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威远古今陇西旅游导游解说词_张国柱编著.pdf

上传人:g****t 文档编号:233344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PDF 页数:170 大小:4.4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威远古今陇西旅游导游解说词_张国柱编著.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0页
威远古今陇西旅游导游解说词_张国柱编著.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0页
威远古今陇西旅游导游解说词_张国柱编著.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0页
威远古今陇西旅游导游解说词_张国柱编著.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70页
威远古今陇西旅游导游解说词_张国柱编著.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70页
威远古今陇西旅游导游解说词_张国柱编著.pdf_第6页
第6页 / 共170页
亲,该文档总共17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威远古今陇西旅游导游解说词张国柱 编著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730030兰州市南滨河东路520号)兰州瑞昌印务有限责任公司印刷开本850毫米1168毫米1/32印张5.375插页2字数126千2009年2月第1版2009年2月第1次印刷印数:11 100册ISBN 978-7-226-03759-1定价:20.00元责任编辑:高文波封面设计:姚静萍威远古今:陇西旅游导游解说词/张国柱编著.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8.12ISBN 978-7-226-03759-1.威.张.导游解说词陇西县.K928.942.4数据图书在版编目(C I P)CIP(2008)中国版本图书馆数据核字第205

2、986号-荨 陇西旅游导游解说词这几年,作为陇西旅游系统的一名主要负责人,一直想编写一本陇西旅游景点导游解说词,一是对仁寿山公园、李家龙宫、威远楼等一些景点的讲解有统一规范的愿望。常言说得好,景点好不好,文化深不深,山川美不美,全靠导游一张嘴。也有人说导游是一个地方的“形象大使”。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导游对一个地方的旅游景点以及经济文化的宣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当好一名导游,除应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和过硬的业务素质外,娴熟生动的讲解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面,这本书只能提供一个最基础的历史、人文、民俗等方面的知识。当然也是相对而言,因为好的导游讲解员,都有自己的讲解风格,仅有参考之助。二是想体现一点

3、历史味道,陇西的经济发展势头非常强劲,但旅游历史文化的研究开发方面底气十分不足,远远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想挖掘、研究、整理一下陇西的历史和民俗文化,力争有一个较大突破。三是想通过导游词的形式,把知识融于趣前言1威远古今 荩味和通俗之中,达到宣传陇西的效果。只因陇西的历史文化底蕴太厚重了,而遗留下来的资料非常匮乏,我的文史知识又很少,编撰一本经得起考验的解说词,需查阅大量的历史资料,走访众多的专家学者,了解百姓中丰富的民俗文化。这几年来,一直在学习着、研究着、积累着,终于完成了这本解说词,但还是存在着很多不足,尚需修改和完善。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定西市政府黄爱菊副市长、定西市旅游局陆文军

4、局长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编者二八年十二月十八日2荨 陇西旅游导游解说词陇西行政沿!革1陇西县情简!介6李姓源!流12北天第一!门20李家龙!宫21(一)玄元!宫24(二)李崇!殿27(三)祖师!殿29(四)经!殿32(五)九龙!殿37(六)李贺墓!碑41(七)家!谱42(八)黄芪!王47(九)龙!根48(十)南天!门50(十一)巩郡疆域!图50(十二)走完红军长征的杰出李姓将!领53目录1威远古今 荩(十三)龙宫后花!园53(十四)北大!门59(十五)模!盘60(十六)龙!树60(十七)钟楼鼓!楼61威远!楼63(一)崇宁铜钟声闻四!达66(二)楹!联67(三)清康乾巩昌城模

5、!盘69仁寿山森林公!园74(一)魁星!楼76(二)老寿!星77(三)陇西!堂77(四)十方禅!寺78(五)道教三清!殿80(六)仰云!亭82(七)西进儿女纪念!亭83(八)瑞!亭84(九)李氏名人纪念!馆84(十)中华名医陇西纪念!馆86(十一)张新龙烈士陵!园90大成!殿92堂!号95陇西饮食文!化99(一)宴席!类99(二)小吃!类100(三)面食!类1012荨 陇西旅游导游解说词千年药乡续写新“本草纲目!”102得陇望!蜀108仰韶文化、齐家文化遗!址110“红娘”、“月老”的来!历112陇西八!景113保昌!楼117五李!亭118盘龙!寺119太白!井120文峰!塔122战国秦长城遗

6、!址123神秘的汪家!洞125鲁班山的来!历127陇西云阳!板129方言称!谓136多彩甘!肃146(一)李氏源流!表150(二)唐朝历代直系藩王!表155(三)唐高宗世系!表160(四)战国名将李牧世系!表1613荨 陇西旅游导游解说词今天的陇西上古时期叫成纪地。今陇西地方最早建立的县一级行政组织道,其故城在今陇西以东渭河北岸三台村。陇西之名,始于周赧王三十五年(公元前 280 年)。此陇西之名,泛指地区而言,非行政组织名称。周赧王四十三年(公元前 272 年),秦灭义渠戎,设陇西、北地郡,是陇西建郡之始。秦始皇统一后,实行郡县制,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 221 年),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后增

