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图解舌诊 柳东杨,柳瑞凤主编.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7.6(名老中医柳河中经验丛书)ISBN 978-7-5668-2087-7.图.柳柳.舌诊图解.B2.25-6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 数据核字(207)第 06789 号图解舌诊TUJIE SHEZHEN主 编:柳东杨 柳瑞凤 出 版 人:徐义雄策 划:黄圣英责任编辑:冯 琳 王海霞责任校对:郑晓玲 刘雨婷责任印制:汤慧君 周一丹出版发行:暨南大学出版社(50630)电 话:总编室(8620)852260营销部(8620)8522528 8522829 85228292(邮购)传 真:(8620)8522583
2、(办公室)8522377(营销部)网 址:http: http:排 版:广州市天河星辰文化发展部照排中心印 刷:广州家联印刷有限公司开 本:787mm x092mm 6印 张:.625字 数:22 千版 次:207 年 6 月第 版印 次:207 年 6 月第 次定 价:68.00 元(暨大版图书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与出版社总编室联系调换)编 委 会医学顾问:柳河中主 编:柳东杨 柳瑞凤副 主 编:史浩天 赖汶震 李民安编 委:(以姓氏笔画为序)史浩天 朱东强 刘倩颖 李民安 陈友萍 柳东杨 柳瑞凤 赖汶震 廖腾炬前言中医的春天来了!习近平总书记把保护中医、发展中医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提出了中
3、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中医药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多元战略价值日显,时代的要求也向我们广大中医工作者提出一个艰巨的任务 做好传承工作。就是在做好老中医经验总结的基础上,也要做好年轻医生的培养,使中医后继有人。家父柳河中,祖籍广东揭阳榕城,行医六十多年,临床经验丰富,曾任广东省兴宁市中医医院院长,200 年获得广东省名中医称号,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他对舌诊颇有研究,著有舌苔图谱的诊断与治疗,但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正式出版。如今正好赶上这个中医的大好时代背景,在暨南大学出版社的帮助下,笔者得以重新整理该书并出版。笔者在二十多年的临床带教工作中,发现普遍的问题
4、是学生很难找到一条入门或自学的捷径,都在啃四大经典,常说看不下去。其实正确的学习方法应该是从易到难,由简入繁,在具有一定的临床积累以后,再看四大经典才容易看懂。简易的方法有哪些?舌诊。舌诊具有“浅而易知,试而辙效”的优点,既易掌握,又实用。从实践的难易程度来看,舌诊比脉诊直观、形象,相对容易掌握。比如诊病时先分阴阳表里,即分清是内伤疾病还是外感疾病,再结合舌质、舌苔变化,就容易分清寒热虚实,如此初学者对常见病的分型治疗就不会偏差太远。尤其是现时微信平台的运用,使师生之间有更多的互动。所以需要一本结合现时教材的舌苔图谱,而本书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本书以对照舌前 言 苔图谱的方式,按疾病的分类进行
5、辨证和治疗,可作为初学医者临证指南,也可作为西医学习、研究中医的参考用书。本书参照中医基础学中医诊断学,简略描述了舌诊的基础概念、意义和方法,描述了舌象与八纲、六淫、气血津液、六经、三焦、卫气营血、脏腑等辨证的关系和治疗,比较新颖的是增加了治疗八法的舌象与治疗。书中以中医内科学的病种为线条,为常见病的分型配备了舌苔图谱,直观而且可循图诊病、开方。本书中的常用方剂,跟教材会有一定的出入,其主要因为我们在临床中的常用方是临床上的习惯性用药,这样更方便读者临床应用,更贴近实际操作。妇科疾病病种复杂,初学时看似烦琐,但抓住各个疾病的主要症状表现,结合舌苔图谱和其他伴随的症状,归纳总结后真正分型也可“化
