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学生潜能开发与创新素养培育_向雄海著.pdf

上传人:sc****y 文档编号:235240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PDF 页数:325 大小:114.9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潜能开发与创新素养培育_向雄海著.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25页
中学生潜能开发与创新素养培育_向雄海著.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25页
中学生潜能开发与创新素养培育_向雄海著.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25页
中学生潜能开发与创新素养培育_向雄海著.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25页
中学生潜能开发与创新素养培育_向雄海著.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25页
中学生潜能开发与创新素养培育_向雄海著.pdf_第6页
第6页 / 共325页
亲,该文档总共3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图书在版编目(C I P)数据 中学生潜能开发与创新素养培育/向雄海著.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 0 1 8.9 I S B N9 7 8-7-5 5 3 9-6 3 7 7-8 .中.向.中学生素质教育.G 6 3 1.6 中国版本图书馆C I P数据核字(2 0 1 8)第2 1 2 5 8 5号中学生潜能开发与创新素养培育Z HON G XU E S HE NG Q I ANN E N G KA I F A YU CHUANG X I N S UYAN G P E I YU向雄海 著责任编辑:姚 晟 董静静责任校对:殷静宇 刘 源出版发行:湖南教育出版社(长沙市韶山北路4 4 3号)网

2、 址:www.b a k c l a s s.c o m微 信 号:贝壳网教育平台电子邮箱:h n j y c b s s i n a.c o m客 服:电话0 7 3 1-8 5 4 8 6 9 7 9经 销:湖南省新华书店印 刷:湖南天闻新华印务有限公司开 本:7 1 0 mm1 0 0 0 mm 1 6开印 张:2 0.2 5字 数:3 5 0 0 0 0版 次:2 0 1 8年9月第1版 2 0 1 8年9月第1次印刷书 号:I S B N9 7 8-7-5 5 3 9-6 3 7 7-8定 价:4 0.0 0元本书若有印刷、装订错误,可向承印厂调换编委会顾 问:李素洁 刘翠红 龚明斌

3、策 划:邓智刚 杨革非 杨德成 彭 云编 委:王德复 李梅芳 胡 云 张博文 朱建国钟武伟 宁 凯 余伟民 肖 伟 石 鹰朱宏伟 叶修刚 余 理 胡 杰 张 曲杨杰琼 胡四莲0 0 1 序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创新对于国家发展的重大意义,中国正走上以创新驱动和创新发展为主导的民族复兴之路。国家创新战略引领教育发展新方向,大力培育学生创新素养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2 0 1 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发 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学校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养成创新人格,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尝试、创新创造。2 0 1 8年4月发生的“中兴事

4、件”,让国人进一步认识到“创新素养”对富民强国的重要性。我校始终将践行核心素养与培育创新素养作为育人的重要目标。2 0 1 4年,经过学校推荐,我校副校长向雄海主持申报了湖南省规划课题“中学生潜能开发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优化研究”,正式开启学生潜能开发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随着研究的逐步展开,课题组将研究范围聚焦为“中学生潜能开发与创新素养培育研究”,使研究更加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体现了中学的育人目标与特色,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课题研究从来都不会一帆风顺,探索研究总是与遇到难题、走出困惑相伴随行。在研究中,课题组遇到了一些新的研究难点与困惑。比如,创新精神和创

5、新素养在育人目标体系中应如何体现?创新素养培育与核心素养培育是什么关系?创新素养到底应该如何培育?创新素养培育的核心内涵结构是什么?影响创新素养培育的核心与关键因素是哪些?创新素养培育与中学生潜能开发之间如何融通?这些为课题研究增加了一定的境遇性和主体性难度。0 0 2 课题组成员坚持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克服各种难题,打通理论关节,积极实践探索,终于豁然开朗。就我校教育科研而言,这项研究既是一个复杂的创新型教育实践工程,也是一个多平台相促动、相融合、相渗透的社会科学实验,是创新教育研究的全新和深层领域。既然是创新、摸索、实验、探究,课题组也一次次碰到并从学理上澄清研究困惑,突破研究视域,创

