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感染性疾病的微生物检验_金炎主编.pdf

上传人:g****t 文档编号:232937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PDF 页数:405 大小:5.2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染性疾病的微生物检验_金炎主编.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05页
感染性疾病的微生物检验_金炎主编.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05页
感染性疾病的微生物检验_金炎主编.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05页
感染性疾病的微生物检验_金炎主编.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05页
感染性疾病的微生物检验_金炎主编.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05页
感染性疾病的微生物检验_金炎主编.pdf_第6页
第6页 / 共405页
亲,该文档总共40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书书书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感染性疾病的微生物/金炎主编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11ISBN 978 7 5331 5700 5 感 金 感染疾病微生物学 R446 5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 数据核字(2010)第 211112 号主编金炎出版者: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地址:济南市玉函路 16 号邮编:250002电话:(0531)82098088网址:电子邮件:sdkj sdpress com cn发行者: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地址:济南市玉函路 16 号邮编:250002电话:(0531)82098071印刷者:地址:邮编:电话:()开本:850mm 1168mm1/32印张:1

2、3版次:2010 年 10 月第 1 版第 1 次印刷ISBN 978 7 5331 5700 5定价:40.00 元检验检验感染性疾病的微生物检验书书书主编金炎副主编王月玲潘梅编委金炎(山东省立医院检验科)王月玲(山东省立医院检验科)潘梅(山东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苏维奇(青岛市立医院病房检验科)张化涛(胜利油田管理局临盘医院检验科)1序言感染性疾病的微生物检验 一书近期即将出版,全书内容广泛,不仅包括病原性细菌、真菌,而且包括螺旋体、衣原体、支原体和立克次体等非典型病原的基本检验方法。全书既含有传统的检验和步骤,又包括各类微生物自动化系统的检测程序,使其内容广泛适用于各层次的微生物实验室。

3、全书共分十一章,本书的最大特点是内容的编写与当代感染的特点、与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任务和职责、与临床的需求紧密结合。内容中包括用于导向性诊断感染性疾病的降钙素原(PCT)和 1-3-D 葡聚糖试验(G 试验);包括医院感染的管理、监测和爆发流行发生后的控制步骤和方法;包括微生物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制度的建立和维护。该书的撰写参考大量的国内外文献和相关文件,信息量大、结合实际、深入浅出、实用性强。全书文字素朴、条理,使读者检索方便、即学即用。相信本书的出版将对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规范化操作,对医院感染的管理和控制,对感染性疾病的快速诊断和治疗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将成为初学者难得的工具书!2010 年 8

4、 月1前言长期以来,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一直是困扰临床医生的主要难题。临床微生物的诊断在感染性疾病及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以及研究工作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实验室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医学领域相对独立的学科。目前,新的病原体及其所致新的感染性疾病不断出现,许多传统的老病原体出现了临床新问题,同时新、老病原体耐药性明显增强,不仅带来治疗上的困难,也向实验室提出了新的挑战;另外,随着广谱抗生素、抗肿瘤药物、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在临床广泛应用,器官移植及导管技术的活跃开展,艾滋病、糖尿病不断上升,真菌感染,特别是机会致病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呈急剧上升趋势,对实验室提出了更高的

5、要求。本书共分十五章,分别介绍了感染性疾病的概念,微生物标本的采集、运送,常见病原细菌的分离、鉴定,常见病原真菌的形态及培养特性,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方法,抗菌药物及耐药检测,医院感染监测,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在微生物鉴定和控制医院感染中的应用等内容。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 美国临床微生物手册 第八版、台湾蔡文城主编的 实用微生物诊断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出版的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周庭银和倪语星主编的临床微生物检验标准化操作、张秀珍主编的临床微生物检验问与答 等2感染性疾病的微生物检验书籍,在此感谢以上专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本书力求科学、实用、准确,能同时满足检验人员和临床医生的

6、需求。我们虽做出极大努力,但因作者能力及水平有限,可能存在不少错误之处,热切希望专家及广大读者批评指正。编者书书书1目录第一章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1)第一节细菌的定植与易位(1)第二节人类正常菌群与机会致病菌(5)第二章临床标本的细菌学检验(10)第一节标本的接受与处理(10)第二节血液及骨髓标本的细菌学检验(13)第三节尿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20)第四节痰和下呼吸道标本的细菌学检验(26)第五节眼标本的细菌学检查(33)第六节手术切口与皮肤及软组织标本的细菌学检查(37)第七节穿刺液标本细菌学检验(41)第八节脑脊液标本细菌学检验(45)第九节咽喉部标本细菌学检验(49)第十节粪便标本细菌

