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书书书职业决策研究进展胡剑锋王堂生著武 汉 大 学 出 版 社前言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每天都要做各种各样的选择。从决定购买哪一品牌的衣服、选择什么样的住宅这样的消费决策,到升学就业等重大的生活决策,人们几乎时时都得做出选择。有时候做出选择是非常容易的,比如选择要收看的电视频道,或者挑选某种口味的冰淇淋,这些选择的结果对于人们的生活几乎没有什么影响。但是,职业决策则不同,它对人们的生活有着重大的影响。所谓职业,是指人们从事的相对稳定的、有收入的、专门类别的社会劳动。职业不仅是个人谋生的手段,也是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它是对人们的生活方式、经济状况、文化水平、行为模式、思想情操的综合反映,也是一个人
2、的权利、义务及职责,是一个人的社会地位的一般表征。一个人选择从事哪种职业直接影响着他(她)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从而间接影响他(她)对工作和生活的主观幸福感,可见职业决策对每个人的一生发展至关重要。当然,在经济发展的低水平时期,就业市场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人们在选择职业时也更多地关注解决温饱问题,就业过程中还存在由国家统一安排就业岗位的情况,个人既没有必要也没有机会去自主选择职业,那时人们的职业决策意识非常单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即使是原来有着“铁饭碗”的国有企业职工也开始面临失业和再就业问题。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开始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进行改革,由原来的国家“统包统分”的就业制度改革
3、为“国家指导、自主就业”的制度,越来越多的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学生开始走向人才市场,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和工作岗位。尤其是到了信息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的 21 世纪,人才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个人在选择职业时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职业发展已经成为1个人发展的核心,人们的职业决策意识日益加强。近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逐年下降。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2009)指出,在毕业半年后的 73.56 万的失业大学毕业生中(包括有了工作又失去的),有 51.59 万人还在继续寻找工作,有 5.46 万人无业但正在复习考研和准备留学,另有 16.51 万无工作无学业没有求职和求学行为者。按教育部公布的数据
4、,中国 2009 届高校毕业生总数为 610 万,就业压力剧增,职业决策显得尤其重要。大学生进入社会时所选择职业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下阶段的长期发展问题,如果开始就从事一种不合适自己的,或是没什么发展前景的职业,将会对自身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这就要求大学生要了解社会现状,尊重客观规律,择业前要对自身素质进行一次彻底的了解和评价,对自己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为人处世的能力以及个人的理想、志愿等做一次全面充分的分析,对自己将来的事业发展有一个确切的定位,同时也要根据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塑造自己。这样,才能使自己在人才市场中有的放矢,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那么,职业决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它受哪些
5、因素的影响?人们在进行职业决策时采用什么样的策略?决策时焦虑不安、犹豫不决的情绪体验对职业决策有着什么样的影响?明确这一系列的问题对于了解职业决策的特点和本质,帮助人们改善职业决策、解决职业决策中出现的问题都有着重要意义。有关职业决策的研究早在 20 世纪初就开始了。由于当时社会发展比较稳定,人一生中的职业变化不大,所以职业发展心理学家更多采用“Occupation”和“Vocation”,中文翻译为“职业”一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职业稳定性的降低,越来越多的职业研究者使用了“Career”一词,其含义是“道路、轨迹”,在职业领域则引申为“生涯、事业”,意思也较以前的“职业”有所不同。职业突出的