6、繁为简”,这对初入门者来说很实用。与舌苔图谱的论断与治疗相比,本书对一部分图片作了更换,会比原有图片更清晰。因医疗环境的改善,有些疾病,特别是急危重症,临床已经少见,短时间内对其舌苔图片不能完整收集,这部分舌苔图片只好沿用之前的。由于当时摄影技术的限制,图像会有所偏差,敬请读者理解。另对古医书的原文引用,选用少量简短且易读易记的原文,以适应快速阅读的需要。必须对年轻医生强调的是:医德永远高于医术。引用孙思邈言:“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共勉。本书在整理过程中,得到许多至亲好友的支持和帮助,特在此致以衷心的感谢。由于水平有限,汇编过程中难免有错漏之处,敬请同仁给予指正。编 者2
7、06 年中秋 图解舌诊名老中医柳河中经验丛书上 编第一章 概说舌诊一、舌诊源流简述中医舌诊起源很早,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就有记载。内经中也有舌诊的记载,如舌纵、舌强、舌卷、舌萎、舌本痛、舌本烂的描述;对舌苔也有描述,如灵枢刺节真邪篇云“舌焦唇槁,腊干嗌燥”。汉唐时期,张仲景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丰富了舌诊的内容。其诊舌分为三类:舌质、舌胎、舌(感)觉。“舌胎”为张氏所创,后世才发展为“舌苔”,指舌上苔垢。其舌诊的运用灵活而广泛,通过察舌求病因病机、辨表里、辨脏腑、确定治疗原则等。元代敖氏所著伤寒金镜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舌诊专著。它记录了 36 幅舌苔图像,并结合临床,论述了各种舌象的主症及治疗
8、法则。明清以后,舌诊得到更大的发展,各家学说,论著繁多,各有长短。如申斗垣著伤寒观舌心法,张介宾著景岳全书,傅松元著舌胎统志,曹炳章著辨舌指南。新中国成立后,祖国医学得到了新的发展,许多舌诊专著都得到发掘整理,重新出版。不同学科的科技工作者,运用各种现代方法,对舌诊深入研究,如舌荧光检查、病理切片、电镜检查,以及细胞学、生物化学、细菌学等,甚至利用各种先进的仪器检测。虽然在解释舌象机理上都有很大的突破,但对临床的指导还是没有多大进展,更多的还是需要中医临床的观察和积累。二、舌的形态舌由黏膜和舌肌组成,附着于口腔底部、下颌骨、舌骨,是扁平而长形的肌性器官。主要功能是分辨味觉,调节声音,搅拌食物,
9、协助吞咽。舌分为上、下两个面。上面称舌背(中医称为舌面),下面称舌底。舌体的前端渐细,称为舌尖;舌体的中部,称为舌中;舌体的后部,人字形的界沟之前,称为舌根;舌体的 图解舌诊名老中医柳河中经验丛书两侧称为舌边。舌的下面正中有舌系带,为一黏膜皱襞。在舌系带两边与伞襞之间可见淡紫色的舌下静脉,称舌底络脉。舌底络脉三、舌面脏腑分区阴阳表里、脏腑病变、六淫邪气的变化都会在舌面上得到表现,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基于不同的疾病,采用不同的辨证方式,对舌面的划分是有所不同的。根据历代医家的经验,常用的有两种分法:()以五脏分区。舌尖属心肺,舌边属肝胆,舌中属脾胃,舌根属肾。(2)以三焦分区。舌尖为上焦,舌中为
10、中焦,舌根为下焦。此方法主要在温病辨证中使用。第一章 概说舌诊 第二章 舌诊的临床意义舌诊,由于简便而深得临床中医的独爱,相对来说,舌诊比脉诊更加具有客观性。现代摄影器材的发展对舌诊技术的传播起到很大的推进作用,因不单有文字的描述,还有高清彩色图片使中医学生更加直观地接受这一诊断技巧。它很符合当前“互联网 医疗”的医疗模式,患者不论在哪里,都可以通过网络联系医生,描述症状,发张舌苔照片医生就可以开处方。舌象的变化,能够客观反映人体的内环境,准确而且清晰,对人体体质的辨识、病证的性质、推断病情的进展和预后,以及指导临床用药都非常有意义。一、体质辨识医门棒喝指出:“观舌本,可验其阴阳虚实;审苔垢,
11、即知其邪之寒热浅深也。”临症验舌法指出:“据舌以分虚实据舌以分阴阳据舌以分脏腑”,说明观察舌质的变化,可以了解脏腑虚实变化、气血是否不足等问题。舌质淡红,苔薄白,属正常舌象,提示脏腑功能正常,阴阳平衡;舌体胖大,舌质淡,苔薄白,属阳气不足之证;舌体瘦小,舌质红,干苔或无苔,提示阴水亏虚。不同的舌质、舌苔变化反映不同的体质,只有通过长期的积累和总结,才能达到“望而知之谓之神”(难经六十一难)的水平。二、病证性质风、寒、暑、湿、燥、火等邪气,以及各自体内之痰、瘀、食积、气滞等病理产物,都会与胃气相结而成不同的舌苔。所以,观察舌苔的变化可以辨别病邪的性质。特别是在温病的诊断上,可以依据舌质、舌苔的颜
