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西安周易研究第1辑_张茂泽.pdf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234245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PDF 页数:280 大小:13.6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安周易研究第1辑_张茂泽.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80页
西安周易研究第1辑_张茂泽.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80页
西安周易研究第1辑_张茂泽.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80页
西安周易研究第1辑_张茂泽.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80页
西安周易研究第1辑_张茂泽.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80页
西安周易研究第1辑_张茂泽.pdf_第6页
第6页 / 共280页
亲,该文档总共28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图书在版编目(C I P)数据 西安周易研究.第一辑/张茂泽,郑熊主编.-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18.12 I SB N978-7-5604-4287-7 .西.张 郑.周易研究.B 221.5 中国版本图书馆C I P数据核字(2018)第275955号西安周易研究(第一辑)主 编:张茂泽 郑 熊出版发行:西北大学出版社地 址:西安市太白北路229号邮 编:710069电 话:029-88303059经 销:全国新华书店印 装:西安华新彩印有限责任公司开 本:787m m 1092m m 1/16印 张:17.5字 数:204千字版 次:2018年12月第1版 2018年12月第1次印

2、刷书 号:I SB N978-7-5604-4287-7定 价:32.00元序 言周易是有世界性影响的中华优秀文化经典之一,在我国历史上、现实中,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它首次专注于天人关系道理的阐发和应用,奠定了中华文明的精神基础;它关于仁义道德修养可以影响命运的思想,可谓古代国人进行人性修养的门径和实施文明教化的圭臬。后来周易稳居儒家十三经之首,良有以也。从易大传开始,诠释、研究周易的易学,迄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无论象数,还是义理,皆为学问,皆可研究,亦皆可以入德,与现实社会生产生活相结合,乐天知命,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周易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依然有重要积极作用。第一,周易是中华文化的

3、根脉,可以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源泉。周易探讨天人关系,关涉民族精神家园建设问题,涉及民族信仰或信念问题。今天我们要认识到,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民族复兴,既要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基础、渊源,也必然表现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和拓展。周易经传中蕴含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阴阳和谐、生生不息精神,穷变通久、既济未济精神,都是古代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中的精品珍藏。以此为基础,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就是要让外来宗教持续不断地与中国文化相结合,接受周易等中华文化经典的洗礼,积极主动实现中国化,使自己由信到行,自内而1外,都洋溢着中华民族精神,成为中国文化的有

4、机组成部分。和其他宗教的上帝信仰比较,以周易和后来儒学为代表的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基本特点是信仰天命,而从周公、孔子开始,又致力于使天命信仰人文化、理性化,形成了以仁义道德为核心价值的人学信念。易传“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这一学说可以作为代表。穷理,说明这种信念是理性的;尽性,说明这种信念是人文的;至于命,说明这种信念乃是在人文、理性基础上形成的信念。这种信念,是我国古代无神论的主要代表。它就像一座高大而坚固的堤坝,反复抵挡着外来宗教上帝创世说、上帝主宰说、上帝拯救说在中国的流行蔓延。照任继愈先生看,和宗法社会相关,忠孝是中国古人最为普遍的信仰,祖先崇拜则是与此相对应的宗教文化形式。其实,易传已经开

5、始超越宗法血缘限制,将人类的祖先寻根到万物、天地,追溯至阴阳、太极。这就使祖先崇拜的对象超越生物血缘的束缚,上达宇宙本原的高度。祖先崇拜和天地崇拜有机统一,敬祖和敬天有机统一,并落实于人们的道德修养、道德教化活动中,成就了古人天人合一基础上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境界。中华传统美德内容丰富,不断发展,构成了中华优秀文化的主要内容和发展主线,铸造了中华文明有别于欧美文化的特质。而周易在传统道德理论上的积极作用不可低估。第二,周易包含了丰富的中华文明智慧,这些智慧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思想资源。其中,构成中华文明思想观念特质的内容,大要有三:一是自然哲学思想。周易的自然本原论、自然运动论、

