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俄罗斯的命运/(俄罗斯)别尔嘉耶夫著;汪剑钊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7 (汉译经典)ISBN 978-7-5447-2009-0 .俄.别 汪.哲学理论-苏联-文集民族心理-俄罗斯-近代.B512.59-53C912.5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1)第125316号书 名 俄罗斯的命运作 者 俄罗斯尼古拉别尔嘉耶夫译 者 汪剑钊责任编辑 王振华特约编辑 孙文栋出版发行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译林出版社(南京市湖南路1号 210009)电子信箱 网 址 http:/集团网址 凤凰出版传媒网 http:/印 刷 三河市华润印刷有限公司 开 本 960毫米
2、640毫米 1/16印 张 14.25字 数 172千字版 次 2011年7月第1版 2011年7月第1次印刷书 号 ISBN 978-7-5447-2009-0定 价 19.80 元 译林版图书若有印装错误可向承印厂调换目 录译序1/11世界性的危险(代序)1/11第一章 俄罗斯民族的心理1/11第一节1 俄罗斯灵魂1/11第二节1 俄罗斯灵魂中的“永恒村妇性”论1/128第三节1 战争与知识分子的意识危机1/140第四节1 黑葡萄酒1/145第五节1 亚细亚的与欧罗巴的灵魂1/150第六节1 论空间对俄罗斯灵魂的统治1/156第七节1 中央集权制与民族的生活1/161第八节1 论神圣与正直
3、1/165第九节1 俄罗斯人对待理念的态度1/172第二章 民族性问题(东方与西方)1/180第一节11民族性与人类1/180第二节1 民族主义和弥赛亚主义1/188第三节1 民族主义和帝国主义1/195第四节1 欧洲的终结1/1101第五节1 创造性的历史思想的任务1/1109第六节1 斯拉夫主义和斯拉夫理念1/1116第七节1 宇宙的和社会学的处世态度1/1124第三章 其他民族的灵魂1/1130第一节1 巴黎的命运1/1130第二节1 俄罗斯的和波兰的灵魂1/1136第三节1 日耳曼主义的宗教1/1142第四章 战争的心理学和战争的意义1/1150第一节11关于战争本性的思考1/1150
4、第二节1 论残酷性与痛苦1/1157第三节1 论各民族斗争的真理和正义1/1162第四节1 在各民族生活中的运动和静止1/1167第五节1 论关于生活的部分的和历史的观点1/1172第五章 政治和社会性的心理学1/1180第一节1 论政治中的抽象性和绝对性1/1180第二节1 社会生活中的词语与现实1/1186第三节1 民主制度与个性1/1192第四节1 精神与机器1/11981译 序作为俄罗斯最具世界性影响的哲学家之一,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别尔嘉耶夫是欧洲思想之路由近代理性向现代的存在论思考转型的一个重要驿站。他毕生关注人类精神史的发展,在整整半个世纪的著述活动中始终不懈地探索着俄罗斯在整个
5、世界中的定位及其前景、人在现代社会中的命运、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个性和创造、奴役和自由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并对其中的一部分问题给出了颇富建设性的答案。1874 年 3 月 6 日,别尔嘉耶夫诞生于基辅。他的父系属于军功出身的上流贵族。曾祖父和祖父曾是沙皇麾下骁勇善战的将军。父亲也是一名退役的近卫重骑兵军官,在信仰和生活习俗上烙有典型的俄罗斯特征。母亲是一名伯爵的女儿,身上有一半法国的血统,从小接受的是法国教育,据说,她在进行交谈和书写的时候,法语水平远远高出俄语的水平。尽管她在信仰上属于东正教,但其内心情感却更认同天主教。别尔嘉耶夫从小就生活在一个东正教文化和天主教文化相遇和冲突的环境里。此外,