7、到四十郡,将所辖黄河以东及陇山以西之地设陇西、北地二郡,陇西郡治狄道(今临洮县东南)。汉代,实行州、郡、县三级制,陇西郡属凉州刺史部辖领,郡治狄道。但分道,辖地设襄武、首阳二县(今陇西县城北关和首阳镇)。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 114 年),分陇西郡地增置天水郡,郡治平襄(今通渭县地),原有道划归天水郡,而襄武、首阳仍隶属陇西郡。王莽时,陇西郡改称厌戎郡。后汉明帝永平十七年(公元 74 年),天水郡更名汉阳郡,郡治由平襄郡移治翼县(今甘谷县)。安帝永初四年(公元110 年),因羌乱徙金城郡于襄武。永初五年(111 年),因羌陇西行政沿革1威远古今 荩人多次起义,兵入狄道,便移陇西郡治于襄武县(

8、今陇西县),又于 124 年还治狄道。汉灵帝中平五年(公元 188 年),又分汉阳地置南安郡,郡治在道,此为陇西县地置郡之始。至魏文帝黄初元年(220 年),陇西郡治由狄道移襄武(今陇西县),当时在今陇西县境设有陇西、南安二郡。北魏永安三年(530年),置渭州,治襄武县,因渭水而得名,辖有陇西、南安阳(原南安郡)、广宁(今渭源县境内)三郡。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 583 年),罢郡为州,实行州、县二级制,废除陇西、南安郡名,改设渭州,州治襄武。开皇十年改渭州所辖武阳县为陇西县,为陇西置县之始,县境为道辖地,非今日之陇西县地。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 607 年),罢州为郡,废渭州,恢复陇西郡名,郡治

9、襄武,辖领原陇西、南安二郡地。此时,陇西之名有上下两级建制,即陇西郡和陇西县。唐初,废郡为州,实行府、州、县三级制。高祖武德元年(公元 618 年)改陇西郡为渭州,隶秦州总管府(府治上邽,即今天水)。太宗贞观初(636 年),划全国为十道六百三十四府,实行道、州、县三级制,渭州属陇右道辖领。贞观十四年(公元 640 年),上柱国公汪达镇守陇右,徙筑襄武于今陇西县城。唐玄宗李隆基于公元 713 年又将全国分为十五道,并将陇右道从渭州(今陇西县地)移至鄯州(今青海乐都县地)。安史之乱后,吐蕃兴起,陇西郡地陷没于吐蕃达九十年之久。宣宗时收复,并恢复渭州、陇西、襄武建置。此时陇右一带的吐蕃族虽属于唐,

10、而唐王朝却无力统治,只能笼络而已,此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唐末。自哀帝四年(公元 907 年)唐亡后,陇右诸地又陷吐蕃达五十余年,此后除陇西县在宋时恢复建置外,其陇西郡和襄武县再不见于史册。襄武自公元前二世纪建县以来,历一千一百多年至唐末,2荨 陇西旅游导游解说词为历代王朝县一级组织,陇西郡自魏初由狄道移治襄武后,直到唐朝灭亡,郡名虽有郡、州之更改,但设在今陇西境高于县一级行政建置的陇西郡和南安郡却达数百年之久。宋初,西北地区仍被吐蕃和西夏占据,至宋仁宗时,陇西始为宋有。景祐二年(公元 1035 年)设古渭州。皇祐四年(公元 1052 年)改古渭州地为“古渭寨”。由于古渭寨在军事上可控制洮、岷、狄、

11、河各地,在商业上又是与西夏及西域各国的贸易城市,所以在神宗熙宁五年(公元 1072 年)升古渭寨为通远军。宋哲宗元祐间,在古渭寨(即今陇西县城)新设陇西县。后历金、元、明、清及民国一直沿用至今,达六百余年,辖地虽有大小变迁,但县名县治不曾有变,逾 930 年。宋徽宗崇宁三年(公元 1104 年),因叠州蕃部降宋,通远军裁撤而升为巩州輥輯訛,州治陇西县,是为陇西称巩之始。南宋时期,陇西是宋、金、西夏及蒙古等的纷争地区,高宗绍兴间,陇西为金所据,因军事需要,陇西设巩州通远军,后升为巩州通远军节镇,设通远军节度使兼管州事。宋理宗绍定三年,金哀宗正大七年(公元 1230 年),在巩州通远军节镇又设巩昌

