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社长专访社长专访文林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杂志社社长周岚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初心坚如磐 巾帼绽芳华 专访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九三学社江苏省委主委周岚专业、谦和、优雅、执着、坚定,这是外界对周岚的普遍印象。万物萌芽的初春,时值“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发挥女干部重要作用”的精神,展现巾帼力量和女性风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杂志社社长文林峰对周岚进行了专访。编者按192023 年第 05 期社长专访周岚:1990 年 5 月参加工作。2013 年 10 月加入九三学社。同济大学工学硕士,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
2、ondon)理学硕士,清华大学博士,研究员级高级规划师。现任江苏省政协副主席,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九三学社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常委,九三学社江苏省委第九届委员会主委,江苏省欧美同学会会长。先后担任第十一届、第十三届、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历任南京市规划设计院副院长,南京市规划局局长助理、副局长、局长。主持规划与实施项目先后获得联合国人居奖特别荣誉奖、国际改善居住环境百佳范例奖、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规划卓越奖”、全国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主讲的课程被中共中央组织部列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国好课程”,撰写的提案获评“全国政协
3、十三届优秀提案”,个人被中央统战部评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的先进个人。20社长专访212023 年第 05 期社长专访 秉持规划理想,绘制家乡蓝图 文林峰:您是学城市规划专业的,并长期担任地方规划、建设部门领导,是名副其实的专家型领导。请问您是基于什么契机选择了规划专业,请您大致谈谈自己的学习和职业生涯。周岚:我是南京人,南京是六朝古都、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又是江苏省会和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1983 年,抱着“为家乡绘制最新最美图画”的理想,我考上了同济大学建筑系城市规划专业。经过在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本科和研究生 7 年学习之后,1990 年我回到家乡南京市规划设计院工作。我因为工
4、作踏实认真、业绩比较突出,规划设计项目多次获奖,两次获得全国青年城市规划论文竞赛最高奖,并于 1996 年破格获得高级规划师职称,先后被表彰为南京市中青年拔尖人才、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三八红旗手以及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998年至1999年,受国家派遣,我赴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攻读城市发展规划硕士。归国后,担任南京市规划局局长助理、副局长。2003 年起,担任南京市规划局局长,成为改革开放后南京市第一位担任政府组成部门正职的党外干部。2008 年起,担任江苏省建设厅厅长,又成为改革开放后江苏省第一批政府组成部门的党外正职领导。其间,师从两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
5、得者吴良镛教授学习,获清华大学建筑学博士,先后担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和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文林峰:心怀报国志,不惧万里行。在学习工作上,您付出了很多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请问您如何把人生理想和工作生活结合起来的?周岚:用规划的理想精神推动现实世界的改善,做一个有用于国家和社会的专业人士,是我的人生理想和追求。非常幸运的是我赶上了中国发展的最好时光,赶上了中国快速城镇化需要规划建设人才的时代机遇,我们有着他国规划师、设计师无法比拟的大量实践机会。我在实践中努力学习,在实践中注重总结提升,学习实践总结、再学习再实践再总结,多项目的锻炼、多岗位的历练,让我逐步成长成熟。22社长专访文林
6、峰:专业能力决定了您今天取得的成就。在任职南京市规划局局长期间,在我国推进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作为古都,南京城市建设如何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相结合推进?周岚:2007 年我担任南京市规划局长时,曾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主办的国际规划研讨会上作了一个与之密切相关的学术报告,报告以“在快速变化年代保护城市不变的文化脉络南京城市规划的探索”为题,我说:“越是变化快速的社会,越需要社会心理的稳定和平衡,而城市的历史文化脉络事关城市的共同记忆,是快速变化社会的重要恒定力量。”2018 年,在南京市规划局组织编写的南京城乡规划 40 年访谈录中,我再次以“名城变与不变背后的规划坚守”为主题,回顾了亲历的南京外秦淮
7、河综合整治、民国和近现代建筑保护、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规划建设、石头城历史文化胜景再现、钟山风景名胜区扩容和外缘景区建设等历史文化资源的当代保护和彰显实践。这些规划建设实践,目的就是推动解决如何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既保护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又能抓住时代的机遇不断发展前进这个问题。今日的南京,兼有古都名城的历史文化魅力和区域中心城市的时代活力,这让我在回望实践过程中遭遇的发展和保护的价值冲突、利益矛盾以及艰难复杂的协调过程时,感受到的不只是辛苦,更有努力后的欣慰。2018 年 5 月我参加了全国政协召开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专题协商会,我在发言中谈到,讨论当代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应
8、当放在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中去考量。国家建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以来的 36年,正是中国城镇化快速推进和城市建设大规模展开的时期。在经历快速城镇化进程之后,江苏目前仍保有最多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中国历史文化街区,这得特别感谢建议设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的前辈先贤,以及一代代规划建设者的坚持坚守和努力奉献。文林峰:在此过程中,您主持的规划设计与项目获得了一系列奖项,具体有哪些?周岚:要感谢江苏这片人才成长的沃土,作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先发地区,率先遇到诸多城市发展问题,对复杂城市问题的探索求解让我有机会多次获得省优、部优、国优奖。包括,南京秦淮河风光带规划与实施项目获得联合国人居奖特
