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虎门文史第4辑_虎门镇人民政府编.pdf

上传人:g****t 文档编号:234739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PDF 页数:317 大小:42.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虎门文史第4辑_虎门镇人民政府编.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17页
虎门文史第4辑_虎门镇人民政府编.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17页
虎门文史第4辑_虎门镇人民政府编.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17页
虎门文史第4辑_虎门镇人民政府编.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17页
虎门文史第4辑_虎门镇人民政府编.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17页
虎门文史第4辑_虎门镇人民政府编.pdf_第6页
第6页 / 共317页
亲,该文档总共3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虎门文史.第四辑/虎门镇人民政府编.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9.1ISBN 978-7-218-13199-3.虎.虎.乡镇-文史资料-东莞.K296.55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8)第224730号HUMEN WENSHIDISIJI虎门文史(第四辑)虎门镇人民政府 编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出 版 人:肖风华责任编辑:钟菱王鹏封面设计:黎国泰责任技编:周杰吴彦斌出版发行:广东人民出版社地址:广州市大沙头四马路10号(邮政编码:510102)电话:(020)83798714(总编室)传真:(020)83780199网址:http:/印刷:东莞市虎门佳彩印务

2、有限公司开本:787mm1092mm 1/16印张:19.75字数:252千版次:2019年1月第1版 2019年1月第1次印刷定价:55.00元如发现印装质量问题,影响阅读,请与出版社(020-83795749)联系调换。虎门人文丛书编委会虎门文史(第四辑)编委会主编 刘 杰副主编 邓卫洪编委 孙景森 祁耀权 伦楚能 陈伟文何文辉 莫国庆 何庆华 陈庆全王维钢 梁晓晖 邹芳芳 尚俊元李三牢 黄沛民 陈浩华 叶景秋凌志稳 王惠文主编 陈伟文副 主 编 钟丽梅编委 陈伟文 钟丽梅 陈亮明梁高鸿 郑妙娟 陈梓英执行编辑 陈梓英(兼)编务 向艳华 曹玉群 曹海群编 辑 说 明1.本书所收录文章均是整

3、理和研究虎门的文史资料,非虎门题材文史不录。2.本书收录的文章涉及范围较广,有虎门要塞及与之相关的人物事迹,有鸦片战争时期及之后的虎门炮台建设的研究,有虎门销烟的历史地位和虎门寨城内古迹的研究与考古,有虎门自然经济与人文研究,以及对当地名人往事的回忆等多个方面,共八个部分。3.本书收录文章50篇,从多家刊物杂志收录而来,文章有发表于20世纪30年代的,也有近期发表的,时间跨度80多年。4.在书中编者根据文章内容,配有与之相关的照片和绘画155幅,力求“图文互证、相得益彰”,在增加资料性、史实性的同时,为读者提供赏心悦目的阅读体验。5.本书收录的文章结集出版,既是虎门征集文史资料成果的一部分,又

4、是让作者的研究心得、学术成果嘉惠学林、传诸后世的重要载体,为读者了解和研究虎门的历史提供资料参考的方便。6.每篇文章均注有作者的简介、文章原载刊物、写作或刊出时间。目 录u L u目录M虎门西岸之大角山要塞 萧国健(1)清代虎门横档岛上之军事设施 萧国健(4)虎门之沙角要塞 萧国健(8)解密虎门晚清海防要塞图黄利平(13)谁修建了现在的虎门炮台黄利平(17)读图说虎门 东莞历代地图选 笔记黄利平(21)虎门的克虏伯炮黄利平(25)旗帜与炮声虎门特殊的军情传递方式黄利平(29)民国虎门要塞的西南哨所南沙乌洲山碉堡黄利平(33)1虎门文史(第四辑)虎门口的夜明珠舢舨洲灯塔黄利平(37)英法德大炮聚

5、虎门 克虏伯抗日显神威黄利平(39)虎门要塞抗日概况黄雄(4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飞将军”陈庆云在虎门要塞黄利平(49)为护国讨伐袁世凯 为抗战辞官何应钦记虎门要塞司令王萼黄利平(54)义救梁启超 独建可渡桥记民国初年虎门要塞司令赵越黄利平(57)虎门要塞司令潘文治与中国史上第一次军舰护侨潘剑明(60)创建“黄埔”功臣 抗日民团领袖记虎门要塞司令林振雄黄利平(65)虎门镇口万氏杨宝霖(71)230年前龙眼人张玉成编的 南北官话彙编大全 杨宝霖(74)蔡召华待女性的款款深情香权根(79)从郑荣 七夕水 看东莞的七夕香权根(91)东莞清代平安诗社考谢创志(97)莲溪诗社女诗人陈逸夫

