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责任编辑柳毅伟马明德装帧设计博奥设计工作室责任印制刘丽地址银川市北京东楼 139 号出版大厦(750001)网址网上书店www.hh-电子信箱邮购电话0951-5014294经销全国新华书店印刷装订固原博奥彩色印刷有限公司开本889mm1194mm1/32印张 4.5字数 170 千印刷委托合同(宁)0004076印数 3000 册版次2010 年 7 月第 1 版印次2010 年 7 月第 1 次印刷书号ISBN 978-7-80764-291-6/G 1223定价96.00 元(共四册)版权所有翻印必究原州非遗图释吴万俊主编出版发行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原州非遗图释吴万俊主编.银川:宁
2、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7ISBN 978-7-80764-291-6.原 .吴 .区(城市)文化遗产简介固原市 .K294.33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 数据核字(2010)第 131199 号(原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丛书)序一01固原市原州区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横跨原州,厚重的中原文化、璀璨的伊斯兰文化、神秘的西夏文化、粗犷的草原文化、苍劲的大漠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孕育出独特的人文环境。被誉为“宁夏敦煌”的须弥山石窟,与龙门、云冈石窟齐名;蜿蜒百里的战国秦长城,莽莽遗迹犹存;建筑年代久远、规模宏大的二十里铺拱北及安西王府遗址等远近闻名。远在战国时为秦北地郡乌氏
3、、朝那两县辖地的原州,是宁夏建置最早的县之一。早在西周末年,秦人就兴起于陇山(六盘山)以西的广大地区。春秋战国时期,秦人与陇山以西的绵诸、绲戎、翟等部族战事频繁,各民族文化很早就在这里碰撞、融会。陇山古道成为沟通陇山东西的重要途径。六盘山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要道,伴随着往来商贸马队的吆喊声和驼队铃声,名播海内外,在这一条被世人称为“政治之路”“商贸之路”“文化之路”“友谊之路”的丝绸古道上,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穆斯林特有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更为六盘山地区增添了伊斯兰传统文化的韵味。我分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以来,经常到宁夏南部山区考察、调研。六盘山地区丰厚的传统文化资源还是那样原汁原责任编
4、辑柳毅伟马明德装帧设计博奥设计工作室责任印制刘丽地址银川市北京东楼 139 号出版大厦(750001)网址网上书店www.hh-电子信箱邮购电话0951-5014294经销全国新华书店印刷装订固原博奥彩色印刷有限公司开本889mm1194mm1/32印张 4.5字数 170 千印刷委托合同(宁)0004076印数 3000 册版次2010 年 7 月第 1 版印次2010 年 7 月第 1 次印刷书号ISBN 978-7-80764-291-6/G 1223定价96.00 元(共四册)版权所有翻印必究原州非遗图释吴万俊主编出版发行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原州非遗图释吴万俊主编.银川:宁夏人民
5、教育出版社,2010.7(原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工程丛书)ISBN 978-7-80764-291-6.原 .吴 .区(城市)文化遗产简介固原市 .K294.33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 数据核字(2010)第 131199 号02味地保存在民间,这真让我惊喜和感慨!尽管经济全球化对于传统文化的冲击很大,但是在六盘山地区,民间仍保留了许多民族的传统文化。对于这一独特的现象,我们现在和今后都应该保持高度的警觉,并不断地呼吁:一定要加大对六盘山地区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使南部山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为全区乃至全国的亮点工程。大家知道,随着 2003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的出台,