7、学检验(51)第十一节生殖系统标本细菌学检验(54)第十二节活组织标本细菌学检验(57)第三章细菌感染的微生物诊断(60)第一节葡萄球菌属的鉴定(60)第二节链球菌属的鉴定(63)第三节肠球菌属的鉴定(66)第四节棒状杆菌属的鉴定(68)2感染性疾病的微生物检验第五节李斯特菌属的鉴定(70)第六节奈瑟菌属的鉴定(72)第七节莫拉菌属的鉴定(74)第八节卡他莫拉菌属的鉴定(76)第九节埃希菌属的鉴定(77)第十节沙门菌属的鉴定(81)第十一节志贺菌属的鉴定(83)第十二节克雷伯菌属的鉴定(84)第十三节肠杆菌属的鉴定(86)第十四节沙雷菌属的鉴定(88)第十五节变形杆菌属的鉴定(89)第十六节摩

8、根菌属的鉴定(91)第十七节枸橼酸杆菌属的鉴定(93)第十八节耶尔森菌属的鉴定(95)第十九节霍乱弧菌属的鉴定(97)第二十节副溶血弧菌属的鉴定(99)第二十一节邻单胞菌属的鉴定(101)第二十二节气单胞菌属的鉴定(103)第二十三节假单胞菌属的鉴定(105)第二十四节产碱菌属的鉴定(107)第二十五节不动杆菌属的鉴定(109)第二十六节嗜血杆菌属的鉴定(111)第二十七节金黄杆菌属的鉴定(113)第二十八节军团菌属的鉴定(114)第二十九节弯曲菌属的鉴定(117)第三十节幽门螺杆菌的鉴定(120)第三十一节鲍特菌属的鉴定(122)第三十二节加特纳菌属的鉴定(124)第三十三节需氧芽孢杆菌属的

9、鉴定(125)3目录第三十四节分枝杆菌属的鉴定(127)第三十五节诺卡菌属的鉴定(130)第三十六节放线菌属的鉴定(132)第三十七节厌氧菌的鉴定(133)第三十八节产气荚膜梭菌的鉴定(136)第三十九节肉毒梭菌的鉴定(137)第四十节艰难梭菌的鉴定(138)第四章真菌感染的微生物诊断(140)第一节概述(140)第二节真菌的分离及鉴定技术(145)第三节酵母菌及致病酵母的鉴定(151)第四节浅部真菌的诊断(159)第五节机会致病性真菌的鉴定(171)第六节双相性真菌的鉴定(182)第七节致病性暗色真菌的鉴定(187)第五章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微生物诊断(194)第一节病原螺旋体的诊断(194)第

10、二节衣原体的诊断(202)第三节病原支原体的诊断(205)第四节立克次体的诊断(209)第六章细菌检验的基本技术(213)第一节形态学检查(213)第二节培养技术(217)第三节血清学检测技术(236)第七章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255)第一节抗菌药物的选择(255)第二节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266)第三节特殊菌的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294)4感染性疾病的微生物检验第四节细菌耐药性监测(305)第五节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318)第八章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医院感染监测(325)第一节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在医院感染监控中的作用(325)第二节医院环境细菌检测(330)第三节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调查(3

11、42)第九章临床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353)第十章临床微生物检验新技术进展(360)第十一章生化反应和培养基(369)第一节细菌的生化反应试验(369)第二节蛋白质和氨基酸的代谢试验(372)第三节碳源和氮源试验(375)第四节酶类试验及溶菌抑菌试验(376)第五节血清学试验(381)第六节常用培养基的制备(384)参考文献(395)书书书1第一章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在人类发展的几千年中,由于感染引起的患者的病死率之高已经成为医学界的焦点。近几十年,有效治疗感染的措施已经越来越少,以前一些未知的病原体被发现,并且我们所熟知的微生物也发生了改变。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如人的行为改变,特别是营