6、新研究观点,丰富研究内容,拓展研究角度,对创新教育有了许多新的思考。最难能可贵的是课题组提出了四个核心观点:一是创新素养具有包括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力三维一体的内涵结构。二是中学生潜能开发是创新素养培育的基础,两者共同的核心基石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力。三是培养好奇心是中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的逻辑起点,中学生创新素养培育要将呵护好奇心、培养兴趣贯穿始终。四是创新素养培育是一个走出思想误区和求真务实的过程,创新素养培育要能应对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与挑战。课题研究的另一个特色在于实践性的探索提炼。学校从三维课程设计出发,到与之配套的M I F E高效课堂改革,无不体现了学校锐意进取和改革创新的信

7、念与勇气。从目标导行机制的定位、学校文化建设机制的建构、潜能发展监测机制的完善到教师队伍发展机制的优化,无数个研讨会,无数个制度方案,字里行间中彰显着一批麓山教育创新者的思想火花。从创新实验班项目、学科奥赛项目、艺体双效项目到“中学生潜能开发与创新人才培养”专题营项目,有多少感人的故事,默默诉说着卓越的麓山精神。多少个殚精竭虑的夜晚,多少个日子的陪伴,创新素养培育的四大项目平台上,教师是尽职尽责的导演,学生是乐在其中的主演。从双师课堂、社会实践创新与基地体验活动到六大文化节,为了这些中学生潜能开发与创新素养培育的特色途径,麓山所有人的心紧紧地凝聚在一起,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托起教育创新时代的使命,

8、用勤劳的双脚丈量默默奉献的高度,用蜡炬成灰的底气书写培育创新素养、书写豪迈中国人的教育华章。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努力下,我校0 0 3 “中学生潜能开发与创新素养培育研究”正如主持人向雄海所说的,实现了预期目标,播下了“六颗种子”:民族责任的种子、人生规划的种子、创新素养的种子、合作共赢的种子、阅读信仰的种子和实践创造的种子。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岳麓山下撒播的这些创新希望之种已发芽生根,抽枝拔节,不久将开花结果。今年正值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2 5周岁,本书的编著是建校2 5周年的一个重要项目。编著组成员夜以继日,奋战数月,拿出了书稿,该书既是对课题“中学生潜能开发与

9、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优化研究”成果的梳理与总结,也是我校近五年教育改革与办学成果的系统呈现与反思。本书既有理论层面的思考与阐述,又有实践层面的探索与案例,为新时代中学生潜能开发与创新素养培育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范例。全书即将付梓之际,谨对课题组与编著组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感谢!对关心麓山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诚挚敬意!是为序。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校长2 0 1 8年6月2 6日0 0 1 前 言创新,是引领国家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背景下,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创新在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标志着创新驱动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在新时代中国发展的行程上,将发挥越来越显著的战略支

10、撑作用。探索中学生潜能开发和创新素养培育的有效机制和长效机制,促进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要求,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建设工程对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一、课题著作选题背景本著作是在课题组开展的湖南省省级规划课题“中学生潜能开发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优化研究”研究初步成果的基础上编著的。课题选题的背景有三:1.创新人才培养是新时代民族复兴的迫切需要。当代中国尖端科技创新人才及其缺乏。根据科技部的调研,2 0 0 22 0 0 6年,我国入选世界一流科学家的比例不足5%,远远低于美国水平;在1 5 8个国际一级科学组织及其下属的15 6 6个主要二级

11、组织担任领导职务的90 7 3名科学家中,我国仅有2 0 6人,占2.3%;其中,在一级科学组织中担任主席的仅1人,在二级组织中担任主席的仅2 4人。目前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 0%,而美国、日本仅有5%左右。近年来,我国受理的国内发明专利申请增长较快,但首创发明少、改进发明和组合发明多。我国的专利转化率不足1 5%,美国等发达国家高达7 0%以上。0 0 2 据估算,目前我国高层次创新人才仅一万人左右。即便是这样一支在国内属于高层次的队伍,与国际一流人才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从国际权威科学院外国会员人数的国别排序来看,中国排名并不靠前,与国力不相符合。在诺贝尔奖等国际科技大奖中,中国科学

