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帝国即将溃败:西方视角下的晚清图景.pdf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235724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PDF 页数:288 大小:5.6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帝国即将溃败:西方视角下的晚清图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88页
帝国即将溃败:西方视角下的晚清图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88页
帝国即将溃败:西方视角下的晚清图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88页
帝国即将溃败:西方视角下的晚清图景.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88页
帝国即将溃败:西方视角下的晚清图景.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88页
帝国即将溃败:西方视角下的晚清图景.pdf_第6页
第6页 / 共28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帝国即将溃败:西方视角下的晚清图景/易强著.-北京:中国书店,2011.5 ISBN978-7-5149-0071-2 .帝.易.中国历史研究清后期.K252.07 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 数据核字(2011)第 069014 号帝国即将溃败:西方视角下的晚清图景 作 者:易强 出 品:经证图书责任编辑:辛 迪总 策 划:葛清杰出品策划:胡劲华特约编辑:吴春艳 杨春秀技术编辑:杨冬梅 刘 佳市场营销:毛立斌 梁 峰媒体运营:胡优优装帧排版:徐小柠封面制作:品尚设计出 版: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琉璃厂东街 115 号邮 编:100050发 行:全国新华书店经销印 刷:

2、北京中印联印务有限公司开 本:78710921/16版 次:2011 年 6 月第 1 版第 1 次印刷印 张:18字 数:220 千字书 号:ISBN978-7-5149-0071-2定 价:39.80 元版图书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版图书印装错误可随时退换说真话、读真相 一本书读懂晚清变局晚清局势可喻之以赌局。上半场出场的主要角色,以大清帝国为一方,以列强为另一方,且清国的底牌已不小心外泄,列强的底牌清国却并不知晓,其结果只能是清国的溃败。于清国这一边,大老板并不亲自入局,而是请人代理,在特定的制度之下,代理人或浑浑噩噩,或固步自封,或卖国求荣,或明哲保身,不能如实报告赌场输赢及本金变更情况,

3、于是大老板决策失误、越陷越深乃至倾家荡产;于列强这一边,入局者亦是其大老板之代理,因其利益与大老板一致,故上下声气相通,又因诸代理为各式赌场之常客,精于算计及合纵连横之谋略,本金雄厚,且已研习对手数百年,洞悉其脾气秉性,因而几乎席卷天下。本书所要讲述的主要内容,正是在此悲壮的赌局之中,清国底牌国情及民情外泄的过程、原因及诸位赌客的表现。书中详述的一个例子是,咸丰六年(1856年)年末,基于两广总督叶名琛上呈的有关广州局势的奏折,尤其是其中提到的“夷(指英国人)胆已寒”且“美法两夷及西洋诸国俱知该夷无理,其势尚孤”的情报,皇帝对江苏、浙江、福建沿海诸省督抚下发了几道密谕,通告诸省:英夷势单力孤,

4、若其沿海而上,断不可被其气势压倒,完全可以“据理折服”,使其“无隙可乘,废然思返”。皇帝还在密谕中百般叮嘱诸省要见机行事,切勿轻易激起沿海战事,因为“中原未靖(指太平天国及捻军的起义),岂可沿海再起风波?!”前 言001岂料这几道密谕中的内容很快完全被英国驻华官员掌握,通过情报共享机制,后者又将其传达给美法等国驻华官员。在写给时任港督包令的一封书信中,美国驻华公使皮特帕克(Peter Parker)惊叹道:“在这个伟大帝国的官员们之中,一个像叶名琛钦差这样位高权重的人,竟能堕落如斯,以至于误导其君主,使其国家卷入最严重的灾难之中。”包令则在写给帕克以及法国驻华公使布尔布隆的书信中说,这几道密谕

5、是“条约国之间应精诚合作的最有说服力的证据。”几个月之后发生的事情是,英国军队卷土重来,并与法国军队组成联军,一起入侵清国,彻底摧毁后者薄弱的防线。从情报学的角度探寻清国溃败的原因,是本书的特别之处或曰主要价值。在赌桌上一而再、再而三地输给列强之后,清国大老板意识到自己赌资日少且代理人赌术平平,于是一方面加重苛捐杂税,鱼肉国民,另一方面变卖祖产,师夷长技。在这个过程中,晚清赌局步入下半场。上场的角色主要有三位,其一是战战兢兢的清国政府,其二是左右逢源的西方列强,其三是在夹缝中求出路的各路反叛者。最终,清国病入膏肓,难挡内邪外鬼之侵扰,沉疴不治;反叛者则前赴后继,由弱变强,自南至北而上,内外夹攻

