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研究_陈永胜编著.pdf

上传人:g****t 文档编号:233645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PDF 页数:462 大小:4.3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研究_陈永胜编著.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62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研究_陈永胜编著.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62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研究_陈永胜编著.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62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研究_陈永胜编著.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62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研究_陈永胜编著.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62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研究_陈永胜编著.pdf_第6页
第6页 / 共462页
亲,该文档总共46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责任编辑:马晓燕封面设计:王林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研究陈永胜编著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730030兰州市读者大道568号)兰州万易印务有限责任公司印刷开本:880毫米1230毫米1/32印张:14.5插页:2字数:404千2012年1月第1版2012年1月第1次印刷印数:11000ISBN 978-7-226-04220-5定价:46.00元图书在版编目(C I P)数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研究陈永胜编著,-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11.12ISBN 978-7-226-04220-5.中.陈.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研究中国.D 920.0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1)第25

2、8359号目录第一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概!述001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内涵及特!征002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背!景012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意!义019第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理论基!础025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法律!观025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的法律!观038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的法律!观048第四节 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法律!观049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法律!观055第三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历程与基本经!验059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历史发!展059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本经!验0

3、67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主要教!训080第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本条!件086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政治条!件086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经济条!件094目录00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研究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文化条!件104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社会条!件110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主要成!就115第一节 确立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115第二节 党依法执政能力显著增!强118第三节 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121第四节 人权得到可靠的法制保!障125第五节 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法

4、治环境不断改!善128第六节 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132第七节 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得到加!强135第六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立!法141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法体系是统一又分层次的立法体系!142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法的主要成!就156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法的主要经!验164第七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法律体!系173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173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历史过!程182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构建的框架结!构199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构建的主要特!征212002第八章中国特色社会主

5、义宪法制!度220第一节 宪法制度的历史演!进220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主要制!度224第三节 我国宪法的基本精!神231第九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商法律制!度238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商法律制度的历史发!展238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商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242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商法律体!系249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法律制!度266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法律制度的历史发!展266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270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法律制度的发展特!点280第十一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法律制!度293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6、法律制度的历史演!进293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297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法律制度的特!征316第十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法律制!度318第一节 社会法和社会法立法简!述318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法立!法326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法336目录00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研究第十三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刑事法律制!度358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刑法发展概!述359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刑法!典370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刑法的基本原则和效力范!围374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诉讼及非诉讼法律制!度387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诉讼法律制!

7、度387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概!述395第三节 我国的非诉讼法律制!度400第十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422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概!述422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433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444004第一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概述法治是政治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标志,凝结着人类智慧,为各国人民所向往和追求。但法治必须与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特点、发展阶段等相吻合。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为争取民主、自由、平等,建设法治国家,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奋斗,深知法治的意义与价值,倍加珍惜自己的法治建设成果。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

8、族成功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这条道路上,中国适应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不断发展的客观要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以人为本,弘扬法治精神,树立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全面实施依法行政,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不断推进各项工作法治化,实现国家的法治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是一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13 亿中国人民共同参与的、史无前例的伟大社会实践,具有世界意义,是世界法制史上完

9、全可以和罗马法复兴运动相媲美的重大历史事件。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正在民主与法治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努力开创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新境界。第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概述00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研究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内涵及特征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内涵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以来不断思考的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推翻了过去关于公有制、按劳分配、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三大特征的错误认识,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在此基础上,提出“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

10、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2。在正确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后,邓小平开始思考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邓小平提出,“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3。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邓小平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4。他同时强调,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是一项全新的事业,“绝对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

11、、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的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5。这样,邓小平就完整地提出了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实际情1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3.2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63.3 邓小平文选:第 2 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63.4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63.5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91.0021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164、199.2 马

12、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 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485.第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概述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观。在这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发展观指引下,以江泽民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一)中国的法治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法治法治观念在西方与在中国同样古老。两千多年前的亚里士多德就说过,“法治应当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是本身制定得良好的法律”1。法治观在西方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学说流派,但自从马克思主义法学产生以后,法治理论就焕然一新了。资产阶级法学家经常将法描绘

13、成“宇宙的准则”、“永恒的法则”、“全体人民的公意”等超人类、超阶级的事物,马克思在驳斥资产阶级法治观的谬论时指出:“你们的观念本身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的产物,正像你们的法不过是被奉为法律的你们阶级的意志,而这种意志的内容是由你们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2。马克思的论述深刻揭示了法的本质是阶级意志性和物质制约性的统一。既然法在本质上是阶级意志性和物质制约性的统一,那么“依法治国”的法治观也不是一个超阶级的事物。虽然将法律作为一种治国的方法,其本身是没有阶级性的,但依法治国所依托的经济基础和国家政权是有阶级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 1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

14、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这就决定了我们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种法律制度所赖以生存并为之服务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这种法律制度所赖以生存并为之服务的根本制度是人民当家做主为本质特征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种法律制度所赖以生存并为之服务的目的是保证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的00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研究1 邓小平文选:第 2 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2.2 邓小平文选:第 2 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48.3 邓小平文选:第 2 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6.共

15、同富裕。在这几个方面,中国的“依法治国”方略是有中国特色的,是与西方的法治观不同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中国的“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方向。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法治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既是我国法治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对前苏联法治改革失败教训的汲取。(二)中国的法治是建立在中国国情基础上的法治中国的法治是建立在中国国情的基础之上的,无论从历史传统和历史经验教训来看,还是从现实的迫切需要来看,中国的法治建设与其他国家相比都具有特殊性。从历史传统来看,“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传统比较多,民主和法制传统很少。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也没有自觉地、系统地

16、建立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各项制度,法制很不完备,也很不受重视。”1“文革”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如何才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兴旺发达作了深刻的思考与总结,并最终找到了答案:“认真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只有这样,才能解决问题。”2邓小平反复强调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3后来,他更明确指出,要通过改革来走依法治国的道路,才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从现实需要来看,依法治国更是实行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都需要一套既可以作为科学标准,又具有极大权威性,有一定公正性的法治原则作为保障。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 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必须有完备0041 美 塞缪尔 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M.北京:三联书店,1996:372.第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概述的法制来规范和保障。要高度重视法制建设,做到改革开放与法制建设的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