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234754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0年春期七年级期中调研测试试卷语 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四个大题,22个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一、积累与运用(共27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 涎水/诞生 明朗/书声琅琅 锋芒毕露/崭露头角B. 开辟/复辟 弄堂/弄巧成拙 失群落伍/丢三落四C. 可汗/可能 勒紧/悬崖勒马 锲而不舍/提纲挈领D. 校对/校场 市侩/脍炙人口 头昏脑胀/水涨船高【答案】B【解析】【详解】A.xin/dn,lng/lng, l/l;B.p/b ,lng/

2、nng ,lu/l;C.k/k ,li/l ,qi/qi;D.jio/jio ,kui/kui ,zhng/zhng;故选B。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滞笨 泛滥 笑咪咪 可歌可泣 叹为观止B. 繁琐 嗥鸣 孺子牛 不加思索 低眉顺眼C. 镶嵌 提练 杀手锏 情有可原 迫不急待D. 疮疤 惶恐 揩桌子 莫名其妙 首屈一指【答案】D【解析】【详解】A.笑咪咪笑眯眯;B.不加思索不假思索;C.提练提炼 ,迫不急待迫不及待;故选D。3.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志愿服务是一项以自愿且不图物质报酬为参与前提的社会事业,_ _ _ _。志愿者在从事服务生物过程中,会

3、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这项事业有上百年的历史,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是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重在出力而不是出钱,致力于弥补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的不足。人的内心都有向真、向善、向美的一面,都期望实现个人的美好价值。志愿服务是把这种期望变为现实的一种途径。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1)第二句是对“志愿服务”特点和内容的解读和描述,故和“志愿服务是一项以自愿且不图物质报酬为参与前提的社会事业”这一句“志愿服务”的定义紧密相关,故第二句在首位。(2)第一句指出了“志愿服务”这项事业在文明发展上的作用,而三四句则写出了“志愿服务”是文明发展一个重要方面的原因,先说结果

4、,后说原因,故第一句在三四句之前。(3)第四句的“这种期望”指的是第三句中的“人的内心都有向真、向善、向美的一面,都期望实现个人的美好价值”,故两句顺序是。故顺序是,故选C。4. 古诗文默写(1)故园东望路漫漫,_。(岑参逢入京使)(2)_,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3)木兰诗中写征途遥远,行军神速的诗句是:_,_。(4)乐器是古诗中常见意象,乐器为诗人而存在,诗人因乐器而动情:竹里馆中“_,_”两句王维借弹琴来涤荡胸怀;春夜洛城闻笛“_,_”两句中悠扬的笛声,勾起了李白无尽的乡思。【答案】 (1). 双袖龙钟泪不干 (2). 杨花榆荚无才思 (3). 万里赴戎机 (4). 关山度若飞 (

5、5). 独坐幽篁里 (6). 弹琴复长啸 (7). 谁家玉笛暗飞声 (8). 散入春风满洛城【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诗词在背诵时不仅要注重读音,更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填写名句漏填和错填均不得分,一些易错字可结合词义去背诵。注意“袖、榆荚、戎、幽篁、啸、洛”的写法。5.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伪装者一经播出引发各界好评,曾经鲜为人知的演员靳东迅速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B. 做学问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应踏踏实实,不能好高骛远。C. 小王整天精神恍惚,一副若有所失的样子。D. 卫冕冠军莱切斯特城队连续多个主场不能取胜,积分越发落后,今年的表现实在令

6、球迷刮目相看。【答案】D【解析】【详解】A.鲜为人知:意思是很少有人知道。使用恰当;B.好高骛远:比喻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使用恰当;C.若有所失:好像丢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定的样子。也形容心里感到空虚。使用恰当;D.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不符合句意,使用有误;故选D。6. 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1)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选段中的他是_该名著的作者善于

7、写人,善于调动各种手法,塑造人物本选段主要采用哪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请结合原著简要说说他的性格,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祥子与“骆驼”这一外号有怎样的联系?【答案】(1)祥子外貌描写,最初是老实坚韧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的一个下层劳动人民,最后却变成了一个自甘堕落,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的市井无赖。(2)在情节上,小说开头写祥子被兵抓去,逃跑时牵了士兵的几匹骆驼,骆驼既救了祥子的命,又因卖了骆驼而可以攒钱买车,成为祥子的精神寄托。“骆驼祥子”的外号也反映了祥子的性格特征:吃苦耐劳,沉默寡言,有股“干倔的劲儿”。【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1)由文段中“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

8、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可知此人是骆驼祥子中的主人公祥子。本段中“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脖子脸上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主要运用外貌描写塑造人物。祥子买车“三起三落”,第一辆车被大兵抢走,第二辆车被孙侦探敲诈了去,第三辆车为埋葬虎妞而卖掉,最终自己的梦想破灭,由一个有梦想、勤劳朴实、好强上进的人变成了一个好吃懒做、贪图小便宜、不愿出力的行尸走肉。(2)军阀混战,祥子出城时连人带车被乱兵抢去。在逃离军营时,他顺手牵走了三匹骆驼并卖了35元大洋,在说梦话时说出了这段经历,由此得了“

