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图书在版编目(C I P)数据阔端与萨班凉州会谈/樊保良,水天长主编.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7(2009.9 重印)ISBN 978-7-226-01593-3.阔.樊水.藏族民族关系蒙古族中国南宋.K245.05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 数据核字(2009)第 164989 号责任编辑:李树军牟克杰封面设计:余岚阔端与萨班凉州会谈樊保良水天长主编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730030兰州市南滨河东路 520 号)兰州大众彩印包装有限公司印刷开本 880 毫米1230 毫米 1/32印张 9.25插页 6字数 185 千1997 年 10 月第 1 版2009 年 9 月第 2 次印刷印数:
2、6,0018,000ISBN 978-7-226-01593-3定价:38.00 元1244 年萨班应阔端召见携八思巴及随从赴凉州会谈图(邵如林摄自萨迦寺唐卡画)昂旺 贡噶索南所著、成书于 1613 年的 西藏大法王吉祥萨迦派历辈传记 奇妙如意宝库(简称 萨迦世系谱)封面。该书现藏于西北民族学院图书馆,系国内保存较早的木刻版萨班世系谱 第 49 页背面记载阔端邀请萨班的诏书原文萨班世系谱 第 57 页背面至 59 页背面记载的 萨迦班智达致蕃人书 原文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皇城滩阔端的避暑宫遗址与阔端墓地(陈淮摄)八思巴在凉州为萨班舍利塔开光(邵如林摄自萨迦寺唐卡画)现藏于武威市博物馆的萨班铜像
3、明宣德五年 重修凉州白塔志 与宣德六年 建塔记 碑刻(藏文为碑阴)始建于北宋、现已颓毁的萨迦北寺(邵如林摄)萨迦寺,元代萨迦地方政权中心,位于西藏日喀则地区,保存较好,寺中藏有宋元以来的汉文活字版经书、壁画、雕像、刺绣、明刻经典,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武威市武南镇残存的白塔,史载覆钵以下部分就是萨班灵骨塔序推进中华民族团结统一历史创举(代序)孙英阔端与萨班凉州会谈是一本论述蒙藏关系和中华民族走向统一的历史进程中一个重大事件的学术专著。我对蒙藏古代的历史研究不多,但感兴趣。总觉得无论从历史角度,还是从现实的角度看,编写这样的一本书,都是很有历史意义的事。鉴于此,我曾鼓励作者写这本书,写好这本书。这或
4、许是在本书与读者见面之际,编著者要我在书前写点文字的原因。我执意不写,他们又执意要我写。是于人盛情难却,还是于事兴味犹存,或兼而有之,终于还是写了。萨班是吐蕃带有政教合一性的宗教领袖,阔端是蒙古汗国的皇子和西路军统帅。他们于公元 13 世纪中期,在西部重镇凉州(今甘肃武威)举行了一次历史性的会谈。会谈解决了吐蕃与当时蒙古汗国的和平统一问题。后来随着南宋的灭亡,形成了大一统的元朝中央政权。这是继承民1阔端与萨班凉州会谈族传统友谊,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一个历史壮举。藏族与中原内地各民族的友谊,源远流长。11 世纪流传在藏族民族间的长篇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 门岭之战 中说:“汉藏之间亦
5、有缘,汉地善业传藏地,藏地善法传汉地,藏汉如同日和月,彼此之间离不开,因缘相联成一家。”(甲措顿珠译 格萨尔王传 门岭之战 第 60 页,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这里的“善业”和“善法”,就是指经济文化包括宗教传播与交流。藏族与内地各民族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结成深厚的民族友谊,藏族人民形象地喻之为一座民族友谊的“黄金桥”(智观巴 贡却乎丹巴饶吉著,吴均等译 安多政教史 第 37 页,甘肃民族出版社出版)。民族友谊的“黄金桥”,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藏族是由西藏古代土著居民与黄河上游地区的氐羌族群以及北方草原的古代游牧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融合而成的民族共同体。现代考古证实
6、,西藏高原东面黄河上游地区的氐羌系统文化,北方草原地带的游牧文化,从不同方向向西藏传播,并与当地的土著文化相融合,从而形成藏族自己的文化和传统,丰富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藏族文化与周边文化的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奠定了藏族和汉、蒙等民族之间友谊的基础。远在奴隶制时代,吐蕃王朝就与中原交往。唐朝公主和吐蕃赞普两次通婚,双方使节往来不绝,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更加频繁,特别是文成公主入藏,被传为千古佳话。吐蕃王朝灭亡2序后,大量的吐蕃部落流散于甘青及川西高原,并逐渐在这一带定居下来。相继存在于甘青地区的潘罗支政权、唃厮啰政权,都与宋朝交往甚密,“设茶马互市”(宋史 吐蕃传),结臣属关系。历史证明,藏
