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华为没有秘密华为如何探索和坚守常识吴春波 著中信出版社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华为没有秘密/吴春波著.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1ISBN 978-7-5086-4301-4I.华 II.吴 III.通信邮电企业企业管理经验深圳市 IV.F632.765.3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3)第251864号华为没有秘密著者:吴春波策划推广:中信出版社(China CITIC Press)出版发行: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甲4号富盛大厦2座 邮编 100029)(CITIC Publishing Group)中信出版社官网:http:/ App:http:/(中信
2、电子书直销平台)自序 跟着走的旁观者这不是一本著作,确切地说,这是一本旁观者的观察记录,汇集的是笔者对一家公司的观察、记录、心得、感悟、思考与体验。1995年12月,笔者第一次以咨询者的身份,与华为结缘,转眼已经18个年头了。当年的华为,有1200名员工,销售额为15亿元人民币,是一家为活下来而苦苦挣扎的小公司,与那些声名显赫的大公司相比,华为如同一棵柔弱的小草。第一次进入华为,令笔者印象深刻的只有两点:其一是老板非常有个性,与深圳的那些老板们不一样;其二是华为的员工年轻,公司像个大学校园。回头来看,一个教书匠能够与一个世界级的中国高科技公司产生交集,或许是命中注定,或许是运气好,但这种机遇是
3、可遇而不可求的。华为改变了大家的人生道路。在早期,作为管理顾问,笔者在华为还能有指点江山或者说指手画脚的感觉,毕竟当年华为的管理处于“乱中求治”的建构阶段,没有能力也没有觉悟进行系统的管理体系的建设。随着公司的高速发展,华为在“治中求乱”中构建了经营与管理的均衡体系,当年的良好感觉也逐渐消失。笔者曾在网上看到一个段子,说的是一位伟人的女儿问其父亲:在长征时您干什么了?伟人操着浓重的四川口音回答:“跟着走。”复问:光走吗?回答:“有时候也骑牲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自称“旁观者”,并著有以此为书名的自传。对于伟人和管理大师,笔者只能望其项背,不敢与其齐肩。在华为的十几年,笔者对个人的角色定位,
4、其实就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跟着走”的“旁观者”。与华为一路同行,边走边看,边看边思,有点儿心得,有点儿感悟,记录下来,于是就有了这本书。感谢命运的垂青,感谢任正非先生的认可,感谢华为的平台,让笔者能够零距离地与一家公司共同走过十余年,能够近距离地观察一家公司由弱到强的痛苦的成长过程。作为亲历者,笔者见证了华为在成长发展过程中的点点滴滴,风风雨雨,也目睹了华为成长路上的那些里程碑式的大事件:市场部大辞职,基本法,“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的世界级管理体系的引进,NVQ(国家职业资格)任职资格管理体系、IPD(集成产品开发)、ISC(集成供应链)、IFC(国际金融中心),与思科之争,“从泥坑里爬起来
5、的就是圣人”,集体降薪,自主创业,7000人集体辞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太平洋”,轮值CEO(首席执行官),美国国会调查,呼唤炮火,等等;笔者还经历过“华为的冬天”,感受过“北国之春”,目睹过“一江春水向东流”,忧思过“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华为自小到大,一直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的经营哲学和成长逻辑,经过26年的努力,华为成为改变世界经济格局的中国力量,这自然引起了世人的关注。大量的学者及出版物都在执着地从不同的角度探索并研究华为及任正非成功的秘密、基因、密码、秘诀、秘籍、真经和关键要素。在早期,本人也怀有如此的预期。但很遗憾,笔者至今都没有找到
