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 录第一章糜子第一节概述/001第二节糜子特征特性/004第三节糜子分布/011第四节糜子栽培技术/012第五节糜子综合利用/019第二章谷子第一节概述/027第二节谷子特征特性/030第三节谷子分布/033第四节谷子栽培技术/035第五节谷子综合利用/040第三章甜荞第一节概述/045第二节甜荞特征特性/046第三节甜荞分布/051第四节甜荞栽培技术/052第五节甜荞综合利用/0621目 录第四章苦荞第一节概述/073第二节苦荞特征特性/074第三节苦荞分布/076第四节苦荞栽培技术/077第五节苦荞综合利用/082第五章莜麦第一节概述/089第二节莜麦特征特性/091第三节莜麦分布/09
2、9第四节莜麦栽培技术/100第五节莜麦综合利用/114第六章高粱第一节概述/121第二节高粱特征特性/123第三节高粱分布/127第四节高粱栽培技术/130第五节高粱综合利用/1352书书书第一章糜子第一节概述糜子(Panicum miliaceum L),英文名 Proso 或 Broom cornMillet,禾本科(Gramineae)黍属(Panicum L)栽培种,一年生草木植物。糜子又称黍、稷、糜,是我国北方旱区主要制米作物之一,有粳糯之分。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其生育期短,耐旱、耐瘠薄,生育规律与降雨规律相吻合,是雨水资源高效利用型作物,在干旱、半干旱地
3、区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糜子栽培历史悠久,分布范围很广。北从内蒙古的海拉尔(北纬 4918),南到海南的琼海(北纬 1915),南北跨 30;东从黑龙江的同江、虎林(东经 143),西至新疆的哈巴河、阿图什、喀什(东经 76),东西跨 67;垂直分布由海拔 200 m 的山东日照到西藏海拔3000 m 的扎达、普兰,落差2800 m,几乎全国各省、区都有栽培。主产区集中在我国长城沿线地区,包括陕西北部、甘肃中东部、宁夏南部、山西北部、内蒙古西部及黑龙江、辽宁、吉林和河北的部分地区。常年种植面积约 100 104hm2,居世界第 2位。我国包头、东胜、榆林、延安一线(东经 110)以
4、东地区主要1栽培糯性糜子,向东延伸粳性糜子种植的数量越来越少,该线以西地区以栽培粳性糜子为主。糜子在我国古代农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考古发现非常丰富。以黄河上游为中心,在我国新石器时期的考古遗址中多处发现有糜子的遗迹。河南省新郑县裴李岗遗址发现的炭化糜子种子距今为 8300 10300 年;内蒙古敖汉旗发现的人工栽培形态的糜子,距今 7700 8000 年;甘肃东部秦安大地湾一期文化遗址中,发现了 7300 8100 年前的糜子;辽宁省新乐遗址发现的糜子炭化籽粒距今 6000 多年;陕西临潼姜寨遗址史家层中发现的黍壳距今约 5500 年;甘肃东乡马家窑遗址出土的糜子叶及小穗距今 5000 年
5、左右。此外,在辽宁省北票丰下家店下层文化遗址、甘肃省兰州青岗岔遗址、山东省长岛县北庄遗址、青海省民和核桃庄遗址、新疆和硕新塔拉遗址、黑龙江省东康遗址、山西万荣县荆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吉林省延边汪清新安闾遗址、内蒙古燕家梁元代遗址、湖南汉代马王堆古墓等都有糜子的考古发现。糜子在我国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称谓,甚至同一地区的称谓也不尽相同。历代史书、农书、医书、诗词、地方志、农家俚语中都有关于糜子的记载。从 尚书 诗经 春秋左传 周书 吕氏春秋 本草注 到梦溪笔谈 王桢农书 群芳谱,均记载了我国糜子的分布区域、粳糯类型、栽培品种、栽培技术、习惯叫法、食用方法及用途等。在华北某些地区及山东、山西、河南一般