12、家寥寥无几。经济学家耶鲁终身教授华人陈志武说:“中国教育不转型,国家只能卖苦力”。陈志武说:“这些年看到从国内培养出来的杰出高材生他们在专业上这么突出,但思维方式那么僵化、偏执,社会交往能力那么差,除了自己狭窄的专业就不知道怎么跟人打交道,怎么表达自己,让我非常痛心”。这些问题的根子都出在教育上,包括正式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文化教育。基于以上现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 0 1 02 0 2 0)中明确提出“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创新位列新时代发展理念之首,居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十九大报告基于新时代的考量,从四

13、大方面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具体举措。一是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具有前瞻性、引领性的基础研究科技创新;二是旨在转化现实生产力、推动经济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瑞的应用基础研究科技创新;三是有利于调动创新积极性、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四是培养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的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才的培育成为“创新驱动”这一国家战略中最活跃的因素。2.教育的根本途径在于开发学生潜能,激活学生内在动力。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发展很难进一步突破;有的学生主动性和动力欠缺;有的学生基础薄弱,缺乏自信,缺乏方法;有的学生与父母沟通不畅,责任意识弱,情绪变化大,经常被情绪左右

14、,这些都是潜能没有充分开发的表现。学生潜能不能顺畅地开发出来,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就会受到阻滞,教育的内化与外化过程就会受到影响,学业水平和综合素养的提升就会大打折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 0 1 0-2 0 2 0年)J.评价与管理.2 0 1 0-0 9-1 5.0 0 3 3.研究探索过程充满艰辛和挑战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应从创新素养培育抓起,而创新素养培育的关键期在中小学,这一点没有引起教育界足够的觉醒和重视。2 0 1 3年9月,我校建校2 0周年之际举办的创新教育系列研讨会对我触动很大,特别是来自北京的一位全国重点高校招生负责人语重心长地道出了许多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尴尬心态:

15、许多中学送上来的“毛坯”没有创新潜质,高校无法打磨。因此,我们在中学探讨潜能开发和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实在是当务之急。与此同时,全国部分地区和中学开始了创新实验班的实践与探索,探讨回答著名的“钱学森之问”的途径。我在了解了北京、上海一些优秀学校的做法后,有了更多的启发和更深入的思考。2 0 1 4年,我申报了省规划立项课题“中学生潜能开发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优化研究”,获得专家的鼓励与好评并成功立项。随后率领学校研究团队大胆实践和探索,开启了从课程建构到课堂改革,从创新实验班、冬令营夏令营和奥赛选拔培训等特色项目平台到创新实践活动、双师课堂和六大文化节等特色创新素养培

16、育途径的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一方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大中小学的有效衔接;另一方面,中小学更多的是承担为人才培养奠基和素养培育方面的奠基工作。2 0 1 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 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依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人才兴国战略,建立和完善学生核心素养体系,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找准学生素养提升和能力培养的关键点”。我们进一步研读了教育方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 0 1 0-2 0 2 0年)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等重要政策和文献,认真领会中学人才培养的目标与立足点,注重大学和中学的育人目标的对接。课题组决定将课题范围缩小,实现更加精准的定位,使研究更加务实。于是我们将选题修订为“中学生潜能开发与创新素养培育”。并在此基础上,对校本研究的内容和部署,均做了一些相应的调整。0 0 4 2 0 1 4年1 0月至2 0 1 7年5月,我有幸参加第二届“湖南省未来教育家高端研修班”,让我对“中学生潜能开发与创新素养培育”有了更多的理论思考和实践反思。2 0 1 8年1 1月,我申报了湖南省“双百工程”著作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