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话陇人情结_杨景主编.pdf

上传人:sc****y 文档编号:233085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PDF 页数:222 大小:4.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话陇人情结_杨景主编.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2页
话陇人情结_杨景主编.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22页
话陇人情结_杨景主编.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22页
话陇人情结_杨景主编.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22页
话陇人情结_杨景主编.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22页
话陇人情结_杨景主编.pdf_第6页
第6页 / 共2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责任编辑:党晨飞装帧设计:马吉庆图书在版编目(C I P)数据话陇人情结/杨景主编.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9.3(陇人品格丛书/范鹏总主编)ISBN 978-7-226-03783-6.话.杨.短篇小说作品集中国当代.I247.7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9)第040661号话陇人情结杨景主编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730030兰州市南滨河东路 520 号)甘肃新华印刷厂印刷开本 787 毫米1092 毫米1/16印张 13.75插页 2字数 239 千2009 年 4 月第 1 版2009 年 4 月第 1 次印刷印数:11 100ISBN 978-7-226-03783-6

2、定价:28.00 元总序2006 年上半年,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计划在全省开展以“知荣辱树新风,提升陇人品格”为主题的思想教育宣传活动,安排甘肃省社科院围绕这一活动做些研究工作。接到任务后,院领导、科研处组织人员进行了座谈,并要求参加者结合专业特点,先在学理上予以思考,同时组成了由院党委书记、院长范鹏和副院长刘敏牵头,王步贵、穆纪光、邓慧君、马步升、周小华、魏静、李骅等科研人员参与的“陇人品格”课题组。课题研究初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陈青和宣传处的其他同志就一些问题亲临我院进行了指导。通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我们对“陇人品格”达成了共识,将其概括为“诚实守信、包容创新、执着坚韧、团结奋进”这样十六个字

3、。范鹏院长对其予以解释说明,认为陇人品格就是长期生活在陇原大地的甘肃人民最具特色的社会心理特征和地域文化形象,这一品格主要是通过千千万万甘肃人,数千年的社会实践和个人言行以不同形式反复表现出来的。大家一致认为:陇人品格是地方精神和地方人文涵养的具体体现和定格,受精神因素和人文涵养的制约和引导。就群体或个人而言,它集中体现出群体或个人的心态和行为,是做人为人的风范;也体现出群体或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其范畴而言,属于地域文化范畴,反映出地域文化的特征。同时也认识到,这项思想教育宣传活动是省委宣传部为深化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搭建的一个平台,其目的是通过这项活动,继承、发扬陇人身上已有的优秀

4、品格,并使其进一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从这一理解入手,我们从品格与精神的含义、品格本来的意义、1地方文化的源流、地方人文的特征、杰出人物的人格魅力、地方文学彰显出的陇人形象、传统品格的现代化等角度入手,撰写论文,对陇人品格进行广泛梳理和深入论证。两千里河山的雄伟苍劲,造就了陇人。陇人作为生活在甘肃这一自然环境下的群体,受自然环境的感染和熏陶,如黄土一样厚重,如山塬一样高远,如草原一样辽阔,如黄河一样豪迈,如大漠一样深沉。在自然面前,她一方面顺应自然、道法自然、恭敬谦虚、因势利导、真实质朴、悲天悯人,另一方面又积极抗争、不懈进取、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她的精神和品格与自然环境的神韵相适应,与自

5、然环境的特点相依存。七千年沧桑的悲壮起伏,历练了陇人。她从远古走来,披荆斩棘,蹒跚而行,她从对自然的感悟中创造物质需求,提炼精神营养。她开天画一,烧陶铸鼎,定秩序,明规矩,立郡县,制法令;她以民为本,以和为要,以和而求统一,以统一而求和;她点燃了边关烽燧的烟火,夯实了大漠戈壁的墙垣,聆听了丝路驿站的驼铃。她在金戈铁马的嘶鸣声中,沟通了心灵的鸿沟,跨越了语言的障碍;在箫管鼓乐的齐奏声中,迎来了八方的来客,送走了四方的友人;在低吟浅唱的诵经声中,提升了人生的感悟,化解了生命的无奈。这一切的一切,无不传递出陇人久远的记忆,无不显示出陇人生命的痕迹;这一切的一切,造就了陇人宽厚仁和、恢弘大度、包容超脱

