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书书书目录1目录古典新读史记 的雄豪美王维诗歌的绘画美遗山词的题材选择与艺术特质元遗山的宋诗批评牡丹亭 的审美蕴涵钱谦益的诗学思想论 四声猿 徐渭及其研究概况四声猿 的思想内容四声猿 的艺术形式四声猿 的美学特征与艺术风格徐渭及其 四声猿 的地位与影响2文艺美学探索画学初步画山水序 的生态美学意识林泉高致山水训 的生态美学观念林泉高致 的生命美学思想宋代绘画与词作中的山水与人物绘画艺术的戏剧性因素及其实现美的实现文艺鉴赏中的情感与理性自然美题材绘画的美育作用设计艺术的道德使命动漫的接受与接受美美育的当代意义跋主要参考文献与征引书目2文艺美学探索史记 的雄豪美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一个时代有
2、一个时代的审美特征。代秦而兴的汉帝国,创造了中华文明史上极为灿烂的一页,雄壮豪放成为这一时代的精神主旋律和审美特征。“在这种种氛围、种种作料、种种色彩、种种音符之中,出现了司马迁”。“驰骋、冲决、豪气、追求无限、苦闷、深情,这是那一个时代的共同情调,而作为其焦点,又留了一个永远不朽纪录的,那就是司马迁的著作”。史记 作为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宝库,同时也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特征的审美载体,堪称大气磅礴的时代交响。史记 所传达的充满时代特征的雄壮豪放之美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史记 所塑造艺术形象的雄壮豪放的精神气质秦汉之际及汉初的许多人物身上体现出来的最突出的特点是一扫此前小心谨慎的萎靡气象,而
3、大胆越过礼乐雷池向传统李长之 司马迁的人格与风格 M 北京:三联书店,1984同上。古典新读3挑战,将人生的目标对准宏伟的事业。从“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教条下解放出来,人们在礼乐之外发现了更广阔、更振奋人心的天地。向往更高的地位,享受更痛快的生活,做旷古未有的新人,是这一时代人们雄豪追求的中心内容,史记 对此做了非常精彩的描写。留侯世家 所载张良,其祖、父两代曾连续辅弼五代韩王。秦灭韩,张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与客狙击秦皇帝白浪沙中”,张良不葬亲人反以家财求刺客,并与之共同谋杀秦始皇,已很具有勇敢无畏者的雄豪气度。“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
4、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庸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一介普普通通的农夫竟有如此的胸襟和抱负,可见这是一个何其激动人心的时代!正是这位“佣耕”的陈涉,首举义旗,向秦帝国发难,成就了不朽的英名。项羽,楚国贵族之后,与秦始皇有不共戴天之仇。少年时代的项氏百事无成,“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其叔项梁大怒,他却说:“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项梁转怒为喜,便教项羽兵法。谁知他仅“略知其意”就辍学了。项羽想干什么呢?秦始皇东巡,项羽看到辉煌无比的皇家气派,禁不住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也。”原来他不想学书、学剑又不肯穷
5、尽兵法之奥秘的真正心思在这里:“我想当皇帝”!何等雄心勃勃,气概超群。司马迁 史记留侯世家 M 北京:中华书局,1982司马迁 史记陈涉世家 M 北京:中华书局,1982司马迁 史记项羽本纪 M 北京:中华书局,19824文艺美学探索刘邦,不喜做工务农,只愿在外交友、喝酒、鬼混,父兄颇有怨言。弱冠之后,于诸事一窍不通,独对政治无师自通,“试为吏,为泗水亭长”。等有机会出差首都,但见城阙巍峨,车马冠盖,往来不绝,刘氏感慨良多。一日,逢始皇巡游,他在旁遥观,喟然太息:“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陈涉、项羽、刘邦,一个农夫,一个落魄贵族子弟,一个无赖亭长,身居不同环境,但他们不约而同地树立起远大的人生