9、骆驼”的外号。“骆驼”与祥子有着万千联系。祥子被抓后是靠骆驼逃脱的,接着卖骆驼攒钱帮助实现买车的理想。“骆驼祥子”的外号也体现了祥子骆驼般吃苦耐劳的性格。7.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2月2日,世卫组织在一份报告中,聚焦“信息流行病”这个词:在海量信息轰炸之下,人们真假难辨,而这些亦真亦假的信息通过社交媒体传播的速度比病毒快得多,这让人们普遍“信息过载”。而在真正有需要时,人们却很难找到可靠的信源和专业指导。“信息流行病”的肆虐让一些科学家在与病毒周旋的同时,还要背上沉重的舆论包袱。这些不实信息荒唐低级,而且直接抹黑了科研人员的形象,间接影响了当前的疫情防控大局。更重要的是,谣言和不

10、实信息已经阻碍了疫情防控的正常开展一些人只选择性地相信某位专家而非官方的公共卫生建议;有人由于恐惧、误解,选择隐瞒病情;甚至有人开始变得麻木与冷漠,对相关人群产生歧视和排挤。2月15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博士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表示,假新闻比新冠病毒传播得更快、更容易,与病毒同样危险。材料二:武汉肺炎疫情的源头,指向野生动物非法交易、食用。然而,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李景虹等4位专家梳理发现,在现有法律框架下,交易、运输、制售非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在获得登记注册并获得批准之后,是合规合法的。这种表面上的合法活动,往往让这些野生动物成为疾病宿主,构成“动物-动物-人-人”传播疾病的重要

11、根源。为此,4位专家联名提出了关于尽快修改完善立法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的政协提案,呼吁从立法和执法上着力,全面禁食野生动物,彻底改变不文明生活方式。(1)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内容。(2)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写一段话说说由此次疫情,我们该怎么做?【答案】(1)“信息流行病”与新冠病毒一样可怕(2)首先我们要禁食野生动物,彻底改变不文明生活方式,锻炼身体,在疫情面前我们需要相信事实,而非恐惧,需要理性,而非谣言,需要团结,而非污名化。【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要仔细读懂材料,用最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或提取文本中的关键词句概括。本题可结合材料一“信息流行

12、病”最后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博士的话“假新闻比新冠病毒传播得更快、更容易,与病毒同样危险”概括作答。(2)本题考查综合性表达。结合材料一中“一些人只选择性地相信某位专家而非官方的公共卫生建议;有人由于恐惧、误解,选择隐瞒病情;甚至有人开始变得麻木与冷漠,对相关人群产生歧视和排挤。”分析,在疫情面前,我们需要相信事实,而非恐惧,需要理性,而非谣言。结合材料二中“武汉肺炎疫情的源头,指向野生动物非法交易、食用。”“政协提案,呼吁从立法和执法上着力,全面禁食野生动物,彻底改变不文明生活方式。”分析,我们要禁食野生动物,彻底改变不文明生活方式。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母亲的土道

13、理母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没进过学堂,大字不识,面朝黄土背朝天,只是默默地劳动。儿时,母亲经常会带着我们姐弟几人到地里,让我们学着干些农活。母亲边干活边从泥土中“挤”出一些自己的如泥土般朴素的话语,让我们受益匪浅。即使后来读到研究生,我学到了很多深奥的知识理论,但也难以忘怀母亲的那些道理。年少气盛的我,常常在外面跟別人闹了別扭,便摩拳擦掌,气冲冲地要跟人家打架理论;或者耿耿于怀,嘴里不停唠叨要报复。母亲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一声不吭,只是叫我抓起锄头,跟她到玉米地里翻地,准备下种。母亲手把手地教我如何翻地,然后又教我如何敲碎土块。她指着这片宽宽的地,若有所思地说:“你看这土多厚实呀!播什么长什

14、么。春天撒点青莱种,没过几天,便齐刷刷长出一大片。夏天播点玉米籽,有雨洒过,到处是绿油油的,秋天又多些收获。即使是寒冷的冬天,随便撒点油菜籽,到来年春天,会是满眼金灿灿的。你们能用来填肚子的,全靠它啦。”“你说这土为什么能养物养人?只是它的心胸宽广,从不嫌弃庄稼,种啥就养哈啥。做人怎能连块土都比不上呢,怎能那样斤斤计较,老是把别人的过错记在心头,心宽点吧!”说罢,还没等我辩解,母亲便径自低着头侍弄她那心爱的泥土去了,一块一块地打理,那样精心,像在照料自己的婴儿。望着黑黝黝的泥土,我仔细琢磨着母亲的这番话,心里渐渐地开朗起来。以后再跟别人闹不高兴,母亲这番话便在耳边响起。我那时家在山窝窝里,生活

15、条件十分窘迫,但母亲用她勤劳的双手侍弄着家里的那一亩三分地,种出一些农作物,养些猪,凑齐学费,坚持送我们姐弟上学读书。我们姐弟几个也很争气,纷纷考到山外读中学。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且不说有的同学脚蹬皮鞋,着实风光,单说上体育课,也得买双白球鞋吧。而山里来的我们脚上穿的是解放鞋,而且是一双鞋姐弟几个挨个穿,轮到我的时候,虽然经过缝缝补补,脚趾还是探出头来,这鞋前面已是“狮口大开”仿佛是同学们在开口嘲笑我,我忍受不了,回家哭着闹着要买鞋子,要不就不读书了。母亲脸色有点难看,咬紧牙关,默默低下头,说:“不读书就跟我去地里劳动。”到了地里,母亲似乎在四下找些什么。不一会儿,她便抓来三把颜色不同的泥土,摆到我的面前,说要考考我,辨别这三种泥土谁最能养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