6、如同俄罗斯的许多杰出人物的经历一样,奶妈对未来的哲学家在道德构成上起着特殊的影响,善良、仁慈的她激发了别尔嘉耶夫对普通人的热爱与同情,帮助他加入了“忏悔的贵族”的行列,铸就了他与人民紧密的联系和对周遭社会的批判立场。按照贵族的惯例,别尔嘉耶夫在十岁时进入基辅武备学校,以便将来成为沙皇的侍从官。但是,出乎家人意外的是,这个军人的2后裔在天性上极端厌恶战争和军人,对武备学校学生身上的粗鄙和野蛮深恶痛绝,念到六年级时,他便自动退学了。1894 年,别尔嘉耶夫以校外考生的身份考入基辅的圣弗拉基米尔大学自然学系。一年以后,他转到了法律学系。早在少年时代,别尔嘉耶夫就对哲学产生了兴趣,认定自己负有哲学的使
7、命,并且啃读过如纯粹理性批判和逻辑学那样艰深的著作。大学期间,他更加广泛地阅读哲学著作,进行哲学思考。同时他还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理论(别尔嘉耶夫对马克思终生怀有好感,即便在脱离了马克思主义阵营以后,他依然向往着社会主义的理想)。1898 年,他因参加学生运动而遭到逮捕,并被学校除名。同年,他的一些有关哲学和社会学的评论文字开始出现在报刊上。1901 年,他被判流放于沃洛格达省,他在那里成为一名“批判的马克思主义者”,致力于探讨俄罗斯的命运和知识分子的使命问题。1904 年,别尔嘉耶夫来到当时俄罗斯的文化中心彼得堡,参加新路杂志的编辑工作。不久以后,他和几位志趣相投的朋友一起创办生活问题杂志。他
8、在那里结识了梅列日柯夫斯基和吉皮乌斯。通过这对夫妇的介绍与引荐,别尔嘉耶夫接触到了聚集在彼得堡的几乎所有的文化精英,与他们共同探讨和争论俄罗斯的出路问题,寻觅生活的意义。在别尔嘉耶夫看来,“意义的探索已经给出了生活的意义”。因此,他已决意在俄罗斯的这场精神文化的复兴运动中做一名滚动巨石的西西弗斯。1909 年,别尔嘉耶夫与司徒卢威、弗兰克等人合作出版了一本文集路标。文集的作者们对 1905 年流产的俄国革命进行了严肃而深刻的反思,从各个角度考察了知识分子的使命与局限,呼吁人们抛弃激进的乌托邦幻想,致力于精神的新生,在民主社会里重建贵族的理想主义,以消除个性与社会的悲剧性冲突。这部文集在当3时反
9、响极大,被认为是“由一些最有才华、最聪明的知识分子写成的一份卓越的文献。从根本上说,它是一个 学者阶层反叛 的事件”,“在欧洲整个社会向善的自由主义思想中几乎没有一个重要论点不曾被这些作家所采用或被他们以惊人的洞察力所预见”。1911 年,别尔嘉耶夫出版了自由哲学一书。这部著作是他前期哲学探索的一个方向。他有时被人称为“自由哲学家”,其源起就在于他坚持“世界的奥秘就隐藏于自由”,终生都在写作自由的哲学,不断地补充和完善它。在随后完成的创造的意义中,别尔嘉耶夫猛烈地抨击自然主义的人类中心论和神正论,阐述了创造的意义,尝试着以个性体验为依凭去建构人格主义的哲学。在这两部著作中,别尔嘉耶夫精神探索的
10、两大主题已经基本确立。十月革命以后,别尔嘉耶夫创建“自由精神文化学院”,在各种研讨班上讲授自己的理论,并一度担任过莫斯科大学历史和哲学系的教授。1918 年,他的由系列论文结集出版的俄罗斯的命运出版,在知识圈内引起了热烈的反响。1921 年,他因涉嫌“策略中心”案而被捕,经捷尔任斯基审讯后,被释放。次年夏天,别尔嘉耶夫再度被捕,并作为“反革命分子”和毒害青年学生的“教唆犯”被赶上著名的“哲学船”而驱逐出境。从此,他就在流亡的状态下度过了一生。别尔嘉耶夫起初侨居柏林,并在那里创办了宗教哲学学院,结识了德国的文化人类学家舍勒,在相互的交往中各自丰富了自己的思想。1924 年,他出版了新的中世纪。该
11、书为他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帮助他跻身于欧洲最主要的哲学家行列。同年,他迁居到巴黎市郊的克拉玛尔。他在这里进入了自己创作的巅峰状态,撰写了一系列自认为最有意义的著作:自由精神的哲学(1927,1928)、论人的使命(1931)、精神与现实(1937)、论人的奴役与自由(1939)、俄罗斯理念(1946)、精神王国和恺撒王国(1949),4以及一部独特的精神自传自我认知哲学自传的体验,等等。除著述以外,他还与当时宗教哲学界的主要人物,包括雅马利坦、埃日尔松、埃穆尼埃、加马塞尔、卡巴特等有密切的往来,他的寓所是当时法国的思想中心之一。1947 年,英国剑桥大学授予别尔嘉耶夫神学名誉博士学位。此前,在