6、称为黍子,而山东、河南和河北南部是稷的称谓区域。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一般称为糜子。糜子耐旱、耐瘠薄,是干旱、半干旱山区的主要栽培作物,生长期与雨热同步,在多数年份水分不成为限制糜子生产潜力的主要因素。糜子的叶片含水率、相对含水量和束缚水含量等水分指2标高,表现出有利于抵御干旱条件的水分饱和度。数量充足的自由水对生理过程酶促进生化反应起重要作用。蒸腾速率低,束缚水在温度升高时不蒸发,可以减轻干旱对植物的危害。糜子种子发芽需水量仅为种子重量的 25%,在干旱地区当土壤湿度下降到不能满足其他作物发芽要求时,糜子仍能正常发芽,在禾谷类作物中耗水量最低,用水最经济。糜子生育期短,生长迅速,是理想的复
7、种作物。复种糜子收获后不影响冬小麦的播种。糜子还是救灾、避灾、备荒作物。糜子对干旱条件的适应性和忍耐性在防范农业种植业风险,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糜子的生育期可塑性比较大,可以播种后等雨出苗,也可以根据降雨情况等雨播种,是重要的避灾作物。糜子的生长发育规律与降水规律相吻合的特点,使其在生育期内能有效增加地表覆盖,强大的须根系对土壤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由于植被覆盖降低了地表风速,从而减轻或防止了风蚀,同时,还能起到减轻雨滴冲击、阻止地表水径流的作用,使更多的水渗入地下,减少了水土流失。另外,植被覆盖还可以防止地表板结,提高土壤持水能力,从而起到良好的水土保持作用。在遭受旱、涝
8、、雹灾害之后,充分利用其他作物不能够利用的水热资源,补种、抢种糜子,可取得较好收成。糜子籽粒脱壳后称为黄米或糜米,其中糯性黄米又称软黄米或大黄米。加工黄米脱下的皮壳称为糜糠,茎秆、叶穗称为糜草。自古以来,糜子不仅是宁南山区人民的主要食物,也是当地家畜、家禽的主要饲草和饲料。3第二节糜子特征特性糜子是一年生草本禾谷类作物,全株由根、茎、叶、花序、颖果(种子)等几部分组成。要特别指出的是,种子的粳糯性与植株形态和穗分枝没有直接关系。1987 年出版的辞海 中描述的“圆锥花序较密,主轴弯生,穗的分枝向一侧倾斜的为黍型(P.miliaceum var.contractum)即黍子;圆锥花序密,主轴直立
9、,穗分枝密集直立的为黍稷型(P.miliaceum pactrm)即糜子;圆锥花序较疏,主轴直立,穗分枝向四面散开的为稷型(P.miliace-um var.effusum)即稷”。按花序和穗轴形态进行分类的方法,将糜子分为黍型(黍子)、黍稷型(糜子)、稷型(稷)值得商榷。一、植物学特征(一)根糜子根系中各条根的粗细差异不大,呈丛生状态,属须根系,由种子根(胚根)和次生根(节根)组成。种子根是糜子种子胚中的幼根,在种子萌动发芽时,种子根首先突破种皮后生长形成。由于种子根是最早形成的根,因而又称初生根。种子根只有一条。节根着生在茎节间分生组织基部。生长在地下茎节上的称为地下节根或次生根,生长在地
10、上茎节上的称为地上节根或支持根、气生根。糜子根系入土较浅,入土深度为 80 100 cm,扩展范围 100 150 cm。主要根群分布在 20 50 cm 土层内,其中以 0 20 cm 土层内的根系最多。糜子在0 10 cm土层中的根系重量占全根重量的79.6%。4糜子的胚根垂直向下生长,平均每天可伸长 2 cm 以上,当植株达到3 4 叶时,胚根的入土深度能达到40 50 cm。胚根入土后长出许多白色的纤细分枝,随着胚根的生长和老化变为褐色或黑褐色。由胚根发育的初生根在糜子幼苗出土后起主要的吸收作用,具有很强的抗旱能力。糜子幼苗期出现干旱时,只要初生根没有受到伤害,幼苗就不会由于干旱而死亡
11、。糜子的根尖是根生长、伸长和水分、养分吸收及初生组织发育的主要部位,由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组成。对根尖进行解剖,可分为表皮、皮层、内皮层、中柱鞘、韧皮部和木质部几个部分。糜子的根系不仅担负着吸收、运输养分和水分以及支持植株的作用,而且具有一定的合成能力。土质、土壤养分和水分状况、土地盐碱化程度、整地质量、种子的生活力强弱等因素都对根系的发育有很大的影响。(二)茎糜子的茎由胚轴发育而成,分为主茎、分蘖茎和分枝茎,一般情况下有一个主茎和 1 3 个分蘖茎。分蘖茎由分蘖节上的腋芽发育而成。一些早熟品种,还能在地上茎节上产生分枝茎。糜子分蘖茎和分枝茎的多少与品种类型、土壤水分、肥力及种植密度有