7、族与中原各民族有着深厚的民族友谊和文化传统上的互相认同基础。从西藏社会内部和藏民族历史发展的内在因素来看,自最后一位吐蕃赞普达磨被刺后,西藏社会便陷入分崩离析的动荡时期。新兴的封建农奴主相互割据,不断发生战争,同时对农牧民加重剥削。伴随着分割局势再度弘兴的藏传佛教,教派林立。各教派势力与各封建农奴主势力结为一体,割据自立,互不统属,从而加剧了社会矛盾长期无休止的战乱与精神世界的分离,使藏族人民备受四百余年的分裂割据之苦,他们渴望和平、统一,能够安定地建设美好家园。正是以民族传统友谊为基础,以当时历史条件下藏族人民渴望和平统一的历史动因为根据,孕育了凉州会谈的成果与成功,在中华民族的统一、融合、
8、发展史上,竖起一座永为世人瞩目的民族团结之碑、和平统一之碑。13 世纪初期,我国北方草原出现了一个内部团结、军事经济实力日益强大的政治势力蒙古汗国。蒙古汗国相继统一西辽、西夏和金。此时,统帅蒙古汗国西路军的大将阔端,既以军事战略家的眼光,又以政治家的睿智,对统一西藏坚定不移。他成竹在胸:西藏问题解决后,腐朽的南宋政权必将陷入蒸蒸日上的蒙古汗国的军事包围之中,大一统的局面即可实现。3阔端与萨班凉州会谈如何解决西藏问题?阔端看到,西藏地域辽阔,气候独特,地形复杂,单凭武力非短时间内所能奏效。以藏传佛教为解决西藏问题的政治服务,进行和平谈判,乃是切合实际的上策。与此同时,一位精通“五明”的智者,吐蕃
9、最具影响力的萨迦派宗教领袖萨班,不愧为与西藏人民心脉相通,真正能够高瞻远瞩,为西藏的前途和命运深思熟虑的政治哲人。他力主和谈,并挺身而出,敢于为此而献身。当阔端的宗教政治内容合二为一的邀请诏书送达西藏时,他先送二侄到凉州,以表和谈诚意,继之千方百计,统一西藏内部认识,终于在 1246 年,不辞年迈与路途险远,“以利益佛法及众生,尤为利益所有操蕃语之众”(致蕃人书)到达凉州。1247 年与阔端达成西藏各派与蒙古汗国和平统一的具体方案,它的内容具体体现在 致蕃人书 中。西藏地区的僧俗百姓读 致蕃人书 后,无不欢欣鼓舞。凉州会谈的成功,反映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国家的安定统一,民族的友好团结,符合
10、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利益。作为蒙族和藏族上层人物的阔端和萨班,顺应历史发展的规律,抛弃某些个人私利和民族偏见,以统一大局为重,共同促成了这一民族团结统一盛事。他们在祖国大一统的历史上功不可没。凉州会谈的成功,是西藏属于中国,永远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历史见证。按照 致蕃人书 的规定,吐蕃官吏由中央政府任命,吐蕃要向中央政府交纳赋税,中央政府对吐蕃实施户籍管理。这便是向世界宣告,向历史宣告,西藏这片神圣的土地,从此正式划入伟大中国的版4序图。这光辉历史事实的发生,是在距今 750 年前的甘肃凉州。凉州会谈的成功,推动了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致蕃人书 颁布实施之后,藏族人民安居乐业,虽经中原王朝明、
11、清之变,西藏与内地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广泛。民族团结友谊的“黄金桥”,历经风雨沧桑的历史洗礼,至今犹坚。阔端与萨班凉州会谈 的编著者,从纷繁的资料中撷取其精华,又实地考察,数易其稿,以完备的体例,严谨的结构,详尽抒写了凉州会谈的缘由始末,并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民族观审视历史,以无可辩驳的历史证据,给民族分裂主义者以有力痛击。他们历经数年的辛勤劳动,填补了我国史学研究的一个空白。为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做出了史学工作者的可贵贡献。1997 年 10 月 16 日5前言前言西藏自古与中原有着密切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交往,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交往和联系逐渐由松散向稳固的方向深化,到元朝时期,西