6、自然运动规律论、自然为人本原论、天道为人道依据论、天命为人命运归宿论等,都是古代国人精神家园的重要内容,对今天我们建设中2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也不无启示。二是朴素的辩证思维。在周易经传的作者看来,太极(道)是阴阳统一、形而上和形而下统一、运动和静止统一、变易和不易统一等思想,和谐统一的太极(道),有本原、主宰、归宿等地位,有生生不息、生生不已的作用。辩证运动的太极(道),推动着世界万物日新月异,日益丰富和发展。三是仁义道德思想。性与天道统一,是天人合一在人性论上的落实。天道和人道统一,尤其统一于仁义道德上,落实到人的道德修养、道德教化活动中,展开为人文化成的文明创造、文明发展活动。周易的上述思想

7、,对于我们在新时代学习和领会、遵循和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不无启示。此外,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科技日益渗透进国人的生产生活中,仁义道德和科技、功利的关系问题,也让我们不少人面临困惑。故在思想上,周易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至少还有两点,值得特别提出来,进行单独讨论。这两点就是天人关系问题和义利统一问题。究天人之际,是我国古代思想家们达成共识的最高哲学问题。天人合一,是古代国人的基本思路。它不只是宗教信仰的思路,也是哲学、艺术的思路,是古人达到人生最高理想境界的必由之路。天人合一,也是古人对最高理想境界和最美好社会的直接称谓。周易则是我国先贤理性认识天人关系最早产生的代表性经典。近代以来,在西学参照下,

8、天人关系问题,具体化为一个难题,即天的自然规律和人类社会的道德规范如何统一的问题。西学中伦理学和科学分离,如休谟使知识和价值分立。在此背景下,大家容易意识到,自然规律不等于道德规范。古代儒学,尤其是宋明理学,讲天理良知,并未有意识地将天道自然规律和人道的道德规范区3分得特别清楚,更未使两者截然对立。这给我们启发。天和人,科学和道德,真的是绝对分离、对立而不能统一的吗?古人或未来得及将其中蕴含的道理讲清楚,但古人尽力使两者统一的深意,却不能被忽视。我们不能总是跟在西学背后“鹦鹉学舌”。我们固然不能将科学和伦理、知识和道德两者混为一谈,但我们尤其不应让两者截然对立;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科学研究的路

9、径和人伦实践的途径,应该统一。历史反复说明,无道德之科技,和无科学之道德,两害而无益。自然之天、义理之天统一,正是科学和道德统一的基础;大学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齐治平,正是知识、道德统一的路径。其实,天人本来合一,易传的天生人成,中庸的天命人性,尚书的天意民心,皆为天人合一的几种不同形式。而且在易传作者看来,有修养的人,必定既观天文、以察时变,又观人文、化成天下,既尊重事实、符合真理,又充满正能量、有远大理想,过的定是既符合科学规律、又符合道德规范,能实现价值理想的人生。将这些内容整理出来,撰写成文,解释成书,不断传播、传承,教化众生,道德而有科学性,科学而又符合道德,正应成为新时代学术研究

10、的大方向。明辨义利,义利统一,是基本的人学问题,做人问题。孔子曾经深刻辨明:“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关注义利关系,明辨义利,正确认识和处理义利关系问题,始终为儒家所关注。义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问题从此进入人们的生产生活视野;人们应该如何处理义利关系,儒家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孔子看来,人们应该见得思义,绝不见利忘义;应该富而后教,绝不为富不仁。易传则强调德业双修,富有大业,日新盛德,道德修养和生产生活紧密相连。关于义利关系,先贤尝言,“义,利也”(墨子经说上),义就是利,义才是利,义一定利;只有大义、通义、公义,4亦即正义、道义,才是真正的利,才是大吉大利,才是普遍的、长远的、大众的

11、、本质的利。又有先贤说,“利者,义之和”(易传乾文言),利就是各种义,利应是各种应该、各种积极价值如真善美用信等的统一,利应是各种规范,如天宪、礼仪、道德、法律、习俗等的统一,利就应是规范准则和价值理想的统一。这些理解,阐发的正是孔子所谓富贵人之所欲,但“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里仁)之深意。明清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国人已经不讳言利,义利统一,却又有利主而义从之势。我以为,即使如此,也应注意两个原则:其一,就主体言,人民群众的利益才是真正的利,个人利益即使正当,也应置于人民群众利益之中来衡量;否则或成为私利。历史和现实中有大量事例反复说明,那些脱离人民群众利益的个人利益,是否真是个人