6、2005 年国家 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 的颁布,全国各地掀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高潮。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时尚”,使一直以来无人问津、被当代人遗忘的众多民俗现象以一种文化的“合法”地位,得到了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在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大力支持。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象征。我区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一开始就进入了健康、有序的工作状态,全区上下凝聚成一种“民俗文化”的统一主体,取得了社会各方面的信任与支持,获得了自己民族的文化精神。借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机遇,我们的文化传承者,一个个光荣地成为自己文化的代表,
7、成为民族精神的守护者。这值得我们宁夏人骄傲和自豪!谁都明白,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是它的精神价值、文化价值。宁夏全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就是这种精神价值的体现者,广大的“非遗”工作者就是这种文化价值的发掘者和守护者。文化人都是为一种思想、为一种精神而活着的,在当前开展的“非遗”03保护工作中,他们注重的就是这样一种精神和文化的价值观念。20 世纪 80 年代,宁夏回族自治区开展了十一项文艺志书的集成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广大基层文化工作者在这种文化价值的促使下,做了大量的发掘、抢救工作,为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文化财富。像 原州民间旅游 原州民间民歌 原州民间信仰 等,都是当初记录在案
8、的民间艺术精华。虽然那些讲述者、收集整理者,许多都已经过世了,可是他们的故事仍在流传,他们的精神价值还存活在民间。流行文化的冲击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很深刻的。然而,在原州区乃至整个六盘山地区,我们的传统文化并没有全部丢尽,也没有被“洋化”。为此,我们由衷地感到庆幸和安慰。我区从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到地方政府乃至社会各界,都逐步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一工程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各市、县申报国家“非遗”名录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文本做得也越来越专业。各县、区都有一些举措,比如西吉县、原州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的出版,中宁、彭阳、固原等地大型花儿的传承、演唱,“万人花儿漫塞上”专题活动等,都对保护珍贵的“
9、非遗”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我区有些市、县政府前些年就开始做这些事情了,他们对特别杰出的民间艺人,像民歌手,民间剪纸、刺绣能手,以各种方式予以保护,鼓励他们去培养、教授新一代的传承人。这些工作目前正在各地广泛、全面地推进,成果越来越大,水平越来越高。原州区是一个传统文化十分深厚、文化遗产十分丰富的地方,文化的多元特点、历史特点、地域特点、民族特点、民俗特点、传04承特点,都十分突出。我们从人类更长的历史时段来考究原州区传统文化,发现以上这些特点,都符合文化的演进规律:“一些文化会越来越强势,另一些文化会逐步被边缘化,甚至是被吞并、侵蚀。这种文化的整合效应对于区域文化的冲击非常大,而很多区域文化、本
10、土文化都是传统性的,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要因素也在区域文化中得以体现。”从学术界的观点来看,原州区文化的传承特点和文化基因、自然基因有相似性,都是通过传承来延续的,带有某种稳定性。虽然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产生变异,但它的文化基因通过非线性传播,可以跨越很长的时间和空间。保护文化基因就是保护文化传承。不然,这种十分脆弱的、久经“时间和空间”的文化基因就会很快地在人们的视线中消失。我们现在应该积极去做的就是让传承这一“非遗”文化的年轻人,对原来这一仪式的庄严感、神圣感以及敬畏感有所提高,有所增强。原州区文化的地域特点,就是彰显“区域文化”这种特点的要素体现。说到“区域文化”,我们就想到西部关
11、陇民俗学界提出的“六盘山地区民俗文化圈”和“关陇地区神话圈”的问题。前一段时间,我偶然在网上搜索到了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教授张莜兑的博客,读到了他的一篇 关陇民俗文化圈的提出及其民俗学上的意义从王知三及其民俗研究说起 的论文。他在这篇论文中对“关陇”地域有了一个明晰的界定:古代的关陇,泛指陕西关中一带及陇(甘肃)的大部分地区。现在地理上的关陇概念则是指关山、陇山(六盘山)范围内的地方。以水系来划分,05是以渭河支流葫芦河(古瓦亭水)流域及泾河、清水河上游水系为主形成的一个区域地理概念。以山系来划分,是指以陇山主峰为核心向陕西、甘肃、宁夏三省(自治区)延展的半径为三四百里范围的地域。从这个意义上讲,
