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青少年捐助行为归因与教育_丁凤琴著.pdf

上传人:sc****y 文档编号:234209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PDF 页数:238 大小:107.4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少年捐助行为归因与教育_丁凤琴著.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38页
青少年捐助行为归因与教育_丁凤琴著.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38页
青少年捐助行为归因与教育_丁凤琴著.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38页
青少年捐助行为归因与教育_丁凤琴著.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38页
青少年捐助行为归因与教育_丁凤琴著.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38页
青少年捐助行为归因与教育_丁凤琴著.pdf_第6页
第6页 / 共238页
亲,该文档总共2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前言用社会力量改善弱势群体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是慈善文化发展与和谐社会建构的基础。作为一种积极的、无偿赠予他人财物和给予他人帮助的利他性道德行为,捐助行为具有利他性,是公益和社会责任的象征,也是社会进步和成长的主要指标,更是慈善捐助与社会保障体制建构的基础。而捐助行为归因是说明和解释个体捐助行为的重要认知和动机因素,也是促进个体后续捐助行为的重要驱动力,捐助行为归因理应成为备受社会关注的研究主题。但国内目前关于弱势群体的慈善教育存在非常突出的问题,就是个人捐助参与率不高,捐助行为的责任和意识普遍缺乏,这显然与我国建立社会互助与共享的和谐社会的主题相悖。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个体做出或不做出捐助

2、行为?这些对个体后续的捐助行为及干预是否有影响?对前一问题的回答涉及捐助行为的归因推断,对后一个问题的回答则涉及捐助行为归因的后续效应和教育干预。归因是指通过分析他人或自己的外在行为表现以推论和解释其原因的心理过程。对行为的不同归因会影响个体对行为信息的编码、解释和表征及对后续行为的认知,并会影响行为干预与决策的制定。青少年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体,正处于社会认知能力、行为推理能力等形成和发展的时期,也处于社会意识、价值观等形成和塑造的关键时期,青少年捐助行为归因直接关系着未来社会慈善事业的发展。本书以正在成长和发展中的青少年群体为研究对象,力图站在发展的高度审视和把握青少年捐助行为归因的特点,揭示青少年捐助行为归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