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武威汉代医简微课堂五十讲_张延昌主编.pdf

上传人:sc****y 文档编号:234227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PDF 页数:297 大小:55.8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威汉代医简微课堂五十讲_张延昌主编.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97页
武威汉代医简微课堂五十讲_张延昌主编.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97页
武威汉代医简微课堂五十讲_张延昌主编.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97页
武威汉代医简微课堂五十讲_张延昌主编.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97页
武威汉代医简微课堂五十讲_张延昌主编.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97页
武威汉代医简微课堂五十讲_张延昌主编.pdf_第6页
第6页 / 共297页
亲,该文档总共29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WEIKETANG WUSHI JIANG责任编辑陈学祥封面设计麦朵设计出版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社址兰州市读者大道568号730030网址电话09318773023(编辑部)09318773237(发行部)京东官方旗舰店https:/ 毫米1092 毫米1/16印张18.5插页1字数450 千版次2019年6月第1版印次2019年6月第1次印刷印数12000书号ISBN 9787542426703定价58.00元图书在版编目(C I P)数据武威汉代医简微课堂五十讲/张延昌主编.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5ISBN 9787542426703.武.张.木简医古文研究武威汉代.K877.

2、54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9)第087270 号图书若有破损、缺页可随时与本社联系:09318773237本书所有内容经作者同意授权,并许可使用未经同意,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武威汉代医简微课堂五十讲张延昌主编编委会顾问:刘维忠郭宪章吴军主编:张延昌副主编:彭小芳段生银张宏武编委:陈钢曹生有李文辉张翠玲王家德柳生智韩忠王元春张延地尕代加王天鹏“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原创的医学科学,从宏观、系统、整体角度揭示人的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认知方式,深深地融入民众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健康文化和实践,成为人们治病祛疾、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重要手段,维护着民众健

3、康。从历史上看,中华民族屡经天灾、战乱和瘟疫,却能一次次转危为安,人口不断增加、文明得以传承,中医药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医药发祥于中华大地,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早在秦汉时期,中医药就传播到周边国家,并对这些国家的传统医药产生重大影响。预防天花的种痘技术,在明清时代就传遍世界。本草纲目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广为流传,达尔文称之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针灸的神奇疗效引发全球持续的针灸热。抗疟药物青蒿素的发明,拯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同时,乳香、没药等南药的广泛引进,丰富了中医药的治疗手段。”(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五千年来,扁鹊、华佗、张仲景、孙

4、思邈等名医的故事广为流传,他们悬壶济世、妙手回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巨大贡献,中国的医生用坚强的脊梁,撑起了健康中国的大厦。甘肃是我国华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系孕育我国五千年文明之摇篮,资治通鉴赞誉:“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而甘肃古代医学文化对祖国医学的诞生、生长、壮大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黄帝内经作者庆阳岐伯,针灸甲乙经作者灵台皇甫谧,武威汉代医简、敦煌藏经洞中的大量中医典籍抄本,均出自甘肃。其中黄帝内经系中医的奠基之作,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早在唐朝时期就作为官学教材;“敦煌医学”作为“敦煌学”的分支,因莫高窟藏经而出名;唯对武威汉代医简的内容及研究价值略知一二

5、,不甚了解。2017年12月19日我与几位医学专家前往武威调研中,有机会参观了武威西序一序一001武威汉代医简微课堂五十讲夏博物馆武威汉代医简展示区,并听取了武威汉代医简的研究专家、甘肃省名中医张延昌的学术研究进度情况,进一步了解到武威汉代医简系国宝级文物,是甘肃古代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1972年11月在武威市柏树乡下五畦村旱滩坡发现的92枚医药简牍,为我国出土医药简牍最多的一次,被考古学家称为“武威汉代医简”。92枚医药简牍内容涵盖中药(100余种)、方剂(30多首)、针灸及临床各科。晚于黄帝内经,早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为我们研究汉代及汉代以前的中医药提供了宝贵实物证据,其价值不言而喻。张延

