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杜甫诗三首含解析(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g****t 文档编号:23515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杜甫诗三首含解析(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3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杜甫诗三首含解析(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3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杜甫诗三首含解析(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3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杜甫诗三首含解析(人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3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杜甫诗三首含解析(人教版)必修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杜甫诗三首一、基础知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画图省识春风面省:曾经B无边落木萧萧下木:木头C艰难苦恨繁霜鬓苦:极D渚清沙白鸟飞回回:回旋【答案】B【解析】木:树叶。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百年多病独登台独留青冢向黄昏B孤舟一系故园心一去紫台连朔漠C巫山巫峡气萧森无边落木萧萧下D塞上风云接地阴接天莲叶无穷碧【答案】D【解析】A.独自/只。B.数词/副词,一旦。C.萧索,萧条/拟声词,风吹落叶的声音。D.均为连接。3与“艰难苦恨繁霜鬓”中的“繁”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太子迟之B晋军函陵C春风又绿江南岸D. 无边落木萧萧下【答案】C【解析】A.意

2、动用法。B.名词作动词。C.使动用法,和“繁”字的用法相同。D.名词作动词。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杜甫由于自身的坎坷遭遇,对百姓的苦难往往感同身受,发为歌吟,家国之痛与个人的悲哀也就融为一体了。B杜甫的那首登高就是在奉节居住下来以后写的,登高一吟,至今让人回肠荡气。C黄鹤楼的首句是“昔人已乘黄鹤去”,还是“昔人已乘白云去”,自唐以来,评论家莫衷一是。D他是一位学贯中西、通晓古今的学者,在学术研讨会上,每每能发表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孔之见。【答案】D【解析】A.感同身受:原指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多用来代替别人表示谢意),现多指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同亲身经

3、历过一样。B.回肠荡气:形容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C.莫衷一是:指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D.一孔之见:指从一个小窟窿里面所看到的,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多用作谦辞)。这是个贬义词,而此处为褒义语境。5填入下列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谭腔”的谭鑫培,是京剧历史上最伟大的表演艺术家之一。如果与诗歌史上的伟大诗人作比,那么他就最接近于杜甫:_。他就恰如杜甫的艺术精神在清朝末年的化身,_,所以追随者众多。_;_。_,_。这就是中国传统诗论中最受重视的“风骨”,也正是谭鑫培所具有的风骨。不但在精神与美学上与之相通,还为后人打开了艺术表现上的极大空间仅有苍劲,不是杜甫,不是谭腔只有融悲凉与苍

4、劲为一体,把两者天衣无缝地融入跌宕起伏的音韵旋律中含蓄蕴藉,沉郁顿挫,风气端翔,光英朗练才是杜甫,才是谭鑫培仅有悲凉,不是杜甫,不是谭腔ABCD【答案】C【解析】本段围绕着“谭鑫培与杜甫在精神上的共同点”这一话题展开。解题时要注意上下句的联系。第句是杜甫诗歌风格的特征,应紧承上句“那么他就最接近于杜甫”。第是“所以追随者众多”的原因解说,接下来的句子则是对两者风格相似的具体阐述。第句与第句的顺序由第句中的“悲凉与苍劲”决定。句的顺序由关联词“只有才”确定。二、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7题。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

5、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6对下列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中写登高所见的秋江景色,抒发了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感情。B本诗第一、二句写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了六个特写镜头,渲染了秋江景物的特点。C有人认为本诗第三、四句“无边”“不尽”两词多余,其实正是有了这两个词,诗的意境才显得更广阔深远,气象万千。D诗的最后两句,写外界环境带给作者的艰难苦恨和自身随年龄增长而白了的头发,使得自己连喝酒的兴致都没有了。【答案】D【解析】“外界环境”概括不当。7有人评论“无边”“不尽”用得好,请你简要阐述一下理由。【答案】诗人仰望无边无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

6、同时,深深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形象地传达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三、类文阅读(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野望杜甫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注】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诗以“野望”为题,是诗人跨马出郊时感伤时局,怀念诸弟的自我形象的生动刻画

7、。B“南浦清江万里桥”是远景,“西山白雪三城戍”是近景,远眺和近看相互结合,扣住了诗题中的“望”字。C颈联写出了诗人虽然年老多病,却依然念念不忘李唐王朝,实在是一种愚忠。D尾联诗人“跨马出郊”“极目”,本是要排遣郁闷,却不料触动了对国家和个人际遇的种种感慨。E全诗忧国伤己,沉郁悲凉,使诗作散发出浓烈的艺术感染力。【答案】BC【解析】B.“南浦清江万里桥”是近景,“西山白雪三城戍”是远景。C.杜甫是将朝廷跟国家视为一体的,他的诗作表现的是强烈的爱国情怀。9全诗是怎样表现诗人的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答案】全诗表现了诗人感伤时局,怀念诸弟,孤独隐忧的思想情感。首联写诗人野望所见的“西山”

8、和“清江”凄清景色,融情于景。中间两联写诗人由所望之景触发的有关国家和个人的感怀。由战乱推出怀念诸弟,自伤流落的情思。暮年“多病”,“未有”丝毫贡献报答“圣朝”的惭愧。尾联写出杜甫深为民不堪命而对世事产生“日”转“萧条”的隐忧。(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泊岳阳楼下杜甫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10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颔联描绘了一幅冬夜羁旅图,停船在岸,舱内,寒灯一盏;舱外,风吹浪翻夜雪纷飞,营造出萧瑟凄凉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天涯漂泊的愁苦之情。B在本诗中,杜甫十分重视炼字,比如颔联中的“翻”“

9、洒”就是炼字的典范。C“鲲鹏”“图南”是诗人化用典故,都出自庄子秋水。其中,以鲲鹏的变化无常来暗示自己前途的不可预料。D全诗以豪景抒悲情,岸风夕浪,舟雪寒灯做起伏,及滞留,危难而转图南鲲鹏,意境起伏,富于节奏;承转顿挫,铿锵有力;情景呼应,浑然无间。E诗人在尾联进行了情感的突转,从颔联的慷慨豪迈转为尾联的漂泊愁苦。【答案】【答案】CE【解析】C.典故错,应该是出自庄子逍遥游。E.“从颔联的慷慨豪迈转为尾联的漂泊愁苦”错。11本诗与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相比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答案】同:两首诗都有漂泊困顿和忧国伤时之感。异:本诗中,尽管时局堪忧,前途未卜,但是诗人的报国豪

10、情饱满高涨,仍然期待倾尽才华实现匡时济世的鲲鹏之志;而登高则更侧重于年老漂泊以及时局动乱之感叹,“艰难苦恨”“潦倒新停”等词句带有浓浓的凄凉落寞和无力感。四、语言运用12结合意象特点,展开合理想象,把下面的诗句扩展成一段富有意境的景物描写。(不少于60个字)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答案】秋风劲疾,天朗气清,猿猴的叫声是如此悲哀,仿佛蕴含着无限的悲哀;水这样清,沙这样白,水中的小洲上,沙鸥在天空不停地盘旋。13请仿照画线的句子,另写两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构成排比句。中国古典诗词深受俊秀神奇的山水的滋养,其意蕴醉人身心。总想泊舟枫桥,静候寒山寺的钟声;_,_;_,_。这样,我才能找到精神的安放之所。【答案】(示例一)总想竹杖芒鞋,回望黄沙道中的夕阳;总想攀登蜀道,倾听子规的啼叫。(示例二)总想登上滕王阁,遥望彭蠡之滨的雁阵;总想驻足杨柳岸,仰望天穹中的残月。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考试真题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