6、之下,终于开创出一番新天地;至于列强,则遵循着“买卖不破租赁”的原则,继续其资本与强权游戏。清国溃败过程本书的另一部分主要内容亦是如此。本书引用的史料,主要是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西方媒体对相关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报道,以及同期西方历史人物的笔记、日记及著作。在少数情形下,亦引用了当代外文著作。因此,本书讲述的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晚清历史,而主要是西方视角下的晚清图景。西方媒体的报道为本书提供了丰富而且具有时代气息的历史素材。至于这些报道的真实性,可以通过对比中文史料、进行逻辑分析及常识判断等途径加以确定。总的来说,西方媒体报道的真实性大致与清国的开放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早期的报道

7、完全不具可信性,完全没有史料价值。002通过进行中西方史料的对比,不仅能确定外文史料的可信度,也能确定中文史料的可信度,当然也能确定这样一个事实:中国皇帝几乎一直在被臣下蒙蔽。作为最应该及时得知真相的最高统治者,他们往往是最后得知真相的人。前文简单提及的“密谕外泄事件”即是佐证。本书初步考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报传递机制。这种机制直接取决于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在西方的制度之下,因为主要的情报提供者商人(公司)与国家决策者之间利益大体一致,他们之间属于利益分享型或共享型的关系,而且情报提供者彼此之间处于竞争状态,情报得到真实而有效率地传达的可能性比较高。而在清国的制度下,主要的情报提供者官员的利益

8、直接取决于上级的喜恶,并最终取决于最高决策者皇帝、摄政王或垂帘听政的太后的评价。在上下级属于利益赏赐型或输送型关系且情报提供者彼此之间处于互保合作关系之时,自下而上呈送的情报往往都经过层层修饰,最终可能面目全非。正是在这种制度之下,在强敌环伺、大厦将倾之时,最高统治者还以为天下太平、四海臣服。在“蒙蔽圣听”这一点上,即便是对国情、“夷情”都有着深刻认识的林则徐都不能例外,尽管他可能有不得已的苦衷。比如,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前,林则徐曾将自己和另两位大臣联名写给英国女王的一封书信上呈道光帝,书信中不乏有“惟我大皇帝,抚绥中外”,“贵国王累世相传,皆称恭顺”,“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等语句,而

9、皇帝“详加批阅”之后,也认为“所议得体周到”。西方人对中国的这种情报传递机制十分了解,并为之头疼。英国泰晤士报的一篇评论文章说,英法联军之所以要杀入北京、摧毁圆明园,原因之一在于,他们想让被臣下蒙蔽的皇帝知道“英国随时能够攻打中国”。西方媒体和书籍对这段历史的记录,可以使我们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即相对于清国对西方的认识,西方对清国的认识要深刻得多。比如,在鸦片战争爆发后不久,英国的观众杂志(The Spectator)就准确地预言了禁烟英雄林则徐将被降职。再比如,甲午战争宣战后前 言003三个月,西方人已预见到清国政府将求和。在很大程度上,19世纪的西方人对清国的认识,要归功于他们的前辈们对中

10、国的研究。最迟从13世纪下半叶意大利人马可波罗访问中国开始,这种研究已经持续了数百年。正是基于对中国的认识,并透过在清国铺设的情报网络,西方人能轻而易举地获得皇帝下发给地方大吏的“密谕”,并能从中理解中国皇帝的“帝王之术”以及大臣们的“为官之道”,从而作出相应的决策。不难理解,这个情报网络中,商人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比如,书中提到的一个例子: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之前,西方人在广州的某位商人的店铺中,获得了一份大臣曾望颜上奏朝廷的有关广东省秘密会社情况的奏折的副本。西方媒体的报道记录了海外华人或其他国家的国民对中国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的同步反应。比如,在美国的华人与日本人对甲午战争的不同态度。同

11、期中文史料很难做到这一点。西方媒体对重要历史人物比如孙中山的采访,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这些人物及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如果说历史是一面铜镜,那么,这些报道就是镜头。时至今日,西方汉学家们在讲述中国这段历史时,仍然在引用同期西方媒体的报道,他们试图透过镜头寻找历史的焦点。今人亦可以透过这些镜头看看中国的改变与未变,并思索变与未变的原因以及历史的大概方向。历史的价值在于提供人类进步与幸福的经验。正如20世纪西班牙著名哲学家乔治桑塔亚纳所言:“那些忘记过去的人的宿命是重新经历一遍过去”。因此,铜镜中或镜头下的身形到底是从容的还是狼狈的,都需要今人理智而诚实地面对。004前 言 说真话、读真相一本书读