6、的人格魅力。近百年革命和建设的风霜雪雨,三十年改革的峰回路转,激励着陇人。陇人在中华民族千年的巨变中,在工业文明的感召下,从沉沦中奋起,从懵懂中觉醒,陇东高厚是孕育新社会的摇篮,大漠玉门钻探出中国的第一口油井,荒漠戈壁崛起举世瞩目的航天城。陇人在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谱写出了一个个大我,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精神和品格,如老区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白银精神、会宁精神、石述柱精神、“人一之,我十之”的精神等等。这些精神反映出了陇人踏实憨厚、吃苦耐劳、舍己为人、坚韧执着的优秀品格。陇人的历史和发展是一段体现其精神气质和品格风范的历程。23我们以总结历史,传承过去,立足现实,面向

7、未来为论证视野,梳理出了具有广泛共识的陇人品格的丰富内容和独特魅力,同时也指出了某些缺陷和不足,并提出了提升传统品格并使其现代化等方面的问题。我们把体现在陇人身上最典型、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品格,提炼概括为“诚实守信,包容创新,执着坚韧,团结奋进”这样几个字,是有一定的代表性的,也有一定的实践激励意义。陇人品格是甘肃精神的具体体现和写照,也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感到这项活动仅靠纯粹的学术研究和理论宣传有曲高和寡之嫌,必须用其他方式进行诠释和阐述,这样才能对陇人品格既有抽象的论述,又有具体形象生动的说明和刻画,使人们的感觉更为生

8、动直观,理解和认识也更为深刻全面。于是,经院党委书记、院长范鹏策划,课题组成员斟酌后,决定由几位中青年成员分别牵头编写一套“陇人品格”丛书。根据课题组成员的研究专长,我们进行了分工:由邓慧君同志从学术研究和理论宣传的角度负责选题,主编 论陇人品格 一书;马步升同志从描写陇人陇事的杂文、散文、随笔等作品中选优秀作品和典型范例,主编 说陇人形象 一书;周小华(笔名杨景)同志从最能体现陇人风貌的小说作品中,精选汇编 话陇人情结 一书;魏静同志以正史为主,兼顾其他资料,汇编 忆陇人风范 一书。我们选编这套丛书是期望对大众达到精神引领的目的。作为此次活动的参与单位,我们结合学科专长,通过学术探讨、理论阐

9、述、文学形象汇编、历史人物回顾等形式,对陇人品格进行了论证、筛选、提炼、展示、点评,初步从思想上统一了认识,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参考的范本,以期引领人们的思想行为,以达到客观再现和精神引领的统一。从而使全省人民能够形成进取协作、自强不息、蓬勃向上的朝气和活力,养成素质优良、文化健全、情趣高尚、知识完备的人文风貌,树立文明、和谐、开放、进取的良好形象。这算是我们为甘肃省经济社会文化的和谐发展尽了一份微薄之力,这也是我们编这套丛书的实际意义。社会的一切活动都是人的活动,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甘肃作为经济社会欠发达地区,要想在各个方面能够有所发展和突破,关键是解决人的问题。而在人的问题中,

10、使每一位工作生活在这块热土上的人们,具备一种继承传统、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的崇高精神和品格,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终于完成了“陇人品格”丛书的选编工作,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我们配合省委宣传部思想教育宣传活动编辑的这套丛书,是从特殊的视野对陇人进行了剖析和观察,理解和评价,这种探索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我们的愿望是真诚的,试图使读者从对陇人品格的集中展示和解读中受到启发和感动。这是我们献给读者的心灵读本。课题组成员长期身处书斋,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完成这样一个“经世致用”的课题还是有难度的,在此感谢中共甘肃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励小捷,副部长陈青以及宣传处的同志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也

11、感谢给我们不吝赐稿的学者和作家。正因为有他们的关心和支持,才使我们的工作能够顺利完成。“陇人品格”课题组(邓慧君执笔)2008 年 12 月4序凝重的陇人黄土历史血脉上繁纷的幸福论短篇小说中的陇人品格“穷人的幸福很低。”这是民间的哲理。陇上,这片自古以来遭受频繁战火涂炭、多灾多难的土地,她以自己累累的创伤为中华民族筑起了边关温暖的屏障,使憔悴内陆得以深深抚慰。大唐以来,又首先以开放的风姿接纳融汇了西方进步的文化艺术,为一个民族的开放浇灌了第一苑鲜花。然而人间美景却没有永驻,奢华又在蹉跎中流失,在表象上代之而起的尽是满目苍凉、贫瘠,而唯有在精神世界长存的是无与伦比的幸福观:安平乐道。陇人品格短篇