12、关。一般植株可产生 1 5 个分蘖,在干旱稀植的条件下,最多可达 20 个以上,但一般只有1 3个分蘖可以发育成穗。分枝是在主茎圆锥花序出现后才形成的,一般早熟品种分枝较多,晚熟品种分枝较少。同一植株上的分枝成熟很不一致,籽粒不饱满,结实率低。因此,在生产上要适当控制分蘖和分枝,防止无籽穗和秕粒。糜子为直立茎,茎高因品种、土壤、水分、气候和栽培条件不5同而有很大差异。矮秆类型品种株高只有 30 40 cm,高秆类型品种株高可达 200 cm 以上。茎粗5 7 mm,茎壁厚 1.5 mm 或更厚。茎秆由若干节与节间组成,每个节上生长一片叶子,茎节数与叶片数在 7 16 节(片)范围内变化。地下有
13、 3 5 个茎节,节间非常密集,为分蘖节,地上有 5 11 个茎节。节间数目的多少与品种特性、土壤肥力和播种早晚有关。茎色分绿色和紫色两种,多数茎秆表面都着生着大量的茸毛。糜子茎秆着生的茸毛的多少对糜子抗旱性、抗风沙能力及抗病虫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是糜子抗性强弱的重要性状。拔节前,糜子幼苗的茎是实心的,由密集的茎节组成,成熟后大部分茎变为空心。解剖发现,糜子的茎由表皮、基本薄壁组织、维管束和髓部等几部分构成。糜子茎的输导组织特别发达,维管束排列为四圈,因而,对大气干旱和土壤干旱有更好的适应性。(三)叶糜子为单子叶植物,其叶由叶片、叶鞘、叶舌、叶枕等部分组成。叶片是叶的主要部分。除第一片真叶
14、顶端稍钝呈椭圆形外,其余叶片均呈条状披针形。由于中脉比支脉短,以致叶片边缘呈波浪型,但也有边缘是平直的。叶片的上下表皮及叶鞘表面都有浓密的茸毛。叶鞘在叶片的下方,包围着茎的四周,两缘重合部分为膜状,边缘着生浓密的茸毛。叶舌是叶鞘与叶片接合处内侧的茸毛部分,能防止雨水、昆虫和病原孢子落入叶鞘内,起保护茎秆的作用。叶枕是叶鞘与叶片相接处外侧稍凸起的部分。叶片和叶鞘的颜色分为绿色和紫色。糜子的每一茎节都着生一片叶,全株出生的叶片数为 7 16片,与茎节数一致。发生在不同节位上的叶片大小、形状不同。6初生叶叶片较小,长宽为10.0 cm 1.2 cm,这部分叶片随着幼苗和根系的生长在早期枯黄脱落。后生
15、叶较宽大,长宽一般为20.0 cm 1.5 cm,寿命较长,一直可维持到糜子成熟。此外,发生在不同节位上的叶片也因中脉长短程度不同而有差别。(四)花糜子穗为圆锥花序,一般称穗子,由主轴和分枝组成。主轴直立或弯向一侧,长 15 50 cm,成熟后下垂。分枝呈螺旋形排列或基部轮生,分枝上部形成小穗,小穗上结种子,一般每穗结种子 1000 3000 粒。分枝呈棱角形状,上部着生小枝和小穗。分枝多少与生长发育条件有关,一般最多有 5 级,其中,1 级分枝 1040 个。分枝有长有短,有的光滑或稍有绒毛并有弹性。分枝与主轴的位置是相对稳定的。根据糜子花序的分枝长度、紧密度、分枝角度和分枝基部的叶关节状结
16、构的有无,我国将糜子穗形分为散穗型(P.miliaceum var.effusum)、侧穗型(P.miliaceumvar.contractum)、密穗型(P.miliaceum pactrm)3 种类型(表 1 1)。表 1 1糜子穗型特点类 型散穗型侧穗型密穗型分枝与主轴角度453535分枝与主轴相对位置多在周围,有的分枝细长,顶部向一方下垂分枝在主茎的一侧分枝在主轴的周围主轴方向直立或稍弯曲主轴弯曲主轴直立或略显弯曲分枝长度分枝较长分枝长分枝短花序密度稀 疏较 密密 集分枝基部凸起物明 显不明显没 有糜子花序分绿色和紫色两类颜色。紫花序类型其茎叶也常常带有紫颜色。紫色系花青素所致,花青素在 F1代是显性性状,7在杂交育种中常作为 F1代淘汰假杂种的标志性性状使用。糜子的小穗为卵状椭圆形,长 4 5 mm,颖壳无毛。小穗由护颖、内外颖和数朵小花组成。护颖有 2 片,护颖内一般有 2 朵小花(个别有 3 个完全花出现),其中一朵小花发育不完全,另一朵为完全小花。雄蕊有 3 个花药,雌蕊有 2 个羽状柱头,3 个花药紧抱 2 个柱头。开花时,由花序顶端逐步向基部开放,由穗主轴开始逐步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