12、懂晚清变局001第一篇 窥伺天朝001阻碍交流的最大因素,不是有形的障碍,而是无形的鸿沟。无论在哪个时代,总有人试图跨越它。在大多数时候,这个人代表着强势的一方。1793年,西方人做了一次伟大的尝试。在此之前,他们已经研究中国几百年。“狮子号”和“豺狼号”万里探路002马嘎尔尼出使中国,鸡同鸭讲006双城记:情报的触角从利物浦伸到广州010史上最强的跨国黑社会: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张!016间谍无处不在!019第二篇 破门而入02719世纪初,清国脆弱的南方海疆不断遭到海盗、葡萄牙人和英国人的挑战。在应对挑战的过程中,清国地方官及海军露出了可怕的破绽。海王星事件028海盗横行035焦急的葡萄牙人0

13、38澳门危机摇晃了中国039/目 录contents第三篇 情报战争045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前,西方人对中国的了解已经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在西方商人、传教士、外交官、记者等诸角色的努力下,西方人建立起了强大的情报网络。整个19世纪,这个情报网络发挥了重要作用。亲身洞察夷情很丢脸!046连坐之罪047著名的“乾隆敕谕”049正义女神之叹:中国,鸦片在冒烟!051禁烟纪事054林则徐给英国女王的书信058英伦战争总动员062清国没有秘密!067汉学:从马可波罗到利玛窦069东印度公司:英国的情报中坚!070马嘎尔尼的收获074大不列颠的“荣誉”077第四篇 识破底牌085西方正当商人的不满,清国秘密

14、会社的骚动,以及一颗时效为十二年的定时炸弹,预示着更可怕的动荡的到来。获得咸丰帝的密谕之后,西方人已全然了解清国政府的盘算。“正义”共识:鸦片贸易是把双刃剑086法国王子瓜分中国的最早建言090美国人埋地雷!091重臣权谋:英法美共同施压!093密谕外泄:“拖字诀”被识破!096目 录 三合会与天地会秘密档案101天京:最伟大的奇观!106第五篇 大祸临头111为了让被臣下蒙蔽的清国皇帝知道“英国随时能够攻打中国”,英法联军毁掉了圆明园。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顺从的性格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议院大洗牌112可悲的君臣!114北塘悬案116再度来袭!118顺从的国人120洗劫圆明园!122签约求

15、和128北京是多么的脆弱131第六篇 抛弃“天国”135宗教好感,世俗利益,到底孰轻孰重?西方人作出了选择。探访李秀成136英人窃据我海关:丧权没完没了!138大势已去,天国遭弃!140第七篇 中兴纪事145在洋务运动实行二十年之后,美国军事家薛斐尔惊讶地发现,清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海军,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完全不懂海军!借夷剿贼:洋务运动为哪般146魔鬼战士:华尔和他的“常胜军”148奕之忧:垂帘听政150薛斐尔:李鸿章不懂海军!153第八篇 东亚新局157清国的政治体制,决定其朝鲜战略必然是失败的;清国对“海权”的无知,又决定了其日本战略是失败的。正是这些战略上的失败,帮助日本人创造了奇

16、迹。保朝鲜,保颜面!158战略无奈162英国的意外反应169中日军力比较:胜算在何方173海权:日本是好学生!176谎报军情:李鸿章遭遇滑铁卢!178唐人街:中日侨民爱国心何其迥然!182崩溃!新秩序!文明之光?187第九篇 皇室观察193西方人发现,清国皇室的条条框框,让皇帝变成墨守成规、谨小慎微的人。在需要采取持续而积极的行动时,皇帝的祖先们定下的规矩毫无用处。忙碌的“祭司”194束缚无处不在!197皇帝大婚201慈禧传说219目 录 第十篇 王朝末日231在内邪外鬼的侵扰下,清国政府病入膏肓,沉疴不治。谁是大清王朝终结者?孙中山?袁世凯?这不是问题。列强分食232觉醒!图存!235康有为出卖光绪帝238海外维新240南国反清247绑架孙中山!249国民教化,筹款!253军事奇才袁世凯257财政告急!260武昌起义!多米诺!262沉没,破旧而疯狂的军舰!266后 记271后 序 历史链影响未来273中英文参考文献274第 一 篇 窥 伺 天 朝当当特供第一篇 窥伺天朝阻碍交流的最大因素,不是有形的障碍,而是无形的鸿沟。无论在哪个时代,总有人试图跨越它。在大多数时候,这个人代表着强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