12、色变化来辨别温病卫、气、营、血的发病过程。如苔白则邪在卫分,苔黄则转入气分,舌质红绛则邪入营分,舌质深绛或紫暗则邪入血分。舌诊在温病诊断中还可以根据舌面的润湿、干燥来推断津液的伤损。舌苔薄而干,是风热;舌苔薄而润,是风寒;舌苔腻是湿,黄是热,黄腻又代表湿热等;舌红绛苔黄燥,为实热证。最难看清的是气滞苔象和夹有风邪的苔象,学生经常追 图解舌诊名老中医柳河中经验丛书问,但有些变化是很微妙的,甚至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只有靠观察和积累。三、推断病情进展和预后观察舌的神、色、形态的变化,可知疾病的进展和预后。简单来说,舌质的变化反映脏腑气血的消长;舌苔的变化反映邪气的强弱,也反映胃气的强弱。气血不足者
13、,通过补气血治疗,舌质由淡转红,说明气血回升;如果是实热证,服用麻杏甘石汤后,热退,舌由红转回淡红,也是好转的表现,但如果舌由红转绛或紫绛,表示热邪内侵入血,暗示病情转重。舌苔的多少、厚薄、疏密都直接说明病邪的进退。比如急性阑尾炎的舌苔变化。虽然是急性病,但也有寒热虚实之分。早期急性阑尾炎,舌质淡红,有部分病人是薄白苔,证属脾虚气滞型,治疗中常用四君子汤合四逆散加味;有部分病人是薄黄苔,证属湿热证,治疗就用经典的大黄牡丹汤。随着病情的进展,舌苔会有明显的变化 从薄苔向厚腻苔变化:如果形成阑尾脓肿,舌苔就是明显的黄厚腻苔;万一病情控制不了,转成脓毒血症,高热不退,大便不通,舌苔则呈黄厚腻并干燥无
14、津,预示病情危重。不论是处于哪个阶段,只要手术治疗行阑尾切除术或阑尾脓肿引流术,术后第二天舌苔就立即转薄,舌质由红转淡。四、指导临床用药掌握舌诊、运用舌诊的最终目的是指导辨证,遣方用药。同一种疾病,可以有不同的舌象(包括舌质、舌苔等),而同一种舌象,又可在不同的证型中显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因此,诊病时应先辨别阴阳,再分表里,即分清是内伤疾病,还是外感疾病,然后结合舌质、舌苔变化区分寒热虚实。这样做,初学者对常见病的治疗就不会偏差太远。舌淡红,苔薄白,若病人主诉是胃脘部疼痛,则属于脾虚气滞型的胃脘痛,治疗宜健脾理气止痛,方用柴芍六君汤合金铃子散;若病人主诉是恶
15、寒咳嗽,痰白,则是外感风寒,治疗方用止嗽散加减。舌质红苔厚腻,若病人主诉是反复发热,则应该是湿温病变,治疗宜清热化湿,方用三仁汤或黄芩滑石汤等;若病人主诉是胃肠症状,则是中焦湿热,治疗应该和胃化湿清热,方用平胃散、白头翁汤等。舌质和舌苔,就像是“鸡尾酒”,搭配多种多样,到论述具体病证的时候我们再展开叙述。第二章 舌诊的临床意义 第三章 舌诊的方法舌诊虽然简便,也必须经过长期的练习积累,还必须讲究方法,现分述如下。一、四诊合参中医诊断讲求“望、闻、问、切”四诊合诊。舌诊只是望诊的一部分,不是因为本书讲舌诊,就认为其他不重要了,或者说认为单纯舌诊就可以代替全部,四诊同样重要,不能厚此薄彼。(一)与
16、望诊结合“望而知之谓之神”,望的范围很广,既有全身情况的望诊,包括神、形、色、态四个方面,也有局部位置变化的望诊。舌诊只是局部望诊的一部分。笔者临证时,常待病人落座,伸舌观察后,就主动描述病人的病证,有时确实让人觉得“神”,甚至学生也不明白其中原理。其实望舌没有捷径,就是生活中注意培养和训练自己的观察能力,注意观察病人的一些细微变化,比如一闪即逝的眼神、描述病证时的某些表情,学会“察言观色”,不断积累经验,才能提高望诊的技巧。例如:两个腰痛的病人来就诊,一个是肾绞痛,一个是急性腰扭伤,虽然都是剧烈疼痛,但细看还是差别很大。肾绞痛病人,常是一只手叉腰,歪着身体来看病,甚至痛得在地上打滚;腰扭伤的病人却是以固定的姿势来看病,不敢乱动。不用拍片就能分清楚 一个乱动,一个不敢动,接着结合舌象就可以辨证用药了。再举个例子:甲状腺疾病,可见颈前喉结处单侧或双侧的肿胀或肿块,可随吞咽上下移动。与此相区别的是颈部淋巴结结核或肿瘤,于颈侧颌下有肿块如豆,串珠状,但不随吞咽上下移动。(二)与闻诊结合闻诊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听病人的声音;二是嗅病人的气味。听声音,包括听患者的语声、咳嗽、喘息、呃逆、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