9、别荣誉奖;南京明城墙风光带规划与实施项目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南京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南京老城保护和更新规划获得全国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南京城市总体规划调整获得江苏省优秀规划一等奖、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创新奖,等等。232023 年第 05 期社长专访 坚持专业履职,推动社会进步 文林峰:江苏在全国率先推动美丽宜居城市建设和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是如何思考并推动的?周岚:2013 年 3 月 8 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针对江苏省情,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三项重大要求:要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推动城镇化向质量提升转变,做到工业化和城
10、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要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令我记忆犹新的是当时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富有情感地吟诵了忆江南等古典诗词名篇,充满了对江南人居天堂、鱼米之乡美好意象的欣赏和认同。回来后,我反复思考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觉得当代建设者有责任传承“江南人居天堂”的美好意象,并在新时代背景下发扬光大。经多方研讨论证,我们形成了以“美丽宜居城市”和“特色田园乡村”为目标和抓手,推动美好江苏城乡建设的系统思路。美丽宜居城市围绕“美丽”“宜居”“城市”3 个关键词展开。“美丽”强调“三美协同”,包括环境优美、人文醇美、建设精美,反映自然、人和城市是一个和谐共生的生命共
11、同体。“宜居”强调“三居递进”,包括安居体系、适居服务、乐居环境,体现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人居环境。“城市”包括健康城市、美丽城市、永续城市。“健康城市”强调的是城市生命体的功能完善,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把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的要求;“美丽城市”强调的是城市的“颜值”和吸引力,反映城市的文化和特色,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美丽中国”建设要求在城市层面的体现;“永续城市”强调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可持续发展理念,不仅考虑当代人的需求,还要为城市长远发展留有空间。特色田园乡村建设重点围绕“特色”“田园”“乡村”三个关键词谋划推动。“特色”强调的是要培育特色产业、特
12、色生态、特色文化;“田园”指的是要重塑田园风光、田园建筑、田园生活;“乡村”则是要着力建设的美丽乡村、宜居乡村、活力乡村。对江苏在新时代背景下传承弘扬江南文化精神,系统推动美好城乡建设的探索和努力,吴良镛先生给予高度评价,他说,“江苏创新探索美丽宜居城市与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致力推动历史文化的当代保护与建筑文化的发展弘扬,率先推广绿色建筑和绿色城乡建设,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既丰富了人居环境科学的中国实践,亦体现了新时代人居环境实践的理想追求”。24社长专访文林峰:当前,中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城市更新的重要时期,将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为抓手,着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那么,江苏省在城市更新行动上如何
13、谋划、布局?周岚:按照中央十九届五中全会“城市更新行动”的部署要求,本着率先探索、试点先行的思路,我省制定下发了关于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指导意见,针对百姓反映强烈的“城市病”问题,推动实施“既有建筑安全隐患消除、市政基础设施补短板、老旧住区宜居改善、低效产业用地活力提升、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城市生态空间修复、城市数字化智慧化提升”等 7 项工程,突出重点地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文林峰:解决住房问题,包括适老化改造等,事关老百姓的安居和宜居,江苏省在这方面的工作是走在全国前列的。请问您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分别取得了哪些成就?周岚:安居确实是百姓关心的头等大事,特别是针对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保障问
14、题,事关社会公平,需要“系统化设计、制度化安排、规范化建设和长效化推进”。江苏在保质保量252023 年第 05 期社长专访完成国家下达的保障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任务的同时,积极探索构建长效住房保障体系,设立了包含保障房覆盖率、棚户区改造覆盖率、服务网络健全率、制度完善程度、住房公积金覆盖率等在内的综合指标,并将“住房保障体系健全率”纳入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推动市县加大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力度。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累计实施棚户区改造240.46 万套(户),700 多万群众“出棚、解危、安居”。自 2018 年国务院对“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以来,江苏棚户
15、区改造工作连续 4 年受到国务院表彰。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旧住区的适老化改造社会需求日益提升。一方面,我先后以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身份积极建言献策,同时也在省内积极推动适老住区建设试点。2015 年提请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开展适宜养老住区建设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率先推动探索“居住宜老、设施为老、活动便老、服务助老、和谐敬老”适老住区建设多元路径。为促进从“住有所居”迈向“住有宜居”,我们从更广视角提出推动建设 21 世纪可持续家园“HOME”,“HOME”既是英文家园的含义,也是社会和谐(Harmony)、经济繁荣(Opulence)、文化多元(Multi-culture)、生态
16、友好(Eco-environment)英文首字母组合。2015 年全国首部省级人大法规江苏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正式施行,明确要求所有民用建筑必须达到国家一星级以上绿色建筑标准,并将相关要求强制落实至规划许可、建筑方案审查、建筑施工许可和房屋竣工验收等基本建设程序各环节。2021 年我们又率先出台关于推进碳达峰目标下绿色城乡建设的指导意见。经过多年努力,江苏目前保持全国绿色建筑数量最多、新建建筑绿色建筑占比最高的领先地位。“江苏省推进节约型城乡建设实践”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江苏省可再生能源建筑推广运用”获联合国人居署“国际改善居住环境百佳范例奖”,我个人还有幸获得了“全国绿色建筑实践奖”。26社长专访文林峰:新时代的城乡建设,如何把地域文化特色结合起来?周岚: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优秀中华文化传统的传承弘扬。地域文化特色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典型体现。我到建设厅工作之后,在推动江苏城乡人居环境改善的同时,努力把地域文化特色塑造融合进来。2011 年我们会同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国建筑学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提出了江苏经验城市化转型期城乡空间品质提升和文化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