12、俄罗斯人中间,只有屠格涅夫和柴柯夫斯基获得过此项殊荣。同年,他又得到瑞典皇家科学院的通知,被提名为诺贝尔奖金的候选人。1948 年 3 月 23 日,别尔嘉耶夫走完了整整七十四年的人生道路,与世长辞。下面我们简略介绍一下俄罗斯的命运一书。性格即命运,作为一个民族,它的命运也同样取决于自身的性格。因此,别尔嘉耶夫这本以“命运”为标题的书,着重探讨的实际就是俄罗斯民族的特性,分析其因地理、宗教、民族传统和文化积淀所引发的命运之结。在别尔嘉耶夫看来,“俄罗斯的自然地理与精神地理是相适应的”。俄罗斯是世界的东方和西方的交汇处,这个民族既不是纯粹的欧洲民族,也不是纯粹的亚洲民族。它同时含纳了西方和东方两
13、种因素,在精神深处有两股势力发生着冲撞和相互作用。在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上生长起来的文化,明显具有一种“二律背反”的“悖论性”特点。一方面,俄罗斯是最无组织、最无秩序的国家。无政府主义在这块土地上拥有天然的温床,人们几乎像害怕瘟疫似的害怕政权,渴求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与此相联系,俄罗斯人企望生活在集体的温暖中,带有较强的阴性特征,被动、驯顺、温和。这铸就了俄罗斯民族的无政府主义又是一种缺乏个性的无政府主义,他们的自由“不是为自己争取自由,而是让人还给自己自由,一种远离积极性的自由”。另一方面,俄罗斯又是一个最国家化、最官僚化的民族,它能够把任何事物都转化为政治的工具。俄罗斯人建立5了世界上最强大
14、的帝国之一,拥有一套庞大的国家机器,俄罗斯人为捍卫它们的存在和维持它们的运转耗尽了自己的创造力,他们在沉重的负荷下失去了个体权利的自觉,不再重视个性的生存。别尔嘉耶夫指出,在俄罗斯,“命题会转变为反命题,官僚主义的国家机构诞生于无政府主义,奴性诞生于自由,极端的民族主义出自超民族主义”。高尚与卑鄙混合在一起,天使的成分与魔鬼的成分混合在一起。显然,一般的理性无法彻底理解俄罗斯。在俄罗斯文化中蕴含有强烈的非理性因素,它与欧洲传统的理性主义文化截然不同。那是一种狄奥尼索斯式的迷醉元素,它敌视理性,敌视整个文化、整个意识、整个精神性。受着酒神狂欢的驱使,俄罗斯人善于把历史转化为幻想,把现实生活变成与
15、实际不相符合的浪漫小说,也就是说,“非理性因素搅和了一切,创造了最具幻想性的相互关系”。别尔嘉耶夫将它称之为“黑葡萄酒”元素。在俄罗斯的文化积淀中,它是一种黑色的、阴郁的、蒙昧的、不透光的自然力。任何人一旦接触了这种迷狂的东西,就不能不沉醉于其间,很难挣脱它所营造的氛围。这种自然力不仅存在于普通的老百姓中间,甚至在一些最优秀的知识分子身上都有流露。对此,陀思妥耶夫斯基这位残酷的天才便在自己的创作中有着深刻的揭示,并以自己不安的生活印证着它。与上述非理性因素相联系的是,俄罗斯民族有着强烈的宗教感。一般而言,追求自由的俄罗斯人并不严格地恪守某种宗教教义,奉行某种戒律。但是,在他们的天性中并存着两种
16、因素:狄奥尼索斯式的放纵和东正教的禁欲。蛰伏在这种放纵与禁欲背后的是俄罗斯人“对另一种生活,另一个世界的向往”。别尔嘉耶夫认为,“俄罗斯人民,就自己的类型和灵魂结构而言,是信仰宗教的人民。即使是不信宗教者也仍然有宗教性的忧虑,俄罗斯人的无神论、虚无主义、唯物6主义,都带有宗教色彩。俄罗斯人即使离开了东正教,也仍然会寻找神和神的真理,寻找生命的意义”。俄罗斯人大多崇拜精神,倾心于现实以外的存在。别尔嘉耶夫对此的解释是,俄罗斯人的意识中包含有强烈的末世论因素,不满于既定的生活秩序和生活方式,渴望变革,渴望完满的新世界之出现。在俄罗斯的风俗中,复活节是“节日中的节日”,它象征着被钉上十字架的基督之复活,暗喻生命以死而复生的形式,最终战胜死亡。无疑,宗教的存在对俄罗斯人产生了特殊的影响。他们自认为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国家,是上帝的选民,担负着拯救人类的义务。可以说,救世主义贯穿于整个俄罗斯的思想史。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俄罗斯人把莫斯科称之为第三罗马,认为世界精神生活的中心已经转移到了俄国。理解了这一点,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俄罗斯文学为什么会沉淀了那么多的救世精神,有时甚至会露出沙文主义的蛛丝马迹。对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