6、奋斗目标。无疑,这标志着社会思潮已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原来认为各守本分,服从礼法是美,现在却认为由自己干成前无古人的大事,享受并创造人生才是美。以陈、项、刘三氏的雄豪追求为标志的人生理想的改变,是秦末汉初的典型风气,司马迁史记 于此有充分的表现。同时,史记 极其真实、深刻地再现了雄壮豪放已成为一种相当普遍的社会风尚。韩信,布衣出身。“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更有甚者,还要受狗屠的胯下之辱。如此落魄、被人欺侮的韩信,胸中却有比天还高的志向。其母贫病交加去世,他连安葬的费用也没有,却找了一块可安置万家居民的高敞之地作坟,他的内心隐秘是:我至少要成为万户侯,要
7、使千万人为母守灵!至陈涉举义,项梁渡过淮河,他仗剑从军,开始了向雄豪目标的迈进。不受项羽重用又投奔刘邦,几经周折被拜为大将,南征北战,出生入死,终于辅佐刘氏开创有汉一代基业,与陈平、张良并称“汉初三杰”。司马迁 史记高祖本纪 M 北京:中华书局,1982司马迁 史记淮阴侯列传 M 北京:中华书局,1982古典新读5陈平,农夫出身。家贫,到婚配年龄也没人愿嫁。即使如此,其雄心壮志却仍响遏行云。一次,村里祭祀土地,由陈平分肉给众人。陈平分得极为公平,父老都称赞他,他说:“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陈涉起义之后,他先奔魏王咎转归项羽最后投于刘邦麾下,以六出奇计震慑满朝公卿将军,终得封侯拜相,
8、“以荣名终,称贤相”,位列三公之一。其他如范增,以七十余岁的高龄而为王者师,纵横天下;如郦食其,六十多岁仍壮心不已;吕太后,以一个女性而临朝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他们何尝不是雄豪目标的追求者。史记 所浓墨重彩、一往情深地描绘与刻画的这些秦末汉初的英雄人物,几乎全部出身贫贱。正是这些意气风发、心比天高的风云人物,以他们对时代气息的敏锐感受与捕捉,以他们对雄豪追求的深刻共识与追求,亲自发动和参与了改天换地、气冲霄汉的事业,把“雄豪”二字烙印于时代的美学大旗上。二、史记 传达的囊括天下、吞吐宇宙的创造性心态所蕴含的雄豪之美与先秦特别是春秋之前以理性乃至教条为美的情况相比,汉代人的雄壮豪放突出
9、表现为:弘扬人自身的价值,把身外的陈规陋习看做无物,而将囊括天下、吞吐宇宙的创造性心态作为雄心大志的核心。刘邦见到始皇帝不由自主地喟叹:“大丈夫当如此也!”项羽更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也!”这是何等雄壮豪司马迁 史记陈丞相世家 M 北京:中华书局,19826文艺美学探索放的气度。通过 史记 我们所见到的这个时代的人正是生活在,并努力创造着这样一个一往无前、改天换地的新时代。这一时代重个人能力,轻门第观念。陈平离开项羽,投奔刘邦,头一句话就是“臣为事来,所言不可以过今日”。刘邦听完陈平密计很高兴,问:“子之居楚何官?”答:“为都尉”。刘邦当天就拜陈平为都尉,并让他做自己的参乘,监管军队。众将不满
10、,纷纷进谗言,刘邦不为所动,又提升陈平为亚将。重能力,不仅是对等级制的反拨,也是雄豪美的必然趋向。汉初耸立于历史潮头的风云人物绝大多数不是高贵门第中人,他们凭借个人才干叱咤万人。以刘邦手下为例:萧何是吏掾,曹参是狱掾,周勃是织曲、吹箫、帮办丧事之人,樊哙是狗屠,灌婴是贩布匹丝绸的,夏侯婴是沛县的马监,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他们哪一个有高贵出身,哪一个是天骄贵胄?而恰恰是这些引车卖浆者流以崭新的面貌成就了惊世骇俗的功业。司马迁怀着深刻的理解对这些从普通百姓中崛起的英雄给予充分的肯定,认为:囊括天下、吞吐宇宙的气概,正存在于这些手足胼胝、胸有良谋的豪杰身上;一往无前的创造性,正是他们在创建伟业的过程
11、中焕发出来的。翻阅 史记,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一个充满雄豪力量的历史时期所特有的鲜活气息。信念坚毅,理想执著,于建功立业抱有强烈欲望,时代气质赋予活跃在这一历史舞台上的人们具备如此共性的积极心态。汉武帝一生东禅西祀,车辇几乎无一日停歇。张骞通西域,是那样的自信豪迈,义无反顾。苏武凛然坚毅,是任何力量也不能屈服的。董仲舒的思想,具有比始皇帝的司马迁 史记陈丞相世家 M 北京:中华书局,1982古典新读7斧钺更大的力量。桑弘羊的经济策略是多么富有成效,卫青、霍去病的武力是何等煊赫。公孙弘由布衣一跃而为宰相;牧羊人卜式,轰动朝廷,拜为中郎;汲黯威震天下,武帝不着冠不见这些无一不是力量的表现和雄豪精神的