6、华为成功的所谓秘密,或许只缘身在此山中。如果说笔者对华为有什么重大发现的话,那就是“常识”,即对企业成长和经营管理常识的探索,对常识的遵从、敬畏和坚守。据此,华为没有秘密才得以问世。这一书名,可能不合时宜,也可能会让读者失望,但作为一个长期近距离的旁观者和零距离的参与者,笔者看到和感受到的是一个没有秘密的华为。华为真的没有秘密!经历过华为由一棵弱不禁风的小草,成长为企业丛林中的一棵大树,是一种幸运。如果不能记录这棵大树的成长年轮,则是暴殄天物式的浪费。哲人言:理论是灰色的,实践之树常青。在华为的大树下,作为一个蹩脚的画工,忙里偷闲地炮制点儿灰色的理论,已成为一种习惯和生活方式。笔者文科生一个,
7、不懂技术,至今对华为高深的通信技术仍一知半解,所谓的管理学专业也是半路出家,似懂非懂。因此,笔者的观察与思考聚焦于企业的成长、企业人和对人的管理。具体而言,在华为,笔者关注的重点是企业成长、企业成长中的人、机制与制度、管理之道与管理之术。于是,就有了“成长与创新”、“管理与机制”、“狼性与活力”、“文化与梦想”和“近观与远思”等5个部分。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也没有高远的视野,更缺乏博大精深的知识,这些文章只不过是对华为原汁原味的记录和点滴零碎的思考。如本人的微博所言:“写作本书,犹如窑工。把华为的思想与实践材料掰开了,揉碎了,去粗取精,串联并合,钩心斗角,勾画描述,怀着工匠的职守、敬畏、虔诚、
8、平静、理性的心态,经制坯、阴干、素烧、上釉、炮制而成。此器物,属民窑。而非汝、官、哥、定、钧五大官窑,非御制,亦非官监民制。”“不说教,不搬弄,不卖弄,不媚俗,不江湖,不扒粪,不预设前提,不讨巧,不剪刀,不糨糊,不敷衍,不放弃,不绕道。”如果这些思考能够对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们带来一点儿启发,或者带来一点儿思考的线索,就足够了。书中的文章,有的作为学术研究论文公开发表过,有的发表在华为内部刊物上,还有的只是自娱自乐式的即兴写作。这些文章时间跨度达18年,涉及华为成长与发展的各个阶段,因此,必定有其历史局限性。为了呈现华为成长的沧桑感,也为了尊重和记录历史,笔者没有对书中的文章进行修饰,因此,其中
9、必有谬误、偏见、错误与不妥之处。此外,书中的文章也横跨笔者不同的年龄段,从而立之年,到不惑之年,再到知天命之年,尤其是早期的文章,现在看来有点儿年少的张狂和非理性,敬请读者谅解。因为不再想写个后记了,所以把该在后记里写的致谢词一并写下。首先感谢任正非先生,感谢您对本人的开放、宽容和灰度;感谢华为人,感谢华为的高层领导,感谢的内容恕不一一列出;感谢华为,感谢五位人称为“君子”的彭剑锋教授、包政教授、黄卫伟教授、杨杜教授、孙健敏教授,感谢田涛先生、牛文文先生;感谢本书编辑沈家乐女士、宋冬雪女士和项阳女士。真诚地感谢!是为序。2013年10月4日于求是楼目录第一部分 成长与创新华为没有秘密,任正非没
10、有密码华为:均衡发展模式的成功谁能复制华为?华为的冬天到了吗?感受日本企业的寒冬任正非的管理哲学与华为的成长逻辑华为的管理创新逻辑制度的力量下一个倒下的不会是华为第二部分 管理与机制管理才是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关键在于充满活力的内部机制企业创新:不仅仅是一种理念静水潜流与华为国际化警惕成功后的失败保持警觉,持续改善如何管理知识型员工均衡: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命题活下去,是企业的硬道理丛林与农场:市场经济的铁则新经济并没有改变旧规则以内部规则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领导者的成功之道情景领导法给我们的启发简单的企业第三部分 狼性与活力人才与人材人力资源价值链管理全力创造价值,科学评价价值,合理分配
11、价值基本法辅导报告之二从华为的管理实践看中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为什么绩效主义专毁索尼?绩效管理:促进优胜劣汰如何制定关键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还有比选育用留更重要的干部管理的里程碑干部管理四象限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华为的素质模型实践华为的任职资格管理体系与实践构建有活力的薪酬体系员工持股计划:为火车头加满油员工持股计划的理念与实施团队运作与团队管理第四部分 文化与梦想华为核心价值观:在变与不变中升华构建华为公司的高绩效文化相互的承诺,共同的契约我读基本法由鞍钢宪法所想到的企业文化:如何将理念变为实践感动“千手观音”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华为人聚焦工作启动知觉,拒绝麻木基本法嬗变的缘由及挑战对两个企业文化问题的思