6、昌先生于2016年底开始在“中医杂谈”微讲堂,每周一期作系列专题讲座,历时一年时间,详尽介绍武威汉代医简所载内容及研究情况,共讲了50期(讲),现将讲座内容编纂为武威汉代医简微课堂五十讲,由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并邀我写序,为宣传弘扬具有甘肃鲜明地域特色的这门古代医学,打造“武威汉代医简”品牌,乐为撰序。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2018 年 8 月 25 日002甘肃武威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早在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先人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远古文化。武威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曾是五凉古都、西夏陪都,境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文物古迹众

7、多,是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的出土地,还有大量的民间民俗、文化遗存,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在这块土地上萌生繁衍的五凉文化、佛教文化、西夏文化都曾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激起过多彩的浪花,西凉乐舞、狮子舞以及李益、阴铿等著名诗人,都曾对中华历史文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谱写出无数壮丽的篇章。武威经过数千年历史演变和沧桑更替,更加英姿雄发。5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160多处可供游览观瞻的文物景点,4万多件珍贵的馆藏文物,构建成凉州恢宏壮观的历史文化长廊,不断涵养、壮大着这座古城的文化根脉。在中医学领域里还有一项重大的考古发现武威汉代医简。武威汉代医简的出土,不仅是我国考古界的一个重要发现,也是我国医学史上的一件大

8、事,它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医学尤其是汉代医药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甘肃省中医院张延昌主任医师,现为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专家,20多年怀着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利用业余时间精心研究武威汉代医简。2016年底开始在中医杂谈微信微讲堂作每周一次专题讲座,历经一年时间,共讲50讲。我本人做过讲座嘉宾,听过讲课。张延昌先生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全面释译解读了武威汉代医简简牍文及所载方药,介绍了对其研究的成果,阐述了武威汉代医简研究的重要价值,使各位听众对武威汉代医简有了更多的了解。近日中医杂谈总群主彭小芳告之,拟将中医杂谈微讲堂50讲内容编纂成书,正式出版发行。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中医药在经济社

9、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序二序二003武威汉代医简微课堂五十讲用愈加重要,已成为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历史性机遇。学习借鉴各种现代文明成果,坚持古为今用,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切实把中医药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服务于人民健康,服务于健康中国建设。武威汉代医简对甘肃而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理应深入挖掘研究,古方今用,惠泽于民。在武威汉代医简微讲堂五十讲即将付梓之际,愿为之作序。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主任刘维忠2

10、018 年 3 月 24 日004甘肃省中医院于1954年成立,在甘肃省医疗界享有很高声誉,是那个时期医学生向往的工作单位。我是1961年毕业于兰州医学院医疗系本科,对分配到甘肃省中医院工作感到十分荣幸。当时医院内科有多位名医前辈,诸如窦伯清、席梁丞、张忠选、刘培德等。在跟随前辈临床实践中,深受启迪,收获颇丰。在临证之余与武威籍老前辈窦伯清、席梁丞交谈,得知关于武威的历史沿革及很多有关武威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辈子难以忘怀,今日回想犹如昨天,老前辈述说的声音仍在脑海中浮现。武威历史悠久,为古丝绸之路重镇,古有“人烟扑地桑拓稠”“车马相交错,歌吹日纵横”之美誉,先祖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

11、灿烂辉煌的文化。“武威”因汉武帝彰显大汉帝国军队的“武功军威”而命名,又称雍之都,其地势平坦辽阔,为河西最大的堆积平原。西汉扬雄的凉州箴曰:“每在季王,常失厥绪。上帝不宁,命汉作凉。”20世纪60年代出土的“马踏飞燕”,震惊世界,后定为我国的旅游标志。1972年11月武威旱滩坡又出土了汉代医简,再一次在考古学界、文字学界、中医学界引起了高度地关注。甘肃省文化部门及甘肃省考古研究所专人多次来甘肃省中医院协商,对武威出土的汉代医简进行释译研究,并将涉及医学部分的内容,交由甘肃省中医院完成,当时我院几位中医老先生参与了此项工作,后其研究成果编纂成册,由文物出版社出版了武威汉代医简一书。1996年武威

