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成渝地区研究生科技创新服务地区经济发展路径研究_吴航.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34821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9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渝地区研究生科技创新服务地区经济发展路径研究_吴航.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成渝地区研究生科技创新服务地区经济发展路径研究_吴航.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成渝地区研究生科技创新服务地区经济发展路径研究_吴航.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理论探索成渝地区研究生科技创新服务地区经济发展路径研究吴航(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重庆 )摘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肩负建设全国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重大使命,在促进地区创新驱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发挥高校科技创新主体的重要作用,而研究生科技创新服务地区经济发展是其中的关键一环。本文基于研究生教育的现实情况,从宏观社会环境和高校研究生培养体系两方面分析研究生科技创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的体制机制阻碍,并在此基础上从高校、政府、企业、创新环境四个方面提出应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打造校企联络创新平台、完善校企利益共享机制、强化川渝两地科技创新协作。关键词:成渝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研究生

2、教育;产学研结合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一、引言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已经从要素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与高质量发展,必须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条主线,以科技创新驱动地区经济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动能转换。成渝地区是我国西部经济发展和科教高地,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建设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等定位,极大凸显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彭劲松,)。成渝双城经济圈是我国唯一一个地处西部内陆的国家级城市圈,对比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等主要城市圈,成渝地区还存在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弱、产

3、业链分工协同程度低、城镇规模结构不尽合理等诸多问题。成渝地区要把握当前政策契机,找准发力点,发当代金融研究 年第期收稿日期:作者简介:吴航,硕士研究生,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普惠金融与农村金融。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抓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挥科教人才和特色产业优势,全力提高区域整体创新水平和创新能力,为实现我国科技自立自强,支撑国内大循环贡献成渝力量。高等教育是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一环,在这一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主要途径,良好的研究生教育体系能

4、为地区发展不断吸引和输送人才,有力推动地区创新驱动发展,促进地区科技创新效益提高。这一过程能够产生作用的关键机制在于科研系统与实体经济的紧密结合,通常我们用科技创新转化率来衡量,如何将实验室的成果转化为市场的产品,让科研工作者的成果能够得到实际价值体现,提高科教资源的利用效率,是成渝地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努力缩小与东部主要城市圈科技创新能力差距、支撑国内大循环新发展格局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区域创新能力包括两个方面内涵:一是创新主体,二是创新环境(齐亚伟,)。本文立足研究生教育这一环节,从社会科技创新环境及研究生培养体系出发,对成渝双城经济圈的产业基础、城市发展、科研文化、高等

5、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在结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高校、政府、企业、创新环境四个方面对如何促进研究生科技创新成果产出和转化,从而协同提高研究生科技创新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更好地服务地区经济发展进行路径探索,并提出具体建议。二、文献综述对于研究生科技创新与地区经济发展,学术界多从前者对后者的影响机制方面进行研究和论述。从内生增长理论出发,一些学者认为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够通过形成高素质的人力资本进而促进产业技术进步,影响地区经济发展(张仁开,;魏萍 等,)。研究生教育培养投入和累计规模越大,区域创新水平越高(李立国,),研究生教育的培养和累计规模每提高,城市创新水平会分别提高 和(杜帆,),研究生教育

6、通过加速产业迭代及劳动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发展(李苗苗 等,)。也有学者认为研究生科技创新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范晓婷()研究发现研究生教育规模对科技创新效率具有非线性关系,存在经济双门槛效应及产业结构单门槛效应,发展研究生教育要兼顾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卢婧()研究认为研究生科技创新基于高新产业发展规模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东部地区研究生科技创新的影响较为显著,而西部地区则不明显。还有学者从区域人口流动这一特征入手,从地理空间影响上展开分析,研究生教育会对周边城市及其他城市圈产生溢出辐射效应,尤其是从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更为明显(李立国,)。科研成果转化是研究生

7、科技创新服务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对于我国目前高等教育科技创新效率方面,肖荣辉()认为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科研导向不明确、科研评价与激励机制不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与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导致我吴航:成渝地区研究生科技创新服务地区经济发展路径研究国科技转化率总体偏低。分地区而言,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呈现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的分布特征,成渝地区高校科研创新转化率不及其他城市群(张惠琴等,;修国义 等,;于志军 等,;林青宁 等,;陈银娥 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因素的:西部地区高校产出成果的技术创新程度总体偏低和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完善(于志军 等,),地区市场化程度偏低(齐亚伟,),经济发展

8、状况和政府资金投入差异(林青宁 等,),高校类别及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吴宏超 等,),区域科技创新环境(黄伟,)等。在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背景下,成渝地区研究生群体科技创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存在哪些体制和机制障碍?又该如何提高研究生群体科技创新理论素养?如何促进成渝地区研究生群体科技创新能力和地方实践经验协同提高呢?解答这些问题,对提升成渝地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缩小与其他城市群科技创新转化率差距,实现成渝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关键的作用,也能为我国研究生教育体系的建设提供一些思考和启发,进一步完善学术界关于研究生教育服务地区经济发展的理论研究。三、研究生科技创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的体

9、制机制阻碍高校教育资源高度集中,是地区科技创新主要依托的载体,而研究生群体处于学术研究前沿,是高校中承担科研任务、产出科技创新成果的主力军,在科技创新中占有重要地位。良好的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研究生教育的现实情况,从科技创新环境和研究生培养体系两个方面,探讨当前成渝双城经济圈研究生群体在科技创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的体制机制阻碍。(一)科技创新环境分析城市发展不平衡阻碍成渝地区整体科技创新水平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资源分布不均会阻碍区域内科技创新的协同合作,难以推动地区整体科技创新水平的发展(刘智,)。成渝地区科创资源分布不平衡问题尤