12、养和运动;更进一步的原因是,治疗中的侵袭性操作,忽视了感染的预防,同时病原菌也通过基因的改变来适应外界条件的改变。这些给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提出了挑战,协助临床医生快速准确的检出病原菌也是临床微生物室面临的挑战。第一节细菌的定植与易位一、细菌定植的概念人或动物自出生开始,就立即处于周围微生物世界的包围之中。人和动物机体凡有与外界相接触或相通的部位皆有微生物存在,包括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真菌、病毒等。这些微生物必须首先在机体内定植(colonization),才能与机体建立共生关系。定植是指微生物在宿主体内一定生境或解剖部位落脚或存活的状态。人体正常菌群和各种病原性微生物

13、在其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对人体具有适应性和寄生性,它们要进入人体,依靠人体供给其养分才能生长繁殖。但人体也在进化过程中发展起来一整套完整的防御2感染性疾病的微生物检验机制,足以抗衡微生物的侵袭。自养菌和绝大多数腐生菌无法在人体生存。正常菌群和某些病原菌经常从各种环境进入人体,并在其已能适应的部位和组织上生存下来,且继续生长繁殖,这就是细菌的定植。定植不仅给人体带来庞大的正常菌群,定植也是病原微生物在人体内发生感染或传播给其他人发生各种感染的前提条件。细菌在人体内定植需要具备以下条件:(一)适宜的生态空间微生物定植的生态空间是进化的结果,是受遗传学规律支配的。在原籍生态空间容易定植,在外籍生态空

14、间就不易定植。例如,在黏膜、皮肤、牙齿及毛发上定植的微生物都有其特异性,很难交叉定植。适宜的生态空间是由周围的氧化还原电位(Eh)、pH 和合适的营养物质决定的。(二)黏附性(adhesion)1 细菌在人体内定植首要条件细菌首先要能牢固地黏附在黏膜上皮的表面,才不会被黏膜分泌物和纤毛的运动或器官的蠕动冲洗掉。因此,影响细菌定植的重要因素是细菌的黏附能力。细菌有菌毛,外被多糖、定植因子、K 抗原等表面特殊成分,能与宿主的组织细胞上相应受体交互反应而发生紧密黏附。2 细菌的黏附具有特异性但细菌黏附宿主细胞表面上的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二、细菌的易位细菌易位(Translocati

15、on),过去习惯称为定位转移,是指微生物由原籍生境转移到外籍生境或本来无微生物生存的位置上的一种现象,是微生态学重要的动态现象之一。细菌发生易位必须首先适应在新的生境而定居或定植,在新的定位定植下来是第一步;第二步是繁殖,增加数量。繁殖要有适宜的物理的、化学的及微生物生态空间,还要有适宜的宿主反应,各方面条件都适宜了才能繁殖。不仅能够繁殖,在初期还必须有一段时间3第一章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形成优势菌群,因为这样才能与其他微生物逐渐建立起平衡状态。在有微生物的生境里,易位的细菌要抵抗其他微生物的竞争和耐受宿主的免疫屏障;在无微生物生长的定位,要适应其生存的生态空间、细胞和体液免疫的屏障。易位的细

16、菌要有排除其他微生物的能力。微生态空间是有限的,微生物间的相互拮抗作用和相互制约作用客观存在,外来微生物如不能拮抗原有的微生物群落就不可能存在下去。(一)细菌易位的原因构成细菌易位的原因,主要在于宿主和细菌两个方面。1 宿主方面(1)免疫力低下宿主免疫功能下降是细菌易位的重要原因。造成免疫功能下降的因素很多,如应用免疫抑制药、激素、同位素以及慢性疾病、衰老等,导致所谓免疫容忍性(compromised host)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易位就很易发生。(2)物理因素包括解剖结构的畸形、外科手术、外伤等,使生态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从而造成细菌易位。(3)化学因素如胆汁分泌、胃酸分泌、肠道和胰腺分泌异常等。胆汁分泌异常(数量与质量)可引起消化道菌群上行到上消化道定植,并引起小肠上部细菌过度生长综合征。2 细菌方面(1)抗生素的作用抗生素消灭了敏感的正常菌群成员,并由耐药性成员取代其地位,扰乱了生态平衡,从而引起易位。例如肠杆菌科各成员,其原籍生境为肠道,但当呼吸道的正常菌群受到抗生素控制后,便可转移到呼吸道并引起感染。同样的情况也可发生在泌尿道。抗生素抑制或杀灭正常菌群,促进某些本来是少数的过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