12、汉代医简被国家文物局文物鉴定专家组确认为武威出土的三件“国宝级”文物之一,成为简牍学中确有保存和历史研究价值的文物,现被视为甘肃古代医学的“四面旗帜”(岐伯医学、武威汉代医学、皇甫谧针灸医学、敦煌医学)之一。张延昌主任是武威古浪人,对自己的家乡有着独特的情感,他在医院图书馆发现这本武威汉代医简后,产生了对其进一步研究的极大兴趣,怀着对家乡的热爱,从1995年开始,在专攻风湿病防治的同时,迷恋于对武威汉代医简的研究,经序三序三005武威汉代医简微课堂五十讲常奔波于甘肃省博物馆、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省图书馆,求教考古学者,查阅文献资料,并多次到武威实地考察,业余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此项研究之

13、中,撰写出版了武威汉代医简研究武威汉代医简注解武威汉代医简研究集成武威医简医方今用等研究专著6部。20多年来,他撰写学术论文数十篇,完成科研4项,获得诸多殊荣,如2008年3月被甘肃省人民政府授予“甘肃省名中医”称号;2011年被甘肃省中医院授予“甘肃省中医院名医药专家”称号;2008年10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授予“推动风湿病学术发展贡献奖”;2014年4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专家等。特别让人称赞的是,他退休后,仍细读精研,笔耕不辍,无冬无夏,不怨不悔。2016年12月又接受“中医杂谈”微课堂专栏邀请,以“武威汉代医简”为主题进行

14、授课,每周一期(讲),共授课50讲,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结合临床,突出实践,受到与会嘉宾的赞誉、众多群友的好评。他放弃休息时间,认真备课授课,无私奉献,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从武威汉代医简的简牍释译、方药注解及临床应用、药学、调摄与护理等方面进行了讲解,让更多的中医爱好者认识了解了武威汉代医简所载内容,让更多的医务工作者学习掌握了武威汉代医简中的方剂,并推广应用,使更多患者受益。张延昌对此研究成绩斐然,功不可没。有这样一位辛勤不倦、把所学的知识和临床经验通过“微课堂”等形式无私传授、被媒体报道为“复活武威汉代医简的人”,我亦赞之!在武威汉代医简微课堂五十讲出版之际,乐作此序。甘肃省名中医、主任医师

15、甘肃省中医院原业务副院长甘肃首届“十大公益”之星甘肃省老科协六届、七届副会长中国科协、甘肃省委及甘肃省政府奖状获得甘肃省凡人善举协会名誉会长唐士诚006中医药蕴含着深厚的科学内涵,具有引领生命科学未来发展的巨大潜力,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和“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甘肃是中医药文化的发祥地,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特色显著,历代名医辈出。庆阳岐伯医学、武威汉简医学、灵台皇甫谧针灸医学、敦煌医学称之为甘肃古代医学的“四面旗帜”,为甘肃的中医药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众所周知,作为甘肃中医药文化优势的武威汉代医简,它的出土成为我国医学史上的重大发现,医简中的内容代表着东汉早期我国的实际医学水平,填补

16、了医学史料的空白,1996年被国家文物局文物鉴定专家组确认为“国宝”级文物,专家认为是简牍学中最有保存和历史研究价值的文物,被学界誉为名副其实的“中华第一医简”。中央电视台记录中医中搜集整理的中国近代十大中医类考古发现,其中“甘肃武威汉墓”名列第五。近几年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非常重视中医药文化建设,已经将平凉灵台皇甫谧文化园、敦煌博物馆医学分馆、武威汉简医学城(雷台园)列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2017年12月19日分管卫生的李斌副省长在武威调研期间,参观了“武威汉代医简研究成果展览”,强调要把武威汉代医简的研究工作做大做强。为了便于广大中医药工作相互交流互动,甘肃近年以不同形式,利用手机客户端建立了许多中医药微信平台,其中甘肃“中医杂谈武威特色群”,从2016年底开始历时一年时间,每周一讲,举办了武威汉代医简微课堂共50讲,全面介绍了1972年甘肃武威出土的“武威汉代医简”,内容广泛,涉及面多。近期又将讲座内容加以精炼,编著为武威汉代医简微课堂五十讲一书,实为发展甘肃中医药事业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该书作者张延昌1982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为甘肃省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