12、象征。为了显示个人的能力和创造性,干成心目中的大事,人们可以牺牲生命而在所不惜。晁错在汉文帝时就上疏朝廷,力主削藩,加强中央集权。他认为王侯尾大不掉最终必定叛乱:“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但文帝未采纳。景帝时,晁错任御史大夫,又提出削弱诸王势力的主张,但招来的却是王侯的切齿怨恨,矛盾一步步加剧。后来他的父亲来到京城劝阻说:“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晁错坚定地说:“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老父又说:“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公归矣!”“吾不忍见祸及吾身。”遂饮药而死。晁错一心为国家长治久安着想,意志坚定,毫不动摇,乃至于牺牲自己。宁愿砍
13、头,也要全力以赴,追求既定目标。这就是汉初人胸怀天下的豪迈气魄!长安人张汤,有高远志向,品行笃厚。他任御史期间,不徇私情,敢于碰硬,处理了棘手的陈皇后巫蛊案,由此升任太中大夫。接着又判断了淮南、衡山和江都王造反的大案。案件涉及皇亲国戚,但张汤不怕,深得武帝赏识,被升为御史大夫。由于他强硬正直,终遭诬陷并被置于死地。死后,全部家产不值五百两黄金,且全都为皇帝所赐。家人欲厚葬张汤,汤母说:“汤为天子大臣,被污恶言而死,何厚葬乎!”载以牛车,有棺无椁。武司马迁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M 北京:中华书局,19828文艺美学探索帝听说,大为感叹:“非此母不能生此子!”立刻命人查清张汤致死的原因。和晁错一样,
14、张汤也体现着充满时代特征的奋斗进取精神:重事业而不重物议,重有为而不重退让,宁愿牺牲生命也不愿碌碌无为地活着。这正是汉代人雄豪精神的底蕴。三、史记 所体现的雄壮豪放的价值观念和人生态度汉代人自然观的核心是“天人合一”。在当时人的眼中,“礼”仍是人生之大端,却被赋予新义,即“礼者,养也。稻粱五味,所以养口也;椒兰芬茝,所以养鼻也;钟鼓管弦,所以养耳也;刻镂文章,所以养目也;疏房床笫几席,所以养体也。”相对于先秦“礼者,别也(区分尊卑贵贱)”的观念发生了明显变化。承认作为物质的人的自然欲望,并把适当满足作为“礼”的标准,这是人本主义对教条主义和理性主义的胜利。“德”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德者,人物
15、之谓也”。要让短暂的人生在回归物质前闪耀出光彩,而不致萎黄枯干,那么人生必须有物质基础,“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要想富贵,就得有人有物,“居之一岁,种之以谷;十岁,树之以木;百岁,来之以德。”“德”是什么,即“人”和“物”。这就是说,有了谷、木等物,能富而不能贵;要既富且贵,则不但要有物,还要有人,人、物兼备,“德”就充实了。如此则“礼”和“德”都统一在物质基础上。与“礼”“德”观念相符合,形成了汉人独特的人生态度,并规定了他们的价值观。汉代人不再以“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为荣,司马迁 史记酷吏列传 M 北京:中华书局,1982司马迁 史记礼书 M 北京:中华书局,1982古典
16、新读9相反的,却认为“家贫亲老,妻子软弱,岁无以祭祀进醵,饮食被服不足以自通”,才是“无所比”的惭愧、耻辱与痛苦。在强烈的追求建功立业、追求大富大贵的渴望中,汉代人处处表现出让人感叹不已的作为。冯唐与卜式,一个是八九十岁的老人,一个是身份低贱的牧羊人,但他们并不因此而安于现状。在他们的内心,始终燃烧着火一般的热情。须发斑白的冯唐,虽然只是个小小的郎官,但他以天下为己任,密切注视着国家的形势,及时改变了汉文帝的失误,同时也实现了自己青史留名的人生理想。羊倌卜式,地位更为卑微,但他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安危融为一体,随时参与国家的重大活动,并输送尽可能多的能量。在国家承平之际从一介羊倌成为朝廷三公之一,对卜式来说这正体现了他的人生态度和生命价值观。不管是冯唐还是卜式,他们的生命深处都有一种张力,不懈奋斗,顽强拼搏,永远保持一种昂扬、积极、上升的情绪,史记 全面细致地揭示了这种满含时代精神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因时势所趋,恪守传统的儒学大师们也不得不对“礼”“弑”等观念作出新的解释。刘邦登基后,由于废除前朝礼仪,文臣武将在殿前颇失斯文,叔孙通要为刘邦制定朝仪,刘邦担心儒家那套繁缛的东西复活。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