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韩凭夫妇 坦腹东床 击汝一砖一、基础知识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囚之,论为城旦 论:判刑B妻密遗凭书,缪其辞 书:书籍C若能使冢合 若:假如D旬日而大盈抱 旬:十天解析:选B。“书”应是“信”的意思。下列各组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选C。A.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递进,并且,而且;B.介词,凭借,依仗/介词,因为;C.副词,就,便;D.副词,暂且,姑且/连词,况且。下列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尔夫妇相爱不已B恒栖树上,晨夕不去C宿昔之间,便有大梓木D妻遂自投台下,左右揽之解析:选C。“宿昔”通“夙夕”。补出下列句子省略的内容。(1)武邑某公
2、,与戚友赏花()佛寺经阁前。(2)()地最豁厂,而阁上时有变怪,入夜()即不敢坐()阁下。(3)()酒酣耳热,盛谈西铭万物一体之理。(4)()乃虚谈高论,在此讲民胞物与。答案:(1)于(2)佛寺经阁前人于(3)某公(4)尔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宋康王舍人韩凭,娶妻何氏,美,康王夺之。凭怨,王囚之,论为城旦。妻密遗凭书,缪其辞曰:“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当心。”既而王得其书,以示左右,左右莫解其意。臣苏贺对曰:“其雨淫淫,言愁且思也,河大水深,不得往来也,日出当心,心有死志也。”俄而凭乃自杀。其妻乃阴腐其衣。王与之登台,妻遂自投台下,左右揽之,衣不中手而死。遗
3、书于带曰:“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赐凭合葬。”王怒,弗听。使里人埋之,冢相望也。王曰:“尔夫妇相爱不已,若能使冢合,则吾弗阻也。”宿昔之间,便有大梓木生于二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又有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音声感人。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相思之名,起于此也。南人谓此即韩凭夫妇之精魂。今睢阳有韩凭城,其歌谣至今犹存。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凭怨,王囚之,论为城旦城旦:看守城门的人B既而王得其书,以示左右,左右莫解其意示左右:观察左右的人C左右揽之,衣不中手而死衣不中手:没有抓住衣服D旬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相就:
4、相互迁就解析:选C。A.城旦:秦汉时期的一种刑罚。B.示左右:给左右的人看。D.相就:相互接近。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选C。C.副词,于是,就/副词,最终。A.均为第三人称代词。B.均为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中的”“那当中的”讲。D.均作副词,帮助判断,可译为“就是”。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当心。译文:(2)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赐凭合葬。译文:(3)南人谓此即韩凭夫妇之精魂。译文:答案:(1)心中的哀愁和思念像连绵的大雨一样无尽无休,夫妻被拆分两地无法会合,自己死志已定。(2)君王希望我活着,我却愿意死去。
5、希望把我与我的丈夫合葬在一起。(3)宋人说这两只鸟就是韩凭夫妇的精神和灵魂。这篇小说与我们以前所学的孔雀东南飞在内容上、形式上、主题上有什么异同?请简要分析。答:答案:从内容上讲,韩文内容简单,情节单一;孔文内容丰富,情节复杂曲折。从形式上讲,一为小说,一为诗歌,都在现实主义手法的前提下运用浪漫主义手法结尾。从主题上讲,两文都歌颂了青年男女坚守爱情、视死如归的美好情操。但韩文揭露的是封建统治者的荒淫无耻和凶残本性;孔文揭露的是封建家长制的罪恶。(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陆九龄字子寿。父贺,以学行为里人所宗。九龄幼颖悟端重,十岁丧母,哀毁如成人。稍长,补郡学弟子员。时秦桧当国
6、,无道程氏学者,九龄独尊其说。吏部员外郎许忻有名中朝,退居临川,少所宾接,一见九龄,与语大说,尽以当代文献告之。自是九龄益大肆力于学,翻阅百家,昼夜不倦,悉通阴阳、星历、五行、卜筮之说。性周谨,不肯苟简涉猎。入太学,司业汪应辰举为学录。登乾道五年进士第。调桂阳军教授,以亲老道远,改兴国军,未上,会湖南茶寇剽庐陵,声摇旁郡,人心震摄。旧有义社以备寇,郡从众请以九龄主之,门人多不悦,九龄曰:“文事武备一也古者有征讨公卿即为将帅比闾之长则五两注之率也士而耻此则豪侠武断者专之矣。”遂领其事,调度屯御皆有法。寇虽不至,而郡县倚以为重。及至兴国,九龄不以职闲自佚,益严规矩,劝绥引翼,士类兴起。不满岁,以继
7、母忧去。服除,调全州教授。未上,得疾。一日晨兴,坐床上与客语,犹以天下学术人才为念。至夕,整襟正卧而卒,年四十九。宝庆二年,特赠朝奉郎、直秘阁,赐谥文达。九龄尝继其父志,益修礼学,治家有法。与弟九渊相为师友,和而不同,学者号“二陆”。有来问学者,九龄从容启告,人人自得。或未可与语,则不发。尝曰:“人之惑有难以口舌争者,言之激,适固其意;少需,未必不自悟也。”吕祖谦常称之曰:“所志者大,所据者实。有肯綮之阻,虽积九仞之功不敢遂;有毫厘之偏,虽立万夫之表不敢安。公听并观,却立四顾,弗造于至平至粹之地,弗措也。”(节选自宋史陆九龄传)【注】五两:古代候风的用具。用五两(一说八两)鸡毛制成,故名。一般