6、谢创志(102)桥头开墟功在北栅 邓慕尧(112)古庙里的密码 邓慕尧(117)虎门自然资源的经济流通与社会人文发展 邓慕尧(121)虎门销烟的历史地位与启示 郑剑顺(142)虎门寨石碑释义及其保护述略 宋中雷(150)2目 录“节马碑”真迹拓片孤本现身虎门口述:苏汉棠、胡梓超、罗明 整理:陈梓英(157)故乡的记忆1957年回家乡南栅体验生活的那段日子 蒋建国(165)逢源北街87号的记忆 蒋建国(173)莞旅中学创办一年来之经过 郑师许(179)蒋光鼐先生创办广州市莞旅中学 陈沛霖(183)蒋光鼐的德与行耄耋之年的回忆 林上元(186)蒋光鼐弥留时的嘱托 蒋建国(192)蒋光鼐与朱执信先生

7、纪念碑 蒋建国(195)蒋兆和1932年画我父亲的肖像 蒋建国(199)劫后余生,初衷不改记“文化大革命”后的王匡 王晓吟(203)母亲陈桂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李杨(210)王大闳用建筑展示现代知识分子的历史抱负 詹文格(217)虎门姑爷贝聿铭享誉全球的建筑大师 詹文格(224)传统古意与现实创作卢子枢的山水画艺术历程 万彦(233)谭铸尧的绘画与收藏 尚泉(249)王士钊同志革命活动事略 傅泽铭(256)陈明同志革命斗争活动事略 陈铣鹏(261)黄永光同志革命活动纪事 黄昭(266)3虎门文史(第四辑)陈根:部队南征北战的粮秣官口述:陈根采写:李小恒(271)宠辱不惊的“钢铁战士”记江南支队

8、战斗英雄谭耀 口述:谭耀采写:李小恒(277)百灵庙(长篇叙事诗)陈桂(284)绥远前线慰军琐记 陈桂英(299)后记(305)4虎门西岸之大角山要塞萧国健大角山位于番禺东南南沙区南横村与鹿颈村交界,地处珠江虎门水道西岸,与隔江对岸东莞之沙角对峙;前临伶仃洋,内通广州,扼珠江之门户。大角炮台设施清道光十年(1830),于大角山东嘴处,建大角山炮台一座,安炮十六位。炮台周长九十三丈,炮洞十六个,台上有神堂三间,官房三间,兵房十七间,军火局二间。1道光十四年(1834),以该台与对岸沙角炮台中隔之海面甚远,两边炮火未能对该水道作环堵用,故改作望台,遇有应行防堵之时,即放炮报信。2道光二十年(184

9、0),因英人入侵之威胁日增,为加强虎门之防卫,建立“金锁铜关”之纵深防线,虎门两岸各炮台之兵力大增,大角山炮台安炮多达二十门,兵员增至二百多人。3是年十二月,英军进袭虎门,大角山炮台亦被攻占,炮台上火药库被炸毁,十四间兵房被火烧毁,三间被打塌,六门炮被击毁;守军于撤走前,将所余十四门大炮推入海中,始行离去。4道光二十三年(1843),该炮台再被修复,安炮二十位,派兵驻守5,并于炮台下酌行屯田,收寓兵于农之效6。咸丰年间英法联军虎门西岸之大角山要塞01虎门文史(第四辑)大角炮台振定台炮池和仿炮之役,该台再被攻毁。7光绪十年(1884),以大角山炮台位当大洋西来之路,故除将旧台修复外,另添建两座,

10、合共三座。8各台皆采西洋方法修筑,作露天台式,以灰沙洋泥筑成。9各台建有暗道、兵房及药库,滨海处加筑壕墙。台上安装新式西洋大炮共三门,以把总一员,率兵四十二名驻守。并以提督王永章,率湘军四营,驻防该地。10翌年,再于该地增建炮台五座,合共八座,型式与前三台相同,各台皆装新式西洋大炮,并改以提督陶定昇,率湘军两营驻防。11添建炮台仿西洋位于山脚下之旧大角山炮台,改建为振阳台;北面山梁上,从东至西为振威台及安胜台;南面山梁上,从东至西为振定台、安平台、火药库、安定台、安威台、及流星台。各炮台皆新式露天炮台,有进台坑道,内有药库,露天炮池上置新式西洋后膛旋转炮,其台壁上建有炮弹位及固定环等。民国年间

11、,该要塞曾有海军驻守。抗战时,日军占领该地,并于大角炮台安定台门楼02该处驻军,炮台设备多被拆卸移去。战后初期,该处仍为海军驻地。1956年,驻守撤走。1958年时,炮台坑道建筑曾作万顷沙中学校舍,其后因交通不便而迁往他处。当年,炮台残存钢铁品皆被拆去炼钢。“文革”期间,不少公社于该处爆山取石,围海造田,振阳台即于其时被毁。古炮台作旅游地如今,该要塞所余之七座炮台及火药库,皆已修葺完好,开放供人游览。山脚下重建南沙天后宫,该地发展为一旅游胜地。【注释】1(清)关天培撰:重勘虎门炮台筹议节略稿,筹海初集卷1;(清)陈伯陶撰:民国东莞县志卷28,“经政略七兵防下虎门寨下”。2 会奏筹议增建炮台添铸