12、六盘山地区包括宁夏的西吉、隆德、泾源、原州区、海原、彭阳,甘肃的静宁、庄浪、华亭、平凉、泾川、崇信、灵台、秦安、张家川、清水、渭源、会宁(东部)、镇原,陕西的长武、陇县、千阳等县(区)的广大地方。也就是说,六盘山地区的传统文化包括了这些地方的一切文化的内涵和形式。葫芦河发源于宁夏西吉县月亮山南翼的白城乡白崖子村胡家社乌龙河;泾水发源于宁夏泾源县和甘肃庄浪县交界的湫头山北麓及泾源县的瓦窑沟两地;清水河发源于原州区境内的开城乡黑刺沟垴,在中宁县境内的黄羊湾注入黄河,这是六盘山地区向北直接流入黄河的最大支流。这三条河流的发源地都在六盘山。伏羲、女娲就诞生在葫芦河流域的古成纪(今甘肃静宁),他们是六盘
13、山地区的远古先民,他们最先创造了六盘山原始文化。“在这一大片广阔的地方,从人类繁衍的神话社会到有文字记载的神话历史开端,几千年来,生活在这里的人群不断地创造着适应自己生活、劳动、精神的各种神话形式和神话内容,这种自己创造的神话,又在各人群、各村落中相互传播、相互影响、相互取舍、相互同化或相互异化,从而产生又一种类型的神话形式,又在这个地域内传播、交流、创新成为一种社会文化的存在,这种社会文化所涵盖的一切,诸如宗教、政治、礼仪、法度、道德等等都在这里孕育、诞生。”(关陇文化探微 王知三、王莲喜06著,中国文史出版社)这就是六盘山地区神话圈内精彩的神话时代。它产生于公元前 78004800 年这一
14、时期。这一时期,六盘山地区的人类文化全面发展,达到鼎盛,是六盘山地区古人类神话最辉煌的时期。这是六盘山原始人类精神生活的升华时代,是六盘山地区先民一切艺术飞越的时代。原州区就处在六盘山民俗文化圈和六盘山神话圈内。几千年来,原州区先民们创造了自己的文化,又在其他地域内传播、交流、创新成为历史的存在。这种“存在”不断叠加、不断丰富、不断发展、不断精致,最后,把它的美定格在整个六盘山地区。“在六盘山民俗文化圈内部,我们会看到和发现一个实实在在的深具意义的物质的存在,那就是黄土。而黄土又总是与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女娲 补天 的情节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神话中少见。”(关陇民俗文化圈的提出及
15、其民俗学上的意义张校兑)原州区抟土瓦塑的传承人朱小平,就是在这种文化大背景下脱颖而出的。我在第四个国家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暨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周活动期间的彩塑展览上欣赏到了朱小平的瓦塑作品。欣赏他的作品,使我油然想到六盘山地区神话传说 女娲抟土造人。我们可以从朱小平的抟土瓦塑作品中找到六盘山地区流传了数千年的民间瓦塑艺术的根基和本源。原州区虽然只有这一个项目进入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但是,就是这一项,它代表了自治区最远古的民间记忆形式抟土瓦塑。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它的记忆不是单一的,是由一个民族、一个家族或者独立的个体来完成的,它是依靠众多族群的记忆能07力传承和发展下来的。抟土瓦
16、塑,经历了几千年的文化时空,依靠一代又一代、一群又一群的族人创造、改进、完善,又创造、又改进、又完善发展到今天的。新的时代,朱小平是作为这种艺术的传承代表,走进省级名录来的。抟土瓦塑标志了一个时代,跨越了一个漫长的文化时空,这种艺术最有生命力,群体的传承、群体的记忆,最不容易丢失。全区“非遗”工作者应该在申报名录的文化背景、传承历史上多去思考,着力打造一个又一个的精品名录。最后,我还要说一点,就是关于“非遗”保护的法律意识。在法制社会里,法律是具有很强约束力的,一旦“非遗”文化的保护措施以法律形式进入了国家运作体制,那对于每个公民、每个社会团体如何开发和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都有了一定的约束力。因此,“非遗”保护理应上升到法律的高度使之具有很强的约束性。我们要实实在在地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落实在对传承人的保护上,以法律的意识和观念,来加强自治区“非遗”传承人的保护工作。保护好传承人就是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另外,民族宗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民族宗教文化是全人类共享的文化财富。离开民族宗教文化,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不完整的。在新的历史时期,保护宗教文化,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