6、是事业或某个具体的行业,而职业生涯更注重发展性,强调职业的变化。Jepsen 和 Gelatt 在 1974 年提出职业决策模型时,首次使用了生涯决策(Career Decision-making)这一概念,他们认为职业决策行为是个人以有意识的态度、行动、思考来选择学校或职业以符合社2职业决策研究进展会期望的一种反应。该行为的发生涉及决策者、决策的情境(社会期望)及有关决策者个人内在与外在的资源三个方面。VinlentHarren 和 Tanya Arroba 二人分别把生涯决策模型加以应用。此后,生涯决策一词在职业发展研究中被广泛应用。随着相关研究的丰富和深化,各种职业决策理论被相继提出来。
7、在 20 世纪中期,职业发展心理学家受到经济领域决策研究的影响,开始采用经济领域的决策研究范式来研究职业决策,各自提出了职业决策的标准化模型。特别是认知心理学兴起以后,经济领域的决策研究开始转向对决策中的认知信息加工过程的描述。职业发展心理学家也不例外,他们把信息观点引入职业决策研究中,越来越强调关注整个职业决策的过程。例如 Peterson 和 Sampson 认为职业决策是一个不仅包括职业选择,而且涉及对执行、完成决策所需的行为做出承诺的过程,Gati 则提出职业生涯决策是人们所经历的从搜索可能的职业选项,到对比选项,然后从中选择其一的过程。通过对职业决策的产生和概念的回顾可以看出,目前职
8、业决策研究中广泛认可的一种观点是,职业决策不仅仅是一个即时的职业决策行为,而且是一个决策过程。神经经济学是神经科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它采用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手段和技术,对一些经济学的基础问题进行新视角的研究。在行为决策方面,神经经济学发现:(1)在面临同样的风险时,人的选择受到问题描述框架的影响。如果人的决策是由相匹配的无意识过程和专门模块来决定的,那么环境效应的变化就可以导致人的行为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与经济激励无关。(2)情感过程容易产生短期行为,但通过自我控制,人的情感系统通过思考长期收益来获得满足或者表现焦虑,产生达到长远收益的行为。自我控制与大脑的前脑皮层区域有关。在出现情感偏好的短
9、期行为时,人的前脑皮层会通过经典模型进行自控,产生精神努力的感觉,最终形成“协商的结果”。(3)合作者和非合作者对信任与互惠使用了不同的大脑机制。实验研究表明,合作者在大脑的 Bold 区域的活动采用共同模式,这一区域一般同计算、视觉识别和社交有关,这说明合作者使用了大脑关心共有收益的机3前言制,而不是对各种结果给予不同的权重来进行分析。(4)Smith 等研究了风险与不确定性条件下决策过程的神经活动,发现人在进行风险决策时趋于风险收益,而在不确定性决策时人们则趋于规避损失。这是因为风险收益激活了大脑的中部前脑皮层区域,风险损失激活了背前脑皮层区域,而对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决策则刺激了中部前脑皮层
10、区域。本书由胡剑锋、王堂生著,何科荣、包学才、李小凤、郭寒宇、毛晨蕾等人参与,并得到了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基金、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基金、江西蓝天学院和武汉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感谢。感谢江西蓝天学院信息技术研究所的所有成员,与他们相处让我的生活充满色彩。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听取和吸收了许多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借鉴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一些科研成果,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对于书中的疏漏和缺点,诚望读者和专家批评并赐教。本书可作为经济学、神经科学和职业决策等相关学科的研究人员及研究生的参考书籍。著者2009 5 94职业决策研究进展目录第一章决策研究进展概述1第一节引言
11、1第二节决策研究的基本范式5第三节决策的神经科学研究13第四节研究意义及发展趋势22第二章职业决策研究的逻辑重构25第一节职业决策的研究方法25第二节职业决策的研究现状26第三节运用批判性思维重构职业决策研究28第四节以“人是科学家”为前提假设30第五节选取合适的构念31第六节在问卷设计中引入职业资讯的理念34第七节职业决策问卷设计35第三章职业价值观与决策风格问卷分析39第一节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研究39第二节职业决策风格变量聚类分析42第三节职业价值观和决策风格个体差异综合研究49!第四节解释与讨论58第四章职业决策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研究60第一节引言60第二节人工神经网络611第三节偏最小二
