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书书书社会分析:转型期社会焦点调查与研究谢 雨 锋 著陕 西 出 版 集 团陕西人民出版社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社会分析:转型期社会焦点调查与研究/谢雨锋著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1ISBN 978 7 224 09943 0 社 谢 社会分析中国 D668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 数据核字(2011)第 231067号社会分析:转型期社会焦点调查与研究作者谢雨锋出版发行陕西出版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西安北大街 147 号邮编:710003)印刷陕西天地印刷有限公司开本787mm 1092mm16 开14 印张字数200 千字版次2011 年 9 月第 1 版2011 年 9 月第 1 次
2、印刷书号ISBN 978 7 224 09943 0定价26 00 元序 言从社会学研究视角来看,人类社会其实就是一部社会变迁的进步史。社会变迁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而转型则是社会变迁当中的“惊险一跳”。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加速期。我国的社会转型主要有如下三方面的特征:一是在体制上,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二是在社会结构上,主要表现为社会转型的主体是社会结构,社会转型的具体内容是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三是在社会形态上,中国社会正经历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
3、社会的社会变迁和发展。作为社会学研究人员,我深知,准确把握和理解社会转型期的上述特征,并对社会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各类社会矛盾和问题保持敏感,发挥社会学的想象力加以诠释,无疑是一项神圣的使命和应持有的社会责任。基于上述研究认识和专业思考,在从事相关选题调查研究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倘若能将转型期中国社会不同类型、不同面向的社会焦点问题全景式地呈现出来,岂不既是一种从学术研究视角的再思考,更是一种扎根于社会发展实际的研究实践。当我向研究团队陈述此想法后,得到了他们的大力赞成和支持。也正是在他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终于赶在辛卯年深秋到来之际将本书付梓。本书在内容上突出如下两方面:既介绍了研究方
4、法在研究我国转型期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中的应用,阐述了具体研究方法的选择、研究过程、研究资料的分析和处理及研究文本的呈现;又将各研究议题嵌入到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生态背景下,力图从社会学、社会工作视角和现代社会发展实践两个角度对我国转型期面临的各类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进行理性的思考。本书所涉及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主要有:城市居民幸福感、社会诚信、全球化1 序言视域下的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电子社会背景下的青少年休闲生活与发展成长、城市化进程中历史文化街区发展与改造、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等,涉及从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到城乡社会学研究所关注的不同面向。中国的社会建设还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转型期的中国还有许多
5、新的社会热点、焦点等待着我们去关注、去研究。我愿以此书的出版作为自己社会研究实践的新起点,为新时期中国社会学的研究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最后,由于资料来源与本人水平有限,文中难免有许多不当之处,恳请各位专家学者批评指正。作者2011 年 9 月2序言/1“幸福”在哪里:城乡居民幸福感的一项调查/1捍卫“诚信”:不同社会群体社会诚信评价的比较调查/40大都市的现实与梦想: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调查/80休闲生活的无奈与期望:城市青少年课余生活调查/110在文化与市场之间:民族历史文化街区发展研究报告/148社会发展坐标下的经济建设:公众主观社会指标调查/184后记/2181 目录“幸福”在哪里:城乡
6、居民幸福感的一项调查人民幸福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标志,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目的。近年来,陕西省步入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时期,GDP 持续增长,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此背景下,陕西公众理解的幸福生活呈现怎样的图像?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幸福感如何?幸福的不同面向在实际生活中是如何体现的?影响他们生活幸福的因素又有哪些?提高陕西公众幸福感的路径如何选择?这些都是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一、研究背景我们致力于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核心的和谐社会。社会发展不应片面地理解为经济总量的增长,而是经济、社
7、会、环境等多方面协调进步的综合结果。社会发展应该“以人为本”,以满足人们生活需要,提高生活满意度与幸福感为最终目的。正如温总理在 2010 年新春团拜会中讲话所提到的:“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长期以来,GDP 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一指标,成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主要尺度。然而,片面地强调 GDP 的高速增长,忽视其与社会、人口及环境的协调发展,导致诸多社会矛盾与冲突的发生。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背景下,国民生产总值(GDP)并不能全面反映经济增长的质量和社会成本,不能从本质上反映国民的生活质量和人民的幸福程度,对它的过度强调,也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
8、展。所以,按照科学1“幸福”在哪里:城乡居民幸福感的一项调查发展观的要求衡量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引入国民生活幸福指数就显得尤其重要。经济增长是增强幸福的手段,而人的幸福才是发展的目的。反映人们主观生活质量的幸福指数,能真正体现出社会和谐的核心价值。社会发展的主体创造者是人民群众,社会发展最终目标必须是人民群众幸福,生活满意,否则就会背离其社会发展最基本的价值取向。为适应各方面对中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的需求,在国家统计局推出了幸福指数与社会和谐指数等一些新的统计内容后,部分省市也结合当地情况对居民的幸福指数进行了调查研究,了解人们的生活现状,探讨影响人们幸福感受的因素,为政府制定政策