12、府和陕西路巩昌总帅府輥輰訛,此为巩昌得名之始。金哀宗正大八年又设巩昌行省輥輱訛。在金行将灭亡之际,曾打算由蔡州(河南汝阳)迁都巩昌,因巩昌便宜都总帅汪世显于宋理宗端平二年(公元 1235 年)降蒙古,巩昌遂为元朝所有。元朝实行省、路、府、州、县五级制,改巩昌府为巩昌路,设便宜都总帅府(后改为巩昌路总帅府,旋又恢复)。在开设巩昌路总帅府时,仍设有巩昌府。总帅府和巩昌府均治今陇西。另外,在监察制方面,巩昌还设有提刑按察司。明朝建立后,仍袭元制,实行省、府、州、县四级制。明初仍设巩昌府和陇西县,府治陇西,辖秦州(今天水)、阶州3威远古今 荩(今武都)、徽州(今徽县)三州十四县。另外,还有司道之设,此

13、种司道和监察制度方的司道同时并行。陕西布政司设陇右分守道治陇西,陕西按察司设陇右分巡道治秦州。在军事方面设巩昌卫,辖有五千户所。由此得知明代陇西地方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性。清朝统一后,实行省、府、州、县四级制,陇西仍沿明制设巩昌府,属陕西布政司。康熙三年(公元 1664 年),陕西右布政司移设在陇西,辖领巩昌等四府三州二十八县。陕西按察司增设按察使亦驻陇西。康熙七年(公元 1668 年),陕甘分省,巩昌布政司移治兰州,改为甘肃布政使司,同时巩昌按察司也移驻兰州。从此,甘肃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由陇西移到了兰州。民国成立,废府、州,实行省、道、县三级制。今陇西地区自公元三世纪

14、魏初以来的一千七百余年中,历代都设有高于县一级的行政建置组织,此时随着巩昌府的撤销而结束。今天的陇西县地域内历史上行政建制曾有:陇西郡、厌戎郡、南安郡和金城郡,渭州、古渭州、古渭寨、陇右道、巩州、巩州通远军、巩州通远军节镇、巩昌府、陕西巩昌路总帅府、巩昌行省、陕西右布政司、巩昌提刑按察司、巩昌布政司及道县、襄武县、陇西县、首阳县、武阳县、桓道县、兰干县、兰盾县、中陶县和内陶县。注释:禹贡是尚书夏书中的一篇,简称禹贡,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是战国时代的著作,约成书于公元前5前3世纪。禹贡一书将全国划分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等九州。今陇西属雍州,叫成纪。陇西府志、清康熙宁远县志卷4荨 陇西

15、旅游导游解说词二记载:“皇古,上自鸟鼠渭水界,下止汧陇皆成纪地”。因此有陇西成纪、静宁成纪、秦安成纪和天水成纪之分。甘宁青史略载:周安王十八年,秦献公元年,秦灭狄、戎“于是置狄道、道二邑”,是陇西地方建立县一级行政组织之始。史记秦本纪载:秦“使司马错发陇西,因蜀攻黔中,拔之”史记匈奴传、汉书匈奴传乾隆陇西县志称:“始皇罢(诸)侯,置陇西郡于天水”。陇西郡治天水之说查无根据,读史方舆纪要、甘肃地理沿革图表等书,均谓郡治狄道。后汉书光武纪载:安帝永初三年,先零羌叛,道骑都尉任尚征讨,战争累败,第二年四月,移金城郡于襄武。隆乾陇西县志载:贞观十四年越国汪华子,袭封上柱国越国公汪达,镇守陇右徙筑今城,

16、顺川之势,以隅为四正,谚云“先有汪家人,后有巩昌城”。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载:陇右道为贞观十道,开元十五道之一。开元后移治鄯州。宋设古渭州,是别于唐末侨设于今平凉的“渭州”而言。据宋史职官志载:州一级地方行政组织,由于军事上需要而设立者称“军”,不称州,通远军是控制洮、岷、狄、河一带而设立的军事兼地方行政建置。輥輯訛按通远军升巩州,实将通远军改为巩州,其知州的任用,则为阶衔较高的官员,此为官级之升,非地方建制之升。輥輰訛金史完颜仲德传,钱大昕养斋录谓:正大六年移至巩昌府兼行元帅府事。輥輱訛完颜仲德传称:完颜仲德,正大八年四月,授巩昌行省及虎符银印。5威远古今 荩陇西县情简介在漫漫的丝绸古道上,从十一朝古都陕西西安出发,沿着陇海铁路线西行,经宝鸡,穿秦岭,过天水,行程约四百公里,便到达甘肃中部的重镇陇西。甘肃省简称“陇”,陇字的左半部分“阝”辞海上解释同“邑”,是居住人的地方,“阝”和“龙”组合起来,便是龙居住的地方。古陇西郡是甘肃省最早的省会城市,历史悠久,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出了不少帝王将相和伟人。资治通鉴记载:“是时中国强盛,自安远门西尽唐境九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