12、利益,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至于与人民群众利益对立的个人利益,甚或侵害、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个人利益,必定是自私自利,一定要克服、去除,消灭净尽。其二,即使是人民群众的利益,在个人言,也要劳动致富,必“以其道得之”,符合道德规范,而又遵纪守法;否则,大家都“不以其道”得利,或成为大家贪腐、集体犯罪了。就社会、国家、天下言,人民群众的利益,吃穿住行,教育、卫生,只是表象,本质上还是义,是正义、道义的实现。从历史看,市场交易规则渗透易学界,已经几千年了。周易本为猜测命运的卜筮书,有易学修养的人用卜筮参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帮助人们趋利避害,逢凶化吉,十分常见。改革开放以来,拼命赚取剩余价值的资本,无孔不入

13、,试图钻营到周易学术阵营中,滋长了少数人的自私自利之心。或打周易之旗,做生意之5事,或于人们生产生活无知、无力、无奈,而急需他人仁爱、社会救助之际,却夸大其词,恐吓、欺骗,自己乘机挣钱,捞好处。这类言行,乃是自己放弃了做人,也玷污了周易,庸俗化了易学,污染了社会;可谓易学界的不正之风,是应该在理论宣传上揭露批评,在政策上采取有力措施,予以遏制、制止的。可见,面对众多名利诱惑和现实为学的困难,学问、学人经受着严峻考验。一个人如果没有基本的社会道德修养,一个学会组织如果没有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的远大理想追求,要坚持走周易学术研究的道路,是有困难的。周易认为,人们可以凭借自己的理性能力,认识和把握自

14、己的命运;还认为人们仁爱、有德,可以改命,可以逢凶化吉。这种主张,当然是对有德人生的激励、引领;事实果真如此,则无疑是对有德人生的应有奖赏!我认为,周易的上述思想很重要,很精彩,很有现实意义。所以,我要特别向那些在新时代不局限于功利得失,而坚持研究天人之学的学人们致敬,向那些有理想信念,守道德底线,仁爱人民,坚持正义,遵纪守法,不为名利所缚、不为资本折腰的易学研究者们致敬!你们才代表了华夏几千年易学史上的清流!陕西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文化资源、革命文化资源、先进文化资源都十分丰厚;这些文化资源,是陕西建设文化强省的独特优势和助力。值得注意的是,周易与西安,也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有学者认为

15、,周易经文形成于殷末周初,是周人兴起于西陲,定鼎于镐京(即今西安)之际。我个人倾向于认同此说,并由此引申,认为对于西安周易研究会而言,离开历史上宗周礼乐文明的肥沃土壤,离开现实中大西安蓬勃发展的周易研究,便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缺乏生机活力。而今西安学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理应致力于研究周易,发掘其中优秀内容,结合我国社会6主义建设实践,发现新易道,发展新易学。我特别不愿意见到个别人汲汲于他学,而又忘记做人之本;这不是邯郸学步而忘却走步,失所依归,手持金钵却沿门乞讨,而难免饿死么?地处西安的西安周易研究会,致力于研究和弘扬周易等中华优秀文化,当仁不让。2015 年以来,在西安市科协领导支持下

16、,西安周易研究会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先后研讨了“周易与文化自信”“周易与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周易与中华民族思维方式”“周易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等主题,召开了多次学术研讨会,取得了一些学术成果。广大会员主动热情,积极参与,撰写论文,发表演讲,会后还广泛开展周易小组研讨、公益讲座、社区咨询、企事业服务等活动。大家既学习到知识,锻炼了技能,提高了修养,也使西安周易研究会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这里将其中部分优秀论文选编成册,名为西安周易研究,作为西安周易研究会的学术成果出版面世。现在不揣简陋,公诸学界,以就教于国内外易学同仁。是为序。张茂泽2018 年 11 月 3 日于西北大学新村7目 录 周易 研究 3 周易 哲学义理简论周树智 1 7周易 与君子文化何泽华 3 0周易 思想述略张茂泽 5 2易经 中东西南北考释李小成 6 8周易 与儒家的仁、义、礼苏 军 7 8释 易传系辞 中之“方”刘银昌 8 5周易 发源地探源李桂祥1 易学史研究 9 7“以 易 为宗,以 中庸 为体”探析 从张载思想结构来考察郑 熊 1 1 4张载 横渠易说 易学观探微刘 泉 1 4 5周易赞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