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音画与时日普鲁斯特与绘画、音乐及艺术哲学臧小佳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结题专著马塞尔普鲁斯特与绘画、音乐及哲学的关系研究12CWW032锌学出版社北京音画与时日一普鲁斯特与绘画、音乐及艺术哲学次结构与组织,同时又都在进一步改变对象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目的是凸显表现对象的“主要特征”;音乐同样是源自音乐家想要表现事物的主要特征而产生的艺术。因而这些意欲表现事物某个“主要特征”的艺术之间,可以产生出相互服务的效果。在中国,诗与画历来是相互配合的,诗可以进入画面,成为绘画空间的一部分,所谓“诗画相融”正寓意于此。一幅优雅的图画,题一首意境幽远的小诗,加上几枚朱印,熔书、诗、画于一炉,这正是中国传统艺
2、术所追求的美学境界。在西方,文学与绘画的配合通常体现为在诗集或小说中配以插图。例如,1949年,德国浪漫派诗人、小说家诺瓦利斯的名作塞斯的学徒在纽约出版时,便配以六十幅瑞士画家保罗克利的自然风景素描,英国批评家斯蒂芬斯宾德(Stephen Spender)在序言中说:一个奇异的内心世界,一个纯艺术和纯观赏的世界,意象派诗的世界,一个强烈而热情、却又诙谐而细致的想象的世界。印在这里的画是诺瓦利斯的世界在保罗克利的世界里的一种反映。我国南朝文学评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乐府中主张,诗是音乐的心灵,声调旋律是音乐的形体,“诗为乐心,声为乐体”,音乐与诗歌亦能相互补充,相互和谐。在西方同样有海涅(H.Hei
3、ne)和缪勒(F.M.Muller)为舒曼(RSchumann)和舒伯特(F.Schubert)的音乐提供歌词,让他们的诗得以更广泛地传播,让诗与音乐相得益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艾略特,在他的名作诗歌的音乐性中说:“主要特征”的观点是丹纳为了论证诸种艺术而引人的重要概念,参见丹纳:艺术哲学,傅雷译,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2年。诺瓦利斯(Novalis,172一1801),德国早期浪漫派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充分展示了他所处时代德国浪漫主义文人的精神世界。塞斯的学徒(Die Lehrlinge zu Sais),是自然哲学小说的代表作。该小说以更接近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内心感受,可被称为“
4、诗化小说”。保罗克利(Paul Kle,1879一1940),出生于瑞士,是一位富有诗意的造型大师。年轻时受象征主义及年轻派风格影响,通过蚀刻版画反映对社会的不满;后受到印象派、立体主义、野兽派及未来派的影响,画风以平面儿何拆解、色块分割为走向。参见乐黛云:论文学与艺术的关系,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年第3期,第2页。全段为:“故知诗为乐心,声为乐体:乐体在声,瞽师务调其器;乐心在诗,君子宜正其文。好乐无荒,晋风,所以称远;伊其相谐,郑国所以云亡。故知季札观辞,不直听声而已。若夫艳歌婉娈,怨志决绝,淫辞在曲,正响焉生?然俗听飞驰,职竞新异,雅咏温恭,必欠伸鱼脱;奇辞切至,则拊牌雀跃;诗声俱郑,自此阶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