12、小说所展示的安平乐道的精神世界是繁纷的、多元的。作品通过个人心灵秘史透射出陇上辉煌的、沉重的历史,苍凉、隐忍背后的暖色是小说的主要特色。陇人品格小说是当代陇文学的主流。陇人品格短篇小说经过几十年,特别是近二十多年的碰撞、融合与发展,容纳了中国乃至于世界文学宽阔的叙事经验,近年来不断有作品被各大刊物频频转载,在域外不断获奖。陇人品格短篇小说在当下的中国文坛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安平乐道是陇人价值观的核心。安平,并非安于贫困,它的灵魂是和谐中的平和。乐道则是对传统道德从容自信的坚守。这就是陇人内心普遍的价值观,这是历史的血泪凝成的生存哲理。这就是现实中的陇人。在文学世界中,陇人形象略有所变,那是作

13、家智慧活动的苦心孤诣,而灵魂却和现实世界没有异样:暖色调的贫困博大的精神王国支撑着的贫困生活。因此,这是一个独特的艺术世界。这个艺术世界离奢华生活的人很远,离一切看重精神生活的人却很近。它的优势是沉重,劣势也是沉重。一个独特的艺术世界,它凝聚着一个地域历史、哲学、民俗等5众多文化元素,否则会无法卓立于世界。陇上作家以爱心展示的世界是特色中国的缩影。也许人类再进化几十年,这些都会成为珍贵的民俗或是精神“化石”,已不复还原,但它永远属于中华民族,而不能被同化。这就是“艺术陇人”的真正价值。近十几年来,文学艺术的流变以丢弃这些为代价,去探寻更深的宝藏,而西部乃至陇上作家以他的愚钝坚守着自己的特色,结

14、果不知是艺术圣殿的光芒重新照耀这里,还是西部人的大智若愚恒定了流变的漩涡。总之,当下的中国文坛已承认:上世纪的西部作家以创造西部汇入文学的潮流,而当下的西部文学则是以展示西部引领了文学潮流。这不能不说陇上文学深深的支撑作用。从这里说明陇人任何时候蹒跚足迹中所含的审慎态度,才真正代表着陇人的价值判断。他永远不敷衍趋势,不急功近利。恒定是陇人的魅力!风起浪急时才更显本色。细说起来,地处北方的陇人在历史的记忆中应该是豪放霸悍。北宋大儒苏东坡说:“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在这里却是儒学的力量轻轻抹平了南

15、北文化的差异。因为最彰显陇人精神的是儒家道德风范。它有伟大而不可磨灭之功,却也存在着大量的糟粕。陇人蜕变的缓慢也导致了发展过程中坐失了许多稍纵即逝的机遇。但是丢失的因此而丢失,得到的也因此而更沉重。当代陇人品格在陇上作家近年来的小说中得到多元表述。在上世纪流派林立的文学世界中以自己恒定的文学精神力量,在多元化叙事中经受了碰撞与融合,从而展示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特别是对人类和谐生存愿望的倾诉与表达,在我国当代文学中已产生了经典性文本。这充分说明陇上作家将对陇人品格的关注始终作为其文学的主要视点,构成陇上当代文学的中心话语。如果历史地看待这些价值,这种始终从容自信的坚守力量,却正暗合了当下中国文

16、学“重返 80 年代”的审美追问。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小说经历了对历史创伤肤浅的抚慰67后,转向了文学本真意义的追寻,对新的文学叙事与本土表述在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的探索上,创建了里程碑式的经验。在后来文学多元化的追潮中,一些作品走向内容与形式的分离,再加上随着文学本身正常的边缘化,使文学变得曲高和寡。“重返 80 年代”对整个当下文坛有一点似乎是曲折的反复,但对陇上作家却不是重返。陇上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以来的文学,它所阐释的和谐生存愿望是我国文学作品中最丰富、最具中国特色、时代特色的内容。它所呈现的多元性、开放性、包容性已达到空前的水平,已构成当代优秀作家阐释和谐思想的重要文化现象。但是目前国内文学批评却尚无涉及这些内容。在全国第三届中国青年作家、批评家论坛上,批评家张燕玲女士指出:“确实,中国文学发展到今天,作家很难再依靠某种单一的文学取向,必须做到既向内又向外,在直面自己真实内心的同时,以宽阔深入的眼光容纳这个时代丰富复杂的经验,从而进行一个艰苦的自我提升,真正获得表现这个时代的精神高度和艺术能力。”(见 南方文坛 2005 年第 1 期,第 5 页,文学在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