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企业科技人员柔性化配置战略的效能与风险研究赵 斌 韩淑金 著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图书在版编目(C I P)数据企业科技人员柔性化配置战略的效能与风险研究/赵斌,韩淑金著.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5ISBN 978-7-5308-7002-0I.企 .赵 韩 .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F272.92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2)第092395号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出版人:蔡颢天津市西康路 35 号 邮编 300051电话(022)23520557(编辑室)23332393(发行部)网址:新华书店经销天津午阳印刷有限公司印刷责任印制:王 莹开本 7871092 1/16
2、印张 14.5 字数 226 0002012 年 5 月 第 1 版第 1 次印刷定价:48.00 元 企业科技人员柔性化配置战略的效能与风险研究/赵斌,韩淑金著.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5ISBN 978-7-5308-7002-0I.企 .赵 韩 .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F272.92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2)第092395号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出版人:蔡颢天津市西康路 35 号 邮编 300051电话(022)23520557(编辑室)23332393(发行部)网址:新华书店经销天津午阳印刷有限公司印刷责任印制:王 莹开本 7871092 1/16 印张
3、 14.5 字数 226 0002012 年 5 月 第 1 版第 1 次印刷定价:48.00 元 责任编辑:房 芳 编辑助理:杜宇琪责任编辑:房 芳 编辑助理:杜宇琪 前 言 我国企业科技人员柔性化配置有着深厚的国际、国内经济与社会背景。首先在全球化浪潮下,世界成为一个统一的大市场,跨国交易成本不断下降,从而使资源、技术、信息等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流动、配置和重组,同时给企业带来了更大的竞争和挑战。顾客需求发生变化,对企业产品和服务要求越来越高,企业依靠自身能力满足顾客需求的难度加大。技术更新速度加快导致企业间竞争的加剧。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快了沟通质量和速度,为企业的科技人员柔性化配置提供了条件。
4、同时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刺激了我国企业对科技人员的需求不断增大,企业内部科技人员匮乏的现象日益明显。值得庆幸的是,我国每年大批的大学毕业生、研究生以及海外归国专家,为企业获得专业化服务提供了人才保障。另外,政府逐年加大了企业研发创新的投入,不断增加科研经费,建立科技工业园和设立创新基金等,为企业的科技人员柔性化配置提供了有利条件。知识产权制度保护下的利益分配制度、成果转让制度等,为科技人员的创新成果提供了保护。值得一提的是 2008 年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建立了雇佣劳工的最低工资和基本的社会保险等一系列制度,提高了企业雇佣正式员工的成本,客观上促进了这一战略的实施。在上述背景下,我国企业科技
5、人员柔性化配置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常见的方式有研发外包、软件外包、研发联盟、战略联盟、产学研联盟、签订技术合同等。以研发外包为例,据高德纳(Gartner)公司的调研数据显示,自 2000 年以来市场规模以 14%的增长率迅速、稳定增长。我国在其中占据了较大的份额,如 2010年中国服务外包产业总收入达 262 亿美元,其中 IT 服务外包受离岸服务外包的带动,所占份额高达 65%。2010 中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09年中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保持了快速发展态势,产业规模达 2 033.8 亿元,较上年增长 29.7%。技术合同也是科技人员柔性化配置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近
6、 年来发展迅速。从 20052009 年,全国累计签订技术合同 113.2 万项,技术合同累计成交金额 11 300 亿元;其中,2009 年,技术合同共签订 21.4 万项,成交金额达 3 039 亿元。我国的各个省市的科技人员柔性化配置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如广东、北京、深圳等省市取得了丰富的成果。迅猛发展的科技人员柔性化配置给企业带来了诸多效能,但是管理实践证明这一战略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风险。那么在我国目前政治、经济、社会背景下,企业科技人员柔性化配置战略的效能和风险究竟有哪些?其背后的渊源为何?其更为深入的理论诠释是什么?本书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论述。本书共分为四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
7、部分对企业科技人员柔性化配置的背景与现状,关键概念与研究思路等问题进行了阐述。首先对企业科技人员柔性化配置的背景与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与概括,对科技人员柔性化配置的效能与风险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述评,并对本研究的研究目标、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结构进行了界定;其次对本研究的关键概念进行了界定;进而,对柔性化配置存在的形态进行了分析;最后对科技人员柔性化配置形成的因素进行了剖析。第二部分从基础理论和管理实践双重视角对科技人员柔性化配置的机理进行了分析。首先从核心能力理论视角、知识理论视角、交易成本理论视角和人力资本理论视角对科技人员柔性化配置进行了诠释。其次,分别对科技人员柔性化配置最常见的三种方式