12、乘回归建模的原理与方法69!第四节结果分析76第五节结论与探讨79第五章毕业生择业的博弈研究81第一节引言81第二节博弈的类型81第三节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博弈82第四节大学生与大学生之间的博弈86第五节大学生不同选择之间的博弈88第六节结论与讨论89第六章职业决策的脑电研究92第一节引言92第二节研究方法与实验设计94第三节研 究 结 果101第四节结论与讨论105附录一107职业决策个体性调查表107附录二110关键术语中英文对照表110参考文献111跋1202职业决策研究进展书书书第一章决策研究进展概述第一节引言人们为什么会参加成功概率微乎其微的抽奖活动?为什么难以抵抗眼前的诱惑而荒废
13、长期的理财计划?为什么会花巨大代价去惩罚或报复他人?这些司空见惯的行为从传统经济学来看都是“非理性的”,不符合经济学家的理论预测。现实生活中的经济行为与传统经济学理论模型的预期不一致体现了传统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局限性。由于人类心理的复杂性,经济学家把人脑看做一个黑箱(BlackBox),认为打开这个黑箱是不可能的,因此,研究者只能关注那些可以观察到的外显行为。传统经济学通过定量分析输入和输出的外部信息来建立经济模型,通过这种研究方法,传统经济学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却使得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现实的经济行为。决策是人类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一种基本的生存能力。在生活中,决策是无处不在的,每天我
14、们都要做大量的决策,例如吃什么、穿什么、做什么、玩什么。决策是指当一个生物体面对一个或多个备选方案时,出于自身愿望、习惯或经过分析思考,做出相应行动,以获得预期的结果,或避免某种结果(Chorvat T 等,2005 年;万迪等,2005 年;Smith V,2002 年;Glimcher P W,2003 年)。决策过程包括设定目标、产生选项、评价选项、决定选项等过程,但不一定每项决策都要经历这几个过程,可能有的只需其中的 1 2 个。当传统经济学正视人类的决策行为时,其他学科比如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和神经经济学也试图探究人类的决策行1为。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加入到对决策的神经基础的研究
15、中来:为什么人们有时候会做出正确的决策,而有时候却不理智?如何处理风险和得失?如何实现利益最大化?个体的决策跟他人有没有关系?当机立断,关上办公室大门时头脑中闪过的歌曲,喜欢喝可口可乐而不喜欢喝百事可乐,配偶的脸部表情是让你觉得怜惜还是恼怒,甚至你为什么会对你的配偶一见钟情,等等,所有这些东西之间看似毫无关系,但都反映出了人的无意识思维。我们是如何做出快速决策的?为什么我们会无缘无故感到不安,我们的动机是什么?什么东西会让我们感到满意?许多人可能会有这样的体验:我们对事物的看法是基于发生在我们无法触及的地方的思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神经学家 Paul Wayland 说:“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分钟
16、所做的事,大多数都是无意识的。如果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有意识的,那么生活可能会变得杂乱无章。”弗洛伊德认为,我们的行为有许多取决于神秘的记忆和情感力量。在他的精神分析法提出多年后,借助于现代神经成像技术,人类对大脑及思维深处进行了新的探索。实证主义的科学观认为,任何理论都必须以观察的事实为基础,并能为可重复的经验所验证,超出事实基础的经验范围的理论只是一种非科学或准科学的思辨或假说。在科学发展的历史上,实证方法始终是推动人类思想和实践进步的重大力量。实验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在很大程度上就产生于人们的经验观察与经济学传统理论假设的偏离。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随着主流经济学微观基础的博弈论转向,出现了大量与博弈行为相关的试验。进行试验的大部分学者都对传统经济学的偏好理论、风险理论、期望效用理论、价格理论和博弈理论中的“理性”和“理性人”假设提出了挑战。古希腊哲人柏拉图曾说过:“人的精神是一辆由理智和情感两匹马驱动的战车。”(柏拉图,2003 年)当现代经济学将人类行为都归于理性的范畴时,一些无法用理性解释的行为却不断涌现出来,批判着经济学者那些看似完美的数学模型。有不少学者开始尝试将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