9、发展和谐社会提供参考。因此,研究如何提高陕西居民的幸福指数,从微观层面看,是公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从中观层面看,是全省有限资源是否得到有效配置的社会组织、社会管理问题;从宏观层面看,是让社会的掌舵者深入思考陕西经济、社会、环境、文化如何统筹协调的发展问题。本研究正是在上述背景下进行设计并着手探讨的,以社会学中社会关系、社会秩序、社会系统、和谐发展理论为研究前提,以国际、国内通常的主观社会指标评价体系为基础,作为构建陕西“幸福指数”主观评估指标体系的依据,采用定量研究的问卷调查方法,强调统计样本抽样的代表性、全面性,以期获得对陕西民众幸福感指标评估体系的深入性了解;幸福指标将纳入
10、质性思维,关注公众对收入、生活水平、健康水平、人际关系、成就感、安全感和对工作的满意度和理解,对社会生活环境未来发展的需求和期望。在调研的基础上,探究和发现陕西居民幸福指数的影响因素,揭示陕西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社会动力和需要面对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发展对策和建议。二、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一)研究目标第一,描述陕西居民总体幸福感及在新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陕西居民对自身的生存状态和相关环境的心理感受。2第二,探究和发现影响陕西居民幸福感的制约因素及相关程度。第三,揭示陕西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社会动力和需要面对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发展对策和建议。(二)主要研究内容根据上述研究目标,本研究具体探讨了
11、如下内容:一是对国内外幸福指数调查、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作为理论分析、经验研究和制定政策的参考。二是从陕西现在和未来的视角,探讨陕西居民幸福指数主观评价指标体系中倾向性和状态性指标的结合度、影响力。三是陕西居民对现在的生活状况有何感受和评价?如何看待幸福感?影响(激励或限制)陕西居民评价幸福感的因素有哪些?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他们/她们有什么困难和担忧、需求和希望?四是陕西居民幸福感的差异性在哪里?他们的幸福感在现有的政策、制度框架下又是怎样被满足或是被限制的?五是探究和发现陕西居民幸福指数的影响因素,揭示陕西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社会动力和需要面对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12、三、文献述评所谓“幸福指数”(GNH),是衡量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主观感受,这种感受的主观指标,也就是幸福感。“幸福指数”的概念起源于 30多年前,最早是由不丹国王提出的。他认为“政策应该关注幸福,并应以实现幸福为目标”,提出人生基本的问题是如何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之间保持平衡。在这种执政理念的指导下,不丹创造性地提出了由政府善治、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四级组成的“国民幸福总值”(GNH)指标。实践的结果,是在人均 GDP 仅为 700 多美元的不丹,人民生活得很幸福。不丹研究院院长卡玛尤拉认为:幸福事实上指的是一种和谐生存的状态,其来源是健康长寿的人生、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良
13、好的关系、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医疗卫生条件、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妥善解决等。3“幸福”在哪里:城乡居民幸福感的一项调查当今世界将 GDP 作为衡量一个国家进步的唯一标准,如同一架偏移航线的飞机,速度越快越偏离航道。世界银行主管南亚地区的副总裁、日本的西水美惠子对不丹的这一创举给予了高度评价。她说:“世界上存在着唯一以物质和精神的富有作为国家经济发展政策之源,并取得成功的国家。这就是不丹王国,该国所讴歌的 国民幸福总值远远比国民生产总值重要得多。”也正因此,不丹提出的 GNH 发展模式引起了全世界瞩目,世界上不少著名的经济学家把目光投向这个南亚小国,开始认真研究“不丹模式”。近年来,美国、英国、荷兰、日
14、本等发达国家都相继开始了幸福指数的研究,并创设了不同模式的幸福指数。美国诺贝尔奖获得者卡尼曼与普林斯顿大学的艾伦克鲁格于 2006 年起编制国民幸福指数,“使它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一样成为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衡量标准”。英国则在创设“国民发展指数”(MDP)时,把社会、环境成本和自然资本也考虑进去。2002 年英国内阁公布的“生活满意度”文件,认为“国家有理由进行干预,以提高国民对生活的满意度。”日本则开始采用另一种形式的国民幸福总值(GNC),更强调了文化方面的因素。随着心理学的不断发展,心理学研究者逐渐意识到如何使人们感到幸福和快乐并不等同于对消极情绪和心理状态的研究,因此有关积极心理,
15、如乐观、快乐、满足、幸福等心理的研究日益增多,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 being,SWB)作为积极心理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受到格外的关注。主观幸福感是专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它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考察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不难发现,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与主观幸福感的评估是始终相伴随的。曾嘉在 陕西政治学院学报2008 年第一期撰文,对我国主观幸福感研究作了系统梳理,指出,自 1967 年第一篇有关幸福感研究的评论诞生以来,主观幸福感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主观幸福感研究分别经历了比较描述阶段、理论形成阶段和测量发展阶段;形成了
16、活动理论、目标理论、特质理论与状态理论、判断理论、动力平衡理论等相关理论。这4韩非:从国民幸福指数看发展观的演进 ,光明日报,2011 年 6 月 17 日。段建华:主观幸福感概述 ,心理学动态,1996 年第 1 期。些研究为我们进一步进行主观幸福感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今后的相关研究可以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重点深入探讨下述几方面的问题:第一是进一步探讨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第二是对于不同类型人群的研究,应该进行更为细致的分类;第三是国内相关学者应尝试运用实验方法进行主观幸福感研究。80 年代中期以后主观幸福感开始进入我国研究者的视野。国内研究者对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但思路和方法都大致沿用了国外同类研究的模式,重点测量人们对过去自我、现在自我、未来自我、社会物质、人际关系、社会活动等六方面的满意感。更多认为主观幸福感是个体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价,是衡量个人和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对于当代中国人主观幸福感的构成成分研究,一则主要由国家统计局推出的一套幸福指标体系,即通过对一个地区人们的收入、生活水平、健康水平、人际关系、成就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