10、为突出,成都和重庆聚集了经济圈内主要的高等教育资源、科研院所,且拥有大量科技创新资金投入与高新技术企业分布,这导致成渝两城的科技创新水平与经济圈内其他地区拉开了巨大的差距。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两端凸起,中部塌陷的哑铃式”科技创新水平地域分布格局(卢阳春 等,;魏奇锋 等,)。魏奇锋等()研究发现成渝科技创新所研发产品区域内互补性低,各城市间的技术创新分工合作程度不高,除成都、重庆以外的其他圈内地区创新发展水平低下,产业难以形成协同集约式发展。长期来看,“一家独大”式的过分集中式发展会降低科技创新投入的边际效益,造成投入产出效率下降,阻碍成渝地区整体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不利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除此

11、之外,也不利于地区本土创新性人才培养和当代金融研究 年第期地区高等教育实现自主、自立、自强,实现地区科技创新模式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蔡宗模 等,)。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小,科研平台欠缺“硅谷模式”是一种以大学或科研机构为中心,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的地区科技创新发展模式,硅谷地区发达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为高校科技创新提供了先进的平台,有效地推动了高校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截至 年,成渝地区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达 家,国家高新区 个、省级高新区 个。相比其他城市群,成渝地区科技资源总体布局分散,自成体系,资源配置共享不足,缺乏区域内有效联动和合作互补,协同效应差,低水平竞争现象突出,区域整体创新能力

12、较低(廖敏 等,)。表 年主要城市群产业科技创新成果比较国内发明专利授权数(件)在孵企业数量(个)成渝 珠三角 长三角 京津冀 注: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鼓励科技创新的社会氛围与保障机制有待建立研究生群体中专心从事学术研究的大多是脱产学习,没有固定收入来源,仅有少量的生活补助。这些青年科研工作者的收入水平较低甚至无法满足日常的生活开支,长此以往,科研工作会对研究生群体逐渐失去吸引力,而仅将研究生教育当成增强职场竞争力的经历。这会促使社会形成唯功利导向的学术环境,不利于激发研究生群体参与科技创新的热情。除此之外,现有的科研绩效评估体系也导致研究生群体缺乏投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积

13、极性,高校普遍以科研获奖数和论文数量来衡量研究生的科研成果和研究能力,但是将科研成果用于服务经济发展的指标或社会贡献状况未能在科研绩效评价体系中得到明显体现,这会造成研究生群体缺乏科技创新的动力,阻碍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提高。(二)研究生培养体系分析 高水平研究生培养平台建设相对不足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场所,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载体,高水平的院校往往代表更强的科技创新水平,与地方科技创新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关系(李文辉 等,),高水平的研究平台拥有更好的培养能力和教学质量,有利于研究生科技创新产出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共有普通高等院校 所(四川 所,重庆 所),但从高校

14、质量与招生资格上看,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仅有 所(四川所,重吴航:成渝地区研究生科技创新服务地区经济发展路径研究庆所),具有研究生招生资格的普通高等院校共 所(四川 所,重庆 所)。如图所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高等教育规模和质量都与我国其他经济圈有较大差距,这反映出成渝地区在研究生培养平台上还存在“质”与“量”的不足。注:根据 年教育部官方网站整理,珠三角地区未包含港、澳数据图我国四大经济圈双一流建设情况及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布概况 对研究生人才的吸引力与培育投入不足从研究生招收及在校数量上看,成渝地区与其他城市群存在较大差距。图显示,年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和成渝地区在校研

15、究生数量分别为 万人、万人、万人和 万人,虽然成渝地区与珠三角地区的差距不明显,但与长三角地区和京津冀地区的差距显著。注:根据 年各代表性城市教育局数据汇总,珠三角地区不包含港、澳数据图 年我国四大经济圈高校在校生数量对比就人才吸引力来说,成渝地区对硕士以上高学历人才的吸引力度总体不及其他城市群,从图和图可以看出,在硕士流入占比的城市排名中,成渝地区只有成当代金融研究 年第期都和重庆上榜,分别位列第四名和第十名,年总体净人才流入比例为左右,远低于我国其他城市群。而就城市群整体而言,纵向比较上,在我国五大城市群中,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城市群人才流动性近几年存在一定程度的下降,成渝、长江中游城市

16、群人才流动性小幅增加;横向比较上看,成渝地区的人才流入比例低于其他城市群,人才小幅流出。总体上看,成渝地区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及其他城市群。图硕士及以上人才流入比例全国城市排名图硕士及以上人才城市群净流动比在研究生培育投入上,本文选取 年各大经济圈所处省份的高等教育财政支出占全国高等教育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进行衡量,这与各经济圈的实际地理区域范围相比数据可能有所扩大,但考虑到中国高等院校的聚集性,这些数据仍能够较好地从侧面反映出各经济圈高校建设及研究生培育的投入水平。从表可以看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高等教育投入明显低于其他三大经吴航:成渝地区研究生科技创新服务地区经济发展路径研究济圈。由于地区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在高等教育投入中存在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区域发展不均、产出导向模糊、管理监督不到位等问题,使得教育财政资金使用难以实现帕累托最优。表各城市群所处省份 年高等教育财政支出占全国高等教育财政总支出比重省份 成渝四川省 重庆市 合计 长三角江苏省 上海市 浙江省 安徽省 合计 京津冀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合计 珠三角广东省 注:数据来源于 年 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珠三角地区未包含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