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序言历史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历史的血脉。中华民族素有记录历史、学习历史、传承历史、借鉴历史的优良传统,善于从历史中总结与继承宝贵的文化遗产,这是中华民族绵延不断、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源泉。一个民族的文化遗产,承载着这个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一个国家的文化遗产,代表着这个国家悠久历史文化的“根”与“魂”。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就是守护民族和国家过去的辉煌、今天的资源、未来的希望。1当前的形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文化遗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学习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强调要“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武装自己”,倡导“我们要虚心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
2、的一切文明成果”“应该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携手解决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党的十九大将“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写人报告,体现了新时代保护文化遗产的思想和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将历史文物看作激发爱国热情、凝聚人民力量、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多次要求文物工作者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从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文化自信。他多次强调,物质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必须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理念,既坚决禁止破坏性开发,也要防止建设性破坏。对文物项目的维修要坚持保护第一
3、,做到修旧如旧;坚持质量第一,做到进度服从质量。保护文物并不是说一点也不能动,不是把保护和发展对立起来,而是要在坚持保护的前提下进行适度合理开发和建设,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双赢”。工业遗产记录了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历史风貌,创造了历史上的辉煌,凝聚着几代人的辛勤汗水和青春记忆。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中,工业遗产是否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承担新的使命?那些过去人声鼎沸、热火朝天的工厂,如今能否唤醒沉睡的记忆,让那些闪光的工业文化和工业精神照亮今后发展的道路,点燃奋进的火炬?2政府的推动当前,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不断加快,城市建设的重点从扩张发展走向内涵更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对工业用地进
4、行了调查研究,探讨在城市更新中做好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工业资源的利用。南京、武汉、杭州等多个城市积极开展工业遗产调查、研究和保护工作,先后公布了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编制了工业遗产专项保护规划,成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遗产被纳入历史建筑、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等法规保护体系当中,使工业遗产保护有法可依国家各部委和北京、上海率先制定利用存量工业资源发展创意产业的政策。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0号)鼓励利用存量房产兴办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商务部发布关于
5、支持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促进大众创小业万众创新用地政策的意见(国土资规20155号),鼓励以“先存量、后增量”的原则,优先安排新产业用地供应;利用存量房产进行制造业与文化创意、科技服务业融合发展。2017年12月12日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加快本市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上海文创50条”)(沪委发201733号),提出合理利用存量用地,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合作利用工业房、仓储用房等存量房产、土地兴办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2017年12月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保护利用老旧厂房拓展文化空间的指导意见(京政办发201753号),提出坚持保护优先,科学利用,高度重视老旧房的工业遗
6、产价值,该保则保、以保定用、以用促保,保护与再利用并举。科学分类,因类施策,做好保护性利用和创新性改造;严禁盲目拆建,避免过度改造。2017年12月20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经过申报、评审和现场核查认定,公布了第一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包括鞍山钢铁厂、汉阳铁厂等13家单位的11个工业遗产项目。2018年1月27日中国科协调宣部主办,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中国城市规成划学会承办的“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公布,100项具有代表性、突出价值的工业遗产名列其中。从2017年开始央视播放了大型纪录片大三线军工记忆:三线风云,揭开了我国特殊历史时期工业建设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讴歌了一代又一代开拓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无私奉献精神;2013年开始播出的大国重器记录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历史,瞄准普通的产业工人和装备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创新中的关键人物,真实记录了他们的智慧、生活和梦想,通过人物故事和制造细节,鲜活地讲述了充满中国智慧的机器制造故事,再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从无到有,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背后的艰辛历程,展望了中国装备制造业迈向高端制造的未来前景。工业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基石,是让中国强起来的根本保证;工业遗产是工业建设伟大成就的载体,其价值已经得到了公认,受到了全社会的共同关注,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方向,全社会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的氛围已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