掌握了学习项目就会42终止对该项目的学习,而不是进行提取练习,从而导致了较差的记忆保持。对于解决
14、空间推理问题而言(例如,心理旋转问题),当判断两个旋转角度不同的图形(相同或镜像)是否一致时,使用身体的动作(如手势)模拟图形的旋转来进行认知负载转移(这个过程减少了个体在心理将图形旋转到正向位置再做判断时所付出的认知努力),既可以促进个体在该心理旋转任务中的表现也可以抑制个体在该任务中的表现。当手势的模拟与图形的旋转方向一致时,用手势模拟图形的旋转可以促进其对旋转物体的内部加工,进而提高任务表现(Chu&Kita,2011)。但是,当手势的模拟与图形的旋转方向不一致时,则会阻碍对旋转物体的内部加工,使心理旋转任务的表现受损(Frick et al.,2009)。一些研究发现,对于年龄较小的儿
15、童来说(45岁),他们在完成心理旋转任务时,经常会出现歪头的动作,但是这种利用身体上的动作进行认知负载转移的行为不仅不会帮助他们提高完成任务的表现,反而会增加他们完成任务的时间(Bulley et al.,2020;Armitage et al.,2020;Armitage&Redshaw,2021)。综上所述,认知负载转移对于个体记忆信息、解答问题以及进行空间推理等认知加工过程来说既有成本又有收益。对于记忆信息而言,虽然认知负载转移在短期内会对记忆产生负面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只有在个体认为他们随时都可以提取那些被转移到外面的信息的情况下才会发生,如果他们知道外部工具不可靠,进行认知负载转移就
16、不会损害他们的记忆,但是目前仍缺少研究考察长期进行认知负载转移是否会对个体的认知过程甚至大脑的结构功能产生长期的不利影响,如果这种影响存在,那么个体依赖于进行外部存储可能需要付出较大的代价(Morrison&Rich-mond,2020;Sparrow et al.,2011)。此外,认知负载转移虽然可以让我们以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准确率去回答问题,但是会让我们难以意识到自身认知能力的局限,失去对自身认知能力的准确判断。但是,个体在进行认知负载转移后产生自信心膨胀的现象是否只存在于网络搜索的背景下目前仍缺少实验证据,因为通过网络搜索引擎检索知识的认知负载转移形式与其他类型的认知负载转移不同,它能更快地提供答案,与从大脑中提取相关知识的过程更相似,所以未来的研究应该考察认知负载转移会导致个体降低对自身认知能力的元认知监测这一成本是否只在特定的情境下出现(Ward,2021)。4对认知负载转移成本与收益的权衡智能设备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可以进行认知负载转移的机会,所以我们每天都在不停地做决定,是单纯地依靠大脑进行认知加工,还是进行认知负载转移。既然认知负载转移对个体来说既有成本又有收益,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