12、炮位折,筹海初集卷1。3 新建炮台筹添防兵抽拨炮位稿,筹海初集卷1。4 林则徐传,人民出版社,第300页。5(清)宁立悌等编:粤东省例新纂卷6,“兵操防之大角炮台条”。6民国东莞县志卷28,“经政略七兵防下虎门寨下”。7咸丰六年(1856)十月,英军攻虎门各炮台。见民国东莞县志卷35,“前事略七国朝四”。8(清)张之洞撰:广东海图说,“虎门炮台条”。9(清)张之洞撰:续修沙角等处炮台片,张文襄公全集卷9,“奏议九”。10(清)张之洞撰:酌留湘军折,张文襄公全集卷13,“奏议十三”。11 广东海图说,“虎门勇营条”。(原载香港旅行家1998年季夏第八册)本文作者系香港人,香港珠海学院中国文学系教

13、授、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虎门西岸之大角山要塞03虎门文史(第四辑)清代虎门横档岛上之军事设施萧国健前言横档岛,分上横档及下横档二岛,位于广东省番禺市南沙镇虎门水道主航道西侧,扼珠江咽喉。清代,该二岛上之炮台与东面亚娘鞋岛(今威远岛)上之炮台,以及西面番禺滨海之炮台,构成当时虎门防御体系之第二道防线。1鸦片战争之前二岛上之军事设施早于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为防洋寇进扰虎门内地,遂于上横档岛东部滨海处,建筑横档炮台一座。2嘉庆二十年(1815),于横档炮台前,加建月台,自东南包转至北,长六十丈,墙内有弁署、军器局、火药局、散楼等建筑,台上安炮四十门,以千总一员,外委一员,率防兵五十名,及拨

14、防兵四十五名驻守;费用自粮道库普济堂经费项内动支。3道光十五年(1835),以英人东来之威胁日增,而上横档岛之西面向无军事设施,遂于西南山麓,增建永安炮台,置炮四十门,守卫该岛西面水道。4道光十九年(1839),于上横档岛与亚娘鞋岛间,建造横江木排铁链,岛南部之饭箩排至亚娘鞋岛间,亦建拦江铁索;岛西面永安炮台04清代虎门横档岛上之军事设施与番禺之巩固炮台间之水路,建江底暗桩,以阻船只进入,时称“金锁铜关”。5道光二十一年(1841)二月,英军攻占上横档岛,守将达里保率部壮烈殉国,上横档岛上之炮台遂为英军所毁。6道光二十三年(1843),清政府重修上横档炮台,并于下横档岛上,环岸建筑高约二米之围

15、墙,周长九百余米,安配大炮,增强该处水道防卫。7咸丰六年(1856)十月,两岛上之炮台皆被英法联军所毁。8清末二岛上之军事设施光绪七年(1881),提督吴全美修筑下横档炮台,翌年修建上横档炮台及永安炮台。各台皆以西法建造,采用铁板及红毛泥等建筑材料,层层舂筑;炮位为露天台式,炮位旁有暗道、兵房、及火药库,台上安置西洋克虏伯二十一生后膛大炮。9光绪十一年(1885),各炮台修建完成。以水师提督方耀所部之粤军驻守。10上横档炮台共筑炮位八座,置洋炮七门,土炮一百三十五门,以水师在营千总一员、外委二员、率兵四百零七名驻守。下横档炮台共建炮位七座,置洋炮七门,土炮八十五门,以水师右营千总一清 横档大月

16、台图(载关天培 筹海初集 卷一,道光十六年刻本)清 东莞历代地图选 上横档各炮台图05虎门文史(第四辑)员、外委一员、率兵二百五十七名驻守。1120世纪后二岛之军事设施宣统元年(1909),两岛炮台陆续修筑,各有炮位九座,皆为新式露天炮地,上置新式西洋大炮。12民国年间,二岛仍为重要的军事要塞。1938年,日军攻占二岛,大炮全被拆除运走;抗战胜利后,各炮位再被收复,二岛转由海军驻守。近年始开放,供人游览。近代二岛上之军事遗迹如今,上横档岛上各炮位保存完好。炮台共分四组,入口位于岛南部滨海处。位于岛南部者为永安台,内有炮位两座;中为横档台,其北为西台及东台,各有炮位三座;指挥所及营盘位于永安台及横档台之间,营盘内有水井一口。下横档岛上仍存炮台九座,皆位高地,自南至北排列,东岸海滩处另有一炮台。高地上之炮台共分两组:南部共有炮台三座,北部则有六座,中为官厅及火药库所隔。各炮位保存良好,官厅、火药库、及兵房已毁,只余残迹及墙基可寻。东岸炮台及其前之护墙已被拆卸,只余遗迹可辨。下横档炮台8号炮池上横档炮台旧址1号池及后膛炮06近年,二岛已被辟作旅游地区,炮台及军事设施遗迹,经修葺后,已开放供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