12、辨关注企业公民关于华为核心价值观的对话第五部分 近观与远思任正非:铁军的领袖,自古以来都十分爱兵4.28邮件:我在现场从任正非的两个“不要忘了”,看华为的企业文化任正非:在思考中度过华为的二十年成人礼任正非的谦卑与霸气站在富士康门口没变的任正非企业家的变与不变不敢写书华为的内部更开放华为地震:鬼哄鬼的闹剧领略任正非的演讲魅力沉痛哀悼李宁女士2009年华为十大管理流行词保持对过度创新的警惕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人在旅途关于华为没有秘密,任正非没有密码的题外话在飞机上感受企业文化构筑华为的都江堰任正非管理名言华为思科之争背后的华为附录华为大事记任正非文章、讲话年表企业的初始逻辑和终极目标有两个
13、:一个是活下去,另一个是长大。活下去不容易,长大更不容易。企业活下去与长大靠什么?不是靠政策,不是靠环境,也不是靠运气,更不是靠愿望哲人言:通往地狱的道路是由美好的愿望组成的;市场经济不相信眼泪,也不同情弱者。市场经济的普世逻辑永远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物竞天择。在企业的丛林里,在一定的时空里,能够容纳的企业数量是有限的。一家企业生存下来,就会威胁到其他企业的生存;一家企业长大了,就会挤压其他企业的生存空间,进而使得某些企业出局。企业犹如森林里的一颗种子,一旦落地,就必须本能地扎根,持续地吸收大地的营养与水分,然后拼命地向上生长,不断吸纳阳光与雨露,以获取自己的生存空间,这样它才能在丛林里活下
14、去,长大。26年前,华为就像一粒渺小的种子,植根于贫瘠的土壤,几经风吹雨打,几番生死存亡,终于活了下来,成长了起来。回首过去,华为活得并不潇洒,但毕竟没有夭折;华为已经是一棵大树,但还没有参天;在胜王败寇的价值体系下,人们更愿意关注或褒扬所谓的“华为奇迹”,并持续地将其强化为企业神话。但是,对于管理学和管理实践来讲,更重要的在于,探寻华为持续成长背后的成长基因,研究华为持续成长过程的内在逻辑,分析华为持续成长过程中的管理哲学。因为,这不仅对中国企业的未来成长有所裨益,对华为未来的成长也更有价值。华为没有秘密,任正非没有密码一1988年,作为集体转业基建工程兵的任正非脱下了军装,为了满足女儿离开
15、穷山沟的愿望,来到南国的深圳创业,创立了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当时,他们的资源太“有限”了2.4万元钱,七八个人,没有技术,没有产品,没有市场,没有客户,有的只是满腔的热血、激情和冲动。因为无知,他们选择了竞争激烈的通信领域;因为没有可依赖的资源,他们选择了自我创业。创业阶段的华为很弱小,弱小到可以被省略,沉没于深圳600多家通信企业之中。创业阶段的任正非一定很迷茫,华为的路在何方?华为的未来在哪里?华为之梦能否实现?他们在“七国八制”的夹缝中寻找着生存空间,探寻着公司的生存价值和存在理由。经过了20多年,借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任正非领导的华为公司经过艰苦奋斗,在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中搏杀
16、,今天已成为中国企业界的翘楚,成为中国制造的楷模、典范和标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华为已脱颖而出,成为国内知名的电信制造商,加入“巨大中华”的行列,而且让其排列顺序按规模颠倒过来,改变了世界通信制造业的竞争格局。在今天,华为已经拥有近9万名员工,2007年销售额达到125.7亿美元,超越北电,进入全球通信设备制造业前五强。2008年,华为销售额达到233亿美元。对于华为和任正非,国内学界和企业界给予了很多关注,它们从不同角度探讨不可复制的“华为现象”和创造这一现象的企业家,供中国企业学习,而实际上,这往往徒劳无益。华为没有秘密,任正非没有密码。倒是有几组数字值得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们深思:至少在10年前,任正非就将“我们保证按销售额的10%拨付研发经费,有必要且可能时还将加大拨付的比例”写进了华为公司基本法(以下简称基本法)。2007年,华为以1365件专利申请数跃居世界总排名的第四位,紧跟在松下、飞利浦和西门子之后,成为拥有专利数最多的中国企业;华为的销售收入中,有72%来自国际市场,2008年,这一比例继续扩大。在今天,任正非领导的华为已经成为一种现象,甚至连华为的竞争对手(华为内部