8、立在军营中或船舶上,以便随时观测风向。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文事武备/一也/古者有征讨公卿/即为将帅/比闾之长/则五两之率也/士而耻此/则豪侠武断者专之矣B文事武备/一也/古者有征讨/公卿即为将帅/比闾之长/则五两之率也/士而耻此/则豪侠武断者专之矣C文事武备/一也/古者有征讨/公卿即为将帅/比闾之长/则五两之率也/士而耻/此则豪侠武断者专之矣D文事武备/一也/古者有征讨公卿/即为将帅/比闾之长/则五两之率也/士而耻/此则豪侠武断者专之矣解析:选B。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意,“文事武备一也古者有征讨公卿即为将帅比闾之长则五两之率也士而耻此则豪侠武
9、断者专之矣”,这句话的含意是“文事武备,是一致的。古时候有征战讨伐,公卿就是将帅,一乡之长,就是军营的表率。士人如果以此为耻,那么豪侠武断的人就专横了”。“公卿即为将帅”,“公卿”名词作主语,所以前面要断开,据此可以排除A、D两项。“则豪侠武断者专之矣”,标志性词是“则”,前面要断开,据此可以排除选项C。故答案选B。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行,指木、火、土、金、水。五行学说认为大自然由此五要素构成,其盛衰消长能使大自然产生变化,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还能影响人的命运。B太学,其名始于西周,因汉代董仲舒向汉武帝上“天人三策”,提出“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
10、下之士”的建议,始设于京师,是当时全国最高教育机构。C床,在古代不仅是卧具,还是坐具,一般指能使身体安稳的器物,由此引申出起承托稳定作用的东西,如底座等。静夜思中的“床”便是指井边的围栏。D“和而不同”,语出论语:“君子和而不同。”指君子在人际交往中为了保持和谐的关系,即使不赞同别人的观点,也要附和别人的言论以示友善。解析:选D。选项D,“即使不赞同别人的观点,也要附和别人的言论以示友善”说法错误,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即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
11、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故答案选D。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陆九龄聪颖好学,知识渊博。得到许忻的肯定和帮助后,他更加发奋攻读,日日夜夜不知疲倦,通晓了阴阳、星历、五行、卜筮等学说。B陆九龄长在治学,亦通武略。在湖南茶寇剽掠庐陵时,应众人之求主持义社,调遣屯兵防御有章法,虽盗寇没来,但使此事得到了郡县的重视。C陆九龄研修礼学,治家、治郡有方。与弟九渊相为师友,学者称他们“二陆”;在兴国任上,他安抚百姓、劝士兴学,使当地学风大振。D陆九龄循循善诱,讲究方法。面对求学的人,他等待他们自己主动提问,启发他们自悟其道,不强以为师,不固执己见。解析:选B。选项B,“
12、应众人之求主持义社”不合文意,第三段“郡从众请以九龄主之”,指郡县长官听从众人请求叫九龄主持义社;“而郡县倚以为重”应理解为“郡县把陆九龄作为重要的依靠”。故答案选B。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之惑有难以口舌争者,言之激,适固其意。译文:(2)公听并观,却立四顾,弗造于至平至粹之地,弗措也。译文:解析:(1)“口舌”,言语;“人之惑有难以口舌争者”,定语后置,人总有难以用语言说得清楚的糊涂之处;“适”,恰好;“固”,使坚定,强化。(2)“听并观”,听取意见并且观察思考;“却立”,后退站立,站立在那儿;“顾”,看,环视;“平”,平正,准确;“粹”,精通;“措”,弃置,放弃。答
13、案:(1)人的疑惑有难用话语争辩的情况,言辞激烈,恰好强化他们的想法。(2)他听取意见并且观察思考,站在那儿四下观看,不达到极平正极精通的境地,不会放弃。参考译文:陆九龄字子寿。他的父亲陆贺,凭学问品行被乡里人尊崇。陆九龄年幼时聪颖持重,十岁时母亲去世,他像成人一样悲伤异常。年纪大些,就填补了郡学弟子员的空缺。当时秦桧把持朝政,没有人讲程氏之学,只有九龄尊崇程氏的学说。吏部员外郎许忻在朝廷里很有名望,退隐居住在临川,很少接待宾客,一见到陆九龄,跟(他)说话觉得很愉快,就把当时的文学典籍全部告诉他。从此以后陆九龄更加努力学习,翻看百家书籍,日日夜夜不知疲倦,对阴阳、星历、五行、卜筮这些学说都很精
14、通。(陆九龄)生性考虑问题周密严谨,对学问不肯苟且简单涉猎。(陆九龄)进入太学,司业汪应辰推举陆九龄为学录。在乾道五年中了进士。调任为桂阳军教授,因为父母年迈路途遥远,改任兴国军,还没上任,正赶上湖南的茶寇到庐陵剽掠,风声传到了邻郡,人心惶惶。旧时有义社来防备盗寇,郡县长官听从众人请求,叫九龄主持义社,他的门人学生大多不乐意,九龄说:“文事武备,是一致的。古时候有征战讨伐,公卿就是将帅,一乡之长,就是军营的表率。士人如果以此为耻,那么豪侠武断的人就专横了。”于是他就接受任务,调遣屯兵防御都有章法。盗寇虽然没有到,但郡县把陆九龄作为重要的依靠。等到了兴国,九龄不因为是闲职而自我放松,规矩更严格了,他劝勉安抚百姓,引导辅助人们求学,于是士人逐渐增多。不到一年,因为继母去世而离开。服丧期满,调任全州教授。还没上任,就得病了。一天早晨起来,陆九龄坐在床上和客人聊天,仍旧把天下的学术人才作为惦记的事情。到了晚上,整理好衣襟正面躺着就去世了,去世时四十九岁。宝庆二年,(皇帝)特地赠陆九龄为朝奉郎、直秘阁,赐谥号为文达。陆九龄曾经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