12、藏已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下的地方政权。1247 年,蒙古皇子阔端与西藏地方萨迦派法主萨迦班智达在甘肃武威举行会谈(即凉州会谈),尽管会谈过程简单,但是目的明确,方法得当,解决了重大问题。正是通过这次会谈,产生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 萨迦班智达致蕃人书。正是通过这次会谈,蒙古汗国元朝中央政府对西藏实行了有效的行政管辖。正是通过这次会谈,西藏地方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正式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且从此固定下来。因此说,阔端与萨班凉州会谈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史上、藏族史及藏传佛教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是西藏与祖国历史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西藏历史研究,当今是个比较敏感的且有现实意义的课题,不管“西
13、藏独立”论者与我们的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观点是如何分歧和对立,但终有个是与非、真与伪的鉴别标准,这就是历史事实。历史是公正无私的。1阔端与萨班凉州会谈西藏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为我们了解西藏远古文明及藏族族源提供了珍贵资料。地下文物证明几万年前西藏高原就有人类活动,尤其藏北旧石器的形制与黄河流域发现的旧石器基本上属于同一个系统。从新石器时代开始,黄河上游地区的氐羌系统文化及北方草原的游牧文化,分别从不同方向向西藏传播,并与当地土著文化相融合,从而在西藏高原上形成了三种原始文化,藏东河谷地区的卡若文化、雅鲁藏布江流域的曲贡文化及藏北细石器文化,构成和奠定了西藏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三个基本来源
14、。藏民族共同体即由西藏土著居民群体、北方草原南下的游牧居民群体及黄河上游地区南下的氐羌系统居民群体多元融合而形成的。7 世纪前半叶,藏族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上的藏族诸部,建立起吐蕃王朝,与中原唐朝皇室发生了频繁交往与密切联系。藏王松赞干布与唐朝文成公主、藏王赤德祖赞与唐朝金城公主的先后两次联姻,标志着藏汉民族间紧密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正如赤德祖赞后来向唐玄宗呈递的信中说: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那些所谓“文成公主是在唐皇室受到吐蕃的威胁下勉强出嫁的”,“唐朝两次公主出嫁吐蕃是屈辱投降”等论调,不是出于无知妄说,就是别
15、有用心。821822 年的长庆会盟又使这种甥舅关系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碑文记载:“自今以后,屏去兵革,宿忿旧恶,廓然消除。追崇舅甥曩昔结援,边堠撤警,戍烽韬烟,患难相恤,暴掠不2前言作。”(唐蕃会盟碑)因而在整个吐蕃王朝时期,西藏与中原始终保持着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汉藏两族间的友好往来,始终是相互关系的主流。9 世纪中叶,吐蕃王朝崩溃后,青藏高原上的藏族各部遂分裂成许多互不统属的地方势力集团。从五代至宋初,自仪、渭、泾、原、环、庆及镇戎、秦州暨于灵、夏皆有藏族部落,各有首领(宋史 吐蕃传)。宋朝将这一带的藏族部落分“生、熟户”两种,把“熟户”纳入直接管辖之下,推行寓兵于民的屯田政策。
16、另外,还通过分封诸首领组建地方武装,征发各部落青年在其住地筑堑、浚壕、立栅、修堡砦,抗击西夏的进攻。至于先后建立在凉州一带的六谷蕃部潘罗支政权和河湟地区的吐蕃王室后裔唃厮啰政权,更是一贯奉行联宋抗击西夏政策,主动要求配合宋军“戮力共讨继迁”,为宋朝守护西塞,抵御西夏。宋朝也相应给他们封官授职,联系不绝,特别是宋朝规定“弓矢兵器不入外夷”,但对潘罗支政权例外,“帝以其宣力西陲,委之捍寇,特令渭州给赐”(宋大诏令集 卷二四零)。此外,茶马互市已成为联结中原内地与整个藏族地区的主要经济纽带。从而可见,历唐、五代迄宋,西藏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愈来愈密切,从“甥舅关系”发展到一定形式的臣属关系。以上就是蒙古统一前西藏与祖国关系的基本历史事实。13 世纪初,蒙古在北方兴起,从统一蒙古诸部到建立元朝,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历三代五帝,经过七八十年的浴血奋战,艰苦斗争,终于完成了中国的空前大统一。自唐末3阔端与萨班凉州会谈藩镇割据以来,祖国山河破碎,各民族政权并立,各政权之间常因拓疆扩土,或争夺宗主权,或抢掠财富,攻伐不休,争战不已,各政权内部大多陷于种种矛盾、危机之中,各民族人民更是生活在水深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