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在1928年的俄国,一个寒冷的冬夜,一帮热忱的电影专业学生,聚集在只有微弱取暖设备的教室里。这栋坐落于列宁格勒大道的建筑,曾是一家高级饭店,而今则成为苏联国立电影大学。其中装饰有顶天立地的镜子和高大的白色廊柱的主室,成为谢尔盖爱森斯坦(Sergei Eisenstein)讲授课程的报告厅。谢尔盖爱森斯坦不但是这所电影学院的教师,更是一位电影创作者。爱森斯坦、弗谢沃洛德普多夫金(Vsevolod Pudovkin)以及亚历山大杜甫仁科(Alexander Dovchenko),是第批将个人思想与电影实践结合在一起,并将其发展为电影理论的伟大艺术家爱森斯坦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双重造诣,使他在世界范
2、围内声名远播。1933年他便在好莱坞电影学院和南加州大学发表演讲。1948年去世时,爱森斯坦年仅50岁。如果在世,他应该会见到日后在南加大从事教学的南斯拉夫电影人斯拉夫柯沃尔卡皮奇(Slavko Vorkapich)。斯拉夫柯曾为米高梅、雷电华以及华纳兄弟等电影制片公司担任导演,20世纪50年代成为南加州大学电影系的系主任。在他的课堂上,爱森斯坦的电影理论得到了更为深远的发展,在运动和剪辑方面更是有了开创性的突破。斯拉夫柯以独具魅力的幽默教学风格,将电影的基本概念深深植入新一代电影创作者心中。这样的国际化授课,一直持续到他1976年去世。1955年,迪斯尼动画的美术师莱斯特诺伦斯(Lester
3、 Novros)开始在南加州大学讲授电影视觉方面的课程,其课程以美术理论为基础,辅以爱森斯坦和斯拉夫柯的相关著作。在他退休后,我接手这门课,决心深入研究他们留下来的原始资料,包括认知心理学、视觉艺术、剧场理论和美术史,希望能借此达到这样一个目的一让电影理论重归当下,更具实践意义,并与故事结构相结合。我更希望能够填平横亘在电影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让电影本身的视觉结构被更为广泛地接受和运用。这本书是我近年来的一个总结,融合了在影像制作上的经验,以及在理论教学研究上的思考。无论在前期筹备、中期实拍,还是后期剪辑中的任何一个制作阶段;无论在舞台纪录片、电视剧、短片、纪录片、商业广告、电脑游戏、互联网视频,还是音乐电视中的任何一种影像类别;也无论在真人表演、动画制作,还是电脑特效中的任何一类表现形式,您在本书中的所见所学,都将在实践中立即得到运用。因为您可以发现,在为大大小小的银幕和荧屏摄制的胶片或数字影像中,视觉结构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