8、联盟、外包与派遣的概念、特征、形成因素、应用现状等议题进行了研究。第三部分对我国企业柔性化配置科技人员战略的效能与风险进行了实证研究。本部分在对该实证研究的设计、实施与结果总结的基础上,对该实证研究得到的效能与风险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效能主要从市场技术、雇佣制度、业务领域与持续发展四个角度对研究成果进行归纳与剖析;风险主要从知识共享、知识产权、持续合作与相互协作四个角度对研究成果进行归纳与剖析。最后是第四部分,以产学研合作为例对企业科技人员柔性化配置战略进行的对策与建议。首先对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产学研合作模式及政府政策规制介绍;其次对他们的经验进行了总结;进而提出我国产学研合作主体因素框
9、架与流程;最后对我国产学研合作各主体因素功能定位进行了建议。1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现状1 一、研究背景1 二、科技人员柔性化配置现状4 第二节 科技人员柔性化配置效能与风险综述6 一、科技人员柔性化配置的效能6 二、科技人员柔性化配置的风险11 第三节 研究目标、研究思路、方法与研究结构14 一、研究目标14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15 三、本书结构16 第二章 关键概念界定、存在形态与影响因素分析18 第一节 关键概念界定18 一、科技人员及其相关概念18 二、柔性化配置20 三、效能23 四、风险24 第二节 柔性化配置存在形态25 一、柔性化配置方式界定与分析25 二
10、、人员柔性化配置形态分析27 三、人员柔性化配置方式类别归纳30 第三节 科技人员柔性化配置形成因素分析33 一、国际性因素33 二、我国社会宏观因素35 三、中观产业因素38 四、微观企业内部因素39 第三章 科技人员柔性化配置基础理论诠释43 2 第一节 核心能力理论视角43 一、核心能力概念界定与特征分析43 二、核心能力与资源关系辨析45 三、基于核心能力理论的科技人员柔性化配置理论诠释46 第二节 企业知识理论视角48 一、知识的特征48 二、企业知识理论49 三、企业知识理论导向下的知识管理50 四、企业知识理论在科技人员柔性化配置中的解释52 第三节 交易成本理论视角53 一、交
11、易成本理论分析53 二、“中间组织”的形成54 三、中间组织对科技人员柔性化配置的解释56 第四节 人力资本理论视角57 一、人力资本理论的历史沿革57 二、人力资本的概念及特点58 三、知识经济对人力资本理论的影响60 四、人力资本理论对科技人员柔性化配置的解释61 第四章 联盟在企业科技人员柔性化配置中的应用64 第一节 联盟的概念与特征分析64 一、联盟概念界定64 二、联盟的特征分析66 第二节 联盟类型分析69 一、基于技术环节视角的类型划分69 二、基于合作领域视角的类型划分70 三、基于成员关系视角的类型划分71 四、基于成员参与程度视角的类型划分72 五、基于成员相似性及贡献视
12、角的类型划分73 第三节 联盟形成机理研究以产学研联盟为例74 一、产学研联盟形成的外部影响因素74 二、产学研联盟形成的内部动因78 三、产学研联盟形成机理构建80 第四节 科技联盟发展现状81 一、企业科技联盟的迅猛发展81 3 二、企业科技联盟案例分析82 第五章 外包用工在科技人员柔性化配置中的应用87 第一节 外包的内涵87 一、外包及其相关概念界定87 二、外包的趋势89 第二节 外包类型、模式与运作机制分析91 一、外包的分类91 二、外包的模式94 三、外包的运作机制96 第三节 外包动因分析97 一、基于产业视角的动因分析97 二、基于企业个体的动因分析99 第四节 科技人员
13、人才外包应用以研发外包为例101 一、研发外包的概念101 二、研发外包的特点102 三、研发外包广泛应用103 四、研发外包个案分析106 第六章 派遣用工在企业科技人员柔性化配置中的应用108 第一节 人才派遣的历史沿革及发展现状108 一、派遣及人才派遣概念的界定108 二、派遣发展的历史渊源及国内外现状110 三、人才派遣的特征分析111 第二节 人才派遣的动因113 一、人才派遣动因归纳113 二、低成本战略导向下的派遣需求114 三、外部环境波动导向下的派遣需求116 四、实践层次导向下的派遣需求117 第三节 人才派遣的运行模式和运作流程119 一、人才派遣的三方主体关系分析11
14、9 二、人才派遣的运作模式分析121 三、人才派遣的运作流程123 第四节 科技人员派遣与发展趋势125 一、科技人员派遣的背景125 二、科技人员派遣业的发展126 4 三、科技人员派遣的主要形式129 第七章 实证研究设计、实施与结果131 第一节 实证研究设计131 一、研究目的131 二、研究步骤131 三、研究方法132 第二节 实证研究实施133 一、访谈提纲设计133 二、深度访谈133 三、问卷设计137 四、样本选择137 五、问卷发放及数据收集137 第三节 实证研究结果139 一、企业科技人员柔性化配置的主要效能139 二、企业科技人员柔性化配置的主要风险140 三、研究
15、的不足141 第八章 企业科技人员柔性化配置效能分析142 第一节 市场技术效能142 一、企业内部技术能力不足142 二、赢得市场优势,实现技术创新144 第二节 雇佣制度效能146 一、经济合理性146 二、避免内部人际关系冲突148 三、满足科技人员个性需求149 第三节 业务领域效能150 一、资源整合趋势分析150 二、关注核心能力,提升创新能力151 第四节 持续发展效能153 一、与学研机构合作潜力巨大153 二、学习先进技术,促进持续发展155 第九章 企业科技人员柔性化配置风险分析157 第一节 知识共享风险157 一、各方知识共享本质分析157 二、影响知识共享效果因素分析
16、157 5 三、知识共享不足的风险表现158 第二节 知识产权风险159 一、知识产权侵犯行为界定性障碍分析160 二、知识产权侵权判决执行障碍分析160 第三节 持续合作风险161 一、企业内外部科技人员创新观念差异性分析162 二、企业合作地位对合作持续性影响分析164 第四节 相互协作风险165 一、合作主体间契约管理形式的影响165 二、合作主体间信誉的影响165 三、合作主体间文化与管理模式差异的影响167 四、合作主体间沟通因素的影响167 第十章 对策与建议以产学研合作为例169 第一节 发达国家产学研合作模式及政府政策规制介绍169 一、欧洲国家169 二、美国175 三、亚洲国家178 第二节 发达国家产学研合作经验总结182 一、政府在产学研合作中发挥引导和调控功能182 二、高等学校校、科学研究与开发机构是创新源泉183 三、企业是产学研合作的主体184 第三节 我国产学研合作主体要素框架与流程设计184 第四节 产学研合作各主体功能对策建议186 一、政府186 二、企业195 三、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与开发机